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变身古典女神

第三百一十一章 古曲《十面埋伏》(第五更)

    这话把在场的人都说楞了。

    什么叫还有啊?

    你怎么跟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呢?

    当然还有了!

    廖大师笑着问道:“怎么,沈教授是怕了吗?”

    “我怎么会怕,我只是...”

    我只是以为这出戏要玩完了呢!

    当然,这后面半句话,她没说出口,既然对方没有打算中止这场审核,那说明合作的事情还是有戏的。

    沈武寰气归气,脾气大归大,但大事小事还是分的清楚的,索性也就去准备了。

    第二题演奏的是古曲。

    古曲的范畴并不是指古时候的民乐曲目都行,一般指的就是十大古曲。

    这十大古曲分别是:高山流水(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琵琶曲)、渔樵问答(琴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汉宫秋月(二胡曲)、阳春白雪(琵琶曲)这十首曲子。

    古琴沈武寰自己前世压根没接触过,这一世也没学到技能,自然是无从下手,合奏曲暂且不提,眼下只有二胡曲和琵琶曲可以选择,思考一番后,她最终决定演奏的曲目是《十面埋伏》。

    此《十面埋伏》并非是张艺谋导演拍的电影《十面埋伏》,此曲又名《淮阴平楚》,乃是最为正宗的古曲,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其真正的创作日期却已经无从考证。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激烈的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正是对《十面埋伏》最为形象的描述。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

    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其曲风如何可见一斑!

    在原来世界这首曲子最为知名的演奏者之一便是刘德海大师,拨弦之时,杀气乍现,让人情不自禁心生惶恐!

    而因为民乐派系的问题,不同派系的演奏段落也不尽相同,以浦东派的为例,其门下的《十面埋伏》有足足18段,可有些派别的却只有13段。

    更有些派别仅演奏其中的10段。

    不同的派别演奏这一首曲子展现出来的故事虽然都相同,但立场却不同。

    比如说浦东派的18段,正是以客观立场来讲述楚汉争雄一事,但十段的版本确是以项羽的视角来讲述自刎乌江的悲情。

    具体现阶段原世界官方的谱面是什么样,沈武寰自己也不知道,毕竟她只是一个西洋音乐人,民乐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她心里也没有谱。

    索性也不管那么多,她决定演奏以项羽视角来陈述的版本,毕竟这个版本杀伐气最重,也是矛盾和感情交织最为深刻的版本!

    沈武寰坐在椅子上抱着琵琶,终于要开始她的演奏了,正应了那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段,是战前准备,共分为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小段。

    沈武寰的手指根本上没带假指甲,选择的是用肉指来演奏,这样更能融入曲目之中。

    她使用“拂轮”的手法拉开了整曲的序幕,渐快的节奏以及激奋人心的长音,描述着当下一触即发的战争背景。

    这段散板的引子,似高亢的号角、似轰鸣的战鼓,金鼓齐鸣,声震山谷,刀光剑影,铁马金戈,紧张森严,一派临战气氛。

    可以预见的便是在场的观众们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这正是杀伐之气四溢造成的口干舌燥之像。

    “吹打”,是此曲之中仅有的旋律性较强的抒情段落。

    沈武寰用轮指奏出长音,模拟了古代军队中吹奏筚篥的音调,这段音乐似浩荡的汉军,又似霸王与虞姬最后的缠绵。

    所有的一切都在此情此景之中走向终结。

    这一段抒情段落在沈武寰的演绎之中,明明是轻描淡写的连环轮指,却有着刻骨凝心的伤愁。

    琵琶的音色简直要把人魂都勾没了。

    此时的沈武寰俨然化身了琵琶精在危害人间,大厅站的满满是人本来在这个炎夏只会更显燥热。

    可随着琵琶声响起,气温俨然骤降,竟然如同初春一般冰冷。

    甚至有的人情不自禁的缩了缩脖子。

    “点将”是“吹打”后半段的变化重复,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奏出,急促的旋律,描绘出调兵遣将时忙碌的景象。

    “点将”之后便是“排阵”和“走队”。

    这三段音乐的节奏整体紧凑,却也相对的有慢到快,隐隐有一种大战将临的感觉。

    此段落一方面表现了汉军站前的士气高昂,一方面表现出了霸王前途未卜的难受心情。

    此曲的第一部分到此结束,只是短瞬之间,沈武寰便营造出了大战来临前的慌乱和揪心。

    整个第一部分,通过改变曲子的旋律,速度逐渐加快,高音渐变到低音,旋律的频繁变化,目的自然就是要将整首曲子的推力进一步提升,营造出一副风雨欲来的感觉。

    沈武寰演奏中特有的表现力再次攀上了高峰,这种东西可不是单靠技能就能够凝聚出来的。

    这是无数次在观众面前献上完美演奏之后凝聚出来的超然本能,绝非是眼前这些只知道在自己窝里称王称霸的民乐演奏者们能够比拟的!

    仅用一个部分,便将期盼、恐惧、焦虑、疑惑等等复杂的心态交织在音乐之中,琵琶特有的铿锵之声仿佛一道旋涡,将在场所有人的灵魂深深的吸入其中。

    人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她二胡能拉的这么好,琵琶凭什么也这么强?”,他们深深的陷入这段惊艳的《十面埋伏》中,成为了被包围者!

    但除了一人。

    那人便是奥利安娜,沈武寰既认识却也不认识的女人,被她称作安妮的女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