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无法解决的矛盾
白止战不是政治家,不过全程参与战略计划的制订工作,对帝国当局的规划有非常深入与全面的了解。
在根本上,帝国当局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一直是不温不火。
究其原因,就跟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有关。
像前面提到的,薛远征往下,帝国高层早就认识到,绝对不能在击败了同盟集团的强敌之后,再出现一个新的对手。战后的世界,只能够容纳一个超级强权,不然取得的胜利就将黯然失色。
如果没有能够取胜,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如果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么在战后唯一能对帝国构成威胁,或者说有能力在全球范围跟帝国竞争的,就只有迢曼帝国。
也就是这一点,决定了帝国决策层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
在合作的同时,得加强对迢曼帝国的限制,让迢曼帝国的实力不至于强大到能够成为超级强权的程度。
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跟海军有关的技术合作。
在拖了2年多之后,帝国当局才做出让步,答应通过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舰队航母。
以迢曼帝国的工业实力,肯定能建造航母。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的造船厂能够建造5万吨的战列舰,那么建造2万吨级的舰队航母肯定不在话下。
之前一直不肯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航母的相关技术,因为海军具有扩张性。
就算现在答应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航母,那也是性能缩水的版本,比如没有配备大功率液压弹射器。
此外,在以重型轰炸机为主的作战飞机上,其实也一样。
迄今为止,帝国都没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重型轰炸机的相关技术,特别是制造大型结构件的工艺。
这种直接用在工业生产中的技术,主要就用来制造轰炸机的机身承力结构。
对迢曼帝国的限制,不止是在技术上。
在资源上,也一样。
帝国派重兵攻占波沙湾,还通过控制基布要塞与亚历山大港,掌握了海运航线,其实就是在最重要的资源上做文章。
当然,这些还不是全部。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帝国始终没有在巨大陆腹地战场上发起决定性的进攻,至少没有用上全部的力量,也与针对迢曼帝国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往根本上讲,就是让迢曼帝国无法在面向骆沙联邦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无法在获得优势之后发动战略进攻,获得能取代波沙湾的石油产地。
在西大陆东部,墨海西岸的罗马尼亚就有一座大型油田。
虽然罗马尼亚油田的产量比不上跋窟,更比不上波沙湾,但是也不少,至少能让迢曼帝国的战争机器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在拿下罗马尼亚之后,迢曼帝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会降低许多。
有了足够多的石油,迢曼大军或许就能够在西大陆的东部战场上发动进攻,也就有可能打下跋窟!
其实,在开战之后,准确说是在顶住了骆沙大军的进攻之后,迢曼军队就在努力向罗马尼亚挺进。先后发动的几次反击,都针对罗马尼亚油田。只可惜,骆沙联邦同样把重点放在这边。
迄今为止,罗马尼亚都还在骆沙军队控制之下,而迢曼陆军还在几百千米之外!
此外,在西大陆东部战场上,迢曼军队在总体上处于防御的位置,哪怕发动了几次反击也没改变总体态势。
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主动权,在反击时投入的兵力不够,才导致反击行动无果而终。
当然,这也跟多线作战有很大的关系。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在遭到敌人围攻的情况下,至少得在3条战线上作战,迢曼帝国能顶住,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跟布兰王国的战斗,在本质上也一样。
由帝国提供的援助,最多只是帮助迢曼空军顶住了战略轰炸,并且通过反击削弱了敌人的攻击力。
对布兰王国的战略轰炸,一直在进行,也始终因为投入不够没能取得实质战果。
可见,帝国当局一直在努力限制迢曼帝国在战争中发展壮大。
那么,还能让迢曼帝国成为攻打纽兰联邦的主力吗?
这也是薛远征推行的“全面胜利”战略的最大问题。
为了取得全面胜利,就必须提高迢曼帝国在协约集团的贡献,也就不可避免的会让迢曼帝国在大战中发展壮大。
要阻止迢曼帝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强权,对帝国在战后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就必须限制迢曼帝国在协约集团内部的地位,甚至得设法削弱,也就很难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取得全面胜利。
往严重说,这个矛盾根本没办法解决。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还没强大到在遏制迢曼帝国的同时,调集足够多的兵力与资源打败纽兰联邦。
按照战前做的兵棋推演,如果是单挑纽兰联邦,迢曼帝国将成为头号赢家。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这也是国内绥靖派反对薛远征的头号理由。
在当前局势下,帝国根本无法同时压住迢曼帝国与纽兰联邦,也就必须得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
显然,绥靖派选择的跟纽兰联邦妥协。
按照绥靖派宣扬的理论,在打败了布兰王国与骆沙联邦这些传统列强之后,至少能跟新兴的工业强国和平共处,而且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几个新兴工业强国也更愿意坐下来共同发展,而不是对抗到底。
这里的“新兴工业强国”主要指的就是纽兰联邦与迢曼帝国。
此外,还可以把狭夷皇国也算上。
当然,绥靖派并没提到,世界只有这么大,别说是三个,哪怕是2个超级强权,都容纳不下。
哪怕双方愿意妥协,那也只是暂时的和平。
正是如此,薛远征坚决反对妥协,而且不愿意跟绥靖派合作。
只是,这并没有解决最为根本的问题。
不管薛远征的个人意愿,以帝国当前实力,不可能在击败纽兰联邦的同时,压制住迢曼帝国,更别说在击败了纽兰联邦之后,还有足够的实力称霸全球,让所有国家承认帝国是唯一的超级霸权。
对此,白止战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虽然薛远征不愿意向绥靖派妥协,一直努力朝着取得全面胜利的目标前进,但是最后恐怕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做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薛远征不会拿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帝国军民的生命开玩笑。
不过,在什么时候妥协,那就是一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深的艺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在根本上,帝国当局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一直是不温不火。
究其原因,就跟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有关。
像前面提到的,薛远征往下,帝国高层早就认识到,绝对不能在击败了同盟集团的强敌之后,再出现一个新的对手。战后的世界,只能够容纳一个超级强权,不然取得的胜利就将黯然失色。
如果没有能够取胜,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如果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么在战后唯一能对帝国构成威胁,或者说有能力在全球范围跟帝国竞争的,就只有迢曼帝国。
也就是这一点,决定了帝国决策层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
在合作的同时,得加强对迢曼帝国的限制,让迢曼帝国的实力不至于强大到能够成为超级强权的程度。
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跟海军有关的技术合作。
在拖了2年多之后,帝国当局才做出让步,答应通过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舰队航母。
以迢曼帝国的工业实力,肯定能建造航母。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的造船厂能够建造5万吨的战列舰,那么建造2万吨级的舰队航母肯定不在话下。
之前一直不肯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航母的相关技术,因为海军具有扩张性。
就算现在答应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航母,那也是性能缩水的版本,比如没有配备大功率液压弹射器。
此外,在以重型轰炸机为主的作战飞机上,其实也一样。
迄今为止,帝国都没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重型轰炸机的相关技术,特别是制造大型结构件的工艺。
这种直接用在工业生产中的技术,主要就用来制造轰炸机的机身承力结构。
对迢曼帝国的限制,不止是在技术上。
在资源上,也一样。
帝国派重兵攻占波沙湾,还通过控制基布要塞与亚历山大港,掌握了海运航线,其实就是在最重要的资源上做文章。
当然,这些还不是全部。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帝国始终没有在巨大陆腹地战场上发起决定性的进攻,至少没有用上全部的力量,也与针对迢曼帝国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往根本上讲,就是让迢曼帝国无法在面向骆沙联邦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无法在获得优势之后发动战略进攻,获得能取代波沙湾的石油产地。
在西大陆东部,墨海西岸的罗马尼亚就有一座大型油田。
虽然罗马尼亚油田的产量比不上跋窟,更比不上波沙湾,但是也不少,至少能让迢曼帝国的战争机器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在拿下罗马尼亚之后,迢曼帝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会降低许多。
有了足够多的石油,迢曼大军或许就能够在西大陆的东部战场上发动进攻,也就有可能打下跋窟!
其实,在开战之后,准确说是在顶住了骆沙大军的进攻之后,迢曼军队就在努力向罗马尼亚挺进。先后发动的几次反击,都针对罗马尼亚油田。只可惜,骆沙联邦同样把重点放在这边。
迄今为止,罗马尼亚都还在骆沙军队控制之下,而迢曼陆军还在几百千米之外!
此外,在西大陆东部战场上,迢曼军队在总体上处于防御的位置,哪怕发动了几次反击也没改变总体态势。
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主动权,在反击时投入的兵力不够,才导致反击行动无果而终。
当然,这也跟多线作战有很大的关系。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在遭到敌人围攻的情况下,至少得在3条战线上作战,迢曼帝国能顶住,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跟布兰王国的战斗,在本质上也一样。
由帝国提供的援助,最多只是帮助迢曼空军顶住了战略轰炸,并且通过反击削弱了敌人的攻击力。
对布兰王国的战略轰炸,一直在进行,也始终因为投入不够没能取得实质战果。
可见,帝国当局一直在努力限制迢曼帝国在战争中发展壮大。
那么,还能让迢曼帝国成为攻打纽兰联邦的主力吗?
这也是薛远征推行的“全面胜利”战略的最大问题。
为了取得全面胜利,就必须提高迢曼帝国在协约集团的贡献,也就不可避免的会让迢曼帝国在大战中发展壮大。
要阻止迢曼帝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强权,对帝国在战后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就必须限制迢曼帝国在协约集团内部的地位,甚至得设法削弱,也就很难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取得全面胜利。
往严重说,这个矛盾根本没办法解决。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还没强大到在遏制迢曼帝国的同时,调集足够多的兵力与资源打败纽兰联邦。
按照战前做的兵棋推演,如果是单挑纽兰联邦,迢曼帝国将成为头号赢家。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这也是国内绥靖派反对薛远征的头号理由。
在当前局势下,帝国根本无法同时压住迢曼帝国与纽兰联邦,也就必须得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
显然,绥靖派选择的跟纽兰联邦妥协。
按照绥靖派宣扬的理论,在打败了布兰王国与骆沙联邦这些传统列强之后,至少能跟新兴的工业强国和平共处,而且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几个新兴工业强国也更愿意坐下来共同发展,而不是对抗到底。
这里的“新兴工业强国”主要指的就是纽兰联邦与迢曼帝国。
此外,还可以把狭夷皇国也算上。
当然,绥靖派并没提到,世界只有这么大,别说是三个,哪怕是2个超级强权,都容纳不下。
哪怕双方愿意妥协,那也只是暂时的和平。
正是如此,薛远征坚决反对妥协,而且不愿意跟绥靖派合作。
只是,这并没有解决最为根本的问题。
不管薛远征的个人意愿,以帝国当前实力,不可能在击败纽兰联邦的同时,压制住迢曼帝国,更别说在击败了纽兰联邦之后,还有足够的实力称霸全球,让所有国家承认帝国是唯一的超级霸权。
对此,白止战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虽然薛远征不愿意向绥靖派妥协,一直努力朝着取得全面胜利的目标前进,但是最后恐怕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做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薛远征不会拿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帝国军民的生命开玩笑。
不过,在什么时候妥协,那就是一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深的艺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