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礼花
第三十一章:礼花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痴了,倾城之色,祸国之舞,大抵如是。
而只有安启陵知道,文钦钦舞的是那日他在马车上,第一次同她袒露真心之时,所说的边塞战场。
开头的壮阔急促是开战之姿,她那一身鲜红是战旗飞扬,中间的妩媚妖娆是杀人之舞。翻飞的红袖是泼洒的血液,待到后来的凄凄楚楚。是夕阳斜下,战场的尸横遍野时,直到最后的静谧与温柔是月夜之下。军营间,那些存活战士们的思乡思亲之苦。
非莺莺燕燕与缠绵悱恻,文钦钦舞的,是安启陵这几年间,日日经历的边塞生活。待到最后一个动作完毕,音乐降下,文钦钦对着众人盈盈地鞠了一躬。
一时间,掌声四起。没看懂的人觉得舞姿曼妙,美若天仙。而正好看懂的人,偏偏都是在战场厮杀过的将军。文太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连鼓掌,一时间赞口声不绝于耳。
“这钦钦当真是神了,哀家真是越来越喜欢这姑娘了。”
“文太师,您的女儿可真不愧是出身将军世家,连一支舞都能舞出如此神韵。”
众人皆是对着文褚南一阵赞不绝口,难怪这以前文太师将她藏得如此好。若知道这文太师之女,是如此佳人。怕是上门提亲的人,早就得踏破这文太师的府门了。
“小女不才,不过是一支舞,哪配得起如此盛名呢?”文钦钦见众人夸奖,心里自然是高兴得很。
“安王爷,安王妃真是倾国倾城之姿,配上您的英俊优秀,真是绝配绝配呀。”
然而,面对着满堂的赞誉,安启陵虽然表面并无太大的反应。但是他的心里却是一阵惊涛骇浪,看着立于高台之上的文钦钦,脑中皆是她的舞姿。
都说高山流水遇知音,而她这场舞,确确实实舞进了安启陵的心里,揭开了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悲怆。在那一瞬间,将他带回了曾经的铁马金戈。
而同时,紧紧盯着他的,还有当今皇上安逸寒。
文钦钦对着众人笑了笑,便又走下台来,神不知鬼不觉地换完衣服后,出现在安启陵身旁的座位边。
见着文钦钦来了,太后远远地就招呼开了,钦钦赶忙上前去复又敬酒,赔礼道:“钦儿今日忙于献舞,怠慢了诸位,实属不该。”
太后哪里舍得责怪,喜欢都来不及呢。二话不说便将钦钦拉至身边,好一番夸赞。又亲切地询问起今日的生活,待到文钦钦回到安启陵身边之时,面前的食物都已经凉了。
安启陵没说话,只是挥挥手,命人将食物重新换成热的。文钦钦也没多解释,只是淡淡低下头喝着热腾腾的汤。
接下来,到了献礼的时刻,几位大人争先上台,展示着自己为安王带来的礼物。有着从山间挖掘而出,又经过名将雕刻之手雕刻的文玉。还有工艺精湛,镶嵌着颗颗美玉的酒杯。也有传说中能长明的夜光宝石,当然书法字画更是不计其数了。
看着底下的臣子拿着一副美人画喋喋不休,称这是前前前朝著名画家留下的作品,如何如何妩媚动人,栩栩如生。
安启陵忽然鬼使神差一般,对着文钦钦轻语道:“你说这幅画,较之我们那日所见的,如何?”
文钦钦却是一下便听懂了安启陵的话,他问的是很久之前,自己女扮男装出行之时,两人尚不相识之时,抢夺的那一副。
文钦钦掩着袖子坏笑起来,压低声音答道:“不如。”
看着坏笑着的文钦钦,安启陵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当初。那个偷溜出城的小少爷,一双眼睛贼溜溜的,满肚子都是坏水。
他忽然惊觉,自从文钦钦嫁过来之后,自己便是很少再看到这样活力的笑容了。
只是文钦钦放下袖子之后,又恢复了那种低低的淡漠。安启陵也不便再一直盯着他,便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收回了目光。
待到最后一个人献礼完毕,安启陵正要起身之时,忽然见小翠带着几个婢女搬着一个奇怪的箱子便走来。
迎着安启陵疑问的目光,文钦钦起身走到台上,对着众人盈盈鞠了一躬道:“今日恰逢安王寿辰,臣妾在此献上礼花。”
众人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这礼花是什么众人自然是为从见过。说完,她便轻轻挥了挥手,远处的小翠看到手势后,便点起了火后,立刻烧屁股般退出去老远。
下一刻,一株亮光直直地冲上天际,在天空上炸开一朵又一朵的银花。众人皆是被这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惊到了,更是有人惊呼起来。
“这是臣妾特制的烟花,点火之后就会冲上天空,炸开朵朵银花。臣妾觉得好看在这里也不常见,便特地搬来祝庆。”文钦钦看着那烟花笑了笑,这可是她弄了许久的成果。
在一片烟花的映衬下,文钦钦向着安启陵笑道:“祝王爷寿比南山,万福金安。”
烟花映在文钦钦眼中,是足够的艳丽与惊心动魄。在那一瞬间,安启陵觉得,文钦钦的笑容比这天空中的烟花还璀璨。
看到如此新奇而好玩的东西,众人皆是站起身仰着头观看。太后和温平公主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没绽开一朵烟花都要大呼小叫好一番。
文钦钦也与走到安启陵身边,跟着一起仰头看着璀璨的烟花。安启陵却没有抬头,只是侧过身凝视着她干净的瞳孔,映着烟花的璀璨。
这一场酒席,众人都吃的开心也玩的开心。更是见识到新奇的东西,气氛便是说不出的融洽和谐。而文钦钦的舞蹈与烟花,也让安启陵长足了面子。
待到酒席后场,诸位大人皆是起身四处走动,互相聊天叙旧。安启陵这才陪了太后聊了一会儿天后,一回头的功夫,便发现文钦钦再次不见。
同时不见的,还有自己的哥哥,当今的皇上安逸寒。
安启陵到处拉着人询问,方才在皇帝身边的一个近侍处得知了他们的去向。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痴了,倾城之色,祸国之舞,大抵如是。
而只有安启陵知道,文钦钦舞的是那日他在马车上,第一次同她袒露真心之时,所说的边塞战场。
开头的壮阔急促是开战之姿,她那一身鲜红是战旗飞扬,中间的妩媚妖娆是杀人之舞。翻飞的红袖是泼洒的血液,待到后来的凄凄楚楚。是夕阳斜下,战场的尸横遍野时,直到最后的静谧与温柔是月夜之下。军营间,那些存活战士们的思乡思亲之苦。
非莺莺燕燕与缠绵悱恻,文钦钦舞的,是安启陵这几年间,日日经历的边塞生活。待到最后一个动作完毕,音乐降下,文钦钦对着众人盈盈地鞠了一躬。
一时间,掌声四起。没看懂的人觉得舞姿曼妙,美若天仙。而正好看懂的人,偏偏都是在战场厮杀过的将军。文太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连鼓掌,一时间赞口声不绝于耳。
“这钦钦当真是神了,哀家真是越来越喜欢这姑娘了。”
“文太师,您的女儿可真不愧是出身将军世家,连一支舞都能舞出如此神韵。”
众人皆是对着文褚南一阵赞不绝口,难怪这以前文太师将她藏得如此好。若知道这文太师之女,是如此佳人。怕是上门提亲的人,早就得踏破这文太师的府门了。
“小女不才,不过是一支舞,哪配得起如此盛名呢?”文钦钦见众人夸奖,心里自然是高兴得很。
“安王爷,安王妃真是倾国倾城之姿,配上您的英俊优秀,真是绝配绝配呀。”
然而,面对着满堂的赞誉,安启陵虽然表面并无太大的反应。但是他的心里却是一阵惊涛骇浪,看着立于高台之上的文钦钦,脑中皆是她的舞姿。
都说高山流水遇知音,而她这场舞,确确实实舞进了安启陵的心里,揭开了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悲怆。在那一瞬间,将他带回了曾经的铁马金戈。
而同时,紧紧盯着他的,还有当今皇上安逸寒。
文钦钦对着众人笑了笑,便又走下台来,神不知鬼不觉地换完衣服后,出现在安启陵身旁的座位边。
见着文钦钦来了,太后远远地就招呼开了,钦钦赶忙上前去复又敬酒,赔礼道:“钦儿今日忙于献舞,怠慢了诸位,实属不该。”
太后哪里舍得责怪,喜欢都来不及呢。二话不说便将钦钦拉至身边,好一番夸赞。又亲切地询问起今日的生活,待到文钦钦回到安启陵身边之时,面前的食物都已经凉了。
安启陵没说话,只是挥挥手,命人将食物重新换成热的。文钦钦也没多解释,只是淡淡低下头喝着热腾腾的汤。
接下来,到了献礼的时刻,几位大人争先上台,展示着自己为安王带来的礼物。有着从山间挖掘而出,又经过名将雕刻之手雕刻的文玉。还有工艺精湛,镶嵌着颗颗美玉的酒杯。也有传说中能长明的夜光宝石,当然书法字画更是不计其数了。
看着底下的臣子拿着一副美人画喋喋不休,称这是前前前朝著名画家留下的作品,如何如何妩媚动人,栩栩如生。
安启陵忽然鬼使神差一般,对着文钦钦轻语道:“你说这幅画,较之我们那日所见的,如何?”
文钦钦却是一下便听懂了安启陵的话,他问的是很久之前,自己女扮男装出行之时,两人尚不相识之时,抢夺的那一副。
文钦钦掩着袖子坏笑起来,压低声音答道:“不如。”
看着坏笑着的文钦钦,安启陵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当初。那个偷溜出城的小少爷,一双眼睛贼溜溜的,满肚子都是坏水。
他忽然惊觉,自从文钦钦嫁过来之后,自己便是很少再看到这样活力的笑容了。
只是文钦钦放下袖子之后,又恢复了那种低低的淡漠。安启陵也不便再一直盯着他,便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收回了目光。
待到最后一个人献礼完毕,安启陵正要起身之时,忽然见小翠带着几个婢女搬着一个奇怪的箱子便走来。
迎着安启陵疑问的目光,文钦钦起身走到台上,对着众人盈盈鞠了一躬道:“今日恰逢安王寿辰,臣妾在此献上礼花。”
众人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这礼花是什么众人自然是为从见过。说完,她便轻轻挥了挥手,远处的小翠看到手势后,便点起了火后,立刻烧屁股般退出去老远。
下一刻,一株亮光直直地冲上天际,在天空上炸开一朵又一朵的银花。众人皆是被这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惊到了,更是有人惊呼起来。
“这是臣妾特制的烟花,点火之后就会冲上天空,炸开朵朵银花。臣妾觉得好看在这里也不常见,便特地搬来祝庆。”文钦钦看着那烟花笑了笑,这可是她弄了许久的成果。
在一片烟花的映衬下,文钦钦向着安启陵笑道:“祝王爷寿比南山,万福金安。”
烟花映在文钦钦眼中,是足够的艳丽与惊心动魄。在那一瞬间,安启陵觉得,文钦钦的笑容比这天空中的烟花还璀璨。
看到如此新奇而好玩的东西,众人皆是站起身仰着头观看。太后和温平公主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没绽开一朵烟花都要大呼小叫好一番。
文钦钦也与走到安启陵身边,跟着一起仰头看着璀璨的烟花。安启陵却没有抬头,只是侧过身凝视着她干净的瞳孔,映着烟花的璀璨。
这一场酒席,众人都吃的开心也玩的开心。更是见识到新奇的东西,气氛便是说不出的融洽和谐。而文钦钦的舞蹈与烟花,也让安启陵长足了面子。
待到酒席后场,诸位大人皆是起身四处走动,互相聊天叙旧。安启陵这才陪了太后聊了一会儿天后,一回头的功夫,便发现文钦钦再次不见。
同时不见的,还有自己的哥哥,当今的皇上安逸寒。
安启陵到处拉着人询问,方才在皇帝身边的一个近侍处得知了他们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