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冬雪(第一更,求月票)
军火贸易一直以来都是江北最大的进项,甚至可以说对郑成功,张煌言的军火输出,不仅支撑着江北的军事工业,而且其利润足以维持忠义军的换装,所以一直以来对外军火贸易才会为人所看重。
不过相比的把旧武器出售给郑成功或者张煌言换取诸如白银、粮食等物资,朱明忠更愿把旧武器运给北方的那些坚持抵抗的义军。
即便是直到现在,在北方的太行山等地还有义军的存在,这确实出乎朱明忠的意料,原本他以为,北方应该已经安静,抵抗力量应该已经被满清扑灭,可是谁曾想,在北方的太行山、泰山等地仍然有抵抗力量的存在。
他们的规模不大,往往被满清视之为土匪,深藏于深山之中,虽说力与满清正规军抗衡,但是却坚持不剃发,一直坚持着反清,并以大明为正统。在过去半年间,军正司一直在与他们进行联络,并通过对其委任的方式,确认了对他们的指挥,当然,这种确认之后,就需要对他们加以援助,向那些抵抗力量提供粮饷兵器等支持就成了援助的方式之一。而旧式的手榴弹、燧发铳都是上好的支援物资。虽然数量有限,但总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但将来北伐的话,那些当地的反清义军,就会成为忠义军向导,为忠义军带路,协助忠义军作战。他们甚至可以占领附近的州县,从而作为忠义军的先头,抢在其它人之前,控制地方。北伐!尽管在过去的一年中,江北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甚至都没有与满清发生什么“冲突”,但是实际上,江北一直在为北伐作着准备。
从“甲兵制”的推行,再到地方上的建设,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北伐作准备,按朱明忠的计划,等到明年忠义军的兵力达到20万时,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老兵作为骨干之后,就可以实施北伐了。
现在限制忠义军北伐的并不是其它,而是军力上的不足,毕竟,除了北伐之外,至少还需要五至六万人留守于江北,还需要在北伐之后,留同等的兵力于新光复地区驻守,而以现在忠义军,根本没有能力在保护江北、稳定新光复地的同时,进行北伐。
但是,即便是眼下不进行北伐,并不意味着,不会做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军火的生产,诸如被服之类的军需物资的生产,同样也极为重要,而明年军队的换装,也是计划之中事情。当然,也是正规化的一步,尽管过去忠义军也有制式的军装、装具,但是却并不统一,而现在李富贵身上的装备,正是忠义军实施标准化的第一步。当然,与当初朱明忠一拍脑袋,借鉴后世的经验设计出来的装具来说,现在这些装具更贴近军队的需要。在王得云讲解着士兵身上装具时,这时士兵已经转过了身来,在其背后背负着一外帆布的背包,这种背包是军人在野战中背负单兵装具的基本携行具。早期忠义军的背包都是用牛皮制作的,之所以选择牛皮是因为年皮防水。不过因为牛皮的价格高且不易加工兵,所以今年制定的背包材料则改为浸油的帆布制成。
“……背包内标准的携行的物资为衬衣衬裤1套,裹脚布2双,携带口粮2日份雨衣1件,军毯1条,不过因为目前缝纫加工能力有限,所以雨衣需要等到年后才能开始缝制……”
原本忠义军并没有雨衣,用来遮风挡雨不是斗笠就是雨伞,打伞固然可以挡雨,但打仗需要两手持枪。所以每到下雨的时候,随处可以看到带着斗笠的忠义军官兵。斗笠之所以成为战士们的首选,因为它们是中国农民最常用的雨具了,价格低廉,容易买到。
斗笠这种东西,防雨效果很不好,最多用于日常的小雨。一旦遇到中雨,尤其是有风的中雨,靠一顶斗笠是毫无作用的,前心到后背瞬间就湿透。
而军人在没有雨具情况下冒雨连续行军,是非常容易生病的。加之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有限,一旦得病哪怕是重感冒都有可能送命。即便能够保住命,淋雨后出现大量战士减员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军队没有雨具这一条,就会大大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也正因如此,制作雨衣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在制作雨衣之前,忠义军已经发了防水帆布,而这种边长5尺的方块防水帆布可以搭成1人用、2人用、直至38人用的帐篷。现在下雨的时候,士兵们只能用防水帆布加斗笠挡雨。
之所以如此,原因再简单不过缝不过来!
“缝纫……”
念叨着这么两个字,谁能想到,在这个时代,这么看似简单两个字,却成为军需被服数量不足最大的困扰,不是朱明忠不愿意提供性能良好的军用被服,而是落后的生产力无法提供这些物资。
就像现在,在军装与雨衣之间,只能先选择军装,至于雨衣,只能暂时置后,战士们只能用一块防水帆布先凑和着,毕竟,防水帆布不过就是一块油布加上四角四个铜钉以及十几根扎绳罢了。
“这缝纫机的研发必须要加快啊……”
心里这么寻思着,朱明忠又一次想到搁在试验室中的那个缝纫机,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满足于原始的手工军需被服生产,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去“发明”缝纫机的念头,在过去的半年之中,他不断的尝试着在这个时代复制伊莱亚斯豪所发明的缝纫机,尽管他已经成功的设计出了其所采用了双线连锁缝纫法,并复制出一系列对现代缝纫机来说至关重要的结构,例如设置在针尖的针眼、自动进料装置等,但是因为对于缝纫机并不怎么了解,所以,现在他所研制出来的缝纫机,仍然显得很是粗糙,完全不能够满足缝纫的需要。等将来缝纫机完成实用化之后,落后的生产力对军用被服生产的制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了避免进一步增加工作量,所以在军服口袋上,我们选择了裤子内袋,只有右手处缝有贴身口袋……”
王得云指着士兵右裤腿处缝出的那个口袋解释的时候,让朱明忠只是无奈的一笑,军装没有口袋,这是忠义军旧式军装的特点。之所以会有这个特点,是为了尽可能的简化军装的缝纫。
忠义军的军装款式借鉴了19世纪后期的西式军装,并不像17或者18世纪的军装那么华丽,整体线条简洁流利。不过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所以需要尽量的减化,为了有减少缝纫工艺,无论是上衣或者裤子都没有口袋,至于军人携带的信件、钱物只能装进挎包之中。虽说有些不太方便,但确实在最大限度内减少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战士们为了图方便却不得不选择自己缝上口袋,现在新制服多出了一个口袋,也算是基层的“倒逼”吧。
“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太过落后啊……”心底感叹着时代的局限性,朱明忠过去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下,只能如此这般因陋就简。
生产力……瞧着眼前这看似颇为威武的战士,看着其腰间的武装带是以及用牛皮做成的与后世德军有些类似的y型背带,但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带边非常粗,可以说,生产工艺同样也极为落后。
生产工艺、生产力的落后。“真不知道,换成其它人,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想到自己现在受困于落后的生产力,朱明忠自然有些头痛,不过历史并没有给他任何启示。
忙活了整整一天之后,在朱明忠再一次离开公房的时候,来到门外时,却有些诧异的发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下起了雪来,外面的雪并不大,只是刚刚下起来,甚至就连地上还没有什么积雪。
“下雪了……”
尽管天早就已经降温了,但是冬雪的到来,还是让朱明忠真正感受到冬天的到来,17世纪的冬天不仅来的极早,而且还很漫长。
而冬天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原本枕戈待旦的部队,可以及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毕竟,即便是清军也会尽量避免在冬季作战,这个时代的军队,行军打仗往往受限于天气,夏天行军打仗,传染病容易流行,至于冬天,天寒地冻的时节,风餐露宿的同样会导致部队减员,所以部队行军打仗,往往集中于春秋两季。但是因为春天要春耕,如果因为打仗耽误了春耕那么一年的收成,所以但凡大战都会选择在秋收之后。张煌言亦是在秋后才进军湖广。
想着现在随着冬天的到来,局势已经相对缓和,朱明忠看着府中那些正在值勤的卫兵,自然想到了军营中的近十万今年新征募的兵士,那些人当初可都是被“抓丁”抓来的,他们现在应该已经适应了军队的生活。
“今年的这个新年,恐怕是他们第一个在外度过的春节吧!”
自言自语着,朱明忠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一个念头。
“也许,可以让他们回家看看……”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
不过相比的把旧武器出售给郑成功或者张煌言换取诸如白银、粮食等物资,朱明忠更愿把旧武器运给北方的那些坚持抵抗的义军。
即便是直到现在,在北方的太行山等地还有义军的存在,这确实出乎朱明忠的意料,原本他以为,北方应该已经安静,抵抗力量应该已经被满清扑灭,可是谁曾想,在北方的太行山、泰山等地仍然有抵抗力量的存在。
他们的规模不大,往往被满清视之为土匪,深藏于深山之中,虽说力与满清正规军抗衡,但是却坚持不剃发,一直坚持着反清,并以大明为正统。在过去半年间,军正司一直在与他们进行联络,并通过对其委任的方式,确认了对他们的指挥,当然,这种确认之后,就需要对他们加以援助,向那些抵抗力量提供粮饷兵器等支持就成了援助的方式之一。而旧式的手榴弹、燧发铳都是上好的支援物资。虽然数量有限,但总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但将来北伐的话,那些当地的反清义军,就会成为忠义军向导,为忠义军带路,协助忠义军作战。他们甚至可以占领附近的州县,从而作为忠义军的先头,抢在其它人之前,控制地方。北伐!尽管在过去的一年中,江北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甚至都没有与满清发生什么“冲突”,但是实际上,江北一直在为北伐作着准备。
从“甲兵制”的推行,再到地方上的建设,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北伐作准备,按朱明忠的计划,等到明年忠义军的兵力达到20万时,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老兵作为骨干之后,就可以实施北伐了。
现在限制忠义军北伐的并不是其它,而是军力上的不足,毕竟,除了北伐之外,至少还需要五至六万人留守于江北,还需要在北伐之后,留同等的兵力于新光复地区驻守,而以现在忠义军,根本没有能力在保护江北、稳定新光复地的同时,进行北伐。
但是,即便是眼下不进行北伐,并不意味着,不会做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军火的生产,诸如被服之类的军需物资的生产,同样也极为重要,而明年军队的换装,也是计划之中事情。当然,也是正规化的一步,尽管过去忠义军也有制式的军装、装具,但是却并不统一,而现在李富贵身上的装备,正是忠义军实施标准化的第一步。当然,与当初朱明忠一拍脑袋,借鉴后世的经验设计出来的装具来说,现在这些装具更贴近军队的需要。在王得云讲解着士兵身上装具时,这时士兵已经转过了身来,在其背后背负着一外帆布的背包,这种背包是军人在野战中背负单兵装具的基本携行具。早期忠义军的背包都是用牛皮制作的,之所以选择牛皮是因为年皮防水。不过因为牛皮的价格高且不易加工兵,所以今年制定的背包材料则改为浸油的帆布制成。
“……背包内标准的携行的物资为衬衣衬裤1套,裹脚布2双,携带口粮2日份雨衣1件,军毯1条,不过因为目前缝纫加工能力有限,所以雨衣需要等到年后才能开始缝制……”
原本忠义军并没有雨衣,用来遮风挡雨不是斗笠就是雨伞,打伞固然可以挡雨,但打仗需要两手持枪。所以每到下雨的时候,随处可以看到带着斗笠的忠义军官兵。斗笠之所以成为战士们的首选,因为它们是中国农民最常用的雨具了,价格低廉,容易买到。
斗笠这种东西,防雨效果很不好,最多用于日常的小雨。一旦遇到中雨,尤其是有风的中雨,靠一顶斗笠是毫无作用的,前心到后背瞬间就湿透。
而军人在没有雨具情况下冒雨连续行军,是非常容易生病的。加之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有限,一旦得病哪怕是重感冒都有可能送命。即便能够保住命,淋雨后出现大量战士减员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军队没有雨具这一条,就会大大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也正因如此,制作雨衣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在制作雨衣之前,忠义军已经发了防水帆布,而这种边长5尺的方块防水帆布可以搭成1人用、2人用、直至38人用的帐篷。现在下雨的时候,士兵们只能用防水帆布加斗笠挡雨。
之所以如此,原因再简单不过缝不过来!
“缝纫……”
念叨着这么两个字,谁能想到,在这个时代,这么看似简单两个字,却成为军需被服数量不足最大的困扰,不是朱明忠不愿意提供性能良好的军用被服,而是落后的生产力无法提供这些物资。
就像现在,在军装与雨衣之间,只能先选择军装,至于雨衣,只能暂时置后,战士们只能用一块防水帆布先凑和着,毕竟,防水帆布不过就是一块油布加上四角四个铜钉以及十几根扎绳罢了。
“这缝纫机的研发必须要加快啊……”
心里这么寻思着,朱明忠又一次想到搁在试验室中的那个缝纫机,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满足于原始的手工军需被服生产,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去“发明”缝纫机的念头,在过去的半年之中,他不断的尝试着在这个时代复制伊莱亚斯豪所发明的缝纫机,尽管他已经成功的设计出了其所采用了双线连锁缝纫法,并复制出一系列对现代缝纫机来说至关重要的结构,例如设置在针尖的针眼、自动进料装置等,但是因为对于缝纫机并不怎么了解,所以,现在他所研制出来的缝纫机,仍然显得很是粗糙,完全不能够满足缝纫的需要。等将来缝纫机完成实用化之后,落后的生产力对军用被服生产的制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了避免进一步增加工作量,所以在军服口袋上,我们选择了裤子内袋,只有右手处缝有贴身口袋……”
王得云指着士兵右裤腿处缝出的那个口袋解释的时候,让朱明忠只是无奈的一笑,军装没有口袋,这是忠义军旧式军装的特点。之所以会有这个特点,是为了尽可能的简化军装的缝纫。
忠义军的军装款式借鉴了19世纪后期的西式军装,并不像17或者18世纪的军装那么华丽,整体线条简洁流利。不过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所以需要尽量的减化,为了有减少缝纫工艺,无论是上衣或者裤子都没有口袋,至于军人携带的信件、钱物只能装进挎包之中。虽说有些不太方便,但确实在最大限度内减少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战士们为了图方便却不得不选择自己缝上口袋,现在新制服多出了一个口袋,也算是基层的“倒逼”吧。
“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太过落后啊……”心底感叹着时代的局限性,朱明忠过去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下,只能如此这般因陋就简。
生产力……瞧着眼前这看似颇为威武的战士,看着其腰间的武装带是以及用牛皮做成的与后世德军有些类似的y型背带,但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带边非常粗,可以说,生产工艺同样也极为落后。
生产工艺、生产力的落后。“真不知道,换成其它人,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想到自己现在受困于落后的生产力,朱明忠自然有些头痛,不过历史并没有给他任何启示。
忙活了整整一天之后,在朱明忠再一次离开公房的时候,来到门外时,却有些诧异的发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下起了雪来,外面的雪并不大,只是刚刚下起来,甚至就连地上还没有什么积雪。
“下雪了……”
尽管天早就已经降温了,但是冬雪的到来,还是让朱明忠真正感受到冬天的到来,17世纪的冬天不仅来的极早,而且还很漫长。
而冬天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原本枕戈待旦的部队,可以及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毕竟,即便是清军也会尽量避免在冬季作战,这个时代的军队,行军打仗往往受限于天气,夏天行军打仗,传染病容易流行,至于冬天,天寒地冻的时节,风餐露宿的同样会导致部队减员,所以部队行军打仗,往往集中于春秋两季。但是因为春天要春耕,如果因为打仗耽误了春耕那么一年的收成,所以但凡大战都会选择在秋收之后。张煌言亦是在秋后才进军湖广。
想着现在随着冬天的到来,局势已经相对缓和,朱明忠看着府中那些正在值勤的卫兵,自然想到了军营中的近十万今年新征募的兵士,那些人当初可都是被“抓丁”抓来的,他们现在应该已经适应了军队的生活。
“今年的这个新年,恐怕是他们第一个在外度过的春节吧!”
自言自语着,朱明忠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一个念头。
“也许,可以让他们回家看看……”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