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相魏

二百四十七、南下准备

    魏国君臣出城三十里迎接王翦,场面可谓是隆重至极。

    一般来说,只有对待国士,君王才会用如此礼仪,可王翦的功劳实在太大。王翦来到魏国也不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可却先后率兵灭了赵、秦两大强国,只怕不久之后,楚国也将覆灭于王翦之手。

    五花马,千金裘,乘坐着魏王平本人的车撵,王翦被带入王宫之中,后面其余大臣也陆续赶到。

    待群臣均已到达,王位上的魏王平咳嗽一声,示意众人安静,而后方开口道:“上将军王翦上前听封!”

    “臣王翦在此!”虽然有些不明所以,可王翦还是来到堂中央重重的朝魏王平拜了下去。

    魏王平说道:“上将军王翦,自入魏一来屡立大功,先灭赵国,后灭秦国,此功不可不赏,故而寡人今日特封上将军王翦为武安君,食邑一万两千户。望上将军以后能再接再厉,为大魏立下不世之功。”

    “王翦拜谢我王,臣定不负我王之愿,马革裹尸,以报我王之恩!”王翦拜谢道。

    武安君,整个战国时代,也就只有秦国的白起及赵国的李牧有此封号,如今,王翦成为了天下第三位武安君,可以说魏王平对王翦表示出了极大的期许。

    更何况,王翦的食邑可是一万两千户,是彻彻底底的万户侯,即便在整个魏国,食邑上超过王翦的,只怕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所以,当魏王平道出封王翦为武安君,又赏食邑一万两千户的时候,庞癝和尉缭等人都觉得十分诧异,因为自魏王平登基一来,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封赏一个人。

    庞癝没有多想,可尉缭、范增两人心中却不由多想起来,认为这是魏王平在收拢人心,从而为以后夺权做准备。

    无论是尉缭,还是范增,都算得上是魏国的老臣了,历经宦海近三十年,许多事情他们都能瞧得清清楚楚。

    但他们因为长期执政,已经有些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对于魏王平欲要亲政之事,他们打心底里是反对的。可他们却忘记了,魏王平才是魏国的君主,亲政是理所当然之事。

    不同于尉缭、范增等人的想法,庞癝觉得这是魏平平开始成熟起来的标志,因为魏王平已经开始学会了笼络人心,故而,庞癝心中很是欣慰。

    而后,魏王平又设宴款待了王翦及一众伐秦的有功将领,并让萧何从城中购买一批酒水,款待城外的一众将士。

    半个月后,雍、益两州的州牧、郡守、县令已经赴任,而张耳、张良等人也押解着秦王嬴政及秦国的一众权贵返回大梁。

    按照之前的商议,嬴政被封为孤竹君,在大梁呆了三日之后便匆匆赶往封地,而其余秦国权贵,也被要求离开雍、益两州,迁往魏国的其他地方。

    诸事完毕,魏国眼下就只剩下南下伐楚之事了。

    毕竟,现在整个天下,除却楚国还偏安江东之外,均已被魏国剪灭。

    当然,还有一个韩国依旧以诸侯国自居。

    不过新郑距离大梁很近,再加上韩王安又一向比较乖觉,故而魏国并未为难韩国,依旧给韩王安王位的待遇。

    当然。其中韩非起到的作用不小,毕竟韩非虽然没有为魏国立下过什么大功,但在其执掌廷尉署的这些年里,魏国国内的治安还是很好的。

    秦国诸事料理完毕,已经是公元前二百二十七年的春天,距离庞癝正式登临魏国朝堂过去了整整三十年的时光。

    这三十年里,庞癝生生将一个日落西山的魏国生生打造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

    这三十年里,魏国先后取河内,吞陶地,夺淮泗,伐齐国,败楚国,灭赵、秦,统一天下之势势不可挡。

    眼下诸国已灭,只剩余一个偏安江东的楚国,故而,灭楚之事也被提到了案头。

    眼下南方已经进入春潮,道路泥泞不堪,根本就不是出征的好时节,故而魏国不得不停止征战的步伐,开始进入短暂的修养期,只待入秋以后,大军南下一举灭楚。

    但即便如今不能伐楚,但必要的计划还是要进行的。

    淮水南岸的寿春城中,从全国各地运送而来的物质在那里集结。而一众精锐将士,也在王翦的调度下,在淮水上日夜操练。

    而王翦本人,则和一众将领进行推演,安排入秋之后的伐楚计划。

    北人善马,南人善水,关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庞癝是再熟悉不过了。

    故而,庞癝修书一封,让王翦在淮南招收一批善水之士进行军事操练,以备秋后伐楚之时极有可能会遇到的水上作战。

    其实不止庞癝一人明白楚国的优势所在,身为楚国统帅的项燕亦是明白不过。也因此,在听到秦国主力被魏国消灭的消息之后,项燕便率领三十万楚军从淮南撤至江东,放弃了本已攻下的上千里土地,全力在江东打造战船,并封锁江水,以阻止魏国大军突然南下。

    当然,项燕的这一做法使得楚国很多大臣不解,因为在他们看来,有了淮南的千里土地,防御魏国不是更要牢靠一些吗?

    想法很好,可现实却是一旦楚国不放弃淮南的土地,那便意味着楚国要和魏国在淮南进行大战,楚国本就处于劣势,一旦大军在淮南被魏国歼灭,到时候楚国又有几人能够镇守江东?

    三十万人马,已经是楚国现在的极限兵力了,一旦这三十万人马在淮南被魏国消灭,即便楚国有着江水天险,也是无法阻止魏国渡江南下的,因为到时候楚国已经无兵可用了。

    故而,不顾国内群臣的反对,项燕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南下江东,退避魏国兵峰。

    项燕如此做法,楚王昌平君是理解的,亦是很支持。

    因为昌平君明白,一旦楚国灭亡,朝中那些大臣依旧可以过富家翁的生活,但自己却要和秦王嬴政、赵王嘉、燕王喜一般,被魏国封一个封君,以后余生只能呆在封地里不能踏出半步。

    这样一来,与坐牢又有何区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