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庞癝说魏王(二)
要说三晋之间的关系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是很好的,但到了魏武侯死亡之后就突然变得极其恶劣起来。
魏武侯虽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一生却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听信老公叔的谗言猜忌吴起,使得吴起逃离魏国而投奔楚国。
第二个错误便是生前没有立太子。由于魏武侯死的很突然,魏国因此便没有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魏武侯的长子魏瑩便与其兄弟公仲授大打出手。
公仲授不是魏瑩的对手,便向韩、赵两国求救。
韩、赵两国在浊泽击败魏瑩的军队并把魏瑩围困起来。
但这时韩、赵两国却发生了分歧。赵国主张杀害魏瑩立公仲授为魏王并让魏国割地赔款。
而韩国却主张把魏国一分为二进而削弱魏国。
主张不同的韩、魏两国互不相让,谁都不服谁,最后恼了个不欢而散。
当天被赵国惹恼了的韩国连夜撤军,而赵国独木难支也只能无奈撤军,魏瑩得以保住性命。
而后魏瑩击败其兄弟公仲授成为魏王,第二年便开始攻打韩、赵两国,三晋关系也就此破裂。
此时的魏国虽是这个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即便是齐国也只是魏国的附庸。
这还要从早年间的田氏代齐说起。
话说当年田和虽然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王族,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更没有得到周王室的认可。
刚刚取代姜氏的田和便求到了魏文侯这里,魏文侯答应并引荐田氏给周天子,也因此田和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正式成为诸侯。
然齐国毕竟是老牌的大国、强国,又怎会甘心居于新兴强国魏国之下,特别是雄才大略的齐威王上位之后。
魏惠王前期虽和韩。赵两国交恶,但魏瑩在击败了韩、赵两国之后便迅速的和解了,而后便是庞涓被拜为魏国上将军,率魏军于河西大败秦军,攻破秦国旧都栎阳,到达咸阳城下。秦国向魏国求和,这才结束这场战争。
而后为了争霸中原,魏惠王把都城从偏远的安邑迁到了地处中原腹地的大梁意图称霸中原。
而此时的齐国在齐威王的领导下国力大进,但却还不是魏国的对手,直到赵国进攻魏国的保护国卫国,三晋关系再次破裂,使得齐国有了取代魏国成为天下霸主的可能。
魏军在庞涓的率领下进攻赵国,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在孙膑的谋划下,齐国大军兵围魏国都城大梁,庞涓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刚刚被攻破的邯郸城回师攻击齐国。
于是便爆发了桂陵之战,魏国损兵折将,伤了元气,但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对齐国依旧保持着军事优势。而后到了魏国进攻韩国之时,地处中原的魏国已经是四面皆敌。
三晋关系已经破裂不堪,而西面的秦国,南面的楚国,东面欲取代魏国地位的齐国都蠢蠢欲动,但魏国的军事实力对各国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使得列国都不敢率先进攻围攻,这实则是列国都被魏国打怕了。
然齐威王在谋臣的建议下又再次出兵魏国。孙膑知道齐国士兵的战力远不是魏军的对手,便再次进攻魏国,当时庞涓虽是魏国上将军,是军队名义上的统帅,但里面却有一个前来镀金的大人物,这个大认为便是当时的魏国太子魏申。魏申不顾庞涓的反对令刚刚从韩国返回的疲敝之师进攻齐军,孙膑深知这些年来虽然齐国国力大进,魏国也在自己的计谋之下被齐军击败过一次,但正面战场上的齐国仍然不是魏国的对手。孙膑故技重施,再次兵围大梁而后在马陵设伏,消灭魏国十万精锐大军,彻底取代魏国成为中原霸主。
马陵之战魏国惨败的消息传开,秦。楚、赵、韩四国便兴兵伐魏,一时间魏国四面皆敌。此时刚刚成为霸主的齐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帮助魏国抵御四国军队,这才使得魏国国祚得以保全。
经此之役,魏国彻底衰落下来,成为了只能和韩国厮混的国家。
后世为了美化孙膑因而故意丑化了庞涓,这才让我们觉得庞涓是一个很不堪的人物。可战国时期的正面战场上,又有哪一个将领敢小觑庞涓?即便是孙膑与庞涓交锋时不是也不敢正面相对,只能用计谋击败庞涓。
对于魏国人来说,庞涓是一个名将,因而无论是魏国百姓还是魏王,对庞涓的观感都不是很差,相反很好,因而魏王圉听到庞癝是庞涓的后代子孙时观感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听说你极善于烹饪之道?”魏王看着庞癝问道。
庞癝回道:“启禀大王,微臣确实善于烹饪之道,特别是‘温水煮青蛙’这道菜。”
“哦?”魏王对这道菜产生了兴趣,连忙命庞癝做来。
庞癝道:“现在是冬季,并无青蛙可寻,微臣就只能用泥鳅代替了。”
魏王:“无妨!”
庞癝让人抬来两个小鼎,其中一个灌满凉水,另一个灌满热水并在两个鼎下面加入薪材。
待两条泥鳅取来,庞癝并没有急于把泥鳅放入鼎中,而是看向魏王圉:“大王,您觉得两个鼎中的泥鳅哪个先死?”
魏王毫不犹豫的指向此时灌满热水的鼎道:“这个鼎中的水已经快要沸腾了,当然是这个鼎中的泥鳅先死了。”
庞癝微微一笑:“微臣觉得是这个鼎中的泥鳅先死。”
魏王问道:“这是为何?”
庞癝轻轻一笑:“大王待会儿就知道了。”
说着庞癝便拿起一条泥鳅走到放入热水的鼎中。
“大王请看!”庞癝把泥鳅放入鼎中,谁知泥鳅一进入热水便开始剧烈的挣扎,一下子便从满是热水的鼎中跳跃出来。而后庞癝把另一条泥鳅放入冷水之中,只见泥鳅在水中优哉游哉。
鼎中的水温开始逐渐上升,可泥鳅却好像丝毫未觉,直到鼎中的水已经沸腾,里面的泥鳅早已死在了里面。
庞癝看向魏王:“大王明白了吗?”
魏武侯虽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一生却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听信老公叔的谗言猜忌吴起,使得吴起逃离魏国而投奔楚国。
第二个错误便是生前没有立太子。由于魏武侯死的很突然,魏国因此便没有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魏武侯的长子魏瑩便与其兄弟公仲授大打出手。
公仲授不是魏瑩的对手,便向韩、赵两国求救。
韩、赵两国在浊泽击败魏瑩的军队并把魏瑩围困起来。
但这时韩、赵两国却发生了分歧。赵国主张杀害魏瑩立公仲授为魏王并让魏国割地赔款。
而韩国却主张把魏国一分为二进而削弱魏国。
主张不同的韩、魏两国互不相让,谁都不服谁,最后恼了个不欢而散。
当天被赵国惹恼了的韩国连夜撤军,而赵国独木难支也只能无奈撤军,魏瑩得以保住性命。
而后魏瑩击败其兄弟公仲授成为魏王,第二年便开始攻打韩、赵两国,三晋关系也就此破裂。
此时的魏国虽是这个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即便是齐国也只是魏国的附庸。
这还要从早年间的田氏代齐说起。
话说当年田和虽然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王族,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更没有得到周王室的认可。
刚刚取代姜氏的田和便求到了魏文侯这里,魏文侯答应并引荐田氏给周天子,也因此田和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正式成为诸侯。
然齐国毕竟是老牌的大国、强国,又怎会甘心居于新兴强国魏国之下,特别是雄才大略的齐威王上位之后。
魏惠王前期虽和韩。赵两国交恶,但魏瑩在击败了韩、赵两国之后便迅速的和解了,而后便是庞涓被拜为魏国上将军,率魏军于河西大败秦军,攻破秦国旧都栎阳,到达咸阳城下。秦国向魏国求和,这才结束这场战争。
而后为了争霸中原,魏惠王把都城从偏远的安邑迁到了地处中原腹地的大梁意图称霸中原。
而此时的齐国在齐威王的领导下国力大进,但却还不是魏国的对手,直到赵国进攻魏国的保护国卫国,三晋关系再次破裂,使得齐国有了取代魏国成为天下霸主的可能。
魏军在庞涓的率领下进攻赵国,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在孙膑的谋划下,齐国大军兵围魏国都城大梁,庞涓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刚刚被攻破的邯郸城回师攻击齐国。
于是便爆发了桂陵之战,魏国损兵折将,伤了元气,但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对齐国依旧保持着军事优势。而后到了魏国进攻韩国之时,地处中原的魏国已经是四面皆敌。
三晋关系已经破裂不堪,而西面的秦国,南面的楚国,东面欲取代魏国地位的齐国都蠢蠢欲动,但魏国的军事实力对各国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使得列国都不敢率先进攻围攻,这实则是列国都被魏国打怕了。
然齐威王在谋臣的建议下又再次出兵魏国。孙膑知道齐国士兵的战力远不是魏军的对手,便再次进攻魏国,当时庞涓虽是魏国上将军,是军队名义上的统帅,但里面却有一个前来镀金的大人物,这个大认为便是当时的魏国太子魏申。魏申不顾庞涓的反对令刚刚从韩国返回的疲敝之师进攻齐军,孙膑深知这些年来虽然齐国国力大进,魏国也在自己的计谋之下被齐军击败过一次,但正面战场上的齐国仍然不是魏国的对手。孙膑故技重施,再次兵围大梁而后在马陵设伏,消灭魏国十万精锐大军,彻底取代魏国成为中原霸主。
马陵之战魏国惨败的消息传开,秦。楚、赵、韩四国便兴兵伐魏,一时间魏国四面皆敌。此时刚刚成为霸主的齐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帮助魏国抵御四国军队,这才使得魏国国祚得以保全。
经此之役,魏国彻底衰落下来,成为了只能和韩国厮混的国家。
后世为了美化孙膑因而故意丑化了庞涓,这才让我们觉得庞涓是一个很不堪的人物。可战国时期的正面战场上,又有哪一个将领敢小觑庞涓?即便是孙膑与庞涓交锋时不是也不敢正面相对,只能用计谋击败庞涓。
对于魏国人来说,庞涓是一个名将,因而无论是魏国百姓还是魏王,对庞涓的观感都不是很差,相反很好,因而魏王圉听到庞癝是庞涓的后代子孙时观感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听说你极善于烹饪之道?”魏王看着庞癝问道。
庞癝回道:“启禀大王,微臣确实善于烹饪之道,特别是‘温水煮青蛙’这道菜。”
“哦?”魏王对这道菜产生了兴趣,连忙命庞癝做来。
庞癝道:“现在是冬季,并无青蛙可寻,微臣就只能用泥鳅代替了。”
魏王:“无妨!”
庞癝让人抬来两个小鼎,其中一个灌满凉水,另一个灌满热水并在两个鼎下面加入薪材。
待两条泥鳅取来,庞癝并没有急于把泥鳅放入鼎中,而是看向魏王圉:“大王,您觉得两个鼎中的泥鳅哪个先死?”
魏王毫不犹豫的指向此时灌满热水的鼎道:“这个鼎中的水已经快要沸腾了,当然是这个鼎中的泥鳅先死了。”
庞癝微微一笑:“微臣觉得是这个鼎中的泥鳅先死。”
魏王问道:“这是为何?”
庞癝轻轻一笑:“大王待会儿就知道了。”
说着庞癝便拿起一条泥鳅走到放入热水的鼎中。
“大王请看!”庞癝把泥鳅放入鼎中,谁知泥鳅一进入热水便开始剧烈的挣扎,一下子便从满是热水的鼎中跳跃出来。而后庞癝把另一条泥鳅放入冷水之中,只见泥鳅在水中优哉游哉。
鼎中的水温开始逐渐上升,可泥鳅却好像丝毫未觉,直到鼎中的水已经沸腾,里面的泥鳅早已死在了里面。
庞癝看向魏王:“大王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