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益州学院策论考核
“蔡老可是稀客啊,请上座!”
蔡邕突然过来,吴顺也不知为何,只好客客气气的。
“子轩,学院进行策论考核,需要出一道考题。老夫特意过来问问你的意思。”
落座后,蔡邕把他来此的目的说了出来。吴顺是益州之主,策论考题最能体现学生的才学,所以这考题还得和吴顺商量。
“这么快就要考策论了,不知蔡老可有命题?”吴顺问道。
“考题自然是有所准备,不过你才是益州之主,你出的考题,学生才有一争长短之决心嘛。”
作为院长,蔡邕已经准备了好几道考题,诸如分析天下形式,如何治理益州等等。这都是常规的考题,很难看出学生的真实本领。
如果由吴顺这个益州之主出题就不同了,那代表的是益州对这次考核的重视。学生必定会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引起益州高层的注意。
“说起考题,我这里还真有一道。”
吴顺笑道。
“既然有,那还不快说。吊老夫胃口好玩?”
蔡邕佯怒道。
“哈哈,蔡老消消气。我这就说。”吴顺安抚了吹胡子瞪眼睛的蔡邕,接着说道:
“这次策论,便让学生们论一回益州的出路,说说益州的未来!当今乱世,一步错,步步错,不可不小心谨慎。蔡老觉得这考题如何?”
蔡邕仔细想了想,觉得这考题不错,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在学生们的思想碰撞中,给到益州高层们一些启示。
“此考题妙啊,那这便定下了。”
蔡邕大笑道。他来要考题,吴顺直接就给了,小老头心情不错,哼着小曲儿就回去了。
如今益州形式一片大好,西凉战事已平,有魏延待在西凉,马腾不敢有所动作。东面有张雄,赵云扼守函谷关,汉中有徐庶坐镇,统筹益州北部诸事。临沅有玄武军团和水军驻守,文聘和甘宁的能力毋庸置疑。
这时候,吴顺考虑最多的是,待天下风云涌动,如何东出函谷关,横扫天下!
在此之前,出个考题,让益州学院的学生们先发散一下思维也挺好的。
“嗯?蔡琰,你怎么还在这里?”
看到蔡琰没有跟蔡邕回去,吴顺奇怪地问道。
“要你管?”
蔡琰这泼辣的性子,一度让吴顺怀疑,眼前这小辣椒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才女蔡文姬。
“好,我不管。你不就是想去找昊儿玩么?去吧去吧。”
吴顺像赶蚊子一样把蔡琰轰了出去,惹得蔡琰破口大骂。一直在旁观的诸葛亮看到这一幕,只能摇头晃脑,装作什么也没听见。
“孔明,士元什么时候才能来益州啊?”
卧龙凤雏名声在外,现在有了诸葛亮这头卧龙,吴顺还想把庞统给收入囊中。人才,谁都不嫌多。
“还没到时候,主公不必心急。”
摇着羽扇,诸葛亮一副高深莫测。
“我哪能不急?士元如今可还在荆州?我这边便派人去接。”
在前世,庞统还没尽情展现自身才华便死于落凤坡,吴顺一直觉得可惜。
“士元如今在哪儿,亮亦不知。当他回来时,自会来益州拜见。”
诸葛亮其实也不清楚庞统的去向,不过他心中笃定,庞统想辅佐的人之中,吴顺是第一个。
“既如此,此事就此作罢。此次益州书院的策论考核,叫上孝直,你俩一起阅卷!”
吴顺大手一挥,立马就给诸葛亮安排了个阅卷的工作。不过这工作能了解到益州学院学生的水平,诸葛亮便欣然接受了。
蔡邕回到学院后,当天便宣布了策论考题,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
……
“蔡老,这个不错。”
法正拿起一张答卷,递给蔡邕。
考核结束后,诸葛亮,法正,便来到了学院,跟蔡邕一起阅卷,从中挑选好的答卷准备送给吴顺过目。
“嗯,从天下大势分析入题,先留着。”
蔡邕看了一眼,便把答卷放在一边,接着继续挑选。
阅卷工作非常苦闷,也唯有像诸葛亮,法正这等智谋之士能从中体会出乐趣。
一天之后,十分答卷出现在吴顺面前。这是蔡邕他们三人精挑细选出来的。代表了学院学生的最高水平。
“这些学生可以啊,能不能实行不知道,至少很有想法。”
对这些学生,吴顺不吝惜自己的赞赏。年纪轻轻就知道针砭时弊,从中得出启发,已经是很不错了。
只不过学生缺少历练,有些事情太过理所当然。比如其中有份答卷就说了,益州兵强马壮,武陵军随时可以出动,只要后勤能保障,几年内便可扫灭其他诸侯,使得天下重归太平。
“此子太过理想化,须得好好磨练。人之一世,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随便抓起一张答卷,吴顺便能点评几句。
“主公,学院的学生多少有些人浮于事。”
通过阅卷,诸葛亮也发现了这些学生的问题。拿到一个考题便在那里引经据典,夸夸其谈的太多。这类学生日后对益州的作用非常有限。
益州要强大,要一直强大,就得不断地培养出人才。益州学院第一届的学生,实在不尽人意。
“是啊,学习就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这点我会和蔡老说。多让学生体验一下百姓疾苦,甚至让他们去田间参与劳作,没有参与过就没有权利胡说八道。”
其中一张考卷中就这道,只要益州百姓辛勤劳动,益州便可以不愁粮草。
但是他却没说百姓怎么辛勤劳作,益州如何帮助百姓,如挖渠引水等等,写的太简单。
吴顺看完后,很想让那个学生亲自去田间体验一下田是怎么耕的。
发现了问题,就得解决,不然花了大力气,却得不到好结果,岂不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
“主公,这些学生想法还是有的,眼界都很宽阔,看待问题也懂得从多个角度出发,也不算一无是处。”
见吴顺对这次策论极不满意,诸葛亮连忙替学生们说好话。总体来说,益州学院的学生还是不错的。
“孔明啊,你是否觉得我要求高了?”
吴顺问道。诸葛亮都替学生说话了,也让吴顺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他是穿越过来的,带着后世的思想,在这里,他总会先知先觉。
“主公,学生只要有想法,日后有的是实践机会,不可操之过急啊。”
诸葛亮没有明说,但意思是吴顺确实有点高要求了。
蔡邕突然过来,吴顺也不知为何,只好客客气气的。
“子轩,学院进行策论考核,需要出一道考题。老夫特意过来问问你的意思。”
落座后,蔡邕把他来此的目的说了出来。吴顺是益州之主,策论考题最能体现学生的才学,所以这考题还得和吴顺商量。
“这么快就要考策论了,不知蔡老可有命题?”吴顺问道。
“考题自然是有所准备,不过你才是益州之主,你出的考题,学生才有一争长短之决心嘛。”
作为院长,蔡邕已经准备了好几道考题,诸如分析天下形式,如何治理益州等等。这都是常规的考题,很难看出学生的真实本领。
如果由吴顺这个益州之主出题就不同了,那代表的是益州对这次考核的重视。学生必定会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引起益州高层的注意。
“说起考题,我这里还真有一道。”
吴顺笑道。
“既然有,那还不快说。吊老夫胃口好玩?”
蔡邕佯怒道。
“哈哈,蔡老消消气。我这就说。”吴顺安抚了吹胡子瞪眼睛的蔡邕,接着说道:
“这次策论,便让学生们论一回益州的出路,说说益州的未来!当今乱世,一步错,步步错,不可不小心谨慎。蔡老觉得这考题如何?”
蔡邕仔细想了想,觉得这考题不错,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在学生们的思想碰撞中,给到益州高层们一些启示。
“此考题妙啊,那这便定下了。”
蔡邕大笑道。他来要考题,吴顺直接就给了,小老头心情不错,哼着小曲儿就回去了。
如今益州形式一片大好,西凉战事已平,有魏延待在西凉,马腾不敢有所动作。东面有张雄,赵云扼守函谷关,汉中有徐庶坐镇,统筹益州北部诸事。临沅有玄武军团和水军驻守,文聘和甘宁的能力毋庸置疑。
这时候,吴顺考虑最多的是,待天下风云涌动,如何东出函谷关,横扫天下!
在此之前,出个考题,让益州学院的学生们先发散一下思维也挺好的。
“嗯?蔡琰,你怎么还在这里?”
看到蔡琰没有跟蔡邕回去,吴顺奇怪地问道。
“要你管?”
蔡琰这泼辣的性子,一度让吴顺怀疑,眼前这小辣椒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才女蔡文姬。
“好,我不管。你不就是想去找昊儿玩么?去吧去吧。”
吴顺像赶蚊子一样把蔡琰轰了出去,惹得蔡琰破口大骂。一直在旁观的诸葛亮看到这一幕,只能摇头晃脑,装作什么也没听见。
“孔明,士元什么时候才能来益州啊?”
卧龙凤雏名声在外,现在有了诸葛亮这头卧龙,吴顺还想把庞统给收入囊中。人才,谁都不嫌多。
“还没到时候,主公不必心急。”
摇着羽扇,诸葛亮一副高深莫测。
“我哪能不急?士元如今可还在荆州?我这边便派人去接。”
在前世,庞统还没尽情展现自身才华便死于落凤坡,吴顺一直觉得可惜。
“士元如今在哪儿,亮亦不知。当他回来时,自会来益州拜见。”
诸葛亮其实也不清楚庞统的去向,不过他心中笃定,庞统想辅佐的人之中,吴顺是第一个。
“既如此,此事就此作罢。此次益州书院的策论考核,叫上孝直,你俩一起阅卷!”
吴顺大手一挥,立马就给诸葛亮安排了个阅卷的工作。不过这工作能了解到益州学院学生的水平,诸葛亮便欣然接受了。
蔡邕回到学院后,当天便宣布了策论考题,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
……
“蔡老,这个不错。”
法正拿起一张答卷,递给蔡邕。
考核结束后,诸葛亮,法正,便来到了学院,跟蔡邕一起阅卷,从中挑选好的答卷准备送给吴顺过目。
“嗯,从天下大势分析入题,先留着。”
蔡邕看了一眼,便把答卷放在一边,接着继续挑选。
阅卷工作非常苦闷,也唯有像诸葛亮,法正这等智谋之士能从中体会出乐趣。
一天之后,十分答卷出现在吴顺面前。这是蔡邕他们三人精挑细选出来的。代表了学院学生的最高水平。
“这些学生可以啊,能不能实行不知道,至少很有想法。”
对这些学生,吴顺不吝惜自己的赞赏。年纪轻轻就知道针砭时弊,从中得出启发,已经是很不错了。
只不过学生缺少历练,有些事情太过理所当然。比如其中有份答卷就说了,益州兵强马壮,武陵军随时可以出动,只要后勤能保障,几年内便可扫灭其他诸侯,使得天下重归太平。
“此子太过理想化,须得好好磨练。人之一世,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随便抓起一张答卷,吴顺便能点评几句。
“主公,学院的学生多少有些人浮于事。”
通过阅卷,诸葛亮也发现了这些学生的问题。拿到一个考题便在那里引经据典,夸夸其谈的太多。这类学生日后对益州的作用非常有限。
益州要强大,要一直强大,就得不断地培养出人才。益州学院第一届的学生,实在不尽人意。
“是啊,学习就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这点我会和蔡老说。多让学生体验一下百姓疾苦,甚至让他们去田间参与劳作,没有参与过就没有权利胡说八道。”
其中一张考卷中就这道,只要益州百姓辛勤劳动,益州便可以不愁粮草。
但是他却没说百姓怎么辛勤劳作,益州如何帮助百姓,如挖渠引水等等,写的太简单。
吴顺看完后,很想让那个学生亲自去田间体验一下田是怎么耕的。
发现了问题,就得解决,不然花了大力气,却得不到好结果,岂不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
“主公,这些学生想法还是有的,眼界都很宽阔,看待问题也懂得从多个角度出发,也不算一无是处。”
见吴顺对这次策论极不满意,诸葛亮连忙替学生们说好话。总体来说,益州学院的学生还是不错的。
“孔明啊,你是否觉得我要求高了?”
吴顺问道。诸葛亮都替学生说话了,也让吴顺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他是穿越过来的,带着后世的思想,在这里,他总会先知先觉。
“主公,学生只要有想法,日后有的是实践机会,不可操之过急啊。”
诸葛亮没有明说,但意思是吴顺确实有点高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