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节 京都议事
历都城,参战的巡天军群情振奋。这一战,与在五粮城那边的战斗不同,历都城之战他们更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园。毕竟除了当初的五百黑甲卫,大都是附近郡府及历都城征召的人马。这里有他们的亲人,更是他们的家。否则的话,这支疲惫之师也不会打的这么勇猛顽强。
段琅率兵返回,下令修整三日。他并不急于去澜都城救援,毕竟那里还有二十万大军,澜都城依然很稳固。段琅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补充兵源更换装备。甚至说,还要培养一部分步战兵营。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完善了自己的人马,在战斗中才能更有底气。
大夏京都,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虽然对战争充满了担心,却变得比平时更加勤政。殷忧启明多难兴邦,或许正因为战乱的爆发,让充满了尔虞我诈和争吵的朝堂,变的清明起来。昱宁帝病倒,相国于禁临时主政,老翰林王世渡及吴光照等重臣,也没有了往日那样刻薄。相互之间,显现出少有的默契。
皇宫之内,昱宁帝靠在松软的床榻之上。六部重臣及相国于禁都御史吴光照等人,纷纷站立在暖阁之中。
卫侗伺候完昱宁帝喝下汤药,看着一众老臣,昱宁帝轻微说道。
“这里不是朝堂,众位爱卿不必拘于礼节,赐坐吧。”
“我等~谢主隆恩。”于禁代表众人谢过,这才按座次一一就坐。
昱宁帝让卫侗,把侦辩司得到的消息畅读了一遍。众人一听历都城以不足三万兵马,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击溃西越近八万大军,一个个抚掌叫好振奋不已。就连非常反感段琅的褚宝雄,也高兴的叫好。
于禁兴奋过后看了昱宁帝一眼,君臣二人一对视,两个老狐狸顿时读懂了对方眼神中的含义。从穿越大漠夜袭五粮城,到历都城大捷,这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段琅的成长太令人震撼了。可以说,两线作战到此为止,不管是闫发成马如正,还是西部的方继业,都被段琅光芒的战绩所遮盖。这样下去,真要是等到战争结束,段琅的功绩恐怕无人能及。到那时再让他释去兵权,估计段琅手底下那些将领也不会答应。不过在当下,段琅的战绩却可以提振天下民心。
吴光照激动的站起身,拱手说道,“陛下,历都城大军如此威猛,理当重赏前方将士,以便激励两大战区同仇敌忾奋勇杀敌。臣以为,段琅当居首功,应昭告天下万民庆贺。”
昱宁帝嘴角微微颤了颤,眼神中透着笑意,“吴爱卿所言极是,朱爱卿,你身为兵部主官,认为该当如何封赏?”
昱宁帝的目光看向兵部侍郎朱文俊。朱文俊赶紧站起身,拱手说道,“回陛下,按照我大夏兵部所颁布的封赏制,身为主将,退敌万人编制,可记功一次,赏银万两。退敌五万编制大军,主将可晋级一阶,赏银三十万两。段琅之功,加上在五粮城的战绩,可列为退敌十万编制大战功一次。按照兵部封赏制度,除了晋级之外,则可获得一百万两赏银。”
昱宁帝点了点头,“我大夏有如此良才,朕很欣慰。在我大夏国难当头之际,这样的良才越多越好。不管是五粮城还是历都城,都是由段琅率军斩获。开战以来,朕还没有颁布过嘉赏。为了提振士气激发民心,朕决定重赏历都城等人。来人,拟旨。”
昱宁帝说完,两名太监赶紧坐到侧旁的桌案边,铺开纸张准备记录。
昱宁帝沉思了一下,说道,“战事以来,段琅率部击杀五粮城,阻击西宁大军,朕心甚慰。今又回杀历都城,击溃西越近十万兵马,朕欣喜万分。特赐历都城兵营威武巡天军称号,百户以上官进一级。册封主将段琅,为正三品车骑将军,赐护国将军称号。钦此!”
昱宁帝说完,六部重臣及吴光照等人纷纷庆贺。昱宁帝的册封与兵部赏银不冲突,但能获得护国将军称号,这在整个大夏兵制之中可比较罕见。但是老谋深算的于禁,不禁意味深长的看了昱宁帝一眼。
其他臣子光顾着庆贺,唯有于禁听出了昱宁帝的画外之意。这样的册封看似恩重,却是光环笼罩在一个人身上。这要是放在其他几大营主帅身上,到无可争议。但是,别忘了历都城还有一位巡天监上官玄悟。甚至说,还有奋战守城的兵部提督李建山。这两人昱宁帝只字不提,明显的是在制造内部矛盾。更何况,历都城是以上官玄悟为首,段琅只不过是巡天监手下的一名主将。昱宁帝这种封赏,恐怕那位带刺的上官玄悟,心中要对段琅产生极大的不满。
众臣商议完毕,吴光照准备回去之后就大书特书,以文人手笔来宣扬历都城的大捷。其他重臣也准备奔走相告,让京都朝臣们感受一下胜利的喜悦。于禁没有离开,唯有他知道昱宁帝的心思。文官们越是宣扬,就越会激起昱宁帝的不安。甚至包括他于禁,都不敢想象战事结束之后,段琅在军中的威望会有多高。
暖阁之中,昱宁帝的脸色阴沉了下来,看着于禁说道,“于爱卿,不知你觉得朕,是该喜还是该忧。”
“怎么,陛下担心了?”
“不足三万兵马,半柱香的时间就击溃八万大军。你觉得,我大夏众将之中,还有谁能够做得到?”
于禁摇了摇头,“老臣虽说不精通军务,但这些日子也多次求教朱文俊。可以说,整个天下能够穿越大漠的兵马,除了段琅没有第二家。日前德章太子也给老臣来过书信,言辞之中颇为不满。甚至说,在惠宁城居然还威胁过太子殿下。这样的臣子老臣甚忧,一旦将来心有反意,恐怕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及。”
“于爱卿,朕不是跟你说了吗,如若朕撒手离去,为了我大夏的将来,卿可果断行事。”昱宁帝目光深邃的看着于禁。
于禁苦笑了一下,“臣也细想过,恐怕到那时,臣压制不住。”
“怎么,你怕了?”昱宁帝微微一怔。
于禁摇了摇头,“臣这把年纪,没什么可怕的了。但陛下想过没有,如若方继业与段琅不同时进京,臣斩杀其一,另外一个必将起兵。就算连同他二人一并斩杀,别忘了还有一个上官玄悟。到时候,恐怕我大夏会再起风云。”
昱宁帝点了点头,“朕理解于卿的顾虑,斩杀功臣,不但会背负骂名,也会激起军中将领的愤慨。到时候,恐怕不把卿交出去,不足以平民愤。”
于禁拱手躬身,“多谢陛下体谅,臣死不足惜,但臣担心~那些人不会放过臣的家眷。所以,没有正当的理由,臣实难下手。”
昱宁帝叹息了一声,“其实朕到不希望假借你手,毕竟德章皇儿还要靠卿来辅佐。只是朕担心,看不到战事结束的那一天了。”
“陛下,臣还担心一事。”
“哦?说来听听。”
“陛下,德章太子在书信中表露出杀机,臣担心,到时候德章太子年轻气盛,忍不住~!”于禁看着昱宁帝,他知道昱宁帝理解他的意思。
昱宁帝眉头微皱,“不错,德章皇儿要是下旨杀人,这就一点退路都没了。到时候,势必会有一战。方继业狡猾的很,恐怕就算德章的登基大典,他也会以某种借口拒绝来京。”
“陛下,您没发现,他们的发展与西宁侯赵立,有着惊人的相似。赵立多年拒绝进京,就是防着陛下扣留不放。方继业身为段琅的岳丈,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带兵之人,他俩不管留下了谁,咱们就不能轻易的去动另一个。”
昱宁帝愁绪的揉了揉印堂,叹息道,“算了,战事还不知道发展到哪一步,这才刚刚大捷,咱们居然就想到了这么远。”
“陛下,未雨绸缪才是上策,臣倒是觉得,趁着战事未完,不如及早解决。”
昱宁帝一愣,接着摇了摇头,“还是看看战局的发展再说吧。明日德隆皇儿回朝,先让他去西边摸摸情况。爱卿,朕有些累了,你退下吧。”
于禁看到昱宁帝略显疲惫,本来还想力劝一番,也只好作罢。不过于禁相信昱宁帝心中有了猜忌的种子,绝不会放任不管。他与昱宁帝暗斗了这么多年,深知昱宁帝的心机有多可怕。为了大夏的安稳,他知道昱宁帝绝对会留上一手。因为,于禁从昱宁帝这道赏赐圣旨,就看出他已经开始布局了。
暖阁之中,孤独的昱宁帝微闭着双目。虽然身躯日渐衰老,他的脑子却是异常活跃。刚才和于禁谈论的时候,昱宁帝脑子里闪现出种种方案,其中一条昱宁帝觉得比较稳妥。
次日上午,从蓝湖城带领十万兵马的德隆皇子,回到了京都。由于西面战局紧迫,需要粮草和兵马,德隆皇子仅仅在京都驻留了一夜,就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奔赴了历都城。不过,令群臣意外的,是昱宁帝给七皇子德隆新任命的身份。
原本七皇子只是率领从各地都城集结的十万兵马,去西线支援。但没想到,昱宁帝居然昭告天下,痛斥西越大军进犯的同时,任命七皇子德隆为西线兵马大元帅,持金匹令箭代父亲征。这样一来,原本只是送兵送粮草的七皇子德隆,一下子成为方继业及段琅的顶头上司。甚至说,连太子德章都没有得到这种权利和荣誉。
京都城内,百姓们议论纷纷,两位皇子代父亲征,足以显示大夏收复失地的决心。昱宁帝的昭告,一下子提振了民心。
相国府内,于禁品着茶,心说怪不得在暖阁之中昱宁帝没有跟他透露这道消息,事关德隆执掌兵权,看样子是担心他极力反对。毕竟这对太子德章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
于禁手中端着茶盏,嘴里嘟囔道,“昱宁帝这个老狐狸,让自己的儿子去夺人家的兵权,他就不怕方继业动了杀心?看似一招妙棋,实则凶险万分。”
于禁深知昱宁帝肯定给德隆做了一番交代,但是兵权不是儿戏,别说是收回兵权,即便没有战争经验的德隆胡乱调动一番,也会激起段琅和方继业的震怒。
于禁感慨的摇了摇头,不明白昱宁帝到底是如何安排的七皇子。但是,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给太子德章写一封密函。因为金匹令箭放下去容易,恐怕昱宁帝没有时间在收回来了。不管德隆有没有争夺帝君的想法,于禁和太子必须要做好对应之策。
段琅率兵返回,下令修整三日。他并不急于去澜都城救援,毕竟那里还有二十万大军,澜都城依然很稳固。段琅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补充兵源更换装备。甚至说,还要培养一部分步战兵营。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完善了自己的人马,在战斗中才能更有底气。
大夏京都,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虽然对战争充满了担心,却变得比平时更加勤政。殷忧启明多难兴邦,或许正因为战乱的爆发,让充满了尔虞我诈和争吵的朝堂,变的清明起来。昱宁帝病倒,相国于禁临时主政,老翰林王世渡及吴光照等重臣,也没有了往日那样刻薄。相互之间,显现出少有的默契。
皇宫之内,昱宁帝靠在松软的床榻之上。六部重臣及相国于禁都御史吴光照等人,纷纷站立在暖阁之中。
卫侗伺候完昱宁帝喝下汤药,看着一众老臣,昱宁帝轻微说道。
“这里不是朝堂,众位爱卿不必拘于礼节,赐坐吧。”
“我等~谢主隆恩。”于禁代表众人谢过,这才按座次一一就坐。
昱宁帝让卫侗,把侦辩司得到的消息畅读了一遍。众人一听历都城以不足三万兵马,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击溃西越近八万大军,一个个抚掌叫好振奋不已。就连非常反感段琅的褚宝雄,也高兴的叫好。
于禁兴奋过后看了昱宁帝一眼,君臣二人一对视,两个老狐狸顿时读懂了对方眼神中的含义。从穿越大漠夜袭五粮城,到历都城大捷,这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段琅的成长太令人震撼了。可以说,两线作战到此为止,不管是闫发成马如正,还是西部的方继业,都被段琅光芒的战绩所遮盖。这样下去,真要是等到战争结束,段琅的功绩恐怕无人能及。到那时再让他释去兵权,估计段琅手底下那些将领也不会答应。不过在当下,段琅的战绩却可以提振天下民心。
吴光照激动的站起身,拱手说道,“陛下,历都城大军如此威猛,理当重赏前方将士,以便激励两大战区同仇敌忾奋勇杀敌。臣以为,段琅当居首功,应昭告天下万民庆贺。”
昱宁帝嘴角微微颤了颤,眼神中透着笑意,“吴爱卿所言极是,朱爱卿,你身为兵部主官,认为该当如何封赏?”
昱宁帝的目光看向兵部侍郎朱文俊。朱文俊赶紧站起身,拱手说道,“回陛下,按照我大夏兵部所颁布的封赏制,身为主将,退敌万人编制,可记功一次,赏银万两。退敌五万编制大军,主将可晋级一阶,赏银三十万两。段琅之功,加上在五粮城的战绩,可列为退敌十万编制大战功一次。按照兵部封赏制度,除了晋级之外,则可获得一百万两赏银。”
昱宁帝点了点头,“我大夏有如此良才,朕很欣慰。在我大夏国难当头之际,这样的良才越多越好。不管是五粮城还是历都城,都是由段琅率军斩获。开战以来,朕还没有颁布过嘉赏。为了提振士气激发民心,朕决定重赏历都城等人。来人,拟旨。”
昱宁帝说完,两名太监赶紧坐到侧旁的桌案边,铺开纸张准备记录。
昱宁帝沉思了一下,说道,“战事以来,段琅率部击杀五粮城,阻击西宁大军,朕心甚慰。今又回杀历都城,击溃西越近十万兵马,朕欣喜万分。特赐历都城兵营威武巡天军称号,百户以上官进一级。册封主将段琅,为正三品车骑将军,赐护国将军称号。钦此!”
昱宁帝说完,六部重臣及吴光照等人纷纷庆贺。昱宁帝的册封与兵部赏银不冲突,但能获得护国将军称号,这在整个大夏兵制之中可比较罕见。但是老谋深算的于禁,不禁意味深长的看了昱宁帝一眼。
其他臣子光顾着庆贺,唯有于禁听出了昱宁帝的画外之意。这样的册封看似恩重,却是光环笼罩在一个人身上。这要是放在其他几大营主帅身上,到无可争议。但是,别忘了历都城还有一位巡天监上官玄悟。甚至说,还有奋战守城的兵部提督李建山。这两人昱宁帝只字不提,明显的是在制造内部矛盾。更何况,历都城是以上官玄悟为首,段琅只不过是巡天监手下的一名主将。昱宁帝这种封赏,恐怕那位带刺的上官玄悟,心中要对段琅产生极大的不满。
众臣商议完毕,吴光照准备回去之后就大书特书,以文人手笔来宣扬历都城的大捷。其他重臣也准备奔走相告,让京都朝臣们感受一下胜利的喜悦。于禁没有离开,唯有他知道昱宁帝的心思。文官们越是宣扬,就越会激起昱宁帝的不安。甚至包括他于禁,都不敢想象战事结束之后,段琅在军中的威望会有多高。
暖阁之中,昱宁帝的脸色阴沉了下来,看着于禁说道,“于爱卿,不知你觉得朕,是该喜还是该忧。”
“怎么,陛下担心了?”
“不足三万兵马,半柱香的时间就击溃八万大军。你觉得,我大夏众将之中,还有谁能够做得到?”
于禁摇了摇头,“老臣虽说不精通军务,但这些日子也多次求教朱文俊。可以说,整个天下能够穿越大漠的兵马,除了段琅没有第二家。日前德章太子也给老臣来过书信,言辞之中颇为不满。甚至说,在惠宁城居然还威胁过太子殿下。这样的臣子老臣甚忧,一旦将来心有反意,恐怕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及。”
“于爱卿,朕不是跟你说了吗,如若朕撒手离去,为了我大夏的将来,卿可果断行事。”昱宁帝目光深邃的看着于禁。
于禁苦笑了一下,“臣也细想过,恐怕到那时,臣压制不住。”
“怎么,你怕了?”昱宁帝微微一怔。
于禁摇了摇头,“臣这把年纪,没什么可怕的了。但陛下想过没有,如若方继业与段琅不同时进京,臣斩杀其一,另外一个必将起兵。就算连同他二人一并斩杀,别忘了还有一个上官玄悟。到时候,恐怕我大夏会再起风云。”
昱宁帝点了点头,“朕理解于卿的顾虑,斩杀功臣,不但会背负骂名,也会激起军中将领的愤慨。到时候,恐怕不把卿交出去,不足以平民愤。”
于禁拱手躬身,“多谢陛下体谅,臣死不足惜,但臣担心~那些人不会放过臣的家眷。所以,没有正当的理由,臣实难下手。”
昱宁帝叹息了一声,“其实朕到不希望假借你手,毕竟德章皇儿还要靠卿来辅佐。只是朕担心,看不到战事结束的那一天了。”
“陛下,臣还担心一事。”
“哦?说来听听。”
“陛下,德章太子在书信中表露出杀机,臣担心,到时候德章太子年轻气盛,忍不住~!”于禁看着昱宁帝,他知道昱宁帝理解他的意思。
昱宁帝眉头微皱,“不错,德章皇儿要是下旨杀人,这就一点退路都没了。到时候,势必会有一战。方继业狡猾的很,恐怕就算德章的登基大典,他也会以某种借口拒绝来京。”
“陛下,您没发现,他们的发展与西宁侯赵立,有着惊人的相似。赵立多年拒绝进京,就是防着陛下扣留不放。方继业身为段琅的岳丈,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带兵之人,他俩不管留下了谁,咱们就不能轻易的去动另一个。”
昱宁帝愁绪的揉了揉印堂,叹息道,“算了,战事还不知道发展到哪一步,这才刚刚大捷,咱们居然就想到了这么远。”
“陛下,未雨绸缪才是上策,臣倒是觉得,趁着战事未完,不如及早解决。”
昱宁帝一愣,接着摇了摇头,“还是看看战局的发展再说吧。明日德隆皇儿回朝,先让他去西边摸摸情况。爱卿,朕有些累了,你退下吧。”
于禁看到昱宁帝略显疲惫,本来还想力劝一番,也只好作罢。不过于禁相信昱宁帝心中有了猜忌的种子,绝不会放任不管。他与昱宁帝暗斗了这么多年,深知昱宁帝的心机有多可怕。为了大夏的安稳,他知道昱宁帝绝对会留上一手。因为,于禁从昱宁帝这道赏赐圣旨,就看出他已经开始布局了。
暖阁之中,孤独的昱宁帝微闭着双目。虽然身躯日渐衰老,他的脑子却是异常活跃。刚才和于禁谈论的时候,昱宁帝脑子里闪现出种种方案,其中一条昱宁帝觉得比较稳妥。
次日上午,从蓝湖城带领十万兵马的德隆皇子,回到了京都。由于西面战局紧迫,需要粮草和兵马,德隆皇子仅仅在京都驻留了一夜,就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奔赴了历都城。不过,令群臣意外的,是昱宁帝给七皇子德隆新任命的身份。
原本七皇子只是率领从各地都城集结的十万兵马,去西线支援。但没想到,昱宁帝居然昭告天下,痛斥西越大军进犯的同时,任命七皇子德隆为西线兵马大元帅,持金匹令箭代父亲征。这样一来,原本只是送兵送粮草的七皇子德隆,一下子成为方继业及段琅的顶头上司。甚至说,连太子德章都没有得到这种权利和荣誉。
京都城内,百姓们议论纷纷,两位皇子代父亲征,足以显示大夏收复失地的决心。昱宁帝的昭告,一下子提振了民心。
相国府内,于禁品着茶,心说怪不得在暖阁之中昱宁帝没有跟他透露这道消息,事关德隆执掌兵权,看样子是担心他极力反对。毕竟这对太子德章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
于禁手中端着茶盏,嘴里嘟囔道,“昱宁帝这个老狐狸,让自己的儿子去夺人家的兵权,他就不怕方继业动了杀心?看似一招妙棋,实则凶险万分。”
于禁深知昱宁帝肯定给德隆做了一番交代,但是兵权不是儿戏,别说是收回兵权,即便没有战争经验的德隆胡乱调动一番,也会激起段琅和方继业的震怒。
于禁感慨的摇了摇头,不明白昱宁帝到底是如何安排的七皇子。但是,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给太子德章写一封密函。因为金匹令箭放下去容易,恐怕昱宁帝没有时间在收回来了。不管德隆有没有争夺帝君的想法,于禁和太子必须要做好对应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