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国朝第一
颁旨太监的声音依旧在继续,这一次则是重磅炸弹。
“妖孽横生宇内,胁迫皇威。新科状元陈玉不惧艰危,慷慨赴难,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实为擎天护驾之功。今特旨御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忠靖侯!”
这个封赐一出来,那真的是满朝哗然。
大家都不可思议地看向陈玉。
别误会,大家不是觉得给陈玉的封赏太高了。相反,而是认为低了。
为什么呢?
因为陈玉可是舍生忘死的擎天护驾之功,这在诸般功劳里,可是实打实的第一功。
有人说开疆拓土之功更加了不起,可是在皇帝眼中,显然自己的命更加重要啊。
你就算是打下了数万里的江山,可是老板都挂了,你这个功劳给谁看?
相反你在老板危在旦夕的时候挺身而出,护着老板转危为安,这个老板是会记一辈子的,怎么封赏都不为过。
拿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明朝朱棣靖难的时候,部将张玉为了拯救陷于杀阵的朱棣拼死冲杀,结果力战而死。
看看张玉死后的殊荣,追赠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荣国公,谥号忠显。
又过了几年,张玉甚至被追封为河间王,改谥忠武,配享太庙。
就因为救了老板一命,竟然得以封王了。
而且他的后代子孙,也都是铁打不换的英国公。无论朝廷如何风云变幻,始终雷打不动,与国祚同休。
陈玉虽然没有战死,可舍身救了乾丰帝,这是实打实的事实,无数的人看在眼里。
而且他带着一群文弱的书生,一路拼杀,悍勇更是非常。
更不要说后来陈玉还随军出征,出奇谋风雪千里,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梁家的叛乱能够在短短三个月内平息,陈玉的计策可以说功劳最大。
至于他发明的火药,虽然威力无穷,但外界无人得知,也就算了。可这件事,乾丰帝一定是知道的啊。
这么多的功劳加在一起,所有人都觉得,这一次陈玉怎么也能捞到一个国公的爵位吧。
谁能想到,诏书颁发出来,竟然只是一个忠靖侯。
忠心护主、靖清宇内,名号倒也妥贴,就是功赏不符啊。
难道说,这位新晋红人,已经恶了乾丰帝了?
不少人心头泛起疑云,不由自主地看向依旧郑重跪地谢恩的陈玉。
从他们的角度,能够看到陈玉,自然也就能够看到另一边肃然而立的秦王。
只这一眼,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乾丰帝不是不能给出更高的封赏,而是怕陈玉赏无可赏,将来就难办了。
想想陈玉才多大岁数?
满打满算,今年也才二十岁啊。
他的仕途,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呢。
就凭他的圣眷,将来立功的机会不知凡几。
如果现在就给他封了国公,将来封什么?
要知道乾丰帝如今已六十有余,还有几年好活,谁也没有把握。
一旦他驾崩了,那就是秦王继位。
倒是君臣相处的,就是秦王和陈玉了。如果秦王的手里没有合适的甜头,又怎么驾驭住陈玉?
乾丰帝显然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刻意把陈玉的封赏降了一格。
这就是留待将来给自己儿子的。
帝王心术,莫外能是了。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想清楚了其中的弯弯道道,再没有人对陈玉的委屈感到惋惜,相反羡慕的目光更加炙热了。
能够让帝王想到两代以上的眷顾,这份青睐才真的是天底下最大的殊荣啊。
陈玉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因为他实在分不清公与侯的差距。
不过现在自己是侯爵了,而且是丹书铁券,世代不移的。想到将来自己的后代一出生就是侯爵,这可就太美滋滋了。
关于陈玉的诏书,至此并没有完事,还有最重要的部分呢。
前面这些,是对于他过往功绩的封赏。可是别忘了,他是新科状元,打完了仗,还是要当官的。
至于陈玉接下来要做什么,朝廷也要给出安排。
在此之前,显然乾丰帝已经考虑清楚了。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个让人人都侧目的官职。
一般新科进士,都是没有行政经验的。所以中第之后,朝廷的安排都是什么翰林编修之类,主要以学习朝政为主。
二甲、三甲的进士则都会下放到地方,去给行政长官担当副手,将来能不能进入中枢,全靠人生际遇。
可无论如何,从来没有新科进士直接授官实权的。
更不要说,还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官职了。
都察院作为朝廷里唯一的监察机构,权力不是一般的大,几乎可以说是官员们的克星。
一般被都察院找到头上,基本上就意味着一个官员的政治生命结束了。
所以都察院的官员,绝非一般人能够担任的。
而作为都察院的首领,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二品的高官,即使在一众大佬中间,那也是丝毫不虚的。
哪怕是内阁首辅、六部尚书,在左、右都御史面前也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更别说,如今朝廷里传的沸沸扬扬,都察院要改革了。
等都察院变成大乾皇家最高检察院之后,大检察长可就是跟内阁首辅一样的正一品了,还直接对皇帝负责。
到了那个时候,其他的官员和部门可就真的在都察院面前底气不足了。
就是这么一个重中之重的要地,陈玉一个刚刚中第的进士,竟然一下子成为二把手,这升官的速度可是太吓人了。
等等……
大家感慨的时候,猛然发觉了什么。
如果他们没有记错的话,陈玉是本次科举的状元吧?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本次殿试的考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外界该知道的人早就知道了。
无巧不巧,这一次的殿试,乾丰帝出的考题,正是朝政改革。
一个很吓人的考题,偏偏陈玉还被钦点为了状元,然后又要任职马上就要改革的都察院担任实权二把手。
在场这么多的聪明人,大家几乎是瞬息之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可正因为想明白了,大家看向陈玉的目光,已经从羡慕变成羡慕嫉妒了。
乾丰帝把改革这么重要的差事委托给了他一个小年轻,那岂不是更加表明,此人乃是皇帝夹带里的亲信?
天可怜见,多少官员勤奋努力,不停地揣摩圣意,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啊。
结果呢,大家累死累活的百般钻营,竟然还比不上一个末学后进。
想想这个场面,不少人都要哭了。
“哎,年纪轻轻就是与国同休的侯爵,还出道就做了都察院的二把手,这陈玉是神仙下凡吗?”
人群里,一个官员喟然长叹,但是他的话,却让许多人猛然色变。
又一次看向陈玉,这次则是羡慕嫉妒恨了。
大家这才想起来,陈玉竟然是爵位和官位双得。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大乾至今,曾经跟随乾丰帝打下了偌大江山的一大票功臣,其中都没有哪怕一个人有这个待遇。
要么有些人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了爵位,比如郭礼、罗秀峰、郑化、蒋熙等人。
要么有些人因为才干不凡,担任了朝中要职,替天子牧民,治理江山。
长久以来,早已形成了定制。
爵位只有依靠战功才能取得,除此之外,文官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得封爵。
之所以有这个潜规则,显然是怕文官在掌握行政大权的时候,还垄断军权,架空君主。
可同样的道理,被授予了爵位的人,也无法出任朝中职位。六部九卿、路府县乡,都没有他们发挥才干的地方。
结果今日,陈玉竟然打破了这种潜藏的规则。
他既是侯爵,又是文官,横跨文、武两界,全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一想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就担心不已,生怕会冒出来一位权臣来。
不过再仔细想想,对于陈玉的封赏,却一点毛病都没有。
陈玉的侯爵可是救驾和实打实的战功换来的,单纯以功劳来论,这个侯爵还给的不到位呢。
至于他的文官职位……
人家是今科殿试的状元,不授予官职,那不是打大家的脸嘛。
前前后后想了许多,尽管很多人都担忧不已,但实在是没办法站出来反对。
或许是感受到了大家的顾虑,文官之首的左孟尝站了出来。
“呵呵,陈状元对于改制有着深刻的领悟和心得。到了都察院之后,相信必能做好改制工作,让都察院焕发出应有的作用来。”
文人嘛,说话都拐弯抹角、云山雾罩的。你要是没有点玲珑心窍,那是根本无法领悟的到。
恰好的是,在场的全都是聪慧之辈。
听了左孟尝的话,许多人的担忧立刻尽去,更加的眼观鼻、鼻观心,不再纠结陈玉的跨界之举了。
他们也是才想起来,都察院马上就要改制了。
从今以后,都察院这些疯狗,可不再跟我们文官是一路人了。
这些混蛋,专门靠着咬我们身上的血肉来养肥自己,那么又何必为了他们的麻烦去多加担忧呢?
今后我们这些通过科举的才是文官,你们这些通过司法考试进入官场的……
羞于尔等为伍!
“妖孽横生宇内,胁迫皇威。新科状元陈玉不惧艰危,慷慨赴难,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实为擎天护驾之功。今特旨御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忠靖侯!”
这个封赐一出来,那真的是满朝哗然。
大家都不可思议地看向陈玉。
别误会,大家不是觉得给陈玉的封赏太高了。相反,而是认为低了。
为什么呢?
因为陈玉可是舍生忘死的擎天护驾之功,这在诸般功劳里,可是实打实的第一功。
有人说开疆拓土之功更加了不起,可是在皇帝眼中,显然自己的命更加重要啊。
你就算是打下了数万里的江山,可是老板都挂了,你这个功劳给谁看?
相反你在老板危在旦夕的时候挺身而出,护着老板转危为安,这个老板是会记一辈子的,怎么封赏都不为过。
拿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明朝朱棣靖难的时候,部将张玉为了拯救陷于杀阵的朱棣拼死冲杀,结果力战而死。
看看张玉死后的殊荣,追赠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荣国公,谥号忠显。
又过了几年,张玉甚至被追封为河间王,改谥忠武,配享太庙。
就因为救了老板一命,竟然得以封王了。
而且他的后代子孙,也都是铁打不换的英国公。无论朝廷如何风云变幻,始终雷打不动,与国祚同休。
陈玉虽然没有战死,可舍身救了乾丰帝,这是实打实的事实,无数的人看在眼里。
而且他带着一群文弱的书生,一路拼杀,悍勇更是非常。
更不要说后来陈玉还随军出征,出奇谋风雪千里,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梁家的叛乱能够在短短三个月内平息,陈玉的计策可以说功劳最大。
至于他发明的火药,虽然威力无穷,但外界无人得知,也就算了。可这件事,乾丰帝一定是知道的啊。
这么多的功劳加在一起,所有人都觉得,这一次陈玉怎么也能捞到一个国公的爵位吧。
谁能想到,诏书颁发出来,竟然只是一个忠靖侯。
忠心护主、靖清宇内,名号倒也妥贴,就是功赏不符啊。
难道说,这位新晋红人,已经恶了乾丰帝了?
不少人心头泛起疑云,不由自主地看向依旧郑重跪地谢恩的陈玉。
从他们的角度,能够看到陈玉,自然也就能够看到另一边肃然而立的秦王。
只这一眼,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乾丰帝不是不能给出更高的封赏,而是怕陈玉赏无可赏,将来就难办了。
想想陈玉才多大岁数?
满打满算,今年也才二十岁啊。
他的仕途,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呢。
就凭他的圣眷,将来立功的机会不知凡几。
如果现在就给他封了国公,将来封什么?
要知道乾丰帝如今已六十有余,还有几年好活,谁也没有把握。
一旦他驾崩了,那就是秦王继位。
倒是君臣相处的,就是秦王和陈玉了。如果秦王的手里没有合适的甜头,又怎么驾驭住陈玉?
乾丰帝显然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刻意把陈玉的封赏降了一格。
这就是留待将来给自己儿子的。
帝王心术,莫外能是了。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想清楚了其中的弯弯道道,再没有人对陈玉的委屈感到惋惜,相反羡慕的目光更加炙热了。
能够让帝王想到两代以上的眷顾,这份青睐才真的是天底下最大的殊荣啊。
陈玉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因为他实在分不清公与侯的差距。
不过现在自己是侯爵了,而且是丹书铁券,世代不移的。想到将来自己的后代一出生就是侯爵,这可就太美滋滋了。
关于陈玉的诏书,至此并没有完事,还有最重要的部分呢。
前面这些,是对于他过往功绩的封赏。可是别忘了,他是新科状元,打完了仗,还是要当官的。
至于陈玉接下来要做什么,朝廷也要给出安排。
在此之前,显然乾丰帝已经考虑清楚了。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个让人人都侧目的官职。
一般新科进士,都是没有行政经验的。所以中第之后,朝廷的安排都是什么翰林编修之类,主要以学习朝政为主。
二甲、三甲的进士则都会下放到地方,去给行政长官担当副手,将来能不能进入中枢,全靠人生际遇。
可无论如何,从来没有新科进士直接授官实权的。
更不要说,还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官职了。
都察院作为朝廷里唯一的监察机构,权力不是一般的大,几乎可以说是官员们的克星。
一般被都察院找到头上,基本上就意味着一个官员的政治生命结束了。
所以都察院的官员,绝非一般人能够担任的。
而作为都察院的首领,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二品的高官,即使在一众大佬中间,那也是丝毫不虚的。
哪怕是内阁首辅、六部尚书,在左、右都御史面前也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更别说,如今朝廷里传的沸沸扬扬,都察院要改革了。
等都察院变成大乾皇家最高检察院之后,大检察长可就是跟内阁首辅一样的正一品了,还直接对皇帝负责。
到了那个时候,其他的官员和部门可就真的在都察院面前底气不足了。
就是这么一个重中之重的要地,陈玉一个刚刚中第的进士,竟然一下子成为二把手,这升官的速度可是太吓人了。
等等……
大家感慨的时候,猛然发觉了什么。
如果他们没有记错的话,陈玉是本次科举的状元吧?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本次殿试的考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外界该知道的人早就知道了。
无巧不巧,这一次的殿试,乾丰帝出的考题,正是朝政改革。
一个很吓人的考题,偏偏陈玉还被钦点为了状元,然后又要任职马上就要改革的都察院担任实权二把手。
在场这么多的聪明人,大家几乎是瞬息之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可正因为想明白了,大家看向陈玉的目光,已经从羡慕变成羡慕嫉妒了。
乾丰帝把改革这么重要的差事委托给了他一个小年轻,那岂不是更加表明,此人乃是皇帝夹带里的亲信?
天可怜见,多少官员勤奋努力,不停地揣摩圣意,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啊。
结果呢,大家累死累活的百般钻营,竟然还比不上一个末学后进。
想想这个场面,不少人都要哭了。
“哎,年纪轻轻就是与国同休的侯爵,还出道就做了都察院的二把手,这陈玉是神仙下凡吗?”
人群里,一个官员喟然长叹,但是他的话,却让许多人猛然色变。
又一次看向陈玉,这次则是羡慕嫉妒恨了。
大家这才想起来,陈玉竟然是爵位和官位双得。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大乾至今,曾经跟随乾丰帝打下了偌大江山的一大票功臣,其中都没有哪怕一个人有这个待遇。
要么有些人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了爵位,比如郭礼、罗秀峰、郑化、蒋熙等人。
要么有些人因为才干不凡,担任了朝中要职,替天子牧民,治理江山。
长久以来,早已形成了定制。
爵位只有依靠战功才能取得,除此之外,文官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得封爵。
之所以有这个潜规则,显然是怕文官在掌握行政大权的时候,还垄断军权,架空君主。
可同样的道理,被授予了爵位的人,也无法出任朝中职位。六部九卿、路府县乡,都没有他们发挥才干的地方。
结果今日,陈玉竟然打破了这种潜藏的规则。
他既是侯爵,又是文官,横跨文、武两界,全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一想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就担心不已,生怕会冒出来一位权臣来。
不过再仔细想想,对于陈玉的封赏,却一点毛病都没有。
陈玉的侯爵可是救驾和实打实的战功换来的,单纯以功劳来论,这个侯爵还给的不到位呢。
至于他的文官职位……
人家是今科殿试的状元,不授予官职,那不是打大家的脸嘛。
前前后后想了许多,尽管很多人都担忧不已,但实在是没办法站出来反对。
或许是感受到了大家的顾虑,文官之首的左孟尝站了出来。
“呵呵,陈状元对于改制有着深刻的领悟和心得。到了都察院之后,相信必能做好改制工作,让都察院焕发出应有的作用来。”
文人嘛,说话都拐弯抹角、云山雾罩的。你要是没有点玲珑心窍,那是根本无法领悟的到。
恰好的是,在场的全都是聪慧之辈。
听了左孟尝的话,许多人的担忧立刻尽去,更加的眼观鼻、鼻观心,不再纠结陈玉的跨界之举了。
他们也是才想起来,都察院马上就要改制了。
从今以后,都察院这些疯狗,可不再跟我们文官是一路人了。
这些混蛋,专门靠着咬我们身上的血肉来养肥自己,那么又何必为了他们的麻烦去多加担忧呢?
今后我们这些通过科举的才是文官,你们这些通过司法考试进入官场的……
羞于尔等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