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黑山计划结束
魏明这么一解释,高览和孟贷都不敢再问其他了。
他们二人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尤其是高览,深知金珏攻取汉中郡,以及攻入益州的难度。而且,高览可是见过成廉和李封本人的,他知道这两员将领虽然各有特点,但都不是什么能够攻城略地的帅才。比起吕布麾下的高顺和张辽都要差远了。
至此,高览和孟贷彻底归心于金珏军。
经过一天的权衡,高览决定带兵去左冯翊郡,他毕竟是北方人,还是习惯继续在北方统兵作战,至于置换手中军队的问题,他并不是太担心。
魏明解释非常清楚,金珏制定的规则,所谓的‘置换军队’,并不是彻底剥夺新来投靠的将军手中军队,只是换一些士兵让他统领而已。
这样做,虽然会在短期之内,影响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效率,但是,却可以防止心怀叵测的将领突然在阵前反水。
而孟贷却做出了一个让魏明和高览都极为震惊的选择,他居然愿意留在黑山,帮着魏明,继续出兵削弱袁绍。
孟贷做出的解释也很简单,他不恨袁绍,却恨极了审配,以及整个魏郡阴安审家,因此,他这才愿意留在黑山,留在魏明的身边,亲眼见证审家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有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带路党帮忙,的确是有助于魏明在黑山地区的进一步计划。
张燕返回到涉县的时候,最终还是与张雷公,以及那些以往已经开始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或者根本不听他命令的黑山各头目们进行了切割。
张燕将原黑山军主力所在的山寨全都留给了张雷公,至于涉县,也同样留给了张雷公,至于张雷公是否愿意留下兵力,把守这个最靠近太行山的县城,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而魏明所率领的金珏军,大部分由他亲自率领,向西到了朝歌县修整,并进行整训和统合。
别看魏明在魏郡之中纵横百里,打败了诸多敌人,但是,他所率领的南阳兵还是蒙受了一定的损失,连续行军和作战,也使得这些并不是太适应北方干冷气候的南方兵,疲惫不堪。
整支军队上上下下都需要时间进行修整,其精神状态反倒不如高览带来的那八千名邺城精兵好。不过,魏明可以通过他从涉县和梁期县,高览从武安县掳获的青壮之中选取一部分,补充到军队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磨合,他就能够迅速获得一支全新的军队了。
至于张燕麾下嫡系黑山军走后,留下的其他山寨,则由金珏军中其他别部司马统兵占据。
山寨和太行八陉都不能丢,万一袁绍带兵归来,发了疯一般,不管不顾地率军强攻黑山,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山寨就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这之后,魏明想要继续袭扰冀州和幽州,进一步虚弱袁绍军的实力,也同样需要这些山寨作为临时休息出兵和屯粮的地点。
同样丢弃不得。
而对于张燕居然在这个时候,主动切割他手中的实力,将并不完全归心于他的黑山军中的头目分出去给张雷公,魏明是持支持态度的。
一支军队,虽然因为兵力的减少会出现短暂的实力减弱,但是,只要度过这个时间点,其实力就会稳步的增加,因为,在主动切割的过程中,消除了军队中不和谐声音的隐患。
张雷公仗着他是前黑山军大首领张牛角弟弟的身份,一直在黑山军中隐隐有与张燕分庭抗礼的苗头,这一次,张燕,主动将黑山军大首领的位置让还给张雷公,正是给了一个让他们两个人心中都满意的结果。
至于之后,张雷公究竟是带着剩余的黑山军走向辉煌,还是灭亡,那个时候,都与他张燕,或者魏明没有丝毫的关系了。
而且,金珏培养出来的魏明以及留在黑山的别部司马,都是打惯了小规模战斗的能手,最不怕的就是山贼。若是张雷公敢突然反水,投靠袁绍的话,魏明并不介意帮着张燕消灭掉剩余的黑山军。
……
再说袁绍。
在袁绍麾下,最先发觉冀州出现状况的人,还是身在渤海郡的沮授。
并不是田丰送信给他,而是他的儿子沮鹄战败后,沮授留在儿子身边的亲信偷偷派人将此事告知了沮授。
一知道此事,沮授吓了一大跳,他的惧怕,并不是怕主公袁绍一旦知道自己儿子沮鹄居然损失了邯郸城中的一万战兵而责罚他们父子,而是惧怕,此战究竟是何人筹谋并执行的。
在沮授的认知中,黑山军中,包括张燕本人都没有这样的谋略。
不过,等到沮授派出快马加急将邯郸战败的消息上报给袁绍的之前,审配抢先一步将邺城被攻破一事承报给了袁绍,并且,他真得将邺城破城的责任推给了高览。
因为,在上报之前,沈明及时回到了邺城之中,将高览决心反叛一事及时告知了审配,这才让审配找到推卸自己责任的由头。
一听说邺城再度被黑山军攻破,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居然是他麾下的大将负责留守的高览,袁绍自然是怒不可遏,在加上眼见得易京城短期之内依然无法将之攻破,故此,袁绍只好下达命令,立即命令全军停止进攻,并于第二天就撤军了。
半个月之后,返回邺城,从审配那里得知了详细的情报,袁绍气得火冒三丈,至于田丰,他在袁绍面前只是说了不到三句话,便被袁绍命人赶了出去。
因为此时,袁绍的心中已经认定,邺城被攻破,以及涉县梁期县和武安县相继被攻破之事,全都是高览在暗中搞鬼。田丰再在袁绍面前说审配的不是,就十分不合时宜了,而在当时,沮授因为自己儿子之事,处境非常尴尬,他这一次也不适合再在袁绍面前公开表态支持田丰。
没过多久,袁绍麾下两个重要的谋士和将领——许攸和牵招也相继挂冠而去,不知所踪。
。
他们二人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尤其是高览,深知金珏攻取汉中郡,以及攻入益州的难度。而且,高览可是见过成廉和李封本人的,他知道这两员将领虽然各有特点,但都不是什么能够攻城略地的帅才。比起吕布麾下的高顺和张辽都要差远了。
至此,高览和孟贷彻底归心于金珏军。
经过一天的权衡,高览决定带兵去左冯翊郡,他毕竟是北方人,还是习惯继续在北方统兵作战,至于置换手中军队的问题,他并不是太担心。
魏明解释非常清楚,金珏制定的规则,所谓的‘置换军队’,并不是彻底剥夺新来投靠的将军手中军队,只是换一些士兵让他统领而已。
这样做,虽然会在短期之内,影响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效率,但是,却可以防止心怀叵测的将领突然在阵前反水。
而孟贷却做出了一个让魏明和高览都极为震惊的选择,他居然愿意留在黑山,帮着魏明,继续出兵削弱袁绍。
孟贷做出的解释也很简单,他不恨袁绍,却恨极了审配,以及整个魏郡阴安审家,因此,他这才愿意留在黑山,留在魏明的身边,亲眼见证审家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有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带路党帮忙,的确是有助于魏明在黑山地区的进一步计划。
张燕返回到涉县的时候,最终还是与张雷公,以及那些以往已经开始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或者根本不听他命令的黑山各头目们进行了切割。
张燕将原黑山军主力所在的山寨全都留给了张雷公,至于涉县,也同样留给了张雷公,至于张雷公是否愿意留下兵力,把守这个最靠近太行山的县城,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而魏明所率领的金珏军,大部分由他亲自率领,向西到了朝歌县修整,并进行整训和统合。
别看魏明在魏郡之中纵横百里,打败了诸多敌人,但是,他所率领的南阳兵还是蒙受了一定的损失,连续行军和作战,也使得这些并不是太适应北方干冷气候的南方兵,疲惫不堪。
整支军队上上下下都需要时间进行修整,其精神状态反倒不如高览带来的那八千名邺城精兵好。不过,魏明可以通过他从涉县和梁期县,高览从武安县掳获的青壮之中选取一部分,补充到军队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磨合,他就能够迅速获得一支全新的军队了。
至于张燕麾下嫡系黑山军走后,留下的其他山寨,则由金珏军中其他别部司马统兵占据。
山寨和太行八陉都不能丢,万一袁绍带兵归来,发了疯一般,不管不顾地率军强攻黑山,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山寨就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这之后,魏明想要继续袭扰冀州和幽州,进一步虚弱袁绍军的实力,也同样需要这些山寨作为临时休息出兵和屯粮的地点。
同样丢弃不得。
而对于张燕居然在这个时候,主动切割他手中的实力,将并不完全归心于他的黑山军中的头目分出去给张雷公,魏明是持支持态度的。
一支军队,虽然因为兵力的减少会出现短暂的实力减弱,但是,只要度过这个时间点,其实力就会稳步的增加,因为,在主动切割的过程中,消除了军队中不和谐声音的隐患。
张雷公仗着他是前黑山军大首领张牛角弟弟的身份,一直在黑山军中隐隐有与张燕分庭抗礼的苗头,这一次,张燕,主动将黑山军大首领的位置让还给张雷公,正是给了一个让他们两个人心中都满意的结果。
至于之后,张雷公究竟是带着剩余的黑山军走向辉煌,还是灭亡,那个时候,都与他张燕,或者魏明没有丝毫的关系了。
而且,金珏培养出来的魏明以及留在黑山的别部司马,都是打惯了小规模战斗的能手,最不怕的就是山贼。若是张雷公敢突然反水,投靠袁绍的话,魏明并不介意帮着张燕消灭掉剩余的黑山军。
……
再说袁绍。
在袁绍麾下,最先发觉冀州出现状况的人,还是身在渤海郡的沮授。
并不是田丰送信给他,而是他的儿子沮鹄战败后,沮授留在儿子身边的亲信偷偷派人将此事告知了沮授。
一知道此事,沮授吓了一大跳,他的惧怕,并不是怕主公袁绍一旦知道自己儿子沮鹄居然损失了邯郸城中的一万战兵而责罚他们父子,而是惧怕,此战究竟是何人筹谋并执行的。
在沮授的认知中,黑山军中,包括张燕本人都没有这样的谋略。
不过,等到沮授派出快马加急将邯郸战败的消息上报给袁绍的之前,审配抢先一步将邺城被攻破一事承报给了袁绍,并且,他真得将邺城破城的责任推给了高览。
因为,在上报之前,沈明及时回到了邺城之中,将高览决心反叛一事及时告知了审配,这才让审配找到推卸自己责任的由头。
一听说邺城再度被黑山军攻破,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居然是他麾下的大将负责留守的高览,袁绍自然是怒不可遏,在加上眼见得易京城短期之内依然无法将之攻破,故此,袁绍只好下达命令,立即命令全军停止进攻,并于第二天就撤军了。
半个月之后,返回邺城,从审配那里得知了详细的情报,袁绍气得火冒三丈,至于田丰,他在袁绍面前只是说了不到三句话,便被袁绍命人赶了出去。
因为此时,袁绍的心中已经认定,邺城被攻破,以及涉县梁期县和武安县相继被攻破之事,全都是高览在暗中搞鬼。田丰再在袁绍面前说审配的不是,就十分不合时宜了,而在当时,沮授因为自己儿子之事,处境非常尴尬,他这一次也不适合再在袁绍面前公开表态支持田丰。
没过多久,袁绍麾下两个重要的谋士和将领——许攸和牵招也相继挂冠而去,不知所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