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福建太平港
可此时此刻,围追封堵的满者伯夷国与苏禄国水师舰船已经挡住了所有航路,并且已经将所有商船通通包围了,想要逃走,几乎是不可能了。
见此,王海滨只得下令各船时刻准备以武力强行突围。
然而就在这时,天突然黑了下来,远处翻滚的乌云呼啸而来。
一瞬间!起风了!
没过多久,海面上就掀起了巨浪!
海况变得十分复杂起来!
“哈哈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许鹏举!没想到你竟然失算了!”
站着甲板上,望着豆大的雨滴倾泻下来,狂风卷起几丈高巨浪不断拍打着舰船,王海滨反倒大笑了起来。
天气突然大变,尽管对于船队而言,是一件坏事,但同样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对方水师舰船同样也会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继而失去大部分战斗力。
如此一来,被包围的商船突围出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了!
...........
福建长乐太平港。
自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此港虽然还有不少舰船前来此地进行朝贡贸易,但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繁华。
这一日,天气异常晴朗,远处的海面上,风浪不大,阳光洒落在海面上,浪花闪烁着光芒。
突然,一支船队缓缓朝着港口而来,很快,一支由数十艏福船组成的船队出现在港口众人视线之中。
虽然太平港每天都有不少商船在此停靠或扬帆起航,但规模如此大的商船船队却是不多见,因而港口内的巡检士卒立刻乘坐快船迎了上去。
他们准备例行检查,以确定船上是否有违禁之物或者其他危险之人或物。
然而,当他们看到船队所悬挂的旗帜时,却是一愣。
领头的快船上,一名百户即刻对着身后两艏快船下令道:“快!即刻返回港口!这支船队无需例行检查了!”
“百户!这是为何?按照咱巡检司的规矩,这船队必须进行巡查,否则没法跟巡检使交差呀!万一巡检使追查下来......”
“无需再说了!这可是福建吴家船队!查不得!”那百户脸色骤变,对着身后之人解释道。
其实,眼前的这支船队别说是查不得,就是上前询问也询问不得,这吴家可不是一般海商大户,他家背后据说跟应天府中留守的许多部堂级别高官有联系,就是那北方京师之中,也有不少高官为其打掩护。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都跟吴家一位老太爷有关。
这位吴老太爷据说在太祖麾下担任过指挥使,后来又在靖难之役中多次立功,虽然如今早已告老还乡,但在朝廷之中人脉却在,算得上这福建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船队之中,中间靠后的位置,四艏福船混在船队之中,并不十分显眼,可是若仔细观察变化发现这五艏福船与其他福船并不相同。
没错!这四艏福船正是王海滨所率领的船队。
自打船队成功突围之后,王海滨立马就派了其中一艏舰船绕行婆罗洲返回东阳港汇报情况,而他则继续率领着剩下四艏福船北上。
数日之后,他率领四艏福船来到了琼州岛最南端,在附近渔村补充了一下补给之后,船队又沿着琼州岛来到了雷州,不过,他并未下令船队就此靠岸,而是转向朝着东北侧航行着。
直到五日之后,也就是大明宣德二年十一月初,李江刚刚返回东阳港的那一日,他在澎湖岛海域遇到了一支从东洋吕宋国返回的船队。
这支船队便是吴家的船队!
至于为何王海滨能够混入到吴家船队之中,这就要说到李江交给王海滨的几件玻璃器皿了。
在大明,玻璃器皿可是比黄金器皿还要珍贵万倍,尤其是海外舶来品,那更是价值连城。
在了解到对方乃是福建很有实力的吴家船队之后,王海滨立马派遣小船给船上的主人送去了三件玻璃器皿,而且器皿个体都比较大。
如此一来,有了这份重礼,双方的联系便建立了,在经过一番详谈之后,王海滨这个自称是苏禄国海商的商人便顺利谈成了一系列合作,而其船队也顺其自然的加入到了吴家船队之中。
当然,加入到吴家船队并不代表吴家就真的相信王海滨之言,在吴家船队管事看来,这仅仅只是一笔交易,只要能够获得大利益,别说是带王海滨船队顺利入港,就算是与其进行长期合作也没关系。
而王海滨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也刻意与吴家保持着一定距离,在港口内停靠不过三日,他便扬帆起航,继续北上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也不是什么好处也没有捞着,起码有了吴家这层皮,他的船队北上山东已经不成问题了。
..........
汉华王国东阳港。
随着开国大典的临近,港口内陆陆续续驶来了各国商船。
这些商船都是从新村港出发,在留守在那的西洋第二舰队护送下来到历州港的,不过,他们并未在历州港作过多停留,而是只在那停留了一晚上便一起来到东阳港。
他们之中除了一部分是真正的大海商派来的商船外,其中还有许多都是各国派过来的间谍船,其船上之人虽自称是商人,但其实都是各国或者各势力派过来的间谍。
对此,李江自然深知,但他并未点破戳穿,反正他也没希望一直将东阳港捂的严严实实的,许多东西让别人知道也无妨。
再说,作为一国之都,这样时时刻刻过分防备着别人,那这个国都就真的成为了摆设,根本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就拿最重要的贸易来说吧,目前李江麾下的工坊有许多,除了与军事有关的工坊,如火药,火器等工坊外,还有不少轻工坊,比如玻璃制造坊,棉布生产坊以及酿酒坊等等。
说到这些工坊,其实李江也在发愁如何将独属于汉化王国的商品行业发展壮大,要知道就棉布纺纱技术而言,于大明,于欧洲,都已经极为先进了,但与开创第一次工业革命先河的珍妮纺纱机相比,还是差了许多,何况,在李江的设想之中,直接造出水力织布机来才算是最完美的,纺纱织布,一条龙服务。
到那时,他只要垄断大明这个市场,便可源源不断的获得真金白银了!
只是这里却有一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人力问题,而是该如何打开大明市场的问题,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明末,很难将大量物美价廉的棉布卖入大明。
见此,王海滨只得下令各船时刻准备以武力强行突围。
然而就在这时,天突然黑了下来,远处翻滚的乌云呼啸而来。
一瞬间!起风了!
没过多久,海面上就掀起了巨浪!
海况变得十分复杂起来!
“哈哈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许鹏举!没想到你竟然失算了!”
站着甲板上,望着豆大的雨滴倾泻下来,狂风卷起几丈高巨浪不断拍打着舰船,王海滨反倒大笑了起来。
天气突然大变,尽管对于船队而言,是一件坏事,但同样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对方水师舰船同样也会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继而失去大部分战斗力。
如此一来,被包围的商船突围出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了!
...........
福建长乐太平港。
自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此港虽然还有不少舰船前来此地进行朝贡贸易,但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繁华。
这一日,天气异常晴朗,远处的海面上,风浪不大,阳光洒落在海面上,浪花闪烁着光芒。
突然,一支船队缓缓朝着港口而来,很快,一支由数十艏福船组成的船队出现在港口众人视线之中。
虽然太平港每天都有不少商船在此停靠或扬帆起航,但规模如此大的商船船队却是不多见,因而港口内的巡检士卒立刻乘坐快船迎了上去。
他们准备例行检查,以确定船上是否有违禁之物或者其他危险之人或物。
然而,当他们看到船队所悬挂的旗帜时,却是一愣。
领头的快船上,一名百户即刻对着身后两艏快船下令道:“快!即刻返回港口!这支船队无需例行检查了!”
“百户!这是为何?按照咱巡检司的规矩,这船队必须进行巡查,否则没法跟巡检使交差呀!万一巡检使追查下来......”
“无需再说了!这可是福建吴家船队!查不得!”那百户脸色骤变,对着身后之人解释道。
其实,眼前的这支船队别说是查不得,就是上前询问也询问不得,这吴家可不是一般海商大户,他家背后据说跟应天府中留守的许多部堂级别高官有联系,就是那北方京师之中,也有不少高官为其打掩护。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都跟吴家一位老太爷有关。
这位吴老太爷据说在太祖麾下担任过指挥使,后来又在靖难之役中多次立功,虽然如今早已告老还乡,但在朝廷之中人脉却在,算得上这福建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船队之中,中间靠后的位置,四艏福船混在船队之中,并不十分显眼,可是若仔细观察变化发现这五艏福船与其他福船并不相同。
没错!这四艏福船正是王海滨所率领的船队。
自打船队成功突围之后,王海滨立马就派了其中一艏舰船绕行婆罗洲返回东阳港汇报情况,而他则继续率领着剩下四艏福船北上。
数日之后,他率领四艏福船来到了琼州岛最南端,在附近渔村补充了一下补给之后,船队又沿着琼州岛来到了雷州,不过,他并未下令船队就此靠岸,而是转向朝着东北侧航行着。
直到五日之后,也就是大明宣德二年十一月初,李江刚刚返回东阳港的那一日,他在澎湖岛海域遇到了一支从东洋吕宋国返回的船队。
这支船队便是吴家的船队!
至于为何王海滨能够混入到吴家船队之中,这就要说到李江交给王海滨的几件玻璃器皿了。
在大明,玻璃器皿可是比黄金器皿还要珍贵万倍,尤其是海外舶来品,那更是价值连城。
在了解到对方乃是福建很有实力的吴家船队之后,王海滨立马派遣小船给船上的主人送去了三件玻璃器皿,而且器皿个体都比较大。
如此一来,有了这份重礼,双方的联系便建立了,在经过一番详谈之后,王海滨这个自称是苏禄国海商的商人便顺利谈成了一系列合作,而其船队也顺其自然的加入到了吴家船队之中。
当然,加入到吴家船队并不代表吴家就真的相信王海滨之言,在吴家船队管事看来,这仅仅只是一笔交易,只要能够获得大利益,别说是带王海滨船队顺利入港,就算是与其进行长期合作也没关系。
而王海滨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也刻意与吴家保持着一定距离,在港口内停靠不过三日,他便扬帆起航,继续北上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也不是什么好处也没有捞着,起码有了吴家这层皮,他的船队北上山东已经不成问题了。
..........
汉华王国东阳港。
随着开国大典的临近,港口内陆陆续续驶来了各国商船。
这些商船都是从新村港出发,在留守在那的西洋第二舰队护送下来到历州港的,不过,他们并未在历州港作过多停留,而是只在那停留了一晚上便一起来到东阳港。
他们之中除了一部分是真正的大海商派来的商船外,其中还有许多都是各国派过来的间谍船,其船上之人虽自称是商人,但其实都是各国或者各势力派过来的间谍。
对此,李江自然深知,但他并未点破戳穿,反正他也没希望一直将东阳港捂的严严实实的,许多东西让别人知道也无妨。
再说,作为一国之都,这样时时刻刻过分防备着别人,那这个国都就真的成为了摆设,根本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就拿最重要的贸易来说吧,目前李江麾下的工坊有许多,除了与军事有关的工坊,如火药,火器等工坊外,还有不少轻工坊,比如玻璃制造坊,棉布生产坊以及酿酒坊等等。
说到这些工坊,其实李江也在发愁如何将独属于汉化王国的商品行业发展壮大,要知道就棉布纺纱技术而言,于大明,于欧洲,都已经极为先进了,但与开创第一次工业革命先河的珍妮纺纱机相比,还是差了许多,何况,在李江的设想之中,直接造出水力织布机来才算是最完美的,纺纱织布,一条龙服务。
到那时,他只要垄断大明这个市场,便可源源不断的获得真金白银了!
只是这里却有一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人力问题,而是该如何打开大明市场的问题,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明末,很难将大量物美价廉的棉布卖入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