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章 荆襄大族(二)
“那就说一下各大族之间联姻情况吧。免得以后打起来误伤亲戚。”刘禅问道。因为他深知三国时期君主思想十分开明,兄弟、老表等亲戚可以各为其主。
“各大家族很多都是互为亲戚。就拿比如卧龙先生来说吧,他娶的是黄承彦老先生的女儿黄月英。而蔡瑁则是黄月英的亲舅父,刘表是黄月英的姨父。同时,蒯祺是诸葛先生的大姐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先生的二姐夫。庞统先生则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的弟弟庞林则是习家的乘龙快婿,习祯的妹夫。”向宠如数家珍道。
刘禅倒吸了一口冷气,怪不得诸葛亮牛逼哄哄的,敢与司马家族叫板掰手腕,底气来自他的家族背景,与七大家族之间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关系。
同时,刘禅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的这场婚姻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著名的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蔡氏家族在荆州的势力相当大,蔡讽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最信任最依赖的大将,蔡氏家族在荆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门望族。有着这样的政治资本,黄承彦的女儿就算真的很丑,还怕会嫁不出去吗?刘禅见过黄月英,她可是标准的美女,并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丑,而且又才学出众,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从诸葛亮的社会背景来看,诸葛亮并非“躬耕陇亩,不求闻达于诸侯”隐居隆中一介“布衣”。他娶黄月英不仅是因为她才学出众,更主要是她的家族背景。
同样,黄承彦之所以会选择诸葛亮做婿,除了诸葛亮本人的相貌、才学外,他看重的也是诸葛氏在荆州的政治势力。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蒯、庞两家都是荆州的大姓,地位举足轻重。黄家和诸葛家结成亲家后,蒯、蔡、庞、黄这四家荆州的豪族大姓都成了亲戚关系,实现“强强联合”。
向宠继续道:“刘表进驻荆州,并在襄阳打开局面均是靠着蔡、蒯两家的势力。蔡瑁、蒯越、蒯良一起辅佐刘表平定境内,表才得以强大。蔡瑁为荆州第二号人物,蒯越、蒯良为刘表谋主,成为刘表政权的两大支柱。但是,庞家、黄家、马家、习家、杨家等相对来说则较为冷淡,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虽然黄承彦与刘表、蔡瑁为至亲,但也未在刘表政权任职,刘表数次延请庞德公而不就,只得叹息而去。他们认为刘表坐保江汉而胸无四方之志,无霸王之才,非拨乱之主,而是等待英主。”
刘禅点了点头,原来他们是待价而沽,要做更大的买卖。历史上的刘表确非雄主,虽然能保住荆州安定富足,但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群雄割据、混战不休的背景之下,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也难怪五大豪族的有识之士均不与刘表合作。
刘禅继续往深处想,突然脑门大开,以手加额,心中叹道:难怪转战沙场二十余载,已47岁的父亲刘备,冒着大雪严寒,不远百里,屈尊三顾于年仅27岁的青年诸葛亮,且虚心地自称“智术短浅”,问诸葛亮“计将安出”。在寒冬腊月,上演了一出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求贤请贤的千古佳话。并不仅仅因为诸葛亮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最根本原因是,诸葛亮在荆州深厚的家族人脉关系。南征北战屡战屡败,始终寄人篱下的父亲深知,要想在荆州站稳脚根,就必须得到当地五大豪族势力的支持,而诸葛亮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在荆襄深有影响有巨大实力的风云人物。
“五大豪族形成的在野势力,有着很大的声势。他们互相交叉赞誉,相互吹捧,品评人物,鼓吹名号,控制着当时的荆州舆论界。他们经常聚集于庞德公居住的鹿门,或者司马徽的水镜山庄,研讨经史,探究学问,分析形势,议论时政,各抒志向,等待时机,寻求出路。”向宠意犹未尽道。
刘禅暗叹道,很显然,庞德公及五大豪族已形成了带有浓厚的政治和组织色彩的政治集团。结合四叔的情报,司马徽眼光果然够毒,极其巧妙地利用了此集团为其服务。
“各大家族之间联姻为的是抱团取暖,形成更大的势力,争取更大的利益。像我们这些小姓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一路不声不响闷葫芦一样的宗预,终于忍不住发起牢骚来。
“德艳所言甚是,故无论刘表,还是吾父统领荆州,终究要取得这些荆襄大族的支持,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扎根固本,实现长治久安。然而,家族势力过大,成为左右局势变化的胜负手,确非国家之长久之福!”刘禅忧心忡忡叹道。
“在此大争大乱之世,荆州局势的变局迫使荆襄大族做出自己的选择,曹操大军南伐之前,为保持既得利益,蔡、蒯两家挟持刘综投降了曹操。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蔡家家主蔡瑁授首,蒯家家主蒯越和蒯良北降,蔡、蒯两家的梦想也随之灰飞烟灭,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荆州兴风作浪。”赵云突然道。
宗预沉思了一会,问道:“依你们看,此前曹军与我军在当阳对峙,大战一触即发,荆襄大族何去何从呢?”
“以吾观之,以大族的趋利特性,必定是墙头草、顺风烛,哪边胜就倒去那。”向宠不假思索道。
“不尽其然。”刘禅笑着打断向宠的话,笑道:“在此乱世,大部世家大族都犹如夏天之小虫,皆带有严重的趋光性。对此,如果你们平时注意观察,应该知道小虫的这个习性,也就是飞蛾扑火现象。明知是死,但由于经受不起引诱,而亡命飞投,以身试火,蔡瑁、蒯家兄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实,刘表过度依仗蔡、蒯两家,蔡瑁、蒯越、蒯良长期把持荆州政务,两家坐大。早就引起五大家族的不满,所以对刘表身死失地和蔡、蒯之下场,他们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甚至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的。”宗预深思熟虑道。
(码字很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
“各大家族很多都是互为亲戚。就拿比如卧龙先生来说吧,他娶的是黄承彦老先生的女儿黄月英。而蔡瑁则是黄月英的亲舅父,刘表是黄月英的姨父。同时,蒯祺是诸葛先生的大姐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先生的二姐夫。庞统先生则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的弟弟庞林则是习家的乘龙快婿,习祯的妹夫。”向宠如数家珍道。
刘禅倒吸了一口冷气,怪不得诸葛亮牛逼哄哄的,敢与司马家族叫板掰手腕,底气来自他的家族背景,与七大家族之间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关系。
同时,刘禅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的这场婚姻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著名的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蔡氏家族在荆州的势力相当大,蔡讽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最信任最依赖的大将,蔡氏家族在荆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门望族。有着这样的政治资本,黄承彦的女儿就算真的很丑,还怕会嫁不出去吗?刘禅见过黄月英,她可是标准的美女,并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丑,而且又才学出众,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从诸葛亮的社会背景来看,诸葛亮并非“躬耕陇亩,不求闻达于诸侯”隐居隆中一介“布衣”。他娶黄月英不仅是因为她才学出众,更主要是她的家族背景。
同样,黄承彦之所以会选择诸葛亮做婿,除了诸葛亮本人的相貌、才学外,他看重的也是诸葛氏在荆州的政治势力。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蒯、庞两家都是荆州的大姓,地位举足轻重。黄家和诸葛家结成亲家后,蒯、蔡、庞、黄这四家荆州的豪族大姓都成了亲戚关系,实现“强强联合”。
向宠继续道:“刘表进驻荆州,并在襄阳打开局面均是靠着蔡、蒯两家的势力。蔡瑁、蒯越、蒯良一起辅佐刘表平定境内,表才得以强大。蔡瑁为荆州第二号人物,蒯越、蒯良为刘表谋主,成为刘表政权的两大支柱。但是,庞家、黄家、马家、习家、杨家等相对来说则较为冷淡,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虽然黄承彦与刘表、蔡瑁为至亲,但也未在刘表政权任职,刘表数次延请庞德公而不就,只得叹息而去。他们认为刘表坐保江汉而胸无四方之志,无霸王之才,非拨乱之主,而是等待英主。”
刘禅点了点头,原来他们是待价而沽,要做更大的买卖。历史上的刘表确非雄主,虽然能保住荆州安定富足,但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群雄割据、混战不休的背景之下,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也难怪五大豪族的有识之士均不与刘表合作。
刘禅继续往深处想,突然脑门大开,以手加额,心中叹道:难怪转战沙场二十余载,已47岁的父亲刘备,冒着大雪严寒,不远百里,屈尊三顾于年仅27岁的青年诸葛亮,且虚心地自称“智术短浅”,问诸葛亮“计将安出”。在寒冬腊月,上演了一出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求贤请贤的千古佳话。并不仅仅因为诸葛亮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最根本原因是,诸葛亮在荆州深厚的家族人脉关系。南征北战屡战屡败,始终寄人篱下的父亲深知,要想在荆州站稳脚根,就必须得到当地五大豪族势力的支持,而诸葛亮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在荆襄深有影响有巨大实力的风云人物。
“五大豪族形成的在野势力,有着很大的声势。他们互相交叉赞誉,相互吹捧,品评人物,鼓吹名号,控制着当时的荆州舆论界。他们经常聚集于庞德公居住的鹿门,或者司马徽的水镜山庄,研讨经史,探究学问,分析形势,议论时政,各抒志向,等待时机,寻求出路。”向宠意犹未尽道。
刘禅暗叹道,很显然,庞德公及五大豪族已形成了带有浓厚的政治和组织色彩的政治集团。结合四叔的情报,司马徽眼光果然够毒,极其巧妙地利用了此集团为其服务。
“各大家族之间联姻为的是抱团取暖,形成更大的势力,争取更大的利益。像我们这些小姓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一路不声不响闷葫芦一样的宗预,终于忍不住发起牢骚来。
“德艳所言甚是,故无论刘表,还是吾父统领荆州,终究要取得这些荆襄大族的支持,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扎根固本,实现长治久安。然而,家族势力过大,成为左右局势变化的胜负手,确非国家之长久之福!”刘禅忧心忡忡叹道。
“在此大争大乱之世,荆州局势的变局迫使荆襄大族做出自己的选择,曹操大军南伐之前,为保持既得利益,蔡、蒯两家挟持刘综投降了曹操。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蔡家家主蔡瑁授首,蒯家家主蒯越和蒯良北降,蔡、蒯两家的梦想也随之灰飞烟灭,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荆州兴风作浪。”赵云突然道。
宗预沉思了一会,问道:“依你们看,此前曹军与我军在当阳对峙,大战一触即发,荆襄大族何去何从呢?”
“以吾观之,以大族的趋利特性,必定是墙头草、顺风烛,哪边胜就倒去那。”向宠不假思索道。
“不尽其然。”刘禅笑着打断向宠的话,笑道:“在此乱世,大部世家大族都犹如夏天之小虫,皆带有严重的趋光性。对此,如果你们平时注意观察,应该知道小虫的这个习性,也就是飞蛾扑火现象。明知是死,但由于经受不起引诱,而亡命飞投,以身试火,蔡瑁、蒯家兄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实,刘表过度依仗蔡、蒯两家,蔡瑁、蒯越、蒯良长期把持荆州政务,两家坐大。早就引起五大家族的不满,所以对刘表身死失地和蔡、蒯之下场,他们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甚至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的。”宗预深思熟虑道。
(码字很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