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董昭(下)
从马背上翻身下来,示意下人们不必如此,严绍解下身上的披风,直接便朝着偏殿的方向走去。这等漫不经心的样子,让太史慈有些奇怪。
求贤若渴,这是严绍给众人最深的一个印象,其他的才是诙谐幽默、宽宏大量之类的。
过去严绍一直都在谋求着各方面的人才,这点从严绍帐下人才济济就可以看的出来。至少在将这方面,严绍绝不逊于当今的任何一个诸侯,甚至就算是跟董卓相比恐怕也不逊色——————董卓帐下除了一个吕布外,称得上勇武的可没几个,倒是独当一面的将才比较多,比如说徐荣之类的。
唯有在谋士方面,严绍这边真的是一片荒地,几乎就连一个可以依赖的谋士也没有。过去严绍也经常为这个焦虑,尤其是在李儒稍微使了一些计策,就让联军分崩离析之后,对于谋士的渴求更是增加了许多,在联军时还曾经询问过太史慈是否知道青州有什么名士。
可怜太史慈哪懂这些,青州名士除了一个郑玄之外,更是再也不晓得谁了。不过对这件事他到是记在心上,一直留意着能对严绍的大业有帮助的人。
这也是为何太史慈在确定那个董昭确实是有大才之后,便立刻对严绍举荐的原因。
谁想平日里总是求贤若渴的严绍,现在却表现出了这般的姿态来,确实是让太史慈觉得有些费解。
其实这是他不明白严绍的心态,所谓文武,是一个君主帐下重要的组成。有文没武,便意味着外敌来犯时没有自保的能力,有武没文,则只有匹夫之勇,就算一时强盛,也注定无法长久。就好象西凉兵马一样,兵锋最盛时,甚至可以撵的曹操割须而逃,可是稍后只是几个小计策,就让马超兵败难逃。
文武这东西,就像阴阳一样,是缺一不可的…
然而这其中也有一个极为巨大的区别,就像武,可以分为帅、将,帅当然是统帅,而将呢,有的可以独当一面,有的却只能冲锋陷阵,做一个勇将。
将这种东西,当然是多多益善的好。毕竟领兵打仗是需要有将领统帅的,将来自己的兵马越来越多,要是手底下的将领也跟着变多,军队的战斗力就可以不断的增强了。
可是文这方面就不同了,有的文可以处理政事,有的文可以帮自己出谋划策,做自己的智囊。尤其是后者,并不是越多越好,恰恰相反,有的时候谋士多了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历史上袁绍的谋士阵容并不比曹操逊色,但是因为谋士之间对立的厉害,使得袁绍陷入两难的境地。再加上袁绍自己本来也是优柔寡断的性子,这更使得这个缺陷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除此之外,严绍帐下的文官并不算少,尤其是那些处理政务的,多的有的严绍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他真正缺乏的是那种有足够智谋,可以于战阵之上给他出谋划策的军师。
然而跟武将不同,若是武艺不如人,至少还可以避而不战。
可是谋士的话…
要是智谋不如人,岂不是就要让自家的君主平白被人算计?
严绍一直以来谋求的,就是第一流的谋士,那种至少不逊色任何谋士的人。这样才能避免他的谋士不如人,使得自己惨遭算计。偏偏这等谋士少的可怜,甚至比同等级的武将还要少上许多,这也导致严绍一直都没有找到心仪的谋士,好不容易等来一个,却是连名字都是只隐约听到过的,这叫严绍如何不失望?
不过严绍毕竟是严绍,就算是蚊子腿,起码也能有点肉不是?再加上一直以来他都已经习惯了那种礼贤下士的外壳,刚开始虽然有些漫不经心,但等到他走进偏殿的时候,脸上已经换了一个满是喜意的表情,惊喜的道。
“这位可是公仁先生?”
说罢,已经朝着偏殿内等候多时的那个身影迎了上去,声音十分真诚。
——————————分割线——————————
不得不说,这一嗓子,弄得严绍背后的太史慈等人都是一哆嗦。没办法,谁让严绍变脸变得太快了,刚开始明明还是一脸的不在意,等到进了偏殿之后脸色瞬间就变了,这样的变脸速度就连旁边的赵云等都是瞠目结舌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严绍却是压根不管他们,直接走到了偏殿内,拉起董昭的手便是上下摇动。
“绍已经从子义那边听说了先生的大才,今日见之,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岂敢,岂敢…”董昭也被严绍的热情弄的有些发懵,虽说之前太史慈跟其他人已经跟他说过了,严绍一向求贤若渴,却没想到居然这么饥渴。
不过严绍这般重视他,到也让他有些欣喜。
“哪里的话,说句实在的,某对先生确实是求贤若渴,这点子义他们可以作证,某帐下虽然能征善战者许多,其中如汉升、子义、子龙等人更是万人敌,可是像先生这样的智谋之士却是一个也没有…”谈到这里,严绍也有些感慨…
只要想到每次想找个人商量事的时候,都只能自己跟自己商量,他就觉得有些心酸…
“不过话说回来,先生怎么会跑到北海来的…”
不得不说,这个确实是他最好奇的一个问题了。
“这个未来的主公到是真的很直接啊…”董昭心中苦笑了一下,但还是解释起来。“或许使君不记得了,昭在联军时曾跟使君见过面,今番昭来北海,正是为投奔使君而来的…”
他是定陶人这点,之前已经说过了,然而他没有说过的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被举为孝廉,甚至还担任了瘿陶长、柏人县县令。
从某种角度上讲,最初的时候他的官职甚至比刘备还要高上那么一点。不过这到不是奇怪,至少在三国初期的时候这种情况十分平常,就好象那个刘岱一样,什么能耐也没有,甚至还被黄巾贼给砍死了,可是他不是照样是一州之主?
只能说有的时候,能力跟地位这种东西是无关的。
不过这年月可以被举为孝廉的,通常都是有背景而且也有能力的人。汉代举孝廉定为岁举,即各郡每年按规定人数举荐人才,送至朝廷,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自汉武帝之后,至于东汉,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有不少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起了化元元,移风俗的社会教育作用。
历史上如公孙瓒跟曹操,都曾经被举为孝廉。
正是因为董昭有些名望,讨伐董卓时便被袁绍征为参军,从此便跟随在袁绍的身边。对这个他到没什么抵触的,毕竟那时袁绍也算是很有名望的豪杰,又有四世三公的身份摆在那,对任何有志向的人来讲都是最佳的投奔对象,能对这样的主公效力也是董昭所愿意的。
至于地位?参军的职位或许小了点,但是董昭却有信心能凭着自身的能力在袁绍帐下获得重用。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袁绍在联军中的表现居然如此差劲。本来浩浩荡荡的联军也因为这样跟那样的原因分崩离析,其中袁绍更是需要承担极大的责任。
没错,当时联军确实各怀鬼胎,但是忠心为国的也不在少数。若是袁绍能够将这些人团结在一块,只要有人起了带头作用,其他人也必定会跟上。可惜的是袁绍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自己起了私心,使得联军成了一盘散沙。
当然,只是这样董昭还不至于会离开袁绍,至少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袁绍。偏偏这时他碰到了严绍,或许严绍并不认得他,但是他却早就已经见过严绍,有着极深的印象。
在联军分崩离析,袁绍退回冀州之后,董昭考虑了很久,觉得袁绍并不是他想要的明主。到是严绍表现的极为出色,是个可以投奔的对象。于是便以家中出了急事为由请辞,暂时先离开袁绍一阵子,当时袁绍也没怎么在意,很快便应允了董昭的请求。
离开袁绍之后,董昭则是先返回家中装装样子,而后便立刻赶往北海。
本来按照他的估计,这个时候严绍应该返回北海了——————荆州确实有点远,但是别忘了严绍全都是骑兵,而且孙坚既然已经返回江东,严绍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停留在荆州。考虑到骑兵的速度,从荆州赶回来用不了太多的时间,至少绝对要比他快。
谁想他到了北海,也对郡守府拜访了一下,却是什么人也没见到。
这让他有些愣神,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河北跑过来了,却连严绍的脸都没有见到。好在这时董昭也算是有名望的人,尤其是还挂着一个孝廉的名头,就算东汉末期孝廉已经不怎么值钱了,也不是寻常人能轻视的。再加上他又是来投奔严绍的,郡守府内的人对他比较客气,给他安排了一个住处,让他暂时先住下来,等严绍回来再说。
反正郡守府大的很,别说是一个董昭了,就算是再多几十个也没关系,再者这时的人都喜欢养门客,北海或许不大,但是多一张嘴巴吃饭还是养的起的。
这个时候董昭也没有什么去处,对北海也是人生地不熟的,便顺势住了下来。
本以为只是稍微等待那么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一等,居然就等了这么久…
在这期间,他还比较意外的碰上了同样住在郡守府内的貂蝉等人。这个时代的男女之防并不像后世那么严谨,只要考虑到曹操甚至允许自己的老婆改嫁这点就可以想象的出来。
至于如刘备那样娶寡妇的事情到是没什么稀奇的,因为在后世也有过类似的例子。比如说满清的顺治皇帝就是娶了一个寡妇,还有明朝的那个万贵妃,她到不是寡妇,但是她的年龄却可以当皇帝的娘了…
——————————分割线——————————
貂蝉等人虽然不怎么出门,好歹也知道董昭的来历,清楚他是跑来投奔严绍的,既然偶然遇见了,也就没有刻意避让,而是彼此互相交谈了一阵。
也就是在交谈的过程中,貂蝉等人发现了董昭的才能。
张宁或许还小,但是无论是貂蝉还是陆烟儿都不是一般的女子,自然能判断的出来这个毛遂自荐的年轻人的才华,尤其是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如董昭判断的一样,这也使得貂蝉对董昭的态度变得尊重了许多。
等到太史慈击溃了蔡起之后,更是立刻将董昭介绍给了太史慈。
而在一番交谈之后,太史慈也确认这个比自己等人年长一些的文士,正是严绍经常挂在嘴边的智谋之士。
对于有能力的人太史慈还是很敬重的,在严绍返回之前时常跟董昭彻夜长谈。其实在联军的时候董昭也见过太史慈,但是那时他对太史慈的印象仅限于一个十分英武的勇将,没想到太史慈的见识也是相当不凡,对严绍也越发的满意起来。
到不是他看不上袁绍,实在是袁绍这个人性格里面的缺点太厉害了,优柔寡断,极端自傲,尤其不能容忍有人违逆他的意思…
还有袁绍帐下的文武,逢纪跟许攸确实算是智谋之士,可是他帐下的武将们呢?颜良文丑?这俩人或许真的是勇冠三军,可是勇冠三军翻译过来不就是匹夫之勇吗?虽说这俩匹夫真的很厉害就是了…
反观太史慈,别的不说,一番见识就绝对不是那颜良文丑可比,麾下猛将尚且如此,也就不奇怪董昭对严绍的期待了…
听完了董昭的叙述,严绍点点头。
他到是没想到董昭居然是从袁绍那边跳槽过来了,不过对此他到不怎么在意,他更在意的是眼前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
“无论如何,公仁既然已经来了,还请留下来辅佐绍,万万不可离去…”
彼此互相算是熟识了一些,言语之间,严绍也就显得比较热切…
求贤若渴,这是严绍给众人最深的一个印象,其他的才是诙谐幽默、宽宏大量之类的。
过去严绍一直都在谋求着各方面的人才,这点从严绍帐下人才济济就可以看的出来。至少在将这方面,严绍绝不逊于当今的任何一个诸侯,甚至就算是跟董卓相比恐怕也不逊色——————董卓帐下除了一个吕布外,称得上勇武的可没几个,倒是独当一面的将才比较多,比如说徐荣之类的。
唯有在谋士方面,严绍这边真的是一片荒地,几乎就连一个可以依赖的谋士也没有。过去严绍也经常为这个焦虑,尤其是在李儒稍微使了一些计策,就让联军分崩离析之后,对于谋士的渴求更是增加了许多,在联军时还曾经询问过太史慈是否知道青州有什么名士。
可怜太史慈哪懂这些,青州名士除了一个郑玄之外,更是再也不晓得谁了。不过对这件事他到是记在心上,一直留意着能对严绍的大业有帮助的人。
这也是为何太史慈在确定那个董昭确实是有大才之后,便立刻对严绍举荐的原因。
谁想平日里总是求贤若渴的严绍,现在却表现出了这般的姿态来,确实是让太史慈觉得有些费解。
其实这是他不明白严绍的心态,所谓文武,是一个君主帐下重要的组成。有文没武,便意味着外敌来犯时没有自保的能力,有武没文,则只有匹夫之勇,就算一时强盛,也注定无法长久。就好象西凉兵马一样,兵锋最盛时,甚至可以撵的曹操割须而逃,可是稍后只是几个小计策,就让马超兵败难逃。
文武这东西,就像阴阳一样,是缺一不可的…
然而这其中也有一个极为巨大的区别,就像武,可以分为帅、将,帅当然是统帅,而将呢,有的可以独当一面,有的却只能冲锋陷阵,做一个勇将。
将这种东西,当然是多多益善的好。毕竟领兵打仗是需要有将领统帅的,将来自己的兵马越来越多,要是手底下的将领也跟着变多,军队的战斗力就可以不断的增强了。
可是文这方面就不同了,有的文可以处理政事,有的文可以帮自己出谋划策,做自己的智囊。尤其是后者,并不是越多越好,恰恰相反,有的时候谋士多了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历史上袁绍的谋士阵容并不比曹操逊色,但是因为谋士之间对立的厉害,使得袁绍陷入两难的境地。再加上袁绍自己本来也是优柔寡断的性子,这更使得这个缺陷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除此之外,严绍帐下的文官并不算少,尤其是那些处理政务的,多的有的严绍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他真正缺乏的是那种有足够智谋,可以于战阵之上给他出谋划策的军师。
然而跟武将不同,若是武艺不如人,至少还可以避而不战。
可是谋士的话…
要是智谋不如人,岂不是就要让自家的君主平白被人算计?
严绍一直以来谋求的,就是第一流的谋士,那种至少不逊色任何谋士的人。这样才能避免他的谋士不如人,使得自己惨遭算计。偏偏这等谋士少的可怜,甚至比同等级的武将还要少上许多,这也导致严绍一直都没有找到心仪的谋士,好不容易等来一个,却是连名字都是只隐约听到过的,这叫严绍如何不失望?
不过严绍毕竟是严绍,就算是蚊子腿,起码也能有点肉不是?再加上一直以来他都已经习惯了那种礼贤下士的外壳,刚开始虽然有些漫不经心,但等到他走进偏殿的时候,脸上已经换了一个满是喜意的表情,惊喜的道。
“这位可是公仁先生?”
说罢,已经朝着偏殿内等候多时的那个身影迎了上去,声音十分真诚。
——————————分割线——————————
不得不说,这一嗓子,弄得严绍背后的太史慈等人都是一哆嗦。没办法,谁让严绍变脸变得太快了,刚开始明明还是一脸的不在意,等到进了偏殿之后脸色瞬间就变了,这样的变脸速度就连旁边的赵云等都是瞠目结舌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严绍却是压根不管他们,直接走到了偏殿内,拉起董昭的手便是上下摇动。
“绍已经从子义那边听说了先生的大才,今日见之,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岂敢,岂敢…”董昭也被严绍的热情弄的有些发懵,虽说之前太史慈跟其他人已经跟他说过了,严绍一向求贤若渴,却没想到居然这么饥渴。
不过严绍这般重视他,到也让他有些欣喜。
“哪里的话,说句实在的,某对先生确实是求贤若渴,这点子义他们可以作证,某帐下虽然能征善战者许多,其中如汉升、子义、子龙等人更是万人敌,可是像先生这样的智谋之士却是一个也没有…”谈到这里,严绍也有些感慨…
只要想到每次想找个人商量事的时候,都只能自己跟自己商量,他就觉得有些心酸…
“不过话说回来,先生怎么会跑到北海来的…”
不得不说,这个确实是他最好奇的一个问题了。
“这个未来的主公到是真的很直接啊…”董昭心中苦笑了一下,但还是解释起来。“或许使君不记得了,昭在联军时曾跟使君见过面,今番昭来北海,正是为投奔使君而来的…”
他是定陶人这点,之前已经说过了,然而他没有说过的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被举为孝廉,甚至还担任了瘿陶长、柏人县县令。
从某种角度上讲,最初的时候他的官职甚至比刘备还要高上那么一点。不过这到不是奇怪,至少在三国初期的时候这种情况十分平常,就好象那个刘岱一样,什么能耐也没有,甚至还被黄巾贼给砍死了,可是他不是照样是一州之主?
只能说有的时候,能力跟地位这种东西是无关的。
不过这年月可以被举为孝廉的,通常都是有背景而且也有能力的人。汉代举孝廉定为岁举,即各郡每年按规定人数举荐人才,送至朝廷,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自汉武帝之后,至于东汉,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有不少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起了化元元,移风俗的社会教育作用。
历史上如公孙瓒跟曹操,都曾经被举为孝廉。
正是因为董昭有些名望,讨伐董卓时便被袁绍征为参军,从此便跟随在袁绍的身边。对这个他到没什么抵触的,毕竟那时袁绍也算是很有名望的豪杰,又有四世三公的身份摆在那,对任何有志向的人来讲都是最佳的投奔对象,能对这样的主公效力也是董昭所愿意的。
至于地位?参军的职位或许小了点,但是董昭却有信心能凭着自身的能力在袁绍帐下获得重用。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袁绍在联军中的表现居然如此差劲。本来浩浩荡荡的联军也因为这样跟那样的原因分崩离析,其中袁绍更是需要承担极大的责任。
没错,当时联军确实各怀鬼胎,但是忠心为国的也不在少数。若是袁绍能够将这些人团结在一块,只要有人起了带头作用,其他人也必定会跟上。可惜的是袁绍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自己起了私心,使得联军成了一盘散沙。
当然,只是这样董昭还不至于会离开袁绍,至少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袁绍。偏偏这时他碰到了严绍,或许严绍并不认得他,但是他却早就已经见过严绍,有着极深的印象。
在联军分崩离析,袁绍退回冀州之后,董昭考虑了很久,觉得袁绍并不是他想要的明主。到是严绍表现的极为出色,是个可以投奔的对象。于是便以家中出了急事为由请辞,暂时先离开袁绍一阵子,当时袁绍也没怎么在意,很快便应允了董昭的请求。
离开袁绍之后,董昭则是先返回家中装装样子,而后便立刻赶往北海。
本来按照他的估计,这个时候严绍应该返回北海了——————荆州确实有点远,但是别忘了严绍全都是骑兵,而且孙坚既然已经返回江东,严绍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停留在荆州。考虑到骑兵的速度,从荆州赶回来用不了太多的时间,至少绝对要比他快。
谁想他到了北海,也对郡守府拜访了一下,却是什么人也没见到。
这让他有些愣神,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河北跑过来了,却连严绍的脸都没有见到。好在这时董昭也算是有名望的人,尤其是还挂着一个孝廉的名头,就算东汉末期孝廉已经不怎么值钱了,也不是寻常人能轻视的。再加上他又是来投奔严绍的,郡守府内的人对他比较客气,给他安排了一个住处,让他暂时先住下来,等严绍回来再说。
反正郡守府大的很,别说是一个董昭了,就算是再多几十个也没关系,再者这时的人都喜欢养门客,北海或许不大,但是多一张嘴巴吃饭还是养的起的。
这个时候董昭也没有什么去处,对北海也是人生地不熟的,便顺势住了下来。
本以为只是稍微等待那么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一等,居然就等了这么久…
在这期间,他还比较意外的碰上了同样住在郡守府内的貂蝉等人。这个时代的男女之防并不像后世那么严谨,只要考虑到曹操甚至允许自己的老婆改嫁这点就可以想象的出来。
至于如刘备那样娶寡妇的事情到是没什么稀奇的,因为在后世也有过类似的例子。比如说满清的顺治皇帝就是娶了一个寡妇,还有明朝的那个万贵妃,她到不是寡妇,但是她的年龄却可以当皇帝的娘了…
——————————分割线——————————
貂蝉等人虽然不怎么出门,好歹也知道董昭的来历,清楚他是跑来投奔严绍的,既然偶然遇见了,也就没有刻意避让,而是彼此互相交谈了一阵。
也就是在交谈的过程中,貂蝉等人发现了董昭的才能。
张宁或许还小,但是无论是貂蝉还是陆烟儿都不是一般的女子,自然能判断的出来这个毛遂自荐的年轻人的才华,尤其是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如董昭判断的一样,这也使得貂蝉对董昭的态度变得尊重了许多。
等到太史慈击溃了蔡起之后,更是立刻将董昭介绍给了太史慈。
而在一番交谈之后,太史慈也确认这个比自己等人年长一些的文士,正是严绍经常挂在嘴边的智谋之士。
对于有能力的人太史慈还是很敬重的,在严绍返回之前时常跟董昭彻夜长谈。其实在联军的时候董昭也见过太史慈,但是那时他对太史慈的印象仅限于一个十分英武的勇将,没想到太史慈的见识也是相当不凡,对严绍也越发的满意起来。
到不是他看不上袁绍,实在是袁绍这个人性格里面的缺点太厉害了,优柔寡断,极端自傲,尤其不能容忍有人违逆他的意思…
还有袁绍帐下的文武,逢纪跟许攸确实算是智谋之士,可是他帐下的武将们呢?颜良文丑?这俩人或许真的是勇冠三军,可是勇冠三军翻译过来不就是匹夫之勇吗?虽说这俩匹夫真的很厉害就是了…
反观太史慈,别的不说,一番见识就绝对不是那颜良文丑可比,麾下猛将尚且如此,也就不奇怪董昭对严绍的期待了…
听完了董昭的叙述,严绍点点头。
他到是没想到董昭居然是从袁绍那边跳槽过来了,不过对此他到不怎么在意,他更在意的是眼前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
“无论如何,公仁既然已经来了,还请留下来辅佐绍,万万不可离去…”
彼此互相算是熟识了一些,言语之间,严绍也就显得比较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