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迤逦非常
雍正对此次的科举很是重视。
因为雍正答应了康熙,不管中不中举,都要入朝为官帮皇阿玛做事。所以,他绝不能落第。毕竟,因科举而入朝为官,可比走后门做官强的多,也好听的多。
雍正是天之骄子,自尊心甚强,所以他也希望能凭着自己的实力,站在皇阿玛的身后,为其朝庭效劳。
所以,考试那天,雍正早早就起来了,拉着公孙策一起检查了一下他们早已经备好的笔墨纸砚,看看有没有什么纰漏。
此次科举忧心的自然不止是雍正,连着胤礽和胤祥也是坐立难安的。二人也是起了个大早,帮着雍正检查科举时的物什。
不过,两人也不过是添乱而已。
胤祥,雍正舍不得说他的,便只无数次给了胤礽白眼,指责对方在此真的很是碍事。
而康熙则是暗自庆幸。
大宋的科举还未经过改革,所以,考生们只要搜了身后,便一齐进到了个颇大的房间之中考试。连考三天,每天考两道题目,分别上午考一道,下午考一道。甚至于,每天考完之后便可返家。
这种科举自是不比大清时候的科举,考生们一人一隔间,一连考七天,不可返家不说,连着吃喝拉撒睡都是在这个小小的隔间之中,真真是让人苦不堪言。考完试出来,连命也去了半条。
不过,比起大宋时的科举,却也是严格许多。作弊的可操作性也少了许多。
所以康熙成年后,初掌朝政之时,便曾经想过要改革科举。可惜康熙当时为了以武镇压,好顺利的从太后手上接管朝政,所以手下大多是武官。
文官们听说康熙要改变科举的考试制度,皆是不愿的。因为他们也是科举出身,觉得随便改革有失体统,纷纷反对。康熙无奈,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了。
不过,此时却不同了。那时康熙不知道自己的四子要来,更会来考科举,所以才会态度很是强硬。对着反对他的官员们,也是颇为不满。
而今,康熙却是对这科举制度很是满意。毕竟老四要来考试了,总不能也让他受后世那些仕子们的苦吧。所以,对着文官们也是和颜悦色许多,让众官员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胤礽和胤祥护送着雍正,也随便带着公孙策到了考场门口,看到雍正和公孙策进了考场,方才收起视线。
有公孙策在,也就不怕老四/四哥有什么事了——胤礽/胤祥如此想到。
雍正和公孙策被搜过身后,便领着一个小木牌进了考场。小木牌上写着的数字便是要坐的位置。
两人各自
雍正对此次的科举很是重视。
因为雍正答应了康熙,不管中不中举,都要入朝为官帮皇阿玛做事。所以,他绝不能落第。毕竟,因科举而入朝为官,可比走后门做官强的多,也好听的多。
雍正是天之骄子,自尊心甚强,所以他也希望能凭着自己的实力,站在皇阿玛的身后,为其朝庭效劳。
所以,考试那天,雍正早早就起来了,拉着公孙策一起检查了一下他们早已经备好的笔墨纸砚,看看有没有什么纰漏。
此次科举忧心的自然不止是雍正,连着胤礽和胤祥也是坐立难安的。二人也是起了个大早,帮着雍正检查科举时的物什。
不过,两人也不过是添乱而已。
胤祥,雍正舍不得说他的,便只无数次给了胤礽白眼,指责对方在此真的很是碍事。
而康熙则是暗自庆幸。
大宋的科举还未经过改革,所以,考生们只要搜了身后,便一齐进到了个颇大的房间之中考试。连考三天,每天考两道题目,分别上午考一道,下午考一道。甚至于,每天考完之后便可返家。
这种科举自是不比大清时候的科举,考生们一人一隔间,一连考七天,不可返家不说,连着吃喝拉撒睡都是在这个小小的隔间之中,真真是让人苦不堪言。考完试出来,连命也去了半条。
不过,比起大宋时的科举,却也是严格许多。作弊的可操作性也少了许多。
所以康熙成年后,初掌朝政之时,便曾经想过要改革科举。可惜康熙当时为了以武镇压,好顺利的从太后手上接管朝政,所以手下大多是武官。
文官们听说康熙要改变科举的考试制度,皆是不愿的。因为他们也是科举出身,觉得随便改革有失体统,纷纷反对。康熙无奈,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了。
不过,此时却不同了。那时康熙不知道自己的四子要来,更会来考科举,所以才会态度很是强硬。对着反对他的官员们,也是颇为不满。
而今,康熙却是对这科举制度很是满意。毕竟老四要来考试了,总不能也让他受后世那些仕子们的苦吧。所以,对着文官们也是和颜悦色许多,让众官员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胤礽和胤祥护送着雍正,也随便带着公孙策到了考场门口,看到雍正和公孙策进了考场,方才收起视线。
有公孙策在,也就不怕老四/四哥有什么事了——胤礽/胤祥如此想到。
雍正和公孙策被搜过身后,便领着一个小木牌进了考场。小木牌上写着的数字便是要坐的位置。
两人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