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公元1282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个县令的雄心 三

    “那高兄弟可知火药是如何配法?”林文急切的知道这个高强真实的本事,故而发问道。

    “回大人,这火药的配法不外乎硫黄、硝和木炭其中这硝要最多。据说这火药最早为方士之术,到我朝方为大兴,虽然配法各不相同,但不外乎这些配法。”高强一本正经的道。

    林文心道果然没有让自个失望,起码知道火药的配法,林文的化学成绩虽然说是不好,可是却是在网络上观看过火药的配法,知晓火药起源于古代的炼丹术,其三种主要成分硝石、硫磺以及硫磺中的钾化物,都是炼丹术中常用的药物。秦汉时期,古时帝王为祈求长生不老,崇信方士,寻求不老之药,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此间最热衷者。在他们的提倡下,炼制所谓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术——炼丹术日渐发展,后经两晋南北朝至唐代,炼丹家的活动方兴未艾。虽然成仙的幻想终成泡影,但在实验化学方面却作出了一定贡献。如南朝时的陶弘景已总结出以火焰实验法来鉴别硝石硝石,硝酸钾与芒硝硫酸钠,其方法已近似近代分析化学所用以鉴别钾盐和钠盐的火焰实验法。后来,又有了使硫黄“伏火”,以摸索各种药物成分而掌握火药配方的试验。这种约始于唐代的试验在进行时如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爆炸乃至丹房失火等事故,因为这些药料配合起来易点火,能猛烈燃烧并发生爆炸,所以被人们称作“火药”。这与高强说道的一般。

    人才啊果然是专业的人才,林文正思考着在问些什么,却见那高强却说的劲来了“大人,家父以前为官家制造火器,小人曾经听家父说起过这火器早在唐哀宗天祐四年。郑璠攻打豫章城时,就曾利用“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一战例一般被认为是火药兵器出现的最早战例,我朝太祖灭南唐时,使用过用弓弩发射的火箭和用炮也就是发石机抛射的火炮,正是因为改用装有火药的弹丸来代替石头,于是“炮”字原来从“石”才改为从“火”了。这之后不断有关于制造火药兵器的记录。听家父说我朝为了战事曾大力研制过火器在火药三种主要成分的基础上,为达到不同的效果而增减配方中的其他成分,制作出作用不同的火药兵器。“毒药烟球”,爆炸后球内毒剂发烟起毒气弹的作用,蒺藜火球是利用爆炸的强大推力,把球内的铁蒺藜撒放开来,借以杀伤敌人;火炮火药法主要是爆炸后起燃烧作用。建炎南渡后由于火药的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我朝可在大竹筒内以火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并掌握了铜铁管铸造技术,家父曾经预言不久后必然会有新的火器出世,并且威力巨大。”

    ,林文点头,心道“以前看介绍时说北宋初期虽已掌握了火药的生产技术,生产了性质不同的火药兵器,但仍属火器制造的初级阶段;现代枪械雏形的管形火器还没有出现。尽管如此,以火药用于兵器制造,实在是兵器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冷兵器时代过渡为火器和冷兵器并用的时代。火药兵器登上战争舞台,预示着将导致军事史上的一系列变革,终将使战争的面貌彻底改观。果不如其然,真的是这样,只不过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罢了。

    想那明洪武朱元璋在军兴的过程中较多地使用了火铳作战,不但用于陆战攻坚,也用于水战之中。铜火铳的制造达到了鼎盛时期,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形制,数量也大大提高。洪武初年,火铳由各卫所制造,如上述数件火铳,就包括袁州卫军器局造和风阳行府造等等,到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加强集权和对武备的控制,将火铳重新改由朝廷统一监制。早在洪武十三年时,明已成立了专门制造兵器的军器局,洪武末年又成立了兵仗局,永乐年间的火铳便是由这两个局主持制造的。永乐时的火铳制造数量和品种都较洪武时有了更大的增长,并提高了质量,改进了结构,使之更利于实战。从洪武初年开始,终明一代,军队普遍装备和使用各式火铳,据史载,洪武十三年规定,在各地卫所驻军中,按编制总数的百分之十装备火铳。二十六年规定,在水军每艘海运船上装备碗口铳四门、火枪二十支、火攻箭和神机箭二十支。到永乐时,更创立了专习枪炮的神机营,成为最早专用火器的新兵种。明代各地的城关和要隘,也逐步配备了火铳。洪武二十年,在云南的金齿、楚雄、品甸和澜沧江中道,也安置了火铳加强守备。永乐十年和二十年,明成祖令北京北部的开平、宣府、大同等处城池要塞架设炮架,备以火铳。到嘉靖年间,北方长城沿线要隘,几乎全部构筑了安置盏口铳和碗口铳的防御设施。火铳的大量使用,标志着火器的威力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火铳也还存在着装填费时,发射速度慢,射击不准确等明显的缺陷,因此只能部分取代冷兵器。而在明代军队的全部装备中,冷兵器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见元末明初火器的发展,特别是明初洪武年间火铳的制造和使用,在当时世界兵器领域内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从明代中叶以后,长期陷于发展迟缓状态的封建经济以及统治阶级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元末明初金属管形射击兵器发展的势头停滞下来。十五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火炮、火枪得到较快的发展,而的兵器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祖制,有些手铳的形制甚至百年一贯。火药兵器没能在自己的故乡引起革命的变革,而当它传入欧洲后,资本主义新型生产关系的兴起却使它发挥了革命的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更促进了枪炮的改进和扩大生产。到明中叶,发明了火铳的不得不从国外舶来品中汲取养份,仿制了比火铳更先进的“佛郎机”和“红夷炮”,以及单兵使用的鸟铳等。火器的制造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不过这一切已然没有什么关系了,自己的到来不出意外自然是会改变和加速这里历史进程,想到将可能出现的冷热兵器混合的军队,林文自是高兴的不已,那将是何等恐怖的存在,如果真的成了,无敌与天下的蒙古铁骑还能无敌吗?

    “这个高兄弟以后就专门为本县来制造那火器,这可是有大功劳与大宋的事情,还望高兄弟要尽心尽力就是。”林文笑道。

    高强忙道“承蒙大人看的起,小人定当努力,这本是小人的家学,只是小人若是做这个却是不能糊口,既然大人看重这火器,小人定当全力以报大人的知遇之恩,只是大人若是要做那完美的火器,最好是能炼就那钢铁。”

    林文心中一动道“那你可曾会?”

    高强道“这个小人也曾听闻过,不过要想完成却是甚难,不然可则做那大炮。”

    听高强如此说林文突然想到十五至十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在学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基础上,制造出了新的火药兵器——佛郎机。佛郎机与其在故乡的原型,也就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著名的火铳相比,在构造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具有了以下几点优越性:采取了母铳和子铳的结构。母铳是炮筒,大型佛郎机的炮筒长达五至六尺,其优点是弹丸射出的初速大,射程远,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子铳实际上是一枚小火铳,一般备五至九个,事先或轮流装填弹药备用。使用时,先把一枚子铳装入母铳的装弹室中,发射完后便将空子铳退出,换装另一枚子铳。因为子铳可以轮番装换,减少了现场装填弹药的时间,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装弹室加大。佛郎机的装弹室一般占母铳全长的四分之一,宽度相当于口径的二至三倍,敞口较大,便于子铳的安放。管壁厚,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强度,保证了弹药发射时的自身安全。装有瞄准具,配有准星、照门等装置,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增设了两侧的炮耳,佛郎机的后部都加设了炮耳,从而可将炮身置于座架上。炮耳可以转动,使火炮的射击角度得以俯仰调整,控制射程并提高命中率。也有的佛郎机是在炮身下部安一个尖长的插销,或是在尾部安有导向管和尾柄,通过插销可将炮身安装在炮架上;控制导向管和尾柄,能将炮身左右旋转,调整射击角度,扩大射击范围。佛郎机的作用和威力如此之大,且明显优越于传统的火铳,这些情况引起了明朝官员和的高度重视。嘉靖元年,葡萄牙派五艘武装舰船驶至广东珠江口外,企图以武力为后盾,占据广东一岛屿。遭拒绝后即开炮轰击守军,当葡舰侵入广东新会西草湾时,被当地守军击败,缴获两艘舰船和船上火炮二十余门,按其国名将船上之炮称为“佛郎机”。当地官员将这些新式火炮献给明朝,同时上书朝廷,建议仿制,以改善明军武器装备。当时的明世宗立刻同意了这一奏议。嘉靖二年,原担任过广东白沙巡检,与葡萄牙人有过多次接触,熟知佛郎机性能的明朝地方官员何儒,带领有丰富经验的广东工匠奉诏到南京,在当时设备精良的火器制造处操江衙门开始了佛郎机的仿制。嘉靖三年四月,第一批三十二门大样佛郎机仿制成功。《大明会典?火器》中详细记载了这批佛郎机的情况,它们全部用黄铜铸成,每件重约三百斤,母铳长二点八五尺,另配四个子铳,可分别装填火药,轮流发射。

    除佛郎机外,明中期以后还仿制了一种红夷炮,是一种大型火炮,在明万历后期由荷兰传入。《明史?兵志》记载;“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红夷炮与佛郎机相比,口径较大,管壁加厚,能承受较大膛压,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明末,明朝廷为抵御后金军的进攻,重用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大量仿制红夷炮。崇祯二年至三年,徐光启督造大小红夷炮四百余门;两广总督王尊德也先后仿制大中型西洋炮五百门。

    佛郎机在明朝北部防御要地甘肃、宁夏、大同、宣府各镇长城关口要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天启六年袁崇焕以红夷炮凭城固守宁远,击退后金部队的多次进攻,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被红夷炮击成重伤,不久死去。

    既然如此那练钢之事是定然要实行的了,按照某位伟人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

    林文突然雄心万丈的道“明日起,我诸罗火器制造营正式成立,高强,一切都看的了,异日火器大成之日,你就是我大宋的功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