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公元1282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班底 完

    皇城司的财务制度按照林文这个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就算不是那般的混乱可也不正规,许弘文一人掌管着皇城司的经济命脉,说道底还是没人才,好不容易有个文人那便什么都要抓,皇城司不是江湖帮派全是武人成的了什么事情?刘备未得《隆中对》之前,虽然有关羽张飞这种勇贯三军的人物为爪牙可还不是如丧家之犬,终日里如流浪汉般东奔西走。本章节贞操手打 皇城司多勇武而少谋略这正是林文所担忧的,所谓勇武之士大多一力一勇,如李逵般。即便是石秀那般的干才都少,林文如何得以安心这财务的供给,这城市尚未成型,作为县衙即便是想创收都难,不问清楚自然是不行的。

    王德听道林文所问倒是意外,笑道“怎的为这钱财担心,这县衙的一切开销待会某家自会吩咐许先生制订一个详细出来,若是有不足你自己与其商量。日后所需开销自会拨下来。”说罢王德又道“上回劫掠之物虽多可也禁不起坐吃山空,海上劫掠虽然可行也不是长久,看来还得做那商贾之事。”

    林文道“大人所说甚是,大人可让那陈吊眼部做那屯军之事?”

    王德道“怎的屯法?”

    林文忙道“想大人也知晓这军士屯田是朝廷解决军队后勤补给的重要措施。宋以前主要行于边境,金将其扩展到全国范围,并出现了屯军专业化的趋势力求实现军粮的自给。”

    王德点点头道“这个某家也曾听闻,只是不在边军未得详细,这如何行法?”

    林文顿道“现在我军刚入留求,为收拾人心之时,再者本身百姓未附,留球之众正是疑虑我等之时,正当薄赋行轻徭,与民休息。指望靠百姓赋税供养军队是根本不现实的。自养是唯一的办法。前朝的经验和大量抛荒地土的存在使屯田成为首选。留球的抛荒土地数量很大,本地居民根本就开垦不了多少,荒芜之地那是比比皆是,大为可惜,不如用之。不如纳军户为之,要实现自养,屯军除了必须生产出保证自己最低消费的粮食外,还要提供相当的粮食供不下屯的军士食用,这决定了屯军必须按照较高的科则上缴粮米。因此获得事实上的土地所有权是屯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为解决在卫留住家属的生活问题,允许其垦种部分田土,且征税科则较轻,甚至“永不起科”。有余力的屯军本人也可在分地之外,另垦荒地。军官及军下舍人、家人、余丁自愿耕种者,不拘顷亩,随其开垦,子粒自收,官府不许比较,这样使屯军开垦荒田的积极更高,兼之分地与新垦田土一般较近或相连,使屯军有机会混淆分地与垦荒地之间的界限,将分地占为己有,或与贫瘠余地置换。更有甚者,故意把分地抛荒,舍此就彼,等待发布新的垦荒命令,然后在复垦,谋取轻则科则。”

    王德点点头道“此不失为一良法,可为以后归降之人起一典例,同时解决军粮问题,等招许先生详细议之。”

    林文穿越前倒是学习过明初军屯的展开和重科则形成的原因,知道明代实行卫所制度,“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体根据防区的重要程度配置兵力,“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这种以定点防御为特征的国防体制弊端明显,严重削弱了明军的机动作战能力。由于卫所长官只有训练的义务,没有指挥调动的权力,在当时落后的通讯条件下,致使卫所军队几乎完全丧失了根据当地国防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作为代价,明朝只好最大限度的控制住要害地方。明朝幅员辽阔,需要防守的地方数不胜数,结果是明朝军队的数量较前代有了跨越式的增长。据弘治十四年兵部汇报,“天下卫所官军原额二百七十余万。庞大的军队如何供养成为摆在明朝面前的一道难题。明初,由于长年战乱的影响,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亟需征薄赋行轻徭,与民休息。指望靠百姓赋税供养军队是根本不可能的。自养是唯一的办法。前朝的经验和大量抛荒地土的存在使屯田成为首选。明初屯军与操备军的比例并不固定,随意性很大。洪武二十五年曾经下令“天下卫所军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种,十之三城守”,由于各地条件迥异,事实上并未得到切实贯彻。永乐二年,正式确定军士下屯比例的原则:“视其地之夷险要僻以量人之屯守之多寡。临边而险要者,则守多于屯;在内而夷僻者则屯多于守;地虽险要而运输难至者,屯亦多于守。”明初抛荒土地数量很大,靠迁民屯田的方法只能开垦一部分土地。而且人为迁徙民户到异地屯田对的动员能力要求很高,封建只有减免赋税的经济吸引和暴力强制两种手段。由于人口损失严重,经济手段成效有限,临近边境地区反映尤其明显。明初北方人口损失尤重,如果大量强制迁移南方人口填实北方,势必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显然不利于新兴根基的稳定。相比较而言,以强制世袭为特征的军户制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军屯制度在军队自养的功能之外又附着了以暴力手段调整人、地关系,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例如,吴桢收集方国珍旧部时特地连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汤和在江浙一带垛集征兵时首先“大计吾郡之田”主要抽选无地民户或丁多地少的民户为军。以纳入军户系统来实现间接移民的目的在谪充军身上反映尤其明显。以罪犯为军,前代已有,明朝将其发展到极至。“国初法意主严,事率引例,故遣戍独多,每一州县无不以千数计”。从《诸司职掌?刑部?合编充军》所载22款充军事例来看,除贩私盐、诡寄田粮等直接冲击明朝经济管理体制,“积年害民官吏”等确系危害百姓外,“无籍户”、“游食”、“不务生理”等款实际上明显针对的是失去了生产资料,无力承当种地纳粮等国家法定赋役的无业人口。明初充军者“唯边方屯种”,一方面弥补了边境国防力量的不足,一方面又起到了强制流民回归土地,徙居、填实宽乡的目的。

    虽然情况有些不同可是所面临的问题确是相同的,林文正好借鉴下“后人”的经验,即便不能完全自给,起码可以解决部分,这不失为一良法,具体的框架自己已然勾画出来了,至于如何实行那便是王德和许弘文的问题了。

    诸罗县衙。

    陈碧君笑道“怎的真的成了,林大人倒是好本事能说服你家大人,毕竟女子为官与礼不符,你家大人还真是好心胸。”

    林文道“与礼不符,可不知你正是礼官呢?”

    陈碧君娇笑道“奴家领命,定当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林文叹道“碧君大才,我想碧君可为我的诸葛军师。”

    陈碧君道“大人真是抬爱奴家了,诸葛大名垂宇宙,奴家如何当得?怕是会误了大人的大事。”

    林文道“我又没有刘皇叔的本事,有没那志向,碧君辅佐我那是有余的。”

    陈碧君笑道“好了大人,知不知大人准备如何治理这县城呢?”

    林文道“信赏必罚。”

    陈碧君道“骄兵悍将可能治之?”

    林文道“大人有令,可在本县范围内处理,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在这世道,我愿为那强项令。”

    陈碧君抚掌道“好,有志气,奴家愿助大人一臂之力,奴家兄妹起兵为何?还不是要还这世道一朗朗乾坤,如今大人有志把这一亩三分地治理成一太平世界,奴家定当助之。”

    林文叹道“碧君真是多谢了,有了你,我更有信心,只是如今治下之民寥寥,我想招民建城。”

    陈碧君道“哪里有民呢?”

    林文道“附近甚多未开化的土著,我想招纳之为我大宋之子民,施以教化,充实民众为第一步。”

    “第一步?想来大人定然还是有后手的了?”陈碧君奇道。

    那是当然,一城之繁荣这如何可行?当然还要有他策,只是这先要做好,不过这要靠碧君的了。”林文道。

    陈碧君点头道“这倒不难,与这些人打交道,奴家还是在行的,奴家本也不是汉人,自是知道该如何去做,定然不会负大人所托。”

    林文从皇城司那里得到情报知道陈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陈吊眼的母亲是畲族人,早逝陈吊眼从小生活在汉、畲杂居的村落,一家兄妹又与畲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加上吊眼为人刚直豪爽,当地汉、畲村民对吊眼都十分爱戴。为了增强团结、消除隔阂,吊眼一开始就提出“穷苦人同命苦,畲汉一家亲”的口号,动员贫苦农民不分畲汉,共同抵御元兵。一时间,起义军力量迅速发展。陈家兄妹在这方面本就是有经验的很,所以林文把这重任交于陈碧君的手中倒也算是交对了。

    公元1282年夏,林文任留球诸罗山县令,起初虽非正统,却为其一生基业的开始,也为其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式开始了那“一言可决万千人苦乐,一行则有百十人相拥的”的生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