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二章 天雄军经略独孤云
自伏羌吐蕃在城外不到三十里地扎下营寨,上邽城的天雄军便一片慌乱。大文学
春秋两季历来是吐蕃各部犯境高发期,因这时节各部牲畜转场、田地耕作需要大批人手。
抢掠一把既可以夺取财物,又可以掳来强壮奴隶取代残弱。
因此,这两个季节是大唐西北边镇严防时期,城外百姓基本做好随时撤入城内的准备。
近年来,随着各部耕作面积扩大,牧场相对稳定,已较少在春夏季发动袭扰。
毕竟经过一冬消耗,加上坚壁清野意识,往往抢得的还没有发放给护帐兵、家兵的多。
还有,他们自己也要在这进行耕作,动用兵力不划算。
只有在秋收时段,结伙的部落武装还会发动突袭。
大批青壮正在旷野忙着收割庄稼,猛一阵冲锋过去,收获远比春夏季要多得多。
大唐各镇对这些飘忽的吐蕃“响马”,都是无可奈何。
出兵迎击遇不上,收兵了偏就有些村镇被劫掠一空,于是就有秋防之说。
所以地盘还算大的节镇,干脆放弃沿边一定纵深土地,另广派哨骑游弋预警。
像天雄军这样所谓镇“秦、渭、成”三州,实际仅剩残破边角维系的破落户,可就日子难熬了。
兵微将寡是为软柿子,受吐蕃各部垂青来回捏。
好比挤牙膏,天雄军被挤得差不多了。
这回索别杰论明目张胆城外驻兵,天雄军除了撤回城外军民据城固守,只派了少量斥候悄悄打探。大文学
牙将朱玄同胆略过人,带着几名家丁抓回两个吐蕃斥候。
分开审讯,居然是朱圉山来个什么“索多嘟噜部”!
急报经略大人,并建议出兵袭击。
经略独孤云获报,一声叹息。沉思良久,挥毫急就奏章一份,派人快马报送长安。
颓然坐在暖榻上合眼冥想,觉得天雄军真像自己这苍老的身躯,时日不多了。
对于朱玄同出兵袭击的建议,独孤云不是没有考虑。
实在是天雄军除守城之外,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兵力!
指望朝廷?多事之际,扣来一个妄开边衅的罪名,可不是好玩的!
只能吩咐朱玄同多加打探,小心戒备。
独孤云不许出兵袭击,朱玄同只好继续以斥候形式出城打探消息。
吐蕃千户东面大营被迫降当日,即有几名天雄军斥候截住一些散逃的吐蕃民户。
细细询问,消息令人惊诧。
所谓“索多嘟噜部”,竟然是唐军,领军的是位李姓“知军”。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些斥候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
不敢贸然过去攀交情,只好远远地躲到隐蔽处观察情形。
吐蕃大营内升起大唐旗帜,但又没有撤掉伏羌千户的牛头喷火旗,更是令他们觉得不解。大文学
回头找那些吐蕃民户问究竟,能问出什么呢?
除了李卓远自己,也就程怀慎、徐格洛、曹敬辞知道个中奥秘!
就算从大营内逮几个兵,也问不出个所以然的。
斥候们都是聪明人,也不费那脑细胞去考究大唐军队中有没有“知军”一职。
押上那些民户,撤回城内汇报军情。
独孤云不厌其烦地过问了各项细节,同样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
据他所知,上邽城往西去,也就归义军属于唐军序列。
但是,因为朝廷的缘故,归义军绝不会发动这样的战斗。
要知道朝廷早已不复当年威势,既想依赖藩镇维系疆土,又害怕藩镇过于强大。
想当年,张义潮规复十一州献表朝廷时,军力何其盛。
可惜,甚至遣子入朝为质,也没能得到朝廷真正信任。
隔似降未降的渭州、秦州吐蕃部族,继续孤悬。
如今,归义军已不复当年军力,既要应付回鹘,又要防备吐蕃各部,更不愿惹恼朝廷。
再找来近期塘报、朝廷公文,翻了个遍也没有那什么“知军”的事项。
正当他想不清这蹊跷事时,安插在伏羌境内的细作意外地回来了。
天雄军再没落,细作还是能派到周边去的。
只是这几名细作,先是遇上索别杰论下令严密控制无法脱身。
接着被拉去充当民壮,然后稀里糊涂地被俘虏了。
等发现俘虏自己的竟是唐军,赶忙找到当官的表明身份。
一番等待,他们其中一个被送到上邽城外,还秘密带回一封给经略大人的书信。
内容略述此番变故,乃游说联合吐蕃弱小部族、原唐民“温末”部落,齐心反抗吐蕃众千户,一心归附大唐云云。
并附上一张名单,有程怀慎、徐格洛、挈窠德儿、乞离乌嘎等等七十余人。
落款是:故人李浯之子煊,择日拜访。
让独孤云明白,原来如此!
去年冬,曾有一封书信自京城辗转来,乃是有些交情的宗室李浯所托。
说其子李煊逃婚往吐蕃境内,恳请望帮忙寻回。
当时,独孤云不以为意,觉得少年无赖,到这穷乡僻壤躲一段时日,必是索然无味。
等开春河冰化了,自然就乘船回去。
哪曾想这小泼皮没有回去,还弄出这么个一惊三乍的大动静来。
略作斟酌,唤来朱玄同秘密嘱咐一番,让带上那名细作,以打探消息为名悄悄出城。
天雄军能在伏羌暗布细作,朝廷或说田令孜自然也在听命于朝廷的边镇布置耳目。
且不一定就是那些监军太监。
独孤云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几番思量,沉心拟好一道奏章。
其中有一句“彼此时尚属年少嬉戏,臣忧他日谗人惑之,望陛下圣裁。”
大唐自玄宗之后,宗室早已日渐衰微。
诸王皆居十王宅、百孙院,为太监玩弄于股掌间,成为游宴嬉戏,无所事事的孤家寡人。
但此后各帝对宗室领兵仍极为忌惮,德宗之后尤甚。
就算是李煊这等没落宗室成员,想要节镇一方也是不可能的。
尽管李卓远已考虑到,且以连结弱小部族为推脱。
但独孤云觉得仅以“游说、联络”说辞还不够,干脆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
快马送出奏章后,独孤云心境难以平复。
镇天雄军近十载,境况愈下,本以为熬到告老致仕也就算了。
临了,来个年少宗室出这么一道难题。
以他数十载宦海沉浮、统兵经历,看得出李煊不是京城顽劣纨绔子弟那么简单。
仅凭志在平定吐蕃诸部,却假以诸部降兵之名这一点,足可见其深谋远虑。
独孤云甚至想,要是李煊不是宗室成员就好啦,收服诸部拥兵自镇一方。
从前,同年友人、大才子李商隐,几次三番自白宗室一脉而得不到承认。
如今遇上一个李煊,却由于宗室身份,羁绊重重,世事难料!@Ya</p>
春秋两季历来是吐蕃各部犯境高发期,因这时节各部牲畜转场、田地耕作需要大批人手。
抢掠一把既可以夺取财物,又可以掳来强壮奴隶取代残弱。
因此,这两个季节是大唐西北边镇严防时期,城外百姓基本做好随时撤入城内的准备。
近年来,随着各部耕作面积扩大,牧场相对稳定,已较少在春夏季发动袭扰。
毕竟经过一冬消耗,加上坚壁清野意识,往往抢得的还没有发放给护帐兵、家兵的多。
还有,他们自己也要在这进行耕作,动用兵力不划算。
只有在秋收时段,结伙的部落武装还会发动突袭。
大批青壮正在旷野忙着收割庄稼,猛一阵冲锋过去,收获远比春夏季要多得多。
大唐各镇对这些飘忽的吐蕃“响马”,都是无可奈何。
出兵迎击遇不上,收兵了偏就有些村镇被劫掠一空,于是就有秋防之说。
所以地盘还算大的节镇,干脆放弃沿边一定纵深土地,另广派哨骑游弋预警。
像天雄军这样所谓镇“秦、渭、成”三州,实际仅剩残破边角维系的破落户,可就日子难熬了。
兵微将寡是为软柿子,受吐蕃各部垂青来回捏。
好比挤牙膏,天雄军被挤得差不多了。
这回索别杰论明目张胆城外驻兵,天雄军除了撤回城外军民据城固守,只派了少量斥候悄悄打探。大文学
牙将朱玄同胆略过人,带着几名家丁抓回两个吐蕃斥候。
分开审讯,居然是朱圉山来个什么“索多嘟噜部”!
急报经略大人,并建议出兵袭击。
经略独孤云获报,一声叹息。沉思良久,挥毫急就奏章一份,派人快马报送长安。
颓然坐在暖榻上合眼冥想,觉得天雄军真像自己这苍老的身躯,时日不多了。
对于朱玄同出兵袭击的建议,独孤云不是没有考虑。
实在是天雄军除守城之外,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兵力!
指望朝廷?多事之际,扣来一个妄开边衅的罪名,可不是好玩的!
只能吩咐朱玄同多加打探,小心戒备。
独孤云不许出兵袭击,朱玄同只好继续以斥候形式出城打探消息。
吐蕃千户东面大营被迫降当日,即有几名天雄军斥候截住一些散逃的吐蕃民户。
细细询问,消息令人惊诧。
所谓“索多嘟噜部”,竟然是唐军,领军的是位李姓“知军”。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些斥候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
不敢贸然过去攀交情,只好远远地躲到隐蔽处观察情形。
吐蕃大营内升起大唐旗帜,但又没有撤掉伏羌千户的牛头喷火旗,更是令他们觉得不解。大文学
回头找那些吐蕃民户问究竟,能问出什么呢?
除了李卓远自己,也就程怀慎、徐格洛、曹敬辞知道个中奥秘!
就算从大营内逮几个兵,也问不出个所以然的。
斥候们都是聪明人,也不费那脑细胞去考究大唐军队中有没有“知军”一职。
押上那些民户,撤回城内汇报军情。
独孤云不厌其烦地过问了各项细节,同样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
据他所知,上邽城往西去,也就归义军属于唐军序列。
但是,因为朝廷的缘故,归义军绝不会发动这样的战斗。
要知道朝廷早已不复当年威势,既想依赖藩镇维系疆土,又害怕藩镇过于强大。
想当年,张义潮规复十一州献表朝廷时,军力何其盛。
可惜,甚至遣子入朝为质,也没能得到朝廷真正信任。
隔似降未降的渭州、秦州吐蕃部族,继续孤悬。
如今,归义军已不复当年军力,既要应付回鹘,又要防备吐蕃各部,更不愿惹恼朝廷。
再找来近期塘报、朝廷公文,翻了个遍也没有那什么“知军”的事项。
正当他想不清这蹊跷事时,安插在伏羌境内的细作意外地回来了。
天雄军再没落,细作还是能派到周边去的。
只是这几名细作,先是遇上索别杰论下令严密控制无法脱身。
接着被拉去充当民壮,然后稀里糊涂地被俘虏了。
等发现俘虏自己的竟是唐军,赶忙找到当官的表明身份。
一番等待,他们其中一个被送到上邽城外,还秘密带回一封给经略大人的书信。
内容略述此番变故,乃游说联合吐蕃弱小部族、原唐民“温末”部落,齐心反抗吐蕃众千户,一心归附大唐云云。
并附上一张名单,有程怀慎、徐格洛、挈窠德儿、乞离乌嘎等等七十余人。
落款是:故人李浯之子煊,择日拜访。
让独孤云明白,原来如此!
去年冬,曾有一封书信自京城辗转来,乃是有些交情的宗室李浯所托。
说其子李煊逃婚往吐蕃境内,恳请望帮忙寻回。
当时,独孤云不以为意,觉得少年无赖,到这穷乡僻壤躲一段时日,必是索然无味。
等开春河冰化了,自然就乘船回去。
哪曾想这小泼皮没有回去,还弄出这么个一惊三乍的大动静来。
略作斟酌,唤来朱玄同秘密嘱咐一番,让带上那名细作,以打探消息为名悄悄出城。
天雄军能在伏羌暗布细作,朝廷或说田令孜自然也在听命于朝廷的边镇布置耳目。
且不一定就是那些监军太监。
独孤云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几番思量,沉心拟好一道奏章。
其中有一句“彼此时尚属年少嬉戏,臣忧他日谗人惑之,望陛下圣裁。”
大唐自玄宗之后,宗室早已日渐衰微。
诸王皆居十王宅、百孙院,为太监玩弄于股掌间,成为游宴嬉戏,无所事事的孤家寡人。
但此后各帝对宗室领兵仍极为忌惮,德宗之后尤甚。
就算是李煊这等没落宗室成员,想要节镇一方也是不可能的。
尽管李卓远已考虑到,且以连结弱小部族为推脱。
但独孤云觉得仅以“游说、联络”说辞还不够,干脆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
快马送出奏章后,独孤云心境难以平复。
镇天雄军近十载,境况愈下,本以为熬到告老致仕也就算了。
临了,来个年少宗室出这么一道难题。
以他数十载宦海沉浮、统兵经历,看得出李煊不是京城顽劣纨绔子弟那么简单。
仅凭志在平定吐蕃诸部,却假以诸部降兵之名这一点,足可见其深谋远虑。
独孤云甚至想,要是李煊不是宗室成员就好啦,收服诸部拥兵自镇一方。
从前,同年友人、大才子李商隐,几次三番自白宗室一脉而得不到承认。
如今遇上一个李煊,却由于宗室身份,羁绊重重,世事难料!@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