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5章 百官公推
第后明安恳请立储的这番话一落音,满殿顿时鸦雀无声,储位,于国非是幸事,这事谁不清楚?可康熙二废太子胤之后,闭口不提立储一事,与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的态度迥然不同。
一废太子时,一众皇子皆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一副群雄逐鹿的局面,康熙可谓是心神俱伤,然而,仅仅在废太子两个月时间后,他便召集众臣选立太子。
如今,十四阿哥力压群雄,一枝独秀,康熙在笑谈间二废太子,却是历经半年仍绝口不提立储之事,岂非咄咄怪事?是康熙不中意十四阿哥?还是他担心立十四阿哥之后会出现客大欺主的局面?又或者是两度废立太子,对他打击太大?
一众王公大臣摸不准康熙的心思,谁也不敢妄言,十四党的大臣是担心重演当年百官公推太子时的悲剧,八党的大臣则是担心康熙顺水推舟,立十四阿哥为太子,弄巧成拙,而其他中立的大臣则是事不关己,谁知道康熙是什么心思?吃饱了撑的,去揽这闲事?如此一来,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避开立储的话题,以至太子被废半年之久,无人提及立储事宜。
昨日,十四阿哥大开中门迎接登府拜访的八阿哥三人,无异于宣布,八党已经彻底融入十四党,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因为这一变化而彻夜难眠,谁都知道,两党融合将引发朝局极大的变动,可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变化就是打破了不言立储的平衡。
胤祯怎么也未料想到,今日早朝竟然会有人恳请立储,背后登时就沁出一片冷汗,如今的局面,老八归顺,老四认输出海,老三出局自保他实际上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太子人选,他实在是料想不到,昨日八哥才低头依附,今日就有人倡议立储。
这不成心害人吗?这铁定不会是康熙的授意这人是受谁的指使?老八的试探?还是老四的反击?是希望自己重蹈百官公推太子的覆辙?还是恶意挑拨自己与康熙的关系?
康熙会怎么想?自个在通州可是仲手索要过储君之位,康熙会不会认为这次又是自己在逼迫他立储?想到这里,胤祯顿觉比窦娥还冤,这事不能解释不能分辨,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越描越黑,不做声更不行,那等于是默认出声反对如何?那无异是笑话,他谋夺储位的心思,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可真是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怎么办?胤祯急速的想着对策。
四阿哥胤微微一怔之后,立即低头垂首这是康熙想立老十四为太子?还是老十四自个迫不及待的想做太子?这要是后者,可就有好戏看了,老十四甚至有可能跟当年的老八一样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真要如此,自己还有没有机会?
三阿哥胤祉心里也是一跳,他听从陈梦雷的建议,这半年来潜心编书,以求避祸,但是对储位却并未完全死心,一听到立储的提议,他是既紧张,又期待。
八阿哥胤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十阿哥胤暗忖,老十四并非如此沉不住气的人,多半是老十的手尾,这个粗心大意的老十,这次可真是捅了个大马蜂窝,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他出面支持肯定会被人误认为别有用心反对更不可能,只能是冷眼旁观了。
康熙则是面无表情的望着一众朝臣,心里却甚是奇怪,这个明安是企图邀宠,还是受人唆使?老十四是否觉得已经扫清了所有障碍,以此来试探自己的心意?老八虽然是大张旗鼓的倒向了老十四,但不能排除他没有捧杀老十四之心,毕竟他自个就是百官公推太子的最大受害者。
老四呢?有没有可能是老四的手笔?老四心机之深、隐忍之能,皆是罕见,又极擅长挑拨离间、造谣生事,象这种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使对手焦头烂额的手段,极符合他的风格。至于老三,康熙懒的多想,老三是典型的有贼心无贼胆,此事,不可能出自他手。
立储一事,不能无限拖延,既然提了出来,倒要看看这些个儿子们的手段,看看究竟是谁的手笔?康熙当即默然不语,沉下心来,静观事态发展。
康熙的沉默,令所有的王公大臣都无所适从,揣摩不透他究竟是何心意,一个个也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等待着事态的明朗。
大殿里一片沉寂,一众王公大臣虽是济济一堂,却是痰咳不闻,更不敢稍异动,一个个都如泥槊木雕一般,眼观鼻,鼻观心,恍如老僧定一般,。
这一来,可把几位上书房大臣给急坏了,这种情形,康熙按例是要点名征询意见的,万一点到自己头上,这如何回奏?支持立储,就是支持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如今一党独大,实力势力财力惊人,远非之前的太子和八阿哥相比,要说康熙没有忌惮之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又不能说不支持立储,毕竟储君是国之根本,而康熙又已经年逾六十,不立储,可谓是毫无道理可言,而且如此一说,必然是得罪十四阿哥,得罪十四阿哥能有什么好下场?
就在众人感觉压抑无比之时,吏部左侍郎李旭升站了出来,他可不是心血来潮,明安今年从正五品的工部郎中超迁到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连跳二品四级,便是康熙发的话,这其中的内幕,一手经办此事的他自然清楚。
明安深受皇恩,于此时提出立储,极有可能是出自康熙的授意,在这种情形下力顶,必然倍受康熙注目,李旭升自问看准了机会,立刻出列朗声道:“微臣附议,恳请皇上早立储君,以守器承祧,固国安邦。”
李旭升这一附议,立刻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吏部右侍郎胡会恩此时也反应过来,紧跟着出列道:“微臣附议。”
吏部这两个左右侍郎一表态,所有人都警觉起来,立刻就联想到了明安的升迁,吏部汉尚书吴一蜚年迈多病,对李旭升极是信任,自然也想为子孙种下福田,亦紧跟着出列道:“立储之道,乃是历朝历代不易之道,微臣祈望皇上早立储君,以安臣民,以固邦家。”
一见吏部几个部院大臣众口附议,所有王公大臣登时都疑惑起来,难道明安此举是出于康熙的授意,而一众三、四品的朝臣比起他们则显的激进的多,三、四品想迁升到二品,不仅要有能力,而且要讲究机缘,他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的,而眼前,就是绝好的机会,谁不知道,跟着十四爷好升官?
登时,殿中的气氛就为之一变,一众三、四品官员争先恐后的出列支持,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一见支持的官员如此之多,原本还抱着观望态度的一些二品大员、王公宗亲亦纷纷跟着出列支持,海外分封在即,可不能得罪了十四阿哥,正所谓法不责众,即便康熙不喜,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一来,局势更见火暴,支持的官员之众,气氛之热烈,比起康熙四十七年百官公推太子的场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唯有几个上书房大臣和铁帽子王还强忍着未做声。
见到这情形,八阿哥胤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愁,喜的是老十四此番与康熙怕是有闹翻的可能,愁的是,最后这屎盆子会不会扣在他头上?
四阿哥胤却是分不清楚事情的真象究竟是什么?看着这火暴的场面,既是满心嫉妒,又是满心的期待。
见到竟然是由吏部打破沉寂,从而发展成不可遏止的局面,康熙不由暗骂这群一天到晚就知道揣摩圣意的朝臣,如此一来,他想一窥究竟的计划被破坏无遗,不过如此多朝臣的强烈支持,亦是令他大为不安,虽然只是支持立储,可谁心里都清楚,眼下,能立的就只有老十四。
胤祯看得则是暗暗叫苦,偏生又不好出面阻止,这群混蛋,这不是火上浇油嘛?康熙在立储一事上,向来是乾坤独断,你们支持的再狠,亦是枉然,反倒是把我陷入了不测之地,若是不加阻止,天知道会不会变成第二个八哥。
虽然眼下看来,朝廷是离不开他这个财神爷,但是名声也好,国家利益也好,都比不上皇位重要,康熙若是感觉受到威胁,下决心要除他,手段多的是,论宫廷斗争,他跟康熙比起来,可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想到这里,胤祯不敢迟疑,立刻一步迈了出去。
见到十四阿哥出列,整个大殿立刻都安静了下来,一众王公大臣都是颇为惊讶,十四阿哥在这种情形下站出来,意欲何为?目前才仅是支持立储,辞让还早了点,以他的沉稳,亦不可能赤膊上阵,难道,他要反对立储?那岂不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白白遭人唾弃吗?
一废太子时,一众皇子皆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一副群雄逐鹿的局面,康熙可谓是心神俱伤,然而,仅仅在废太子两个月时间后,他便召集众臣选立太子。
如今,十四阿哥力压群雄,一枝独秀,康熙在笑谈间二废太子,却是历经半年仍绝口不提立储之事,岂非咄咄怪事?是康熙不中意十四阿哥?还是他担心立十四阿哥之后会出现客大欺主的局面?又或者是两度废立太子,对他打击太大?
一众王公大臣摸不准康熙的心思,谁也不敢妄言,十四党的大臣是担心重演当年百官公推太子时的悲剧,八党的大臣则是担心康熙顺水推舟,立十四阿哥为太子,弄巧成拙,而其他中立的大臣则是事不关己,谁知道康熙是什么心思?吃饱了撑的,去揽这闲事?如此一来,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避开立储的话题,以至太子被废半年之久,无人提及立储事宜。
昨日,十四阿哥大开中门迎接登府拜访的八阿哥三人,无异于宣布,八党已经彻底融入十四党,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因为这一变化而彻夜难眠,谁都知道,两党融合将引发朝局极大的变动,可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变化就是打破了不言立储的平衡。
胤祯怎么也未料想到,今日早朝竟然会有人恳请立储,背后登时就沁出一片冷汗,如今的局面,老八归顺,老四认输出海,老三出局自保他实际上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太子人选,他实在是料想不到,昨日八哥才低头依附,今日就有人倡议立储。
这不成心害人吗?这铁定不会是康熙的授意这人是受谁的指使?老八的试探?还是老四的反击?是希望自己重蹈百官公推太子的覆辙?还是恶意挑拨自己与康熙的关系?
康熙会怎么想?自个在通州可是仲手索要过储君之位,康熙会不会认为这次又是自己在逼迫他立储?想到这里,胤祯顿觉比窦娥还冤,这事不能解释不能分辨,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越描越黑,不做声更不行,那等于是默认出声反对如何?那无异是笑话,他谋夺储位的心思,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可真是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怎么办?胤祯急速的想着对策。
四阿哥胤微微一怔之后,立即低头垂首这是康熙想立老十四为太子?还是老十四自个迫不及待的想做太子?这要是后者,可就有好戏看了,老十四甚至有可能跟当年的老八一样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真要如此,自己还有没有机会?
三阿哥胤祉心里也是一跳,他听从陈梦雷的建议,这半年来潜心编书,以求避祸,但是对储位却并未完全死心,一听到立储的提议,他是既紧张,又期待。
八阿哥胤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十阿哥胤暗忖,老十四并非如此沉不住气的人,多半是老十的手尾,这个粗心大意的老十,这次可真是捅了个大马蜂窝,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他出面支持肯定会被人误认为别有用心反对更不可能,只能是冷眼旁观了。
康熙则是面无表情的望着一众朝臣,心里却甚是奇怪,这个明安是企图邀宠,还是受人唆使?老十四是否觉得已经扫清了所有障碍,以此来试探自己的心意?老八虽然是大张旗鼓的倒向了老十四,但不能排除他没有捧杀老十四之心,毕竟他自个就是百官公推太子的最大受害者。
老四呢?有没有可能是老四的手笔?老四心机之深、隐忍之能,皆是罕见,又极擅长挑拨离间、造谣生事,象这种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使对手焦头烂额的手段,极符合他的风格。至于老三,康熙懒的多想,老三是典型的有贼心无贼胆,此事,不可能出自他手。
立储一事,不能无限拖延,既然提了出来,倒要看看这些个儿子们的手段,看看究竟是谁的手笔?康熙当即默然不语,沉下心来,静观事态发展。
康熙的沉默,令所有的王公大臣都无所适从,揣摩不透他究竟是何心意,一个个也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等待着事态的明朗。
大殿里一片沉寂,一众王公大臣虽是济济一堂,却是痰咳不闻,更不敢稍异动,一个个都如泥槊木雕一般,眼观鼻,鼻观心,恍如老僧定一般,。
这一来,可把几位上书房大臣给急坏了,这种情形,康熙按例是要点名征询意见的,万一点到自己头上,这如何回奏?支持立储,就是支持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如今一党独大,实力势力财力惊人,远非之前的太子和八阿哥相比,要说康熙没有忌惮之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又不能说不支持立储,毕竟储君是国之根本,而康熙又已经年逾六十,不立储,可谓是毫无道理可言,而且如此一说,必然是得罪十四阿哥,得罪十四阿哥能有什么好下场?
就在众人感觉压抑无比之时,吏部左侍郎李旭升站了出来,他可不是心血来潮,明安今年从正五品的工部郎中超迁到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连跳二品四级,便是康熙发的话,这其中的内幕,一手经办此事的他自然清楚。
明安深受皇恩,于此时提出立储,极有可能是出自康熙的授意,在这种情形下力顶,必然倍受康熙注目,李旭升自问看准了机会,立刻出列朗声道:“微臣附议,恳请皇上早立储君,以守器承祧,固国安邦。”
李旭升这一附议,立刻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吏部右侍郎胡会恩此时也反应过来,紧跟着出列道:“微臣附议。”
吏部这两个左右侍郎一表态,所有人都警觉起来,立刻就联想到了明安的升迁,吏部汉尚书吴一蜚年迈多病,对李旭升极是信任,自然也想为子孙种下福田,亦紧跟着出列道:“立储之道,乃是历朝历代不易之道,微臣祈望皇上早立储君,以安臣民,以固邦家。”
一见吏部几个部院大臣众口附议,所有王公大臣登时都疑惑起来,难道明安此举是出于康熙的授意,而一众三、四品的朝臣比起他们则显的激进的多,三、四品想迁升到二品,不仅要有能力,而且要讲究机缘,他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的,而眼前,就是绝好的机会,谁不知道,跟着十四爷好升官?
登时,殿中的气氛就为之一变,一众三、四品官员争先恐后的出列支持,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一见支持的官员如此之多,原本还抱着观望态度的一些二品大员、王公宗亲亦纷纷跟着出列支持,海外分封在即,可不能得罪了十四阿哥,正所谓法不责众,即便康熙不喜,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一来,局势更见火暴,支持的官员之众,气氛之热烈,比起康熙四十七年百官公推太子的场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唯有几个上书房大臣和铁帽子王还强忍着未做声。
见到这情形,八阿哥胤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愁,喜的是老十四此番与康熙怕是有闹翻的可能,愁的是,最后这屎盆子会不会扣在他头上?
四阿哥胤却是分不清楚事情的真象究竟是什么?看着这火暴的场面,既是满心嫉妒,又是满心的期待。
见到竟然是由吏部打破沉寂,从而发展成不可遏止的局面,康熙不由暗骂这群一天到晚就知道揣摩圣意的朝臣,如此一来,他想一窥究竟的计划被破坏无遗,不过如此多朝臣的强烈支持,亦是令他大为不安,虽然只是支持立储,可谁心里都清楚,眼下,能立的就只有老十四。
胤祯看得则是暗暗叫苦,偏生又不好出面阻止,这群混蛋,这不是火上浇油嘛?康熙在立储一事上,向来是乾坤独断,你们支持的再狠,亦是枉然,反倒是把我陷入了不测之地,若是不加阻止,天知道会不会变成第二个八哥。
虽然眼下看来,朝廷是离不开他这个财神爷,但是名声也好,国家利益也好,都比不上皇位重要,康熙若是感觉受到威胁,下决心要除他,手段多的是,论宫廷斗争,他跟康熙比起来,可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想到这里,胤祯不敢迟疑,立刻一步迈了出去。
见到十四阿哥出列,整个大殿立刻都安静了下来,一众王公大臣都是颇为惊讶,十四阿哥在这种情形下站出来,意欲何为?目前才仅是支持立储,辞让还早了点,以他的沉稳,亦不可能赤膊上阵,难道,他要反对立储?那岂不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白白遭人唾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