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零三章 汉奸
第六百零三章 汉奸
“宝宁所言甚是,孤王对于鄙贱之人所为也实在是义愤填膺,痛心疾首!”高绍义捶胸顿足,气急败坏地道:“高长恭这鄙贱小人,安敢如此大逆不道,篡权夺位不说,竟然连手足亲情也不念分毫,当真是我高氏一族的耻辱,如此恶性,简直天理难容!”
“燕王殿下,小人得道不过一时,殿下切莫因此而气坏了身子!如今大齐只有殿下您独树一帜,是高氏最后的希望,您一定要保重身体,重整超纲,恢复神武皇帝的荣耀!”高宝宁郑重而恭敬地大声道:“失道者寡助,高长恭倒行逆施,恣意妄为,难免败亡一途!”
说起來高宝宁这厮倒也是个人物,担任营州刺史以來,北齐东北尚算安定。其人久居蛮夷聚居之地,弓马娴熟,脾性悍勇而张狂,对契丹和库莫奚颇具威慑力,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印象倒也不坏。
高宝宁出身塞北,并非高氏皇族中人,论地位远不如南安王高思好。不过高宝宁这人对高氏倒也忠臣,尤其是与范阳王高绍仪关系较为亲密。
说來,高宝宁既非高氏嫡亲,只要他肯归顺,高长恭必然会以礼相待,然而事实上高宝宁对于高长恭却是心有芥蒂,不愿投降,尤其是对高兴更是恨之入骨。
数年前,高兴因进献《长生诀》有功,被高纬敕封为营州刺史,只是因为高纬想以他作为人质,才用“年岁不足,需要学习”的理由留在了邺城,而营州实际上依旧由高宝宁掌管。
虽然高宝宁并沒有丧失手中的权力,然而名义上却是受到了高兴的钳制,不升反降。被一个黄口竖子骑在头上,尤其这人还是出身不怎么光明,失势的高长恭的儿子,高宝宁心高气傲,心中自然很不舒服。
高宝宁一直认为,这几年來他始终不得寸进,皆是因为高兴之故,难免心怀怨恨,如今又怎会投降高长恭?除此之外,高宝宁心中也有些其他的计较。
北周与突厥联姻已成定势,只待秋黄马肥,双方便会联手伐齐,以如今北齐的残破混乱势必难以阻挡联军铁骑。高兴曾活捉阿史那库合真,虽然为了避免与突厥彻底撕破脸皮而将其释放,但他与突厥交恶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高绍仪与突厥当今的他钵可汗之间的关系却是较为亲密。
高绍义乃是文宣皇帝高洋三子,同样继承了他老爹的脾性,骄纵放肆,无法无天,喜好与小人饮酒作乐,结交朝中阉党,杀人取乐,胡作非为,恶行也是罄竹难书。
却说高洋之变态令人发指,不过他当政的北齐也的确强盛,便是突厥也不敢轻撄其锋。他钵可汗十分敬重高洋,也因此对高绍仪较为偏爱,尤其是高绍义腿踝与高洋相似,更是叫他喜欢,是以高绍仪与突厥的关系比较和睦。
突厥虽然觊觎中原繁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南下中原。毕竟习惯了游牧生活,他们不懂生产,即便到了中原的城市生活也是沒有滋味。与中原那并不比草原广袤的土地相比,突厥人更希望得到堆积如山的粮食,五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精致实用的陶瓷,还有皮肤细腻白皙,身姿窈窕纤弱的女人,而这些,北齐并不缺。
“宝宁,依你之见,如今孤王该当如何?”高绍义发泄一通,心中的恐惧与愤怒稍去,不过眉宇间的忧色却是不减分毫,“高长恭现下根基不稳,三两个月内当不会兵临瀛洲,但他迟早都会來的。”
高宝宁眼中闪过一抹精芒,神情笃定地道:“殿下,高长恭虽然麾下精兵众多,但他鄙贱的出身必然招來他人嫉恨,所谓树大招风,高长恭的敌人可不少!”
顿了顿,高宝宁又道:“殿下,去岁与周人一战,高长恭父子击败周主虽然威风一时无两,但周人却对他父子恨之入骨,如今周人与突厥结盟,想必也是报仇心切。
殿下一向与突厥他钵可汗交好,如今何不以重礼假其手而灭异己,再许以周人土地城郭,里应外合铲除高长恭父子,想來周人也不会拒绝。年前周人大败而归,元气大伤,若果真与高长恭父子硬拼,他们纵然能胜也必然损失惨重,有了殿下您的臂助却是不同!”
在高宝宁看來,突厥人需物资,高绍义则要土地,两者利益之间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寻找到合作的契机,只要盱眙突厥重利,高绍仪完全可以借刀杀人,乘势而起。只要过的几年功夫,待得朝纲稳固,兵强马壮,再与突厥一较短长也并非不可。
高绍义皱眉沉吟一阵,有些迟疑地道:“宝宁,孤王虽与他钵可汗有些交情,但他却未必肯助孤王登基称帝啊!此番突厥与周国缔结姻亲,联手伐齐,定然存了亡我大齐之心,他又怎会放弃这大好机会?”
“殿下忧虑不无道理,不过殿下,突厥与周人关系并不和睦,而区区一女子又当真能影响国家大事吗?”高宝宁嘴角勾起一个冰冷的笑容:“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突厥和周人的盟约自然可以瓦解,更何况周人所嫁公主非但皇室嫡亲,而且还是高兴小儿名义上的妻子,周人如此慢待,突厥又岂会无动于衷?!”
高绍义一怔,半晌,脸上终于露出一抹释然而畅快的笑容道:“宝宁一席话实叫孤王茅塞顿开,妙计,妙计啊!宝宁,危难当头方显忠贞之士,今日你投孤王以李,他日孤王若能成功,比报之以桃!”
“燕王殿下言重了!”高宝宁离座起身,恭敬地跪倒在地,诚挚地大声道:“下官竭忠尽智,实乃本分,不敢居功!下官只求殿下不弃,允我能追随殿下左右!”
“好,好!”高宝宁大笑,弓身将高宝宁搀扶起來,紧握着他的手臂,慨叹道:“今日孤王有宝宁如此智勇双全的将帅之才,何愁大事不成?宝宁,他日孤王若为天子,你便是孤王之丞相!”
“谢陛下厚爱!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宝宁浑身一个激灵,再次跪倒在地,双眸霎时间变得分外明亮。
“哈哈哈哈!”
“轰隆隆----”
阵雨终于伴随着一记闷雷降临大地,狂风愈发恣意,雨似瓢泼,然而高绍义的心境却是与方才截然不同,那畅快张狂的笑声透过雨幕传出老远。
高兴的穿越虽然改变了诸多的历史,但高绍义却依旧与突厥相媾和。唯一不同的是,历史上高绍义不愿投降北周,而是投靠了突厥,建立流亡政府,幻想复国,如今他却是以国家百姓的利益來谋求私利,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汉奸。
对于高绍义的动向高兴并不清楚,而就算他清楚,也只会一笑置之,因为在他的心中,无论是高绍义,突厥,抑或是北周,南陈,都是要消灭的对象,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題。更何况,如今手头事忙,高兴倒是沒有太多的功夫关注高绍义。
半月前,在唐邕等一干文臣武将的联名下,高长恭终于顺应天意,登基称帝,那一天正是公元577年五月十五,对于北齐,甚至整个中原來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高长恭原想慢慢将国家稳定,然后再交与高兴手中,只是突厥与北周的联合却让他不得不提前站出來,承担这个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国家。
时间仓促,准备不足,高长恭所面临的问題和困难自然也多。尤其是这几年北齐朝纲混乱,各地权贵疏于监管,良莠不齐,贪官污吏更是比比皆是,但为了能尽快完成一统,高长恭也不能不用这些人,只能日后在细细谋划。
至于高兴,他忙碌的事情也并不少。高长恭虽然威望无人能及,但并不代表期间无人反对。乱世当用重典,对于敢于反抗的,高兴给予的便是无情的镇压与杀戮。而一些惹得天怒人怨的权贵,高兴也不能视若无睹,皆是以雷霆手段将其铲除,不过高兴尽量抓大放小,既笼络了民心,也震慑了其他人,倒也未产生太大的动荡。
当然,在这些事件中,自然少不了高兴麾下的影刺的影子,而拜月教也是出力不少。与拜月教开诚布公谈判后,高兴才算真正见识到了其关系之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心中震惊之余也有些庆幸。
倘若拜月教与突厥沆瀣一气,纵然高兴再自负,也实在沒有信心能战胜几家联军,即便能胜,又会有多少人埋骨荒草,那他所作所为又有什么意义?
刚巡视了晋阳的城防回到王府,口中的热茶还未咽下,清丽绝艳的武照便翩跹而至,银铃般的声音随之响起,虽然不如武顺的声音温婉,但却是别具特色。
“小王爷,按照您的吩咐,赵护法一行百人三日前已经到了营州,想必如今已今与大贺楚才王子取得了联系。”
高兴放下茶盏,轻轻皱了皱眉,有些不悦又无奈地道:“顺儿,难道让你叫我一声姐夫很为难么?”
武顺双眸微微一凝,笼在袖中的双拳轻轻一握,旋即又放松开來道:“小王爷,范阳王高绍义已遣密使再往突厥,不知您有什么需要敝教來做的?”
“宝宁所言甚是,孤王对于鄙贱之人所为也实在是义愤填膺,痛心疾首!”高绍义捶胸顿足,气急败坏地道:“高长恭这鄙贱小人,安敢如此大逆不道,篡权夺位不说,竟然连手足亲情也不念分毫,当真是我高氏一族的耻辱,如此恶性,简直天理难容!”
“燕王殿下,小人得道不过一时,殿下切莫因此而气坏了身子!如今大齐只有殿下您独树一帜,是高氏最后的希望,您一定要保重身体,重整超纲,恢复神武皇帝的荣耀!”高宝宁郑重而恭敬地大声道:“失道者寡助,高长恭倒行逆施,恣意妄为,难免败亡一途!”
说起來高宝宁这厮倒也是个人物,担任营州刺史以來,北齐东北尚算安定。其人久居蛮夷聚居之地,弓马娴熟,脾性悍勇而张狂,对契丹和库莫奚颇具威慑力,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印象倒也不坏。
高宝宁出身塞北,并非高氏皇族中人,论地位远不如南安王高思好。不过高宝宁这人对高氏倒也忠臣,尤其是与范阳王高绍仪关系较为亲密。
说來,高宝宁既非高氏嫡亲,只要他肯归顺,高长恭必然会以礼相待,然而事实上高宝宁对于高长恭却是心有芥蒂,不愿投降,尤其是对高兴更是恨之入骨。
数年前,高兴因进献《长生诀》有功,被高纬敕封为营州刺史,只是因为高纬想以他作为人质,才用“年岁不足,需要学习”的理由留在了邺城,而营州实际上依旧由高宝宁掌管。
虽然高宝宁并沒有丧失手中的权力,然而名义上却是受到了高兴的钳制,不升反降。被一个黄口竖子骑在头上,尤其这人还是出身不怎么光明,失势的高长恭的儿子,高宝宁心高气傲,心中自然很不舒服。
高宝宁一直认为,这几年來他始终不得寸进,皆是因为高兴之故,难免心怀怨恨,如今又怎会投降高长恭?除此之外,高宝宁心中也有些其他的计较。
北周与突厥联姻已成定势,只待秋黄马肥,双方便会联手伐齐,以如今北齐的残破混乱势必难以阻挡联军铁骑。高兴曾活捉阿史那库合真,虽然为了避免与突厥彻底撕破脸皮而将其释放,但他与突厥交恶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高绍仪与突厥当今的他钵可汗之间的关系却是较为亲密。
高绍义乃是文宣皇帝高洋三子,同样继承了他老爹的脾性,骄纵放肆,无法无天,喜好与小人饮酒作乐,结交朝中阉党,杀人取乐,胡作非为,恶行也是罄竹难书。
却说高洋之变态令人发指,不过他当政的北齐也的确强盛,便是突厥也不敢轻撄其锋。他钵可汗十分敬重高洋,也因此对高绍仪较为偏爱,尤其是高绍义腿踝与高洋相似,更是叫他喜欢,是以高绍仪与突厥的关系比较和睦。
突厥虽然觊觎中原繁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南下中原。毕竟习惯了游牧生活,他们不懂生产,即便到了中原的城市生活也是沒有滋味。与中原那并不比草原广袤的土地相比,突厥人更希望得到堆积如山的粮食,五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精致实用的陶瓷,还有皮肤细腻白皙,身姿窈窕纤弱的女人,而这些,北齐并不缺。
“宝宁,依你之见,如今孤王该当如何?”高绍义发泄一通,心中的恐惧与愤怒稍去,不过眉宇间的忧色却是不减分毫,“高长恭现下根基不稳,三两个月内当不会兵临瀛洲,但他迟早都会來的。”
高宝宁眼中闪过一抹精芒,神情笃定地道:“殿下,高长恭虽然麾下精兵众多,但他鄙贱的出身必然招來他人嫉恨,所谓树大招风,高长恭的敌人可不少!”
顿了顿,高宝宁又道:“殿下,去岁与周人一战,高长恭父子击败周主虽然威风一时无两,但周人却对他父子恨之入骨,如今周人与突厥结盟,想必也是报仇心切。
殿下一向与突厥他钵可汗交好,如今何不以重礼假其手而灭异己,再许以周人土地城郭,里应外合铲除高长恭父子,想來周人也不会拒绝。年前周人大败而归,元气大伤,若果真与高长恭父子硬拼,他们纵然能胜也必然损失惨重,有了殿下您的臂助却是不同!”
在高宝宁看來,突厥人需物资,高绍义则要土地,两者利益之间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寻找到合作的契机,只要盱眙突厥重利,高绍仪完全可以借刀杀人,乘势而起。只要过的几年功夫,待得朝纲稳固,兵强马壮,再与突厥一较短长也并非不可。
高绍义皱眉沉吟一阵,有些迟疑地道:“宝宁,孤王虽与他钵可汗有些交情,但他却未必肯助孤王登基称帝啊!此番突厥与周国缔结姻亲,联手伐齐,定然存了亡我大齐之心,他又怎会放弃这大好机会?”
“殿下忧虑不无道理,不过殿下,突厥与周人关系并不和睦,而区区一女子又当真能影响国家大事吗?”高宝宁嘴角勾起一个冰冷的笑容:“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突厥和周人的盟约自然可以瓦解,更何况周人所嫁公主非但皇室嫡亲,而且还是高兴小儿名义上的妻子,周人如此慢待,突厥又岂会无动于衷?!”
高绍义一怔,半晌,脸上终于露出一抹释然而畅快的笑容道:“宝宁一席话实叫孤王茅塞顿开,妙计,妙计啊!宝宁,危难当头方显忠贞之士,今日你投孤王以李,他日孤王若能成功,比报之以桃!”
“燕王殿下言重了!”高宝宁离座起身,恭敬地跪倒在地,诚挚地大声道:“下官竭忠尽智,实乃本分,不敢居功!下官只求殿下不弃,允我能追随殿下左右!”
“好,好!”高宝宁大笑,弓身将高宝宁搀扶起來,紧握着他的手臂,慨叹道:“今日孤王有宝宁如此智勇双全的将帅之才,何愁大事不成?宝宁,他日孤王若为天子,你便是孤王之丞相!”
“谢陛下厚爱!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宝宁浑身一个激灵,再次跪倒在地,双眸霎时间变得分外明亮。
“哈哈哈哈!”
“轰隆隆----”
阵雨终于伴随着一记闷雷降临大地,狂风愈发恣意,雨似瓢泼,然而高绍义的心境却是与方才截然不同,那畅快张狂的笑声透过雨幕传出老远。
高兴的穿越虽然改变了诸多的历史,但高绍义却依旧与突厥相媾和。唯一不同的是,历史上高绍义不愿投降北周,而是投靠了突厥,建立流亡政府,幻想复国,如今他却是以国家百姓的利益來谋求私利,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汉奸。
对于高绍义的动向高兴并不清楚,而就算他清楚,也只会一笑置之,因为在他的心中,无论是高绍义,突厥,抑或是北周,南陈,都是要消灭的对象,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題。更何况,如今手头事忙,高兴倒是沒有太多的功夫关注高绍义。
半月前,在唐邕等一干文臣武将的联名下,高长恭终于顺应天意,登基称帝,那一天正是公元577年五月十五,对于北齐,甚至整个中原來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高长恭原想慢慢将国家稳定,然后再交与高兴手中,只是突厥与北周的联合却让他不得不提前站出來,承担这个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国家。
时间仓促,准备不足,高长恭所面临的问題和困难自然也多。尤其是这几年北齐朝纲混乱,各地权贵疏于监管,良莠不齐,贪官污吏更是比比皆是,但为了能尽快完成一统,高长恭也不能不用这些人,只能日后在细细谋划。
至于高兴,他忙碌的事情也并不少。高长恭虽然威望无人能及,但并不代表期间无人反对。乱世当用重典,对于敢于反抗的,高兴给予的便是无情的镇压与杀戮。而一些惹得天怒人怨的权贵,高兴也不能视若无睹,皆是以雷霆手段将其铲除,不过高兴尽量抓大放小,既笼络了民心,也震慑了其他人,倒也未产生太大的动荡。
当然,在这些事件中,自然少不了高兴麾下的影刺的影子,而拜月教也是出力不少。与拜月教开诚布公谈判后,高兴才算真正见识到了其关系之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心中震惊之余也有些庆幸。
倘若拜月教与突厥沆瀣一气,纵然高兴再自负,也实在沒有信心能战胜几家联军,即便能胜,又会有多少人埋骨荒草,那他所作所为又有什么意义?
刚巡视了晋阳的城防回到王府,口中的热茶还未咽下,清丽绝艳的武照便翩跹而至,银铃般的声音随之响起,虽然不如武顺的声音温婉,但却是别具特色。
“小王爷,按照您的吩咐,赵护法一行百人三日前已经到了营州,想必如今已今与大贺楚才王子取得了联系。”
高兴放下茶盏,轻轻皱了皱眉,有些不悦又无奈地道:“顺儿,难道让你叫我一声姐夫很为难么?”
武顺双眸微微一凝,笼在袖中的双拳轻轻一握,旋即又放松开來道:“小王爷,范阳王高绍义已遣密使再往突厥,不知您有什么需要敝教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