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七十章 不平与中庸
更新时间:2013-01-23
“还请先生指点。”徐世昌不明白王一忽然问起《正气歌》的原因,虽然这看似走路时候无聊地闲谈,但话里话外却隐藏着深意,只是徐世昌自己猜不出来而已。
“指点可说不上,不过我读《正气歌》的第一个感觉……应该说是文天祥对正气的感觉,就是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不平。不忿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也是不平。”王一此时笑着问道:“徐先生,儒家有正气么?”
“这个……”果然!王一是把自己往沟里带啊!徐世昌琢磨着,然后道:“君子讲正气!”
“那君子心中可有不平?”
“这个吗……”徐世昌沉吟着,希望能说出两人都能接受的答案。
“何谓中庸?”王一没给他这个时间,直接打断了他的思考,有些抢白地步步紧逼,不过语气上其实并不强硬,而且嘴角带着微笑,因此也不会让徐世昌感觉不满。
“中,不偏。庸,不易。中庸为中正平和,不过喜过悲。认定人生之所向,不轻易改变。”
“那可知此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半是读书人?”
“知道。前明曹学佺的诗,本作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徐世昌给王一挑了一个小毛病,不过王一自己并不在意。
“请问这句诗说得可对?”
“这个么?”徐世昌没有回答,这话不好说。肯定,那是在骂他们这些儒家。否定,那就是在得罪王一。所以无论答案如何,徐世昌都不愿说出来。
“心有正气,方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为了王道顺昌将这股不平之气千方百计地给磨没了,那么这样的君子心中还有正气么?王朝兴衰,从开国盛世到末rì穷途,每朝中间都有想奋起改变者,然纵观我华夏历史千百年。从先秦以来,除了一个法家弟子商鞅之外,历朝历代之变法皆以失败告终。而那些所谓的中兴,与其说是中兴,还不如说是改朝换代。东西汉如此,南北宋亦是如此。”
徐世昌听着,并没有反驳。
“王朝兴替就像是笼罩在中原大地上的魔咒,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真的是这样么?天底下就没有真正的万世不拔之基?国家如何才能不因外族入侵而亡,如何才能不因君王的骄奢yín佚,荼靡天下而崩解!”
徐世昌被震得够呛,如果说前面还能接受,那后面这些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儒家根本无力解决这个问题,中庸之道下,一个个小矛盾被掩饰在天下太平的幻想之下,rì积月累,矛盾越积越深。儒家不去深思矛盾的根源与解决办法,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尧舜禹汤,讲什么圣贤言谈中的微言大义。原始部落的荒谬经验应用于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儒家集体被驴踢过脑袋么?而当朱熹弄出理学之后,整个中华民族便被铸成了蜡像,封固了灵魂。中庸的儒家还有不平之气么?正气何在?欺世盗名,党同伐异,表面上装得老子道德天下第一,可骨子里却是对君王和外族的奴媚,真正关心的无非是对名利和权财的钻营。君子讲正气?”王一笑了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是侠,可是儒家却将之称为以武犯禁。儒家对侠口诛笔伐,于是侠没了,不平也没了。正气构成的民族脊梁被儒家的口舌之刀砍断,华夏之族成了侏儒,百姓都成了任人欺凌的驽马,任人宰割的猪样。太平时,民如狗,君王与儒家吸食着民脂民膏。战乱时,百姓麻木而冷漠,于是亿万中华之民被蛮夷小族欺凌,中华被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统治。忍气吞声成了品格,禁锢人xìng成了贞cāo。不过即便如此,儒家又如何?一个一个的皇帝跪下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恬不知耻!”
徐世昌此时的脸sè非常难看,王一对儒家的贬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公然侮辱先贤往圣,戳儒家的脊梁骨。停下脚步,看着王一,冷然道:“先生,东北与过去的王朝不同么?”
“一样么?我东北有皇上么?”
“您不是?”
“我是皇帝?”王一大笑起来,道:“问一句,你们京城里那位老佛爷,还有儿皇帝,平常上税么?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是种地,还是做工?活这一辈子对社会有过什么贡献?我跟他们一样么?我家开集团的,我靠自己努力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数百万民众因我而脱离贫困的生活。这些都不说,平常我还去学校教书授课,去医院当医生。教书育人,治病救人,我全干了!徐先生,知道为什么在东北是我王某人说了算么?”
徐世昌听到王一的回答,瞠目惊舌!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交给自治区zhèng fǔ的税款最多!”
王一的答案大出徐世昌的意料,弄得他一时间还忘了刚才的气愤。一想也是,王一自己家大业大,除了自己赚钱之外,也不吝啬给东北家族和个人发家致富的机会。思绪到此,心中五味杂陈。
此后,一路沉默。
到了教学楼之后,这边并不是大学部,而是中学。徐世昌一看教室里五六十名十一二岁的孩子,他还挺尴尬,找个靠窗户的角落做了下来。孩子们的清澈目光聚集在他身上,还真让人产生了自惭形秽的莫名感觉。
王一此时已经上了讲台,前面的讲桌上摆着一条导轨,上面放着一排贴在一起的钢球。
“今天冯老师有事,所以这节物理课由我暂时代上。”王一对学生很亲切,他们才是改变中华的根本xìng力量。“知道我是谁么?”
“王一先生!”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闪着亮晶晶的眼神,激动道。
起初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后来一瞬间教室里像被点燃的爆破筒。
过了一会儿,王一挥动着双手,笑道:“看来我还是有点小名气的。”
学生们哄堂大笑,徐世昌则一脸鄙视。
“还请先生指点。”徐世昌不明白王一忽然问起《正气歌》的原因,虽然这看似走路时候无聊地闲谈,但话里话外却隐藏着深意,只是徐世昌自己猜不出来而已。
“指点可说不上,不过我读《正气歌》的第一个感觉……应该说是文天祥对正气的感觉,就是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不平。不忿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也是不平。”王一此时笑着问道:“徐先生,儒家有正气么?”
“这个……”果然!王一是把自己往沟里带啊!徐世昌琢磨着,然后道:“君子讲正气!”
“那君子心中可有不平?”
“这个吗……”徐世昌沉吟着,希望能说出两人都能接受的答案。
“何谓中庸?”王一没给他这个时间,直接打断了他的思考,有些抢白地步步紧逼,不过语气上其实并不强硬,而且嘴角带着微笑,因此也不会让徐世昌感觉不满。
“中,不偏。庸,不易。中庸为中正平和,不过喜过悲。认定人生之所向,不轻易改变。”
“那可知此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半是读书人?”
“知道。前明曹学佺的诗,本作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徐世昌给王一挑了一个小毛病,不过王一自己并不在意。
“请问这句诗说得可对?”
“这个么?”徐世昌没有回答,这话不好说。肯定,那是在骂他们这些儒家。否定,那就是在得罪王一。所以无论答案如何,徐世昌都不愿说出来。
“心有正气,方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为了王道顺昌将这股不平之气千方百计地给磨没了,那么这样的君子心中还有正气么?王朝兴衰,从开国盛世到末rì穷途,每朝中间都有想奋起改变者,然纵观我华夏历史千百年。从先秦以来,除了一个法家弟子商鞅之外,历朝历代之变法皆以失败告终。而那些所谓的中兴,与其说是中兴,还不如说是改朝换代。东西汉如此,南北宋亦是如此。”
徐世昌听着,并没有反驳。
“王朝兴替就像是笼罩在中原大地上的魔咒,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真的是这样么?天底下就没有真正的万世不拔之基?国家如何才能不因外族入侵而亡,如何才能不因君王的骄奢yín佚,荼靡天下而崩解!”
徐世昌被震得够呛,如果说前面还能接受,那后面这些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儒家根本无力解决这个问题,中庸之道下,一个个小矛盾被掩饰在天下太平的幻想之下,rì积月累,矛盾越积越深。儒家不去深思矛盾的根源与解决办法,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尧舜禹汤,讲什么圣贤言谈中的微言大义。原始部落的荒谬经验应用于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儒家集体被驴踢过脑袋么?而当朱熹弄出理学之后,整个中华民族便被铸成了蜡像,封固了灵魂。中庸的儒家还有不平之气么?正气何在?欺世盗名,党同伐异,表面上装得老子道德天下第一,可骨子里却是对君王和外族的奴媚,真正关心的无非是对名利和权财的钻营。君子讲正气?”王一笑了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是侠,可是儒家却将之称为以武犯禁。儒家对侠口诛笔伐,于是侠没了,不平也没了。正气构成的民族脊梁被儒家的口舌之刀砍断,华夏之族成了侏儒,百姓都成了任人欺凌的驽马,任人宰割的猪样。太平时,民如狗,君王与儒家吸食着民脂民膏。战乱时,百姓麻木而冷漠,于是亿万中华之民被蛮夷小族欺凌,中华被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统治。忍气吞声成了品格,禁锢人xìng成了贞cāo。不过即便如此,儒家又如何?一个一个的皇帝跪下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恬不知耻!”
徐世昌此时的脸sè非常难看,王一对儒家的贬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公然侮辱先贤往圣,戳儒家的脊梁骨。停下脚步,看着王一,冷然道:“先生,东北与过去的王朝不同么?”
“一样么?我东北有皇上么?”
“您不是?”
“我是皇帝?”王一大笑起来,道:“问一句,你们京城里那位老佛爷,还有儿皇帝,平常上税么?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是种地,还是做工?活这一辈子对社会有过什么贡献?我跟他们一样么?我家开集团的,我靠自己努力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数百万民众因我而脱离贫困的生活。这些都不说,平常我还去学校教书授课,去医院当医生。教书育人,治病救人,我全干了!徐先生,知道为什么在东北是我王某人说了算么?”
徐世昌听到王一的回答,瞠目惊舌!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交给自治区zhèng fǔ的税款最多!”
王一的答案大出徐世昌的意料,弄得他一时间还忘了刚才的气愤。一想也是,王一自己家大业大,除了自己赚钱之外,也不吝啬给东北家族和个人发家致富的机会。思绪到此,心中五味杂陈。
此后,一路沉默。
到了教学楼之后,这边并不是大学部,而是中学。徐世昌一看教室里五六十名十一二岁的孩子,他还挺尴尬,找个靠窗户的角落做了下来。孩子们的清澈目光聚集在他身上,还真让人产生了自惭形秽的莫名感觉。
王一此时已经上了讲台,前面的讲桌上摆着一条导轨,上面放着一排贴在一起的钢球。
“今天冯老师有事,所以这节物理课由我暂时代上。”王一对学生很亲切,他们才是改变中华的根本xìng力量。“知道我是谁么?”
“王一先生!”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闪着亮晶晶的眼神,激动道。
起初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后来一瞬间教室里像被点燃的爆破筒。
过了一会儿,王一挥动着双手,笑道:“看来我还是有点小名气的。”
学生们哄堂大笑,徐世昌则一脸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