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7 巢湖三军(下)
第127巢湖三军(下)
PS:求票求收藏啦。:。。。
======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建安三年二月末。
江淮毕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因寒流侵袭陷入冰雪世界,终将温和迎来新春。
伴随一声惊蛰春雷,江淮正式宣告告别严冬苦寒。
自今日起,江淮地区迅速摆脱寒流阴影,气温飞速升高,惊蛰时气温还在零度左右徘徊,春分时气温业已急速攀升至十度左右。虽然步入初春,但是由于江淮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气候却是时暖时冷,时晴时雨,乍暖乍寒,令人琢磨不透。
建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巢湖终霜。
终霜后第二日,巢湖新旧战卒、辅兵,全部集结银屏山山谷。
时至今日,巢湖新旧战卒、辅兵,人数扩展至一万人,其中主要包含三大类,分别是太史慈旧日属兵、保甲制度强征辅兵、以及巢湖新募正卒。
前面说过,大凡军伍,皆有辅兵、正卒之分,唯有正卒,才是敌我作战主力。好似去年年初,袁术征兵时,其摊派人头数,勒令成德县强拉壮丁,即是强征炮灰辅兵;而张勋属下兵卒,招募于城门前,却是募集优秀兵源,以便编为正卒。强征来的壮丁民夫,士气低落,除非苦心训练,武装思想,否则别想指望他们战斗;而招募来的强悍正卒,才是将领冲锋陷阵的可靠力量。
寒流侵袭江淮,无数流民蜂拥巢湖,期盼巢湖分发活命粮食。()彼时,巢湖乏粮,只能有限吸收流民。为保证巢湖利益最大化,萧言颁布募兵令,在无数流民间选拔善战青壮为正卒,巢湖谷粮鱼虾,首先救济征募正卒的父母妻儿。自此,巢湖聚兵制度效仿汉世风俗,同时采取征兵制与募兵制,募兵制募集精锐,征兵制征集辅兵。
闲话暂且不说。
二月三十日,时令春分,一万巢湖战兵,齐聚山谷,旌旗猎猎。萧言立身南山半腰,庄严宣布巢湖正式建军:“自今日起,巢湖有三军焉!第一军,为红巾兵,人数三千,其中正卒一千二百人,辅兵一千八百人,由兴巢都尉楚永所辖;第二军,为两湖兵,人数三千人,其中正卒一千二百人,辅兵一千八百人,由巢湖司马兼丹阳太守太史慈所辖;第三军,为北府兵,人数四千人,其中正卒一千六百人,辅兵两千四百人,由校尉府直辖。”
先说红巾兵。
最初,萧言视红巾兵为过渡产物,因缺乏必要制式装备识别,才不得不令巢湖兵在颈间系红巾,以此方便敌我识别。因是,随着巢湖渐渐打开局面,红巾军自然随之失去存在价值。然则,楚永却念及红巾兵是巢湖最初序列,且巢湖兵曾在他指挥下,面缚草药红巾,全歼五千黄盖水卒,颇有纪念意义,于是请求萧言给予保留。些许细节,萧言也没放在心上,随口应诺楚永要求——反正独立建军的红巾兵,以后暂由楚永统御,他爱红领巾,就玩红领巾呗。
巢湖三军,红巾最富。因形势需要,楚永所辖红巾兵,全员水兵,习练舟楫,投掷标枪,牵引火砲,驰游巢湖,巡警长江,麾下编有千艘战船。三千战兵,而有千艘战船,平均三人一艘战船,不可谓不富。当然,说是有千艘战船,但是其中大半,停留船坞,以作军资,或用来及时替补损失,或如同全歼黄盖时,用来发动人海战术。
再说两湖兵。
萧言明抢太史慈千余属兵,转赠太史慈三千巢湖兵,美其名曰“交叉控股”。虽然当时萧言强势逼人,迫使太史慈连续退让,但是太史慈一千属兵,换来三千巢湖兵,无论如何也不能说萧言寡恩无情。因是,双方渡过最初紧张状态后,太史慈渐渐倾心巢湖,忘却昔日不快。又因太史慈感慨萧言视野深远,萧言敬重太史慈后世名望,彼此你敬我,我敬你,渐成和谐局面。尽管太史慈尚未真正效忠萧言,但在同一面汉旗之下,太史慈却已将自己视为巢湖一员。
两湖兵,顾名思义,两湖者,巢湖、芜湖也。合巢湖、芜湖为一体,既是萧言的要求,也是萧言对太史慈的期盼。
太史慈兵败春谷,北迁巢湖,本欲放弃所谓丹阳太守宣称,但是萧言却说:“郡守权柄,岂能白白尽送吴景?丹阳太守职位,子义(太史慈)务必兼领。”于是,巢湖便出现一道奇景,太史慈以巢湖司马职位,却兼职两千石太守,并位居于萧言这位巢湖校尉之下。
当然,虎狼在侧,不得不防。尽管太史慈日渐倾心巢湖,萧言却依旧将胡玮安插至太史慈身边,主掌两湖兵钱粮所需。
说起胡玮,倒也是意外之喜。
胡玮是成德县西乡人,勉强算是萧言乡党。话说,胡玮本是乡村教书先生,依靠教导当地乡村富农子女识字断句为生,只是淮南遭遇蝗灾,短缺谷粮,村民自顾不暇,哪里还热心读书认字?于是,胡玮教书育人事业,顿时戛然而止,并随之丧失基本生活来源。窘困之间,胡玮忽闻萧言独霸八百里巢湖,广纳流民十万,立即赶赴巢湖,凭借胸中一点文墨和萧言乡党情谊,顺利入籍巢湖。
未几,胡玮闻听巢湖缺乏各类人才,乃至不识文字者也被聘入县衙,充任衙役,他遂果断虚夸乡党身份,书信一封,向萧言校尉府逾矩自荐。考究胡玮才学时,萧言发现,胡玮虽有虚夸,却蛮有点“半部论语治天下”味道,纵然不能聘为真军师,却也能做一名狗头军师。因是,萧言先聘胡玮整理巢湖校尉府文书,再令其往说太史慈,从而顺利兼并太史慈千余战兵。因其说服太史慈有功,萧言遂使胡玮留在太史慈军中,一则监管两湖兵钱粮,二则以之联络太史慈。
最后说北府兵。
之所以取名北府兵,是因萧言联想起后世东晋年间,谢玄聚集淮北流民所组建的北府兵。谢玄组建的这支北府兵,淝水之战,破敌八十万,一役粉碎苻坚前秦兴盛基业,使得东晋半壁江山,得以继续苟延残喘。谢玄所统北府兵,赫赫战功,千年不忘。此时,巢湖兵内含无数淮北流民,萧言自然而然联想起谢玄组建的北府兵,并希望自己所率巢湖兵,也能留名青史,隔世不衰。
巢湖三军,红巾兵为水军;两湖兵为步卒,北府兵则混杂水军、步卒,却又以步卒为主。
巢湖正式建军之后,步卒数量稍多于水兵数量,意味着巢湖渐渐开始经营步兵。
毕竟,巢湖为群雄所围,若无一支强大的步卒,便无法保证巢湖不为外敌所侵。
PS:求票求收藏啦。:。。。
======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建安三年二月末。
江淮毕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因寒流侵袭陷入冰雪世界,终将温和迎来新春。
伴随一声惊蛰春雷,江淮正式宣告告别严冬苦寒。
自今日起,江淮地区迅速摆脱寒流阴影,气温飞速升高,惊蛰时气温还在零度左右徘徊,春分时气温业已急速攀升至十度左右。虽然步入初春,但是由于江淮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气候却是时暖时冷,时晴时雨,乍暖乍寒,令人琢磨不透。
建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巢湖终霜。
终霜后第二日,巢湖新旧战卒、辅兵,全部集结银屏山山谷。
时至今日,巢湖新旧战卒、辅兵,人数扩展至一万人,其中主要包含三大类,分别是太史慈旧日属兵、保甲制度强征辅兵、以及巢湖新募正卒。
前面说过,大凡军伍,皆有辅兵、正卒之分,唯有正卒,才是敌我作战主力。好似去年年初,袁术征兵时,其摊派人头数,勒令成德县强拉壮丁,即是强征炮灰辅兵;而张勋属下兵卒,招募于城门前,却是募集优秀兵源,以便编为正卒。强征来的壮丁民夫,士气低落,除非苦心训练,武装思想,否则别想指望他们战斗;而招募来的强悍正卒,才是将领冲锋陷阵的可靠力量。
寒流侵袭江淮,无数流民蜂拥巢湖,期盼巢湖分发活命粮食。()彼时,巢湖乏粮,只能有限吸收流民。为保证巢湖利益最大化,萧言颁布募兵令,在无数流民间选拔善战青壮为正卒,巢湖谷粮鱼虾,首先救济征募正卒的父母妻儿。自此,巢湖聚兵制度效仿汉世风俗,同时采取征兵制与募兵制,募兵制募集精锐,征兵制征集辅兵。
闲话暂且不说。
二月三十日,时令春分,一万巢湖战兵,齐聚山谷,旌旗猎猎。萧言立身南山半腰,庄严宣布巢湖正式建军:“自今日起,巢湖有三军焉!第一军,为红巾兵,人数三千,其中正卒一千二百人,辅兵一千八百人,由兴巢都尉楚永所辖;第二军,为两湖兵,人数三千人,其中正卒一千二百人,辅兵一千八百人,由巢湖司马兼丹阳太守太史慈所辖;第三军,为北府兵,人数四千人,其中正卒一千六百人,辅兵两千四百人,由校尉府直辖。”
先说红巾兵。
最初,萧言视红巾兵为过渡产物,因缺乏必要制式装备识别,才不得不令巢湖兵在颈间系红巾,以此方便敌我识别。因是,随着巢湖渐渐打开局面,红巾军自然随之失去存在价值。然则,楚永却念及红巾兵是巢湖最初序列,且巢湖兵曾在他指挥下,面缚草药红巾,全歼五千黄盖水卒,颇有纪念意义,于是请求萧言给予保留。些许细节,萧言也没放在心上,随口应诺楚永要求——反正独立建军的红巾兵,以后暂由楚永统御,他爱红领巾,就玩红领巾呗。
巢湖三军,红巾最富。因形势需要,楚永所辖红巾兵,全员水兵,习练舟楫,投掷标枪,牵引火砲,驰游巢湖,巡警长江,麾下编有千艘战船。三千战兵,而有千艘战船,平均三人一艘战船,不可谓不富。当然,说是有千艘战船,但是其中大半,停留船坞,以作军资,或用来及时替补损失,或如同全歼黄盖时,用来发动人海战术。
再说两湖兵。
萧言明抢太史慈千余属兵,转赠太史慈三千巢湖兵,美其名曰“交叉控股”。虽然当时萧言强势逼人,迫使太史慈连续退让,但是太史慈一千属兵,换来三千巢湖兵,无论如何也不能说萧言寡恩无情。因是,双方渡过最初紧张状态后,太史慈渐渐倾心巢湖,忘却昔日不快。又因太史慈感慨萧言视野深远,萧言敬重太史慈后世名望,彼此你敬我,我敬你,渐成和谐局面。尽管太史慈尚未真正效忠萧言,但在同一面汉旗之下,太史慈却已将自己视为巢湖一员。
两湖兵,顾名思义,两湖者,巢湖、芜湖也。合巢湖、芜湖为一体,既是萧言的要求,也是萧言对太史慈的期盼。
太史慈兵败春谷,北迁巢湖,本欲放弃所谓丹阳太守宣称,但是萧言却说:“郡守权柄,岂能白白尽送吴景?丹阳太守职位,子义(太史慈)务必兼领。”于是,巢湖便出现一道奇景,太史慈以巢湖司马职位,却兼职两千石太守,并位居于萧言这位巢湖校尉之下。
当然,虎狼在侧,不得不防。尽管太史慈日渐倾心巢湖,萧言却依旧将胡玮安插至太史慈身边,主掌两湖兵钱粮所需。
说起胡玮,倒也是意外之喜。
胡玮是成德县西乡人,勉强算是萧言乡党。话说,胡玮本是乡村教书先生,依靠教导当地乡村富农子女识字断句为生,只是淮南遭遇蝗灾,短缺谷粮,村民自顾不暇,哪里还热心读书认字?于是,胡玮教书育人事业,顿时戛然而止,并随之丧失基本生活来源。窘困之间,胡玮忽闻萧言独霸八百里巢湖,广纳流民十万,立即赶赴巢湖,凭借胸中一点文墨和萧言乡党情谊,顺利入籍巢湖。
未几,胡玮闻听巢湖缺乏各类人才,乃至不识文字者也被聘入县衙,充任衙役,他遂果断虚夸乡党身份,书信一封,向萧言校尉府逾矩自荐。考究胡玮才学时,萧言发现,胡玮虽有虚夸,却蛮有点“半部论语治天下”味道,纵然不能聘为真军师,却也能做一名狗头军师。因是,萧言先聘胡玮整理巢湖校尉府文书,再令其往说太史慈,从而顺利兼并太史慈千余战兵。因其说服太史慈有功,萧言遂使胡玮留在太史慈军中,一则监管两湖兵钱粮,二则以之联络太史慈。
最后说北府兵。
之所以取名北府兵,是因萧言联想起后世东晋年间,谢玄聚集淮北流民所组建的北府兵。谢玄组建的这支北府兵,淝水之战,破敌八十万,一役粉碎苻坚前秦兴盛基业,使得东晋半壁江山,得以继续苟延残喘。谢玄所统北府兵,赫赫战功,千年不忘。此时,巢湖兵内含无数淮北流民,萧言自然而然联想起谢玄组建的北府兵,并希望自己所率巢湖兵,也能留名青史,隔世不衰。
巢湖三军,红巾兵为水军;两湖兵为步卒,北府兵则混杂水军、步卒,却又以步卒为主。
巢湖正式建军之后,步卒数量稍多于水兵数量,意味着巢湖渐渐开始经营步兵。
毕竟,巢湖为群雄所围,若无一支强大的步卒,便无法保证巢湖不为外敌所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