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 名震江淮(补一)
第115名震江淮(补一)
孙策率三五亲卫,纵骑驰奔黄盖兵败处时,长江水战业已进入收官阶段。()。
借助漫天毒烟之威,巢湖走舸,穿插游战,成功聚歼黄盖水军。虽然聚围黄盖水军,萧言却不仅没有刻意追求斩首、俘虏战功,反而特意吩咐游艇,传讯各船:“认准口音,若非江北口音,一概不得俘虏。传校尉口谕,俘虏只要江北人。”
“但凡弃船弃兵,跳江游向南岸者,皆放任离去,无须追击。”
黄盖水军十有六七是江南三郡战兵,闻听萧言不要俘虏的军令,巢湖水军皆知此举等同放弃俘虏敌军,于是手中所获,纷纷就地斩杀,充作首级战功。
兵法有曰:围三阙一,败军素无战意,大都见缝插针,拼命逃亡。若是彻底堵死逃去之路,却是逼迫败军绝望,因此心生死意,放手一搏。巢湖水军单兵战力,远远不若黄盖兵精锐,一旦黄盖兵不顾毒烟死战,必然会给巢湖水军造成一定伤亡,甚至有可能逆反局势。与其如此,不若围三阙一,放任黄盖兵跳江逃亡。
当然,萧言之所以自损兵威,放任黄盖兵逃散,除却围三阙一,又另有深意。毒火球、火船毒烟,混杂十数种毒物,经火药引燃爆裂,所产毒性各异。凡呼吸毒烟者,或头昏眼花,或感染他病,或口鼻流血,或当场致命。即便一时逃脱战场,也必然因毒烟所侵,成为伤兵,届时他们非但成为孙策兵的累赘,更可以惊惧其他部将,使之不敢轻易来战巢湖。()
也即是说,萧言放任黄盖兵跳江逃亡,其实是故意增加孙策负担,使孙策忙于救命。黄盖水军皆是为孙策而战损,孙策若是不救,其他战兵触目伤情;孙策若是救援,其麾下四万步骑,必因之拖累。
也是因此,无数黄盖兵见势不妙,又闻听巢湖水军不要俘虏,纷纷咬牙跳江,向南岸拼命游去。毒烟滚滚中,黄盖麾下战兵又是苦战,又是逃亡,激烈活动加促毒性流转,因是,待他们逃亡南岸后,其中大半行动迟缓,其中中毒较深者,更是一头栽倒,休克不醒。
两三千黄盖水兵,丢盔卸甲,亡命南奔,毫无秩序,中间更是时不时有人栽倒在地,几似一群感染瘟疫的流民。孙策赶至江北时,入目便是如此凄凉局面。
兵败如山倒,精锐成溃卒。
孙策不是没有见过败军流寇,但是他却不曾见过类似感染瘟疫流民的败兵,更不曾想到这一幕,竟会出现在自己身上。自率军征伐来,孙策虽屡与强敌,前有与刘繇对战,后有被王朗阻击浙江,但是孙策麾下纵然一时战败,却何曾出现过数千人大败?何曾出现过瘟疫流民似的大败!
孙策不禁有点自责,自责自己过于轻视太史慈,没有料到巢湖水军竟是如此强劲。
败就是败,输就是输,孙策性格却是不会自寻藉口,说些“若不是巢湖不使毒烟,那便如何”类似话语。
汉世,地球还是野蛮世界,西方罗马帝国,动辄灭族,屠戮妇孺;东方汉帝国,情况虽然稍好,甚至逐渐废弃京观,但两军对垒时,依然无所不用其极,掘河淹城、箭矢擦毒。萧言放毒烟杀人,最多是朝野感慨一番萧言狠毒,但是率兵之将,兴趣却不在于斥骂毒气,而在于自己能不能用毒气。
检查几位口鼻流血,倒地难行的败兵,孙策不禁冷吸一口气:“好霸道的毒烟!”
陪行孙策的军医,稍稍查探败兵兵情,疑惑不解:“观乎江边气味,应是黄蒿熏烟。黄蒿异味,虽可迷人眼,呛咽喉,但怎会口鼻流血?”
孙策前行间,忽然听到一声游离呼声:“将军!”
孙策猛然一怔,惊道:“这声音……是黄公覆(黄盖)!”
孙策连忙走向声音传来处,只见一名战卒,头无盔,身无甲,浑身是水,斜躺倒地,发须间或烧焦,与寻常士卒无异。孙策亲兵上前扶起此卒,又见此人面孔烧痕累累,简直好似一张麻子脸,眼孔半眯,鼻孔口角见血,着实凄惨。孙策凝视这名战卒片刻,一时犹豫,怀疑自己听错声音,认错人:此人体型类似黄盖,但是却又不像黄盖。
恰在此时,战卒勉强抬起右臂,指向长江:“将军,不要靠近岸边……咳咳。”
战卒一句话没说完,忽又吐出一口鲜血,剧烈咳嗽起来。不过,也是幸得有战卒这一句话,孙策终于确认:眼前这位凄惨悲剧,近乎面目全非的战卒,正是他委以重任,督军石城,协防牛渚渡口的黄盖黄公覆!
“公覆!”见黄盖剧烈咳嗽,状似危急,孙策连忙亲自扶住黄盖,移交给随行军医:“务必稳住黄公覆病情。”
救起黄盖,孙策眉头紧皱,聚来十数名较为健康的败兵,详细询问:“巢湖水贼战胜,怎却无人登岸追击?”
败兵答道:“巢湖水贼冲战时,高呼跳江者不杀。凡是游岸南逃者,一概不问,巢湖水贼更不曾遣军追击。我等也不知巢湖水贼为何如此行事。”
孙策又问道:“巢湖水贼既然不曾遣军追击,游上岸者怎都仓惶远逃,水边百数步宁无一人,而水边百数步之外,却又拥挤无数。”
败兵答道:“将军有所不知,巢湖水贼楼船,上置发石机,不发砖石,专发火球。火球撞船触地,立时爆裂散发毒烟,其毒性远甚火船所携毒烟十倍。我等呼吸火船毒烟,最多口鼻眼疼痛难忍,呼吸毒火球毒烟,一不小心就当场丧命。”
说罢,败兵指着远处数艘体型模糊的楼船:“将军请看,那就是巢湖楼船。”
孙策遥望长江水面,良久无语。
水战结束,巢湖水军不追黄盖败兵,集中精力收缴船只,完好无损的黄盖战船,尽数俘虏;骨架尚存的船只,以绳索拖曳;半沉或烧毁的战船,全部凿沉。黄盖水军六百艘战船,非是被巢湖俘虏,便是被巢湖凿沉,切切实实是“无一逃脱”。
此时,巢湖水军拖曳胜利果实,业已逐江而上,渐行渐远。孙策即使有心一观九斤火砲余威,却也无从可见。
孙策率三五亲卫,纵骑驰奔黄盖兵败处时,长江水战业已进入收官阶段。()。
借助漫天毒烟之威,巢湖走舸,穿插游战,成功聚歼黄盖水军。虽然聚围黄盖水军,萧言却不仅没有刻意追求斩首、俘虏战功,反而特意吩咐游艇,传讯各船:“认准口音,若非江北口音,一概不得俘虏。传校尉口谕,俘虏只要江北人。”
“但凡弃船弃兵,跳江游向南岸者,皆放任离去,无须追击。”
黄盖水军十有六七是江南三郡战兵,闻听萧言不要俘虏的军令,巢湖水军皆知此举等同放弃俘虏敌军,于是手中所获,纷纷就地斩杀,充作首级战功。
兵法有曰:围三阙一,败军素无战意,大都见缝插针,拼命逃亡。若是彻底堵死逃去之路,却是逼迫败军绝望,因此心生死意,放手一搏。巢湖水军单兵战力,远远不若黄盖兵精锐,一旦黄盖兵不顾毒烟死战,必然会给巢湖水军造成一定伤亡,甚至有可能逆反局势。与其如此,不若围三阙一,放任黄盖兵跳江逃亡。
当然,萧言之所以自损兵威,放任黄盖兵逃散,除却围三阙一,又另有深意。毒火球、火船毒烟,混杂十数种毒物,经火药引燃爆裂,所产毒性各异。凡呼吸毒烟者,或头昏眼花,或感染他病,或口鼻流血,或当场致命。即便一时逃脱战场,也必然因毒烟所侵,成为伤兵,届时他们非但成为孙策兵的累赘,更可以惊惧其他部将,使之不敢轻易来战巢湖。()
也即是说,萧言放任黄盖兵跳江逃亡,其实是故意增加孙策负担,使孙策忙于救命。黄盖水军皆是为孙策而战损,孙策若是不救,其他战兵触目伤情;孙策若是救援,其麾下四万步骑,必因之拖累。
也是因此,无数黄盖兵见势不妙,又闻听巢湖水军不要俘虏,纷纷咬牙跳江,向南岸拼命游去。毒烟滚滚中,黄盖麾下战兵又是苦战,又是逃亡,激烈活动加促毒性流转,因是,待他们逃亡南岸后,其中大半行动迟缓,其中中毒较深者,更是一头栽倒,休克不醒。
两三千黄盖水兵,丢盔卸甲,亡命南奔,毫无秩序,中间更是时不时有人栽倒在地,几似一群感染瘟疫的流民。孙策赶至江北时,入目便是如此凄凉局面。
兵败如山倒,精锐成溃卒。
孙策不是没有见过败军流寇,但是他却不曾见过类似感染瘟疫流民的败兵,更不曾想到这一幕,竟会出现在自己身上。自率军征伐来,孙策虽屡与强敌,前有与刘繇对战,后有被王朗阻击浙江,但是孙策麾下纵然一时战败,却何曾出现过数千人大败?何曾出现过瘟疫流民似的大败!
孙策不禁有点自责,自责自己过于轻视太史慈,没有料到巢湖水军竟是如此强劲。
败就是败,输就是输,孙策性格却是不会自寻藉口,说些“若不是巢湖不使毒烟,那便如何”类似话语。
汉世,地球还是野蛮世界,西方罗马帝国,动辄灭族,屠戮妇孺;东方汉帝国,情况虽然稍好,甚至逐渐废弃京观,但两军对垒时,依然无所不用其极,掘河淹城、箭矢擦毒。萧言放毒烟杀人,最多是朝野感慨一番萧言狠毒,但是率兵之将,兴趣却不在于斥骂毒气,而在于自己能不能用毒气。
检查几位口鼻流血,倒地难行的败兵,孙策不禁冷吸一口气:“好霸道的毒烟!”
陪行孙策的军医,稍稍查探败兵兵情,疑惑不解:“观乎江边气味,应是黄蒿熏烟。黄蒿异味,虽可迷人眼,呛咽喉,但怎会口鼻流血?”
孙策前行间,忽然听到一声游离呼声:“将军!”
孙策猛然一怔,惊道:“这声音……是黄公覆(黄盖)!”
孙策连忙走向声音传来处,只见一名战卒,头无盔,身无甲,浑身是水,斜躺倒地,发须间或烧焦,与寻常士卒无异。孙策亲兵上前扶起此卒,又见此人面孔烧痕累累,简直好似一张麻子脸,眼孔半眯,鼻孔口角见血,着实凄惨。孙策凝视这名战卒片刻,一时犹豫,怀疑自己听错声音,认错人:此人体型类似黄盖,但是却又不像黄盖。
恰在此时,战卒勉强抬起右臂,指向长江:“将军,不要靠近岸边……咳咳。”
战卒一句话没说完,忽又吐出一口鲜血,剧烈咳嗽起来。不过,也是幸得有战卒这一句话,孙策终于确认:眼前这位凄惨悲剧,近乎面目全非的战卒,正是他委以重任,督军石城,协防牛渚渡口的黄盖黄公覆!
“公覆!”见黄盖剧烈咳嗽,状似危急,孙策连忙亲自扶住黄盖,移交给随行军医:“务必稳住黄公覆病情。”
救起黄盖,孙策眉头紧皱,聚来十数名较为健康的败兵,详细询问:“巢湖水贼战胜,怎却无人登岸追击?”
败兵答道:“巢湖水贼冲战时,高呼跳江者不杀。凡是游岸南逃者,一概不问,巢湖水贼更不曾遣军追击。我等也不知巢湖水贼为何如此行事。”
孙策又问道:“巢湖水贼既然不曾遣军追击,游上岸者怎都仓惶远逃,水边百数步宁无一人,而水边百数步之外,却又拥挤无数。”
败兵答道:“将军有所不知,巢湖水贼楼船,上置发石机,不发砖石,专发火球。火球撞船触地,立时爆裂散发毒烟,其毒性远甚火船所携毒烟十倍。我等呼吸火船毒烟,最多口鼻眼疼痛难忍,呼吸毒火球毒烟,一不小心就当场丧命。”
说罢,败兵指着远处数艘体型模糊的楼船:“将军请看,那就是巢湖楼船。”
孙策遥望长江水面,良久无语。
水战结束,巢湖水军不追黄盖败兵,集中精力收缴船只,完好无损的黄盖战船,尽数俘虏;骨架尚存的船只,以绳索拖曳;半沉或烧毁的战船,全部凿沉。黄盖水军六百艘战船,非是被巢湖俘虏,便是被巢湖凿沉,切切实实是“无一逃脱”。
此时,巢湖水军拖曳胜利果实,业已逐江而上,渐行渐远。孙策即使有心一观九斤火砲余威,却也无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