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
袁术称帝后,这是一段难得可以平稳的发展时期。
四国,或者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五国现在刚刚经历变动,或称帝或称王或...,除了北方针锋相对的公孙瓒建立的燕国和袁绍建立的赵国外,中原和南方是平静无比。袁曹刘三方都在稳固势力,平复民心、扩招士卒,发展内政。
借着称帝之事,袁术又开始大肆扩招选拔士卒和改革。借助这些年江东繁华所积攒的大量的钱粮,以及大小书院培养出的人才,再度开始在各地兴建书院,并彻底放开了对于纸张和印刷术的限制,大量的刻印书籍,降低麾下百姓读书的经济压力。
与此同时,之前一直在书院内部施行,并没有放到明面上的科举选拔制度也被袁术彻底的推到了明面上,代替了大汉的举孝廉。并大力培养百家发展各自的学派,建立自己独特的书院,以各种形式加入到楚国的建设中来。
最关键的是,袁术将工匠和商人的待遇和地位都大幅的提高,基本与农民并列,而不是之前的士农工商。袁术还将楚国的顶尖工匠和医师纷纷组织到了一起,分别组建了金陵科学院和金陵医学院,与金陵书院并列。
至于其他的还有袁术支持下诸子百家们所建的农学院、林学院、水利学院等等,林林总总数十种学院在金陵建立了起来。好在当初袁术规划建设金陵城时,就特意将其规模设的很大,轻易容纳了这么多的学院。
袁术如此多的动作自然引起了无数人的震撼,也引起了很多世家们的不满。但是很快他们就被袁术颁布了另一件事给转移了注意力。
袁术开始派人联络益州东南和西域各国,统计这些国家的地域大小、土地、粮食、人口等情况,并取代大汉重新将这些小国纳入麾下,作为附属国。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袁术给的消息是要分蛋糕了。
附属国的国王需要得到大楚的认可和敕封,袁术给的承诺是一般不会干涉其内政,但依然有很多小国或是不相信或是自大,不乐意如此,拒绝了大楚的敕封。
毕竟当年的大汉虽强,但时过境迁,大汉已经好久没有关注过这些小国了,双方这么多年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这些小国有不少已经消亡分裂,被其他国家所占领或取代,而且大部分对于大汉的印象只停留在国家的一些记载之中,根本不甚了解。更何况袁术所建立的是楚国,而非大汉,有些人心里自然起了其他的念想,毕竟谁也不像自己的国家被别人随意掺和,成为别人操控的傀儡。
而且在益州西南的诸多小国之中,对大汉还有印象的都是些临近益州的小国,至于再往南的化外之地,大汉也未曾前往过。袁术可是清楚那里可是一大片土地呢,其上的小国大汉根本就没接触过,一切联系都需要袁术从头开始建立。
大半的小国不愿意归附大楚,袁术自然要出手喽。
率领三万南蛮精锐、刚被袁术从司隶调来的征南将军太史慈,率领万益州精锐的平南将军张任,率领两万蛮兵的安南将军孟胡,率领一万益州士卒的安夷将军严颜和率领一万蛮兵的安远将军兀突猛皆陈兵于益州边境。随时可以出击平定这些不听话的“小弟”。
而在凉州,除了率领三万铁骑镇守武威的镇西将军马腾,率领飞熊军以及两万西凉铁骑的安西将军李傕和征虏将军郭汜和各自率领一万铁骑的冠军将军马超、虎牙将军张绣、镇军将军庞德早已磨刀霍霍。
不过袁术现在正在休养生息,而且情报工作和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半年内并不打算出兵攻伐。而这半年之内,就是袁术给世家们的发挥空间。
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不触犯袁术的底线,不联络外敌,不卖国求荣,这些世家若是能占据或者暗中掌控这些不听话的小国,并归顺于大楚,袁术就能分封与他,承认其一国之主的身份。
这等于什么?这就等于封国了啊!而且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封国。要知道,益州西南方向的地域之大,根本不在扬州之下,广袤无比,小国林立。对付这些文明落后、生产落后的化外小国,这些根基深厚、人才众多、手段狠辣的世家岂不是手到擒来?
有了封国这种事关千年传承的大事,谁还有功夫在这个袁术威势正盛的时候去做违逆袁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如今大势在于袁术,在于大楚,他们就算联合起来也无法阻止袁术的行为,最多添添堵、制造些麻烦。但袁术既然已经作出了让步,给足了好处,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自讨苦吃呢?反正大楚现在已经不是他们这些世家能够控制的了,是和袁术两败俱伤,还是抢占先机争夺封国,这二者之间是个人都会选择后者。
袁术虽然行事霸道,但是从来不会让顺从与其的人吃亏,封国的好处可远远超出了那么些蝇头小利的百十倍。这些世家能在袁术麾下活到现在,而且活的如此滋润,就是因为他们“聪明”。知道什么叫做见好就收,不像那些被袁术弄消失的世家一般的嚣张跋扈和贪得无厌。他们自然清楚自己现在应该选择什么。
一个巴掌一个甜枣,袁术这一手玩的别提有多溜了。毕竟这种事袁术已经做惯了,世家们也被打惯了,双方自然和谐无比。袁术的一系列改革基本毫无阻力的顺利的推行下去,而益州和凉州却开始疯狂的热闹起来了。
世家一多,很多问题袁术就可以借力顺便解决。比如说益州到周边小国的道路建设问题,外交问题,商业问题等。再比如说凉州的建设问题,战马交易问题,牧场开设问题,周边异族牛羊收购问题等。
这些世家在忙着自己的封地大事之余,在袁术的引导之下顺便干点副业,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或者弄些营生自然是乐意之极,袁术和世家商人基本算是双赢,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当然,袁术自然是赚了大头。
益州西南诸国和西域诸国问题的解决对于袁术来说可不仅仅是促进商业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之类的,最关键的是借由世家的力量将这些地区稳定,打造成铁板一片,稳固局面,为日后袁术对贵霜的动兵打下基础。
这些世家基本算是被袁术卖了还在为袁术数钱,毕竟他们攻占下来的这些封地,将来肯定会被袁术用更大的画饼换去。不过这些世家们却基本都是心甘情愿,甚至对袁术感激至极,把他当做家族兴盛的指路明灯。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于这些世家来说,既然不能反抗,那就默默地享受吧,有时候想想这样被那啥还挺爽。
四国,或者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五国现在刚刚经历变动,或称帝或称王或...,除了北方针锋相对的公孙瓒建立的燕国和袁绍建立的赵国外,中原和南方是平静无比。袁曹刘三方都在稳固势力,平复民心、扩招士卒,发展内政。
借着称帝之事,袁术又开始大肆扩招选拔士卒和改革。借助这些年江东繁华所积攒的大量的钱粮,以及大小书院培养出的人才,再度开始在各地兴建书院,并彻底放开了对于纸张和印刷术的限制,大量的刻印书籍,降低麾下百姓读书的经济压力。
与此同时,之前一直在书院内部施行,并没有放到明面上的科举选拔制度也被袁术彻底的推到了明面上,代替了大汉的举孝廉。并大力培养百家发展各自的学派,建立自己独特的书院,以各种形式加入到楚国的建设中来。
最关键的是,袁术将工匠和商人的待遇和地位都大幅的提高,基本与农民并列,而不是之前的士农工商。袁术还将楚国的顶尖工匠和医师纷纷组织到了一起,分别组建了金陵科学院和金陵医学院,与金陵书院并列。
至于其他的还有袁术支持下诸子百家们所建的农学院、林学院、水利学院等等,林林总总数十种学院在金陵建立了起来。好在当初袁术规划建设金陵城时,就特意将其规模设的很大,轻易容纳了这么多的学院。
袁术如此多的动作自然引起了无数人的震撼,也引起了很多世家们的不满。但是很快他们就被袁术颁布了另一件事给转移了注意力。
袁术开始派人联络益州东南和西域各国,统计这些国家的地域大小、土地、粮食、人口等情况,并取代大汉重新将这些小国纳入麾下,作为附属国。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袁术给的消息是要分蛋糕了。
附属国的国王需要得到大楚的认可和敕封,袁术给的承诺是一般不会干涉其内政,但依然有很多小国或是不相信或是自大,不乐意如此,拒绝了大楚的敕封。
毕竟当年的大汉虽强,但时过境迁,大汉已经好久没有关注过这些小国了,双方这么多年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这些小国有不少已经消亡分裂,被其他国家所占领或取代,而且大部分对于大汉的印象只停留在国家的一些记载之中,根本不甚了解。更何况袁术所建立的是楚国,而非大汉,有些人心里自然起了其他的念想,毕竟谁也不像自己的国家被别人随意掺和,成为别人操控的傀儡。
而且在益州西南的诸多小国之中,对大汉还有印象的都是些临近益州的小国,至于再往南的化外之地,大汉也未曾前往过。袁术可是清楚那里可是一大片土地呢,其上的小国大汉根本就没接触过,一切联系都需要袁术从头开始建立。
大半的小国不愿意归附大楚,袁术自然要出手喽。
率领三万南蛮精锐、刚被袁术从司隶调来的征南将军太史慈,率领万益州精锐的平南将军张任,率领两万蛮兵的安南将军孟胡,率领一万益州士卒的安夷将军严颜和率领一万蛮兵的安远将军兀突猛皆陈兵于益州边境。随时可以出击平定这些不听话的“小弟”。
而在凉州,除了率领三万铁骑镇守武威的镇西将军马腾,率领飞熊军以及两万西凉铁骑的安西将军李傕和征虏将军郭汜和各自率领一万铁骑的冠军将军马超、虎牙将军张绣、镇军将军庞德早已磨刀霍霍。
不过袁术现在正在休养生息,而且情报工作和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半年内并不打算出兵攻伐。而这半年之内,就是袁术给世家们的发挥空间。
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不触犯袁术的底线,不联络外敌,不卖国求荣,这些世家若是能占据或者暗中掌控这些不听话的小国,并归顺于大楚,袁术就能分封与他,承认其一国之主的身份。
这等于什么?这就等于封国了啊!而且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封国。要知道,益州西南方向的地域之大,根本不在扬州之下,广袤无比,小国林立。对付这些文明落后、生产落后的化外小国,这些根基深厚、人才众多、手段狠辣的世家岂不是手到擒来?
有了封国这种事关千年传承的大事,谁还有功夫在这个袁术威势正盛的时候去做违逆袁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如今大势在于袁术,在于大楚,他们就算联合起来也无法阻止袁术的行为,最多添添堵、制造些麻烦。但袁术既然已经作出了让步,给足了好处,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自讨苦吃呢?反正大楚现在已经不是他们这些世家能够控制的了,是和袁术两败俱伤,还是抢占先机争夺封国,这二者之间是个人都会选择后者。
袁术虽然行事霸道,但是从来不会让顺从与其的人吃亏,封国的好处可远远超出了那么些蝇头小利的百十倍。这些世家能在袁术麾下活到现在,而且活的如此滋润,就是因为他们“聪明”。知道什么叫做见好就收,不像那些被袁术弄消失的世家一般的嚣张跋扈和贪得无厌。他们自然清楚自己现在应该选择什么。
一个巴掌一个甜枣,袁术这一手玩的别提有多溜了。毕竟这种事袁术已经做惯了,世家们也被打惯了,双方自然和谐无比。袁术的一系列改革基本毫无阻力的顺利的推行下去,而益州和凉州却开始疯狂的热闹起来了。
世家一多,很多问题袁术就可以借力顺便解决。比如说益州到周边小国的道路建设问题,外交问题,商业问题等。再比如说凉州的建设问题,战马交易问题,牧场开设问题,周边异族牛羊收购问题等。
这些世家在忙着自己的封地大事之余,在袁术的引导之下顺便干点副业,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或者弄些营生自然是乐意之极,袁术和世家商人基本算是双赢,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当然,袁术自然是赚了大头。
益州西南诸国和西域诸国问题的解决对于袁术来说可不仅仅是促进商业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之类的,最关键的是借由世家的力量将这些地区稳定,打造成铁板一片,稳固局面,为日后袁术对贵霜的动兵打下基础。
这些世家基本算是被袁术卖了还在为袁术数钱,毕竟他们攻占下来的这些封地,将来肯定会被袁术用更大的画饼换去。不过这些世家们却基本都是心甘情愿,甚至对袁术感激至极,把他当做家族兴盛的指路明灯。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于这些世家来说,既然不能反抗,那就默默地享受吧,有时候想想这样被那啥还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