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报社裁员计划(求订阅)
杨橙跟埃迪讨论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直播平台的计划规整了一遍,剩下的就要靠埃迪亲自督促执行了。
讨论完埃迪也没急着下去,趁这个机会,跟杨橙说起另一件事,“boss,经过这半年来的发展,无论是论坛公司、《纽约时报》亦或时代杂志公司,经过最开始的磨合,慢慢产生了默契,彼此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
但最大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虽然我们尽可能的将过剩的人力吸收进头条app的新闻编辑部,但庞大的人力成本,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负担实在太大了。
除了《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其他的区域性小报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或者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包括我们刚刚收入旗下的《纽约观察家》。”
杨橙手上灵巧的转着钢笔,靠在椅背上半仰着脑袋望着天花板,沉声问道,“那么你的意思是裁员?”
埃迪摘下他的圆框眼镜,有些伤身的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道,“boss,我知道这是个残酷的决定,但我们必须要做,不光是我们,整个美国的报纸行业财务状况都处于持续下滑中,整体发行量已经降至1945年以来最低水平。
哪怕不管别人,只说我们自己,拿《纽约时报》举例,在接收《纽约时报》之后,我带领着管理层专门做过调查研究,如果我们不曾介入,让《纽约时报》按原有的进程发展,预计今年的广告收入将同比下降10%左右,而整体收入则会下降2%,预估出错的几率不到5%。
若是我们再不做改变,《纽约时报》会成为吸附在新时代传媒身上的水蛭,慢慢的将鲜血吸干。”
杨橙按压着太阳穴,眉头凝结着淡淡的忧虑,他知道埃迪的话很有可能成真,但大规模裁员的影响可不仅仅是在外界名声方面,这恐怕会给有心人造成攻击自己的借口,如果再有人组织被裁掉的员工上街游行抗议,那他就更难自处了。
别说他是华人,就连默多克那老头子,也曾在类似的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永远不要指望你的对手们对你心慈手软。
突然手中转着的钢笔一顿,坐直身体,锐利的目光直逼埃迪,“你准备裁掉多少人?”
埃迪戴上眼镜,毫不退缩的与杨橙对视,“目前纽约时报整个新闻编辑室共1500余人,我的计划是牺牲掉纯粹的文字编辑,这批编辑的人数约为130人,还不到10%,影响不会太大。”
顿了一下,接着补充道,“而且我们也不会做的太绝,在裁掉一批老员工的同时,我们还会补进一批新鲜血液,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不再需要单一性的人才,而需要更多年轻的、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多面手,用于更多的一线采访场合。
如此一来,在做到精简编辑团队架构的同时,还能节约一定的人力成本,并增强前线发掘原创新闻的力量。
而且,我们可以采取自愿申请的方式来裁员,凡是主动申请离职的,我们都会给予一定的薪资补偿,这笔补偿足够他们在找到下一份工作前,不至于缺吃少穿。”
看着埃迪坚决的目光,杨橙不由感叹,“还是老外冷血啊!”
不过埃迪提出的设想,杨橙还是很看好的,重新组成一个可以覆盖文章整个生产过程的编辑团队,再由团队外的一位编辑在内容出版之前做最后把关,来代替之前由文字编辑撰写,然后传到“后台”负责调配文章的人员手中,最后再由校验组确认无误后进行排版刊印的繁琐流程,这确实是一个符合时代脚步的合理方案。
毕竟这相当于将以前大部分文章在发表前,至少要经过三四名编辑之手的过程,缩减到一名新闻编辑和一名校验编辑即可完成,减少了人力的同时还缩短了新闻撰写到发出的时间,有这样优化后的模式不走为什么还要坚持走老路?
这么一想,好像裁员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可现在安慰自己的理由有了,如何消除裁员带来的外界纷扰呢?
忽然,杨橙又想起埃迪还只说了《纽约时报》一家,整个新时代传媒旗下大大小小的纸质出版物近百家,如果每家都裁掉100人,那他就要一次性造成上万人离职失业,别说zf和舆论了,他自己心里也有数,这样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心有戚戚的问道,“埃迪,你跟我说实话,你到底准备裁掉多少人?我指的是整个集团。”
“2000人,当然不是一次性裁掉,分2年3次进行。”埃迪如实答道。
杨橙暗松一口气的同时,提着的心脏可没放下,虽然没有1万那么骇人,可2000也不是小数目,他敢保证,只要计划稍有一点差池被泄露出去,不用到第二天,几个小时后,他的电话就得被纽约的那些市议员们打爆。
想了想,不能全盘同意埃迪的计划,开口道,“裁员可以,但目前只能裁掉确实无法对报社提供帮助的文字编辑,其余部门的人暂时不要动,不能让不安的情绪弥漫出新闻编辑室,听明白了吗?”
杨橙加重了语气,就是告诉埃迪这是命令不是商量。
这一情绪的传递埃迪很好的接受了,虽然杨橙没有直接同意,但总比全盘否定来得好,埃迪不无乐观的想到。
其实,若是以前的他,还真不一定会对自己的员工们下如此狠手,毕竟他自己也是纸质传媒最辉煌的事情过来的,对于那段身为“无冕之王”的时期,他是骄傲且自豪的,若不是万不得已,他也很难做出大规模裁员的决定,特别是其中有很多,还是以前跟他同窗共事、有着几十年感情的老朋友。
然并卵,屁股决定思维,如今他身为新时代传媒ceo,所考虑所做的事情必须以公司的利益为优先,凡是对公司有害的事情,他必须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内,什么兄弟感情也只能让他迟疑片刻,却绝不会扭转他的行动方向。
可能连埃迪自己都没意识到,在不知不觉间,他完成了由纯粹媒体人到冷血资本家的完美蜕变,而这样的变化是杨橙最希望看到的,天地下没有哪个老板不喜欢能力强、一心为公司考虑的职业经理人,杨橙也不例外!
https:///book/42305/
讨论完埃迪也没急着下去,趁这个机会,跟杨橙说起另一件事,“boss,经过这半年来的发展,无论是论坛公司、《纽约时报》亦或时代杂志公司,经过最开始的磨合,慢慢产生了默契,彼此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
但最大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虽然我们尽可能的将过剩的人力吸收进头条app的新闻编辑部,但庞大的人力成本,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负担实在太大了。
除了《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其他的区域性小报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或者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包括我们刚刚收入旗下的《纽约观察家》。”
杨橙手上灵巧的转着钢笔,靠在椅背上半仰着脑袋望着天花板,沉声问道,“那么你的意思是裁员?”
埃迪摘下他的圆框眼镜,有些伤身的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道,“boss,我知道这是个残酷的决定,但我们必须要做,不光是我们,整个美国的报纸行业财务状况都处于持续下滑中,整体发行量已经降至1945年以来最低水平。
哪怕不管别人,只说我们自己,拿《纽约时报》举例,在接收《纽约时报》之后,我带领着管理层专门做过调查研究,如果我们不曾介入,让《纽约时报》按原有的进程发展,预计今年的广告收入将同比下降10%左右,而整体收入则会下降2%,预估出错的几率不到5%。
若是我们再不做改变,《纽约时报》会成为吸附在新时代传媒身上的水蛭,慢慢的将鲜血吸干。”
杨橙按压着太阳穴,眉头凝结着淡淡的忧虑,他知道埃迪的话很有可能成真,但大规模裁员的影响可不仅仅是在外界名声方面,这恐怕会给有心人造成攻击自己的借口,如果再有人组织被裁掉的员工上街游行抗议,那他就更难自处了。
别说他是华人,就连默多克那老头子,也曾在类似的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永远不要指望你的对手们对你心慈手软。
突然手中转着的钢笔一顿,坐直身体,锐利的目光直逼埃迪,“你准备裁掉多少人?”
埃迪戴上眼镜,毫不退缩的与杨橙对视,“目前纽约时报整个新闻编辑室共1500余人,我的计划是牺牲掉纯粹的文字编辑,这批编辑的人数约为130人,还不到10%,影响不会太大。”
顿了一下,接着补充道,“而且我们也不会做的太绝,在裁掉一批老员工的同时,我们还会补进一批新鲜血液,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不再需要单一性的人才,而需要更多年轻的、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多面手,用于更多的一线采访场合。
如此一来,在做到精简编辑团队架构的同时,还能节约一定的人力成本,并增强前线发掘原创新闻的力量。
而且,我们可以采取自愿申请的方式来裁员,凡是主动申请离职的,我们都会给予一定的薪资补偿,这笔补偿足够他们在找到下一份工作前,不至于缺吃少穿。”
看着埃迪坚决的目光,杨橙不由感叹,“还是老外冷血啊!”
不过埃迪提出的设想,杨橙还是很看好的,重新组成一个可以覆盖文章整个生产过程的编辑团队,再由团队外的一位编辑在内容出版之前做最后把关,来代替之前由文字编辑撰写,然后传到“后台”负责调配文章的人员手中,最后再由校验组确认无误后进行排版刊印的繁琐流程,这确实是一个符合时代脚步的合理方案。
毕竟这相当于将以前大部分文章在发表前,至少要经过三四名编辑之手的过程,缩减到一名新闻编辑和一名校验编辑即可完成,减少了人力的同时还缩短了新闻撰写到发出的时间,有这样优化后的模式不走为什么还要坚持走老路?
这么一想,好像裁员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可现在安慰自己的理由有了,如何消除裁员带来的外界纷扰呢?
忽然,杨橙又想起埃迪还只说了《纽约时报》一家,整个新时代传媒旗下大大小小的纸质出版物近百家,如果每家都裁掉100人,那他就要一次性造成上万人离职失业,别说zf和舆论了,他自己心里也有数,这样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心有戚戚的问道,“埃迪,你跟我说实话,你到底准备裁掉多少人?我指的是整个集团。”
“2000人,当然不是一次性裁掉,分2年3次进行。”埃迪如实答道。
杨橙暗松一口气的同时,提着的心脏可没放下,虽然没有1万那么骇人,可2000也不是小数目,他敢保证,只要计划稍有一点差池被泄露出去,不用到第二天,几个小时后,他的电话就得被纽约的那些市议员们打爆。
想了想,不能全盘同意埃迪的计划,开口道,“裁员可以,但目前只能裁掉确实无法对报社提供帮助的文字编辑,其余部门的人暂时不要动,不能让不安的情绪弥漫出新闻编辑室,听明白了吗?”
杨橙加重了语气,就是告诉埃迪这是命令不是商量。
这一情绪的传递埃迪很好的接受了,虽然杨橙没有直接同意,但总比全盘否定来得好,埃迪不无乐观的想到。
其实,若是以前的他,还真不一定会对自己的员工们下如此狠手,毕竟他自己也是纸质传媒最辉煌的事情过来的,对于那段身为“无冕之王”的时期,他是骄傲且自豪的,若不是万不得已,他也很难做出大规模裁员的决定,特别是其中有很多,还是以前跟他同窗共事、有着几十年感情的老朋友。
然并卵,屁股决定思维,如今他身为新时代传媒ceo,所考虑所做的事情必须以公司的利益为优先,凡是对公司有害的事情,他必须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内,什么兄弟感情也只能让他迟疑片刻,却绝不会扭转他的行动方向。
可能连埃迪自己都没意识到,在不知不觉间,他完成了由纯粹媒体人到冷血资本家的完美蜕变,而这样的变化是杨橙最希望看到的,天地下没有哪个老板不喜欢能力强、一心为公司考虑的职业经理人,杨橙也不例外!
https:///book/4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