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发不可收拾
诚后。妾干其和国有没有必要对美国实施战略打击存存喉尤十议
很多人都认为,到躬年的时候。因为美国已经丧失了战略潜力且被共和国团团包围,只要共和国当局肯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就能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甚至能够占领美国本土,也就没有必要对美国进行全面战略打击。
暂且不管这种论点的对错,首先得承认,战略打击开始后,就很难收手。
对共和国的决策者来说,战略打击无疑是一种解脱压力与推卸责任的有效办法。说得直接一点,做出决策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小集体。而是最高统帅部,而这个战时最高决策机构实际上是由元首府、全体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大会、国务院、总参谋部与各种民间机构组成的。即便在这咋,机构中,元首具有最高发言权,以及最后决策权,任何重大决策也不是一个人决定的。由此可见,战略决策是集体决策因此对美国实施全面战略打击也是集体决策,即便这个决策出了问题,也不会由某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种责任关系不可逆推。换句话说,如果因为批准了战略打击而造成重大损失,需要承担责任的不仅仅有裴承毅,还有整个决策机构,结果就是不由裴承毅来承担责任。相反的,如果因为没有批准战略打击而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是裴承毅单独否决的,就得由他来承担责任,而不是由整个决策机构来承担责任。
这种情况。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杜鲁门批准了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战略决策。要知道,以事后的角度来看,美国在牺年8月份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几乎是多此一举。以当时的情况,即便美军不登陆日本本土,即便停止战略轰炸。只要继续保持战略封锁,因为严重的饥荒,日本也会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投降,不可能坚持到,鹏年,也就不会让美国损失,田万官兵。问题是。以当时的情况,作为美国的最高决策者,在要不要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杜鲁门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用后人的评价来说,杜鲁门远远不是罗斯福那样的战略领袖,在政治场上最多算得上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小子。也就不可能具有罗斯福那样的战略眼光与战略魄力,做出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避免承担责任,特别是为阵万美军官兵的责任,杜鲁门别无选择。只能用原子弹为战争划上句号。
当然,肯定有人认为,裴承毅绝不是杜鲁门那样的人,不应该犯同样的错误。
实际也确实如此,裴承毅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决策能力不但远远超过了四多年前的杜鲁门,也超过了当年的罗斯福。
问题是,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支持杜鲁门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最终目的都是要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面临的烂摊子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还要严重。当时。除了美国之外,整个西方世界都变成了废墟,英法德意等传统强国全都遭到战火摧残,就连情况最好的英国都不得不放弃日不落帝国的王冠。将世界霸权交给曾经的殖民地。与之对应的,则是在苏联领导下的国际**运动愈演愈烈,而且在东欧平原上,还有数百万经历了战火磨练的装甲部队。可以说,美国耍想领导世界,首先就得顶住红潮。正是如此,才有了帮助整个西方世界振兴的“马歇尔计划”问题是,一个经济计戈对蓄势待发的百万红军没有任何意义,更不可能挡住钢铁洪流。虽然以美国在战后的国力,有能力在欧洲部署几百万大军。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欧洲军团也就有几百万。但是这么做的代价明显太大小必然对美国的战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使美国丧失成为全球老大的机会。相对而言,用两颗原子弹造成的心,蝴响,让红军老老实实的呆在铁幕后面,才是最理想的选择。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让上千万军人退役,为社会补充了大批劳动力,而这些人正是美国战后复苏的关键力量。当时。美国留在欧洲大陆的地面部队还不到力个师,而在对面的红军有沏个师。如果没有在广岛与长崎炸响了两颗原子弹,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不会拖到四多年之后了。
可以说,这也正是裴承毅再临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队在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展示大批先进武器装备,与对美国进行战略打击的目的基本一致。
问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出现原子弹这种划时代的武器。
虽然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有人提出了第六代核武器,也就是所谓的“反物质炸弹”的基本概念。并且预测这种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武器不但具备毁具整人类的能力,坏具备毁灭整个地蜘圳讹力但是这种威力巨大的,能够将一颗行星炸成碎片的炸弹并没研制成功,至少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除了反物质炸弹之外,还有很多新概念武器。比如气象武器、地质武器、基因武器等等,可是这些武器都没有能够从本质上超越核武器,即除了毁灭之外,没有其他效用。
受此影响,再多的先进武器也无法代替战略轰炸。
为了达到最大的震撼效果,让共和国能够在战后毫无悬念的成为世界霸主,并且争取到使国家恢复元气的时间,而不是在战后迅速陷入下一场战争,不但需要对美国本土进行全面战略打击,还要双管齐下,使用全部力量发起这场打击,用最少的时间收到最为显著的打击效果。
这就是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批准战略打击行动的根本原因。当然,这只是个开始。
实战早已证明,战略打击是瓦解敌人抵抗意志,消磨敌人士气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削弱敌人战争潜力的最佳选择。早在逼近美国本土之前,共和国天军就对美国本土的战略目标、特别是部分关键目标进行了有限的战略打击。在这些行动中,最有名的、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针对引区的战略轰炸。
这场轰炸,几乎彻底瓦解了美国的战略基础。
众所周知,共和国能够迅速崛起,引领电力革命,关键就是掌握了常温超导技术,而这一技术的来源是一块神秘物质。根据未得到证实的消息,这块神秘物质要么属于地球的史前文明,要么属于地外文明、也就是所谓的外星文明,绝对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美国能够跟上共和国的步伐,在电力革命中有所作为,掌握了常温超导技术,与其掌握的一些非人类文明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技术均来自一架坠落的飞碟,而这架已经严重损毁的飞碟就储存在被称为日区的美军基地里面。
暂且不论到底是神秘物质更厉害一些,还是飞碟残骸更好一些。
按照比较公允的说法,这次突然的轰炸行动,在很大的程度上终结了美国的超前科技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至关重要的量子通信。
前面提到过,量子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也没有多少秘密可言。而量子理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早就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技术平静只有一个,即如何获取与保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态量子。
只有鼻决了这个问题,才有办法使量子理论变成现实。
根据战后公开的一些数据,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不比共和国晚。投入也不比共和国少多少。获取同态量子的办法是建造超大型加速器,让微粒子在接近光速的情况下发生碰撞,由此产生质变,获得同态量子。难的是如何捕获与维持这些同态量子。根据共和国公布的相关资料,大约在曰年初,国家物理实验中心的科学家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并且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在下半年将其变为现实,因此才在犹2年研制出了量子通信设备与意识遥控系统。以两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来看,美国取得突破的时间不会晚于2馏年底,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劲年底到年初。美国的科学家也就能够制造出量子通信设备。正是如此,在凹年,共和国当局批准了针对引区的轰炸行动。并且让天军承担相关任务。经过大半年准备,四年初,共和国天军以力多架空天战斗机为代价。炸毁了美国的引区,使美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突然中断。虽然在报复性打击中,美国也炸毁了共和国国家物理实验中心的二部分,并且导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形加速器停止运行一年多,但是共和国已经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当环形加速器这劲,年底重新投入使用之后,共和国立即制造出了大批量子通信设备。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次轰炸行动,战局肯定会不一样。
尝到甜头之后,共和国天军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在躬年之前,规模都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从田年开始,随着空天战斗机大批量投入使用。加上在其他战场上需要大批战略轰炸机,特别是射程超过!功十米的远程巡航导弹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一空。共和国天军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全部交给了空天战斗机,轰炸规模也因此缩小了许多。
正是如此,更受关注的反而是西南太平洋、欧亚大陆与中东地区。
在广袤的海洋战场上,特别是针对美国本土的方向上,战略打击的重任落到了海军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所以天军很难在对美战略打击上取代海军。更重要的是,海军在共和国最高统帅部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但超过了天军,还超过了陆一旧很好理解,幕承毅为了不让袁晨皓独揽大权,把华剑锋航“来。就是要用林啸雷培养起来的海军力量平衡陆军的影响力,让共和国的战略决策大权掌握在元首的手中,而不是受总参谋长控制。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这些因素。在对美战略打击中,海军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
原因很简单,没有由海军控制的海运力量,其他军兵种的作战行动都无法展开。
从经济角度出发,海军也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虽然在打击军事类战略目标的时候,天军的精确轰炸要比海军的全面炮击更有效,但是在对付城镇、军事基地、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大区矫目标的时候,海军的作战效率却远远超过了天军。比如同样打击刀刀千米外的百万人口级大城市,海军消耗的炮弹总价值仅有天军消耗的炸弹总价值的十分之一,再算上战舰与轰炸机的耗费比等等,海军的作战效率相当于天军的二十倍。如果夺得了制海权与制空权,舰队安全有所保证,用效费比更高的火力舰取代战舰,作战效率还能提高好几倍。
可以说,这也是共和国高层支持让海军承担主要打击任务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么说,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共和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胜利已经近在咫尺的情况下,不管是共和国的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必要为最后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说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取胜。
这种观点,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体现,比如在犹太人问题上向欧洲
步。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在战略打击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
虽然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40多年间,共和国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中参与与发动战争最多的一个,平均每旧年打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每五年参加一次地区冲突,在相当于四代人的时间里,总共有上百万将士血洒疆场,但是与大国、强国交战的只有两次,即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非常可惜的是。这两次大规模地区战争都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日本太即便战略打击非常成功,也很难复制到美国身上。印度战争以地面作战为主,战略打击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不是击败印度的主要因素。受此影响,大战期间,共和国才会在取得了海上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用封锁来瓦解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而是通过持续一年多的战略轰炸把澳大利亚送回了石器时代。通过针对澳大利亚的战略轰炸,共和国海军与天军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轰炸机的出动率,比如物资的调运与准备工作等等。问题是,澳大利亚实际上也是一个没有太大代表性的国家,主要轰炸区域的面积还不到劲万平方千米,仅相当于半个欧洲。或者美国本土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防空力量非常薄弱,无法与美国本土相提并论。当然,从共和国本土出发,将物资运往西南太平洋与运往北大西洋的难度也截然不同。
没有足够的经验,共和**队就得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也就是说,战略打击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订下了基本战略,到底该怎么打,还得由实战结果决定。
正是如此,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才让海军与天军一同上阵。
到这一步,即便裴承毅认为没有必要,也无法阻止战略打击,更不可能冒着与国内利益集团反目的危险来变更战略计划。要知道,战略打击在毁灭美国的同时,也保住了成千上万名共和国公民的饭碗。拿军火集团来说,就算早在础猝初。共和国当局就做出了战略转产的决定。即降低对军火工业的扶持,将国家生产力转移到与战后重建有关的产业,比如将坦克战车的产量降低两成。将工程车辆与民用车辆的产量提高五成。但是在战争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军火产业的生产能力仍然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更要命的是。美国的溃退速度超过了预料,很多重要战场上的战斗都没有想像中的激烈,所以共和国囤积的军事物资要比想像的还要多,如果不能想办法消耗掉多余的军事物资,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
即便是非军火产业,也对战争有很大的渴望。拿生产工程器械的工厂来璃,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破坏,哪会有全面彻底的重建,而没有大规模的重建,也就没有必要生产足够多的工程设备,那么在战时扩大的产能将在战后迅速过剩。
这些,都是推动战略打击的动力。
当然,这也是人类自我毁灭的根本动力!
新书《乱世英雄》已上传,书号口理历,请兄弟们多多支持。
《国策》将在。月底完本,保证日更刃。,请兄弟们谅解。
替《乱世英雄》预求口月月票!
https:///book/8867/
很多人都认为,到躬年的时候。因为美国已经丧失了战略潜力且被共和国团团包围,只要共和国当局肯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就能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甚至能够占领美国本土,也就没有必要对美国进行全面战略打击。
暂且不管这种论点的对错,首先得承认,战略打击开始后,就很难收手。
对共和国的决策者来说,战略打击无疑是一种解脱压力与推卸责任的有效办法。说得直接一点,做出决策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小集体。而是最高统帅部,而这个战时最高决策机构实际上是由元首府、全体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大会、国务院、总参谋部与各种民间机构组成的。即便在这咋,机构中,元首具有最高发言权,以及最后决策权,任何重大决策也不是一个人决定的。由此可见,战略决策是集体决策因此对美国实施全面战略打击也是集体决策,即便这个决策出了问题,也不会由某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种责任关系不可逆推。换句话说,如果因为批准了战略打击而造成重大损失,需要承担责任的不仅仅有裴承毅,还有整个决策机构,结果就是不由裴承毅来承担责任。相反的,如果因为没有批准战略打击而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是裴承毅单独否决的,就得由他来承担责任,而不是由整个决策机构来承担责任。
这种情况。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杜鲁门批准了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战略决策。要知道,以事后的角度来看,美国在牺年8月份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几乎是多此一举。以当时的情况,即便美军不登陆日本本土,即便停止战略轰炸。只要继续保持战略封锁,因为严重的饥荒,日本也会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投降,不可能坚持到,鹏年,也就不会让美国损失,田万官兵。问题是。以当时的情况,作为美国的最高决策者,在要不要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杜鲁门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用后人的评价来说,杜鲁门远远不是罗斯福那样的战略领袖,在政治场上最多算得上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小子。也就不可能具有罗斯福那样的战略眼光与战略魄力,做出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避免承担责任,特别是为阵万美军官兵的责任,杜鲁门别无选择。只能用原子弹为战争划上句号。
当然,肯定有人认为,裴承毅绝不是杜鲁门那样的人,不应该犯同样的错误。
实际也确实如此,裴承毅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决策能力不但远远超过了四多年前的杜鲁门,也超过了当年的罗斯福。
问题是,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支持杜鲁门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最终目的都是要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面临的烂摊子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还要严重。当时。除了美国之外,整个西方世界都变成了废墟,英法德意等传统强国全都遭到战火摧残,就连情况最好的英国都不得不放弃日不落帝国的王冠。将世界霸权交给曾经的殖民地。与之对应的,则是在苏联领导下的国际**运动愈演愈烈,而且在东欧平原上,还有数百万经历了战火磨练的装甲部队。可以说,美国耍想领导世界,首先就得顶住红潮。正是如此,才有了帮助整个西方世界振兴的“马歇尔计划”问题是,一个经济计戈对蓄势待发的百万红军没有任何意义,更不可能挡住钢铁洪流。虽然以美国在战后的国力,有能力在欧洲部署几百万大军。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欧洲军团也就有几百万。但是这么做的代价明显太大小必然对美国的战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使美国丧失成为全球老大的机会。相对而言,用两颗原子弹造成的心,蝴响,让红军老老实实的呆在铁幕后面,才是最理想的选择。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让上千万军人退役,为社会补充了大批劳动力,而这些人正是美国战后复苏的关键力量。当时。美国留在欧洲大陆的地面部队还不到力个师,而在对面的红军有沏个师。如果没有在广岛与长崎炸响了两颗原子弹,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不会拖到四多年之后了。
可以说,这也正是裴承毅再临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队在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展示大批先进武器装备,与对美国进行战略打击的目的基本一致。
问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出现原子弹这种划时代的武器。
虽然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有人提出了第六代核武器,也就是所谓的“反物质炸弹”的基本概念。并且预测这种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武器不但具备毁具整人类的能力,坏具备毁灭整个地蜘圳讹力但是这种威力巨大的,能够将一颗行星炸成碎片的炸弹并没研制成功,至少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除了反物质炸弹之外,还有很多新概念武器。比如气象武器、地质武器、基因武器等等,可是这些武器都没有能够从本质上超越核武器,即除了毁灭之外,没有其他效用。
受此影响,再多的先进武器也无法代替战略轰炸。
为了达到最大的震撼效果,让共和国能够在战后毫无悬念的成为世界霸主,并且争取到使国家恢复元气的时间,而不是在战后迅速陷入下一场战争,不但需要对美国本土进行全面战略打击,还要双管齐下,使用全部力量发起这场打击,用最少的时间收到最为显著的打击效果。
这就是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批准战略打击行动的根本原因。当然,这只是个开始。
实战早已证明,战略打击是瓦解敌人抵抗意志,消磨敌人士气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削弱敌人战争潜力的最佳选择。早在逼近美国本土之前,共和国天军就对美国本土的战略目标、特别是部分关键目标进行了有限的战略打击。在这些行动中,最有名的、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针对引区的战略轰炸。
这场轰炸,几乎彻底瓦解了美国的战略基础。
众所周知,共和国能够迅速崛起,引领电力革命,关键就是掌握了常温超导技术,而这一技术的来源是一块神秘物质。根据未得到证实的消息,这块神秘物质要么属于地球的史前文明,要么属于地外文明、也就是所谓的外星文明,绝对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美国能够跟上共和国的步伐,在电力革命中有所作为,掌握了常温超导技术,与其掌握的一些非人类文明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技术均来自一架坠落的飞碟,而这架已经严重损毁的飞碟就储存在被称为日区的美军基地里面。
暂且不论到底是神秘物质更厉害一些,还是飞碟残骸更好一些。
按照比较公允的说法,这次突然的轰炸行动,在很大的程度上终结了美国的超前科技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至关重要的量子通信。
前面提到过,量子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也没有多少秘密可言。而量子理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早就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技术平静只有一个,即如何获取与保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态量子。
只有鼻决了这个问题,才有办法使量子理论变成现实。
根据战后公开的一些数据,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不比共和国晚。投入也不比共和国少多少。获取同态量子的办法是建造超大型加速器,让微粒子在接近光速的情况下发生碰撞,由此产生质变,获得同态量子。难的是如何捕获与维持这些同态量子。根据共和国公布的相关资料,大约在曰年初,国家物理实验中心的科学家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并且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在下半年将其变为现实,因此才在犹2年研制出了量子通信设备与意识遥控系统。以两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来看,美国取得突破的时间不会晚于2馏年底,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劲年底到年初。美国的科学家也就能够制造出量子通信设备。正是如此,在凹年,共和国当局批准了针对引区的轰炸行动。并且让天军承担相关任务。经过大半年准备,四年初,共和国天军以力多架空天战斗机为代价。炸毁了美国的引区,使美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突然中断。虽然在报复性打击中,美国也炸毁了共和国国家物理实验中心的二部分,并且导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形加速器停止运行一年多,但是共和国已经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当环形加速器这劲,年底重新投入使用之后,共和国立即制造出了大批量子通信设备。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次轰炸行动,战局肯定会不一样。
尝到甜头之后,共和国天军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在躬年之前,规模都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从田年开始,随着空天战斗机大批量投入使用。加上在其他战场上需要大批战略轰炸机,特别是射程超过!功十米的远程巡航导弹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一空。共和国天军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全部交给了空天战斗机,轰炸规模也因此缩小了许多。
正是如此,更受关注的反而是西南太平洋、欧亚大陆与中东地区。
在广袤的海洋战场上,特别是针对美国本土的方向上,战略打击的重任落到了海军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所以天军很难在对美战略打击上取代海军。更重要的是,海军在共和国最高统帅部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但超过了天军,还超过了陆一旧很好理解,幕承毅为了不让袁晨皓独揽大权,把华剑锋航“来。就是要用林啸雷培养起来的海军力量平衡陆军的影响力,让共和国的战略决策大权掌握在元首的手中,而不是受总参谋长控制。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这些因素。在对美战略打击中,海军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
原因很简单,没有由海军控制的海运力量,其他军兵种的作战行动都无法展开。
从经济角度出发,海军也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虽然在打击军事类战略目标的时候,天军的精确轰炸要比海军的全面炮击更有效,但是在对付城镇、军事基地、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大区矫目标的时候,海军的作战效率却远远超过了天军。比如同样打击刀刀千米外的百万人口级大城市,海军消耗的炮弹总价值仅有天军消耗的炸弹总价值的十分之一,再算上战舰与轰炸机的耗费比等等,海军的作战效率相当于天军的二十倍。如果夺得了制海权与制空权,舰队安全有所保证,用效费比更高的火力舰取代战舰,作战效率还能提高好几倍。
可以说,这也是共和国高层支持让海军承担主要打击任务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么说,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共和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胜利已经近在咫尺的情况下,不管是共和国的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必要为最后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说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取胜。
这种观点,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体现,比如在犹太人问题上向欧洲
步。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在战略打击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
虽然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40多年间,共和国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中参与与发动战争最多的一个,平均每旧年打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每五年参加一次地区冲突,在相当于四代人的时间里,总共有上百万将士血洒疆场,但是与大国、强国交战的只有两次,即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非常可惜的是。这两次大规模地区战争都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日本太即便战略打击非常成功,也很难复制到美国身上。印度战争以地面作战为主,战略打击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不是击败印度的主要因素。受此影响,大战期间,共和国才会在取得了海上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用封锁来瓦解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而是通过持续一年多的战略轰炸把澳大利亚送回了石器时代。通过针对澳大利亚的战略轰炸,共和国海军与天军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轰炸机的出动率,比如物资的调运与准备工作等等。问题是,澳大利亚实际上也是一个没有太大代表性的国家,主要轰炸区域的面积还不到劲万平方千米,仅相当于半个欧洲。或者美国本土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防空力量非常薄弱,无法与美国本土相提并论。当然,从共和国本土出发,将物资运往西南太平洋与运往北大西洋的难度也截然不同。
没有足够的经验,共和**队就得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也就是说,战略打击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订下了基本战略,到底该怎么打,还得由实战结果决定。
正是如此,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才让海军与天军一同上阵。
到这一步,即便裴承毅认为没有必要,也无法阻止战略打击,更不可能冒着与国内利益集团反目的危险来变更战略计划。要知道,战略打击在毁灭美国的同时,也保住了成千上万名共和国公民的饭碗。拿军火集团来说,就算早在础猝初。共和国当局就做出了战略转产的决定。即降低对军火工业的扶持,将国家生产力转移到与战后重建有关的产业,比如将坦克战车的产量降低两成。将工程车辆与民用车辆的产量提高五成。但是在战争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军火产业的生产能力仍然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更要命的是。美国的溃退速度超过了预料,很多重要战场上的战斗都没有想像中的激烈,所以共和国囤积的军事物资要比想像的还要多,如果不能想办法消耗掉多余的军事物资,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
即便是非军火产业,也对战争有很大的渴望。拿生产工程器械的工厂来璃,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破坏,哪会有全面彻底的重建,而没有大规模的重建,也就没有必要生产足够多的工程设备,那么在战时扩大的产能将在战后迅速过剩。
这些,都是推动战略打击的动力。
当然,这也是人类自我毁灭的根本动力!
新书《乱世英雄》已上传,书号口理历,请兄弟们多多支持。
《国策》将在。月底完本,保证日更刃。,请兄弟们谅解。
替《乱世英雄》预求口月月票!
https:///book/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