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国策

第八章 人才

    ※的路卜,李存勋给刘晓宾打了电话。让他亲自去请潦骡双卜将。

    如果说李存勋能够把蔺慕华与康晓霆当成朋友的话。那么裴承毅就只算得上是李存勋的同事,连战友都算不上。

    每次想到裴承毅,李存勋就不得不心生感叹,确实是时势造英雄。

    可以说,裴承毅是共和国军事史上最神奇的将军。作为一名从未上过战场的军人,裴承毅能在昭岁的时候成为共和国陆军上将,让人非常难以置信。只是,与他的辉煌成就比成果根本算不上什么。要知道,在他年仅强岁,还是陆军上校的时候。就指挥共和国军队打赢了半岛战争,狠狠教了不可一世的美军。打手年之后,裴承毅再次指挥共和国军队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规模最大的地区战争,取得了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傲人战绩。对任何一名军人来说,其中任何一次胜利,都足以使其彪炳史册。即便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没有第二个将军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很多人看来,如果裴承毅有机会指挥共和国军队打赢第三次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共和国很有可能为他打破惯例,使他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第十一个元帅。

    裴承毅有没有机会当上元帅,李存勋并不关心。

    站在军情局长的位置上,李存勋最关心的是裴承毅会不会脱掉军装。换句话说。裴承毅会不会像某些西方国家的著名将领那样,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军事成就之后,到政界大干一番。要知道,按照王元庆的政治改革方向走下去,军人从政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可能性越来越大。以裴承毅的军事成就、以及由此获得的民意支持,只要他肯脱下军装,很有可能在打手阵、或者力年之后成为共和国的首位军人出身的国家元首。

    毫无疑问,裴承毅肯定有这样的本钱。

    年龄上,仅有巧岁的裴承毅不但可以等上旧年、刃年,就算刃年之后,也只有乃岁。对政治家来说,只要身体足够健康,乃岁不算高龄。要知道,拉开共和国改革序幕的元首是在刀岁的时候才上台的。历史上。也不缺乏刃多岁的国家元首。

    放眼西方世界,比如在美国,也不缺少力多岁的总统。就健康问题而言,裴承毅作为军人,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别的不说,彭茂邦已经田多岁了,不但比纪佑国与赵润东健康得多,甚至比很多的来岁的官员还要健康。

    除了年龄与身体本钱之外,裴承毅的政治本钱也不差。

    声望方面,如果单论影响力,恐怕除了王元庆,没人能的比得上裴承毅。半岛战争期间,因为赵润东、王元庆、彭茂邦、项铤辉等人的影响,在前线默默奉献的裴承毅还没有引起民众的广泛重视。印度战争,裴承毅站到了舞台的最前沿,也让全国民众了解了这个“少年将军。”很多人还翻出了“陈年旧账”大肆宣扬当年指挥共和国军队歼灭竹美军陆战师的就是裴承毅。

    可以说,裴承毅在号召力上只差一点,那就是已经结婚成家。

    据李存勋了解,如果裴承毅仍然是单身汉,不但全国的青少年会把他当作偶像,恐怕所有未嫁少女都会把他当成梦想中的白马王子吧。不管裴承毅的长相有多普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他那样的铁血军人肯定是怀春少女的梦中情人。

    当然,在以旧后为主的一代眼里,有没有结婚根本不是问题。共和国的离婚率连年攀升,有结婚就有离婚,结了婚不等于一辈子就吊死在一棵树上,更不等于其他人没有了插足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绝对不缺乏来自民间的支持。

    相对而言,在裴承毅的政治资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其超越了普通军人、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军人应该有的政治头脑。

    半岛战争期间,李存勋就开始关注裴承毅。

    虽然当时的表现还不是很突出,但是裴承毅的很多指挥策略与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与王元庆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比如加快南下速度、强攻汉城、迅速扫荡半岛南部地区等,均与王元庆“打到底”的主张完全一致。换个角度看,李存勋不得不相信,当时还是上校军官的裴承毅就能摸清上层的意思,尽量按照上面的想法指挥作战行动。或者说,正是裴承毅指挥的作战行动,让王元庆坚定了“打到底”的想法。

    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能看出裴承毅的政治头脑。

    彭茂邦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裴承毅并没得到重用。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直在打酱油。直到项铤辉担任总参谋长,裴承毅才得到重用,成为项铤辉培养出来的“五虎将。中的头号大将另外四个是凌云霄、李东石、林啸雷与华剑锋。截然不同的待遇,跟彭茂邦与项铤辉的用人观念有很大笑系。作为传统型军事统帅,彰茂邦一直认为军人不应该有过分明确的政治主张,从而刻意打压某些有政治头脑的军人。选拜删化辉为接班人。就是彭茂邦众观念的直接体现,因为哑伊财确实是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军人。

    虽然项铤辉的思想也比较传统,但是在军人是否应该具备政治头脑的问题上,他与彭茂邦的观念并不一样。在李存勋看来,项铤辉从不主张军人参与政治,但是并不反对军人应该具备政治头脑,毕竟战争是最高形式的政治斗争,如果不懂政治,也就无法打好战争、打赢战争。所谓物极必反,项铤辉缺乏政治头脑,自然需要一个有这方面才华的助手,也就给了裴承毅表演的机会,从而成就了裴承毅。

    印度战争,既展现了裴承毅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又展露了他的政治天赋。

    战争规划阶段,裴承毅提出“先东后西”的总体战略后,李存勋就知道,裴承毅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而是为了政治而战争。正是看出了裴承毅的用意,所以李存勋成为了少数几个支持该战略的决策者之一。后来的事实证明,裴承毅确实在迎合元首的胃口。说得不太客气,战前制订的战争计划不是用来实施的,而是让元首做出战争决定。原因很简单,东线决战之后,战争计戈打手被全盘推翻,接下来的打法才是裴承毅的原本用意。

    仅此一点就能看出裴承毅的政治头脑。

    换句话说,如果让项铤辉来制订战争计划”肯定会采取“先西后东”的战略,首先攻占新德里,再扫荡恒河流域,最后向南推进。暂且不说这样的打发能否达到同样的效果,毕竟战争已经结束了,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检验这套战略,仅从战前的氛围来看,王元庆就不会同意这样的战争计划,因为这很有可能使共和国陷入印度的战争泥潭,在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中耗尽全部国力。

    当然,最难能可贵的是,裴承毅能把政治需求与军事需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印度战争初期,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裴承毅在进行战略冒险。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共和国军队无法在东线战场上迅速取胜,肯定会陷入战争泥潭,就算能够打下新德里,也无法迅速取得最终胜利。只要战争拖上一年半,共和国就将被迫承认输掉了战争。李存勋也有同样的观点,觉得裴承毅在拿共和国的未来赌大小。直到共和国军队迅速扫荡恒河平原,挥师西进攻占博帕尔,用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战略切割,将战争进程从一年半缩短到半年,李存勋才不得不相信,裴承毅压根就没有进行战略冒险,战局一直在他的掌握之中,并且最终按照他的想法取得了胜利。

    回过头来看,也许会觉得裴承毅在印度战场上的表现没有什么值得夸奖的地方,甚至会让人觉得,整个过程都是顺其自然,谁去指挥的结果都相差不大,毕竟共和国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印度没有半点胜算。但是以当时的情况看,谁能像裴承毅那样得心应手的指挥整场战争?即便退一万步来看,谁有能力看到整场战争的进程与结果?李存勋自叹没有这样的能力,因为他也怀疑过裴承毅的指挥策略。

    有的时候,李存勋甚至觉得,裴承毅的军事才华是与生俱来的。

    关键是,打赢一场战斗很有可能是运气,可是要打赢一场战争,绝对不是运气。

    计划耗时打手年半的印度战争,最终仅用了个月,战争开支仅为预算的战争伤亡仅为估计的3够、战争损耗仅为预测的魏。这些足以证明,裴承毅的军事才华无与伦比,恐怕在未来数十年之内,都不会出现第二斤,“裴承毅”。

    当然,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打赢一场战争不容易,打赢两场战争更不容易。

    事实足以证明,裴承毅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

    李存勋非常佩服裴承毅的军事才华,也很欣赏裴承毅的政治头脑,但是最让他觉得钦佩的还是裴承毅的“低调”。

    印度战争后,裴承毅成为了最有竞争力的总参谋长人选。

    项铤辉决定卸甲归田之后,不但王元庆认为裴承毅是下任总参谋长的理想人选,就连一直在为总参谋长努力的章忠宪都甘拜下风,早早对外宣称,如果裴承毅出任总参谋长,他绝对心甘情愿的听从调度。

    当时李存勋就觉得有冉题。

    裴承毅的表现让李存勋明白了问题在哪。当裴承毅谢绝了元首的挽留,决定担任南亚战区司令官之后,李存勋就明白了过来。如果裴承毅按照众望所归的想法,接替项铤辉出任总参谋长,他就会惹上大麻烦。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裴承毅,最有可能出任总参谋长的不是章忠宪,而是林啸雷。章忠宪主动退出竞争,不是不想当总参谋长,而是想借此机会让裴承毅与林啸雷扛上。只要裴承毅与林啸雷争执不下,元首就会退而求其次,让章忠宪出任总参谋长。换句话说,裴承毅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竞争总参谋长的位置,不但替章忠宪做了嫁衣裳,还会得罪几个万海军官兵。换了李存勋在裴承毅的位置上,也不会主动背黑锅,而是

    “低调”也能看成是一种政治智慧,而且是大智若愚的政治智慧。

    如果裴承毅仅仅是退出总参谋长的角逐,没有什么赞叹的,只要是稍微有点头脑,明白共和国军队内部斗争情况的人在他的位置上,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让李存勋感到佩服的是,裴承毅还做了一件看似举重若轻,实际上却意义非凡的事情。

    退出总参谋长的角逐之后,裴承毅申请去南亚担任战区司令部。因为第三次军事改革明确了战区制取代军区制,首先成立的四大战区本土战区、西太平洋战区、东南亚战区与南亚战区均在组建之中,需要优秀人才,所以裴承毅在这个时候申请外调,被很多人看成是避嫌的最好选择。

    问题是,王元庆并没打算放裴承毅走,而是把刚刚晋升为少将的袁晨皓派了过去。

    各大战区需要人才,推动军事改革更需要人才。

    按照王元庆的意思,裴承毅留了下来,而且在总参谋部与国防部联合成立的“军事改革委员会。供职。毫无疑问,最适合裴承毅的位置是“战斗部队编制办公室主任。”因为裴承毅在总参谋部任职的时候是作战处主任,在两场战争中均是前线最高指挥官,非常熟悉军队的编制,也知道该如何调整编制。从某个角度看,“战斗部队编制办公室主任”在军事改革中的地位最高,影响力也最大,对今后的晋升有很大帮助。别的不说,新成立的各支部队都与该办公室有关,都需要按照该办公室提交的方案进行改编。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裴承毅没有接受这斤,任命,而是去了被人看成清水衙门的“装备发展办公室

    管装备发展有什么前途?

    按照共和国的军事体制,就算该办公室在装备研制与采购上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最终决策权掌握在国防部手里,而且预算管制非常严密,连捞点油水的机会都没有。更重要的是,该办公室与军队基本上脱节,各基层部队就算有装备需求,也不会找该办公室,而会直接找军兵种的后勤装备处,或者直接找国防部。

    在很耸人看来,裴承毅是在“避难”。

    虽然他早就宣称不会出任总参谋长,但是在军队的广泛拥戴下,他仍然是总参谋长的理想人选。别的不说,就连王元庆都希望能够由他出任总参谋长。甚至可以说,只要裴承毅点头,不管是项铤辉、还是王元庆,都会把他推上总参谋长的个置。如此一来,裴承毅要想避免与林啸雷恶性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地方“避难”。南亚战区没有去成,被王元庆强行留了下来,在后方找个清水衙门也是不错的选择。

    还卑人认为裴承毅是欲擒故纵。

    很大一部分海军军官认为裴承毅在“演戏”打算借管理装备与海军讨价还价,从而让林啸雷在竞争总参谋长的时候有所顾虑,最终做出让步。事实上,也确实有这种可能,毕竟海军对装备的依赖性最高,如果裴承毅有决定装备研制与采购的权力,别说要挟林啸雷,就连章忠宪都得死心。问题是,裴承毅又不是国防部采购处的官员,就算能够在装备研制与采购上提供意见,也没有决策权。以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关系,国防部肯定不会把一位来自总参谋部的将军放在眼里。

    真正明白裴承毅用意的人没有几斤”其中就包括李存勋。

    正是裴承毅的这个决定,让李存勋既佩服、又担忧。

    原因很简单,裴承毅已经萌生了退役的想法。以裴承毅的经历,不可能不知道军队内部的斗争有多严重。别的不说,当年在半岛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苏劲辉就因为军队内部斗争而退居二线。如果论斤。人能力,苏劲辉不知道比接替他的傅卫民强多少倍,按照常理,就算不能晋升,也应该留在凹军。

    虽然李存勋不是很明白裴承毅的个人想法。但是从裴承毅的一举一动中可以看出,在军队内部斗争面前,裴承毅既不想参与,又不想被人利用。也就是说,他的唯一选择就是离开军队。

    如果裴承毅是项铤辉那样的将领,问题还不大,也该回家养老了。

    问题是,裴承毅才冯岁,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军人退役无非三种结果:一是融入社会,像绝大部分退役军人那样,默默无闻的过完余生;二是在类似行业发挥余热,像康晓霆与苏铭谨那样找到新的奋斗目标;三是全面转行,并且在新的行业中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出来。

    毫无疑问,裴承毅不会走前面两条路,只会走最后一条路。

    以他的才能,只要肯干,肯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李存勋首先想到的就是裴承毅的政治智慧,也就是说,只要裴承毅肯从政,未来同样光明。

    如果裴承毅从政,会对共和国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

    https:///book/8867/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