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技术储备(中)
从杨根发处得了弓箭之后,杨铮便给自己增加了射箭课程。起先他决定在每日午睡后练习半个时辰,然而只是第一天练习,他就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村子北边靠着山林有一处比较开阔的空地,平时没什么人到这里来,正好当作箭场。将用高粱杆编成的箭靶挂在树杆上,退至大约二十步开外,挽弓搭箭,“嗖”地一声羽箭飞出没入林中,离箭靶差了至少有七八尺远。
(ps:这里步是距离单位,米)
射箭的要点杨铮已经向父亲请教过了,姿势动作均已习得,这准头却是请教不来的。不过他也不气馁,射箭本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技艺,若只是得了方法便能箭箭中靶,这世道可就乱了。
他一连射了六箭,最好的成绩是射中了挂箭靶的树杆。准备射第七支箭时,开弓已极为吃力。到了第八箭上,右臂已禁不住地颤抖,扣弦的手指更是有些火辣辣地疼,勉强放出这一箭,却比第一箭离靶子差得还要远。
他摇了摇头,知道今日再练下去,是不会有什么效果了,并且还有可能伤了手臂手指。于是到林中将射出的箭都拾了起来,取下树杆上的箭靶,返身回了家。
对于新手而言,二十步的距离或许有些远,脱靶倒算不得什么。可整个练习的过程,却和预想中大不一样。开弓越来越吃力,说明力气还是有待加强。父亲所授的一些要点,也没有运用到位。看来知道是一回事,用起来却是另一回事,得通过不停的练习,才能慢慢掌握。
月盈见杨铮出去还不到两刻钟便回来了,不由很是奇怪,问道:“二哥怎的不练了?”
杨铮道:“练不动了,比我想像中要吃力许多。”
月盈将弓箭和箭靶都收起放好,说道:“那就慢慢来。”
杨铮道:“是得慢慢来,急不得啊。”
他活动了一下右臂,有微微的肿胀感。擦了把脸坐下来准备写字,提起笔来,手臂仍颤抖不已,字落在纸上亦有些歪斜,就如蝌蚪文一般。
月盈见了说道:“二哥,你还是别练弓箭了,若伤了手臂写不得字,可是得不偿失。”
杨铮搁下笔,说道:“不妨事,歇歇就好了。习了弓箭总是有用处的,岂可因噎废食。对了,你帮我缝一个手套吧。”
月盈道:“大姐做的棉手套不合用吗?”
杨铮道:“我说的这个手套,不是用来御寒的,是用来开弓的。”
将要做的手套样式与月盈说了。右手上只要食、中、无名三指,指肚的地方要厚实一些用来扣弦。左手为拇指和食指,护住虎口方便支撑羽箭。两只手套的腕处需做一个扎带,这样戴上便不会脱落。
月盈看了说道:“这个倒不难,我这就给二哥做来。”
家中有剖切硝过的皮子,月盈去取了一些,便即裁剪缝制起来。到天快黑时,两只手的就都做好了。
杨铮戴起来,拿起弓扣了弦拉开,右手指肚受力面大了,果然受用了许多。家中的皮子是用草木灰之类的东西土法硝制的,因而比较硬,倒正好合用。当即赞道:“不错,不错,明日可以多练一会了。”
次日午后,杨铮叫上父亲一同去了村子北面的空地。他先射了两箭,仍是脱靶。
杨大力看了说道:“你拉开弓的时候太长了,这样射不了几箭便会没力气了。你想射得准,也不必瞄上半天,那样可并不能保证准头,要在开弓之前便想好箭的走向。持弓的手在放箭时不能动,这可不是弹弓,不需要翻手腕。”
杨铮将弓箭交给父亲请做示范。杨大力接过来,第一箭射在了靶子边上,接着又连射三箭,俱都正中靶心。
杨铮看得佩服不已。看来二十步的距离,对父亲来说并无丝毫难度。头一箭稍偏,也只是不熟悉这把弓的习性。
除了准头之外,最让杨铮叹服的是父亲出箭的速度。除了第一箭稍慢,后面三箭都是弓一拉开就松了弦,整个过程时间极短。他估计自己射上一箭工夫,父亲怕是能射出去七八箭。像这样子开弓,自然是要省力许多。
杨大力将弓箭将给杨铮,杨铮效仿父亲的方法出箭,准头却差得更多了,心知这个“快”字看着容易,若不下一番苦功,是绝学不来的。
杨大力手把手指点了一番,传授如何预想箭的去路,前后手如何配合等等。又道:“你才开始练,不用着急。沉得住气,才能有准头。”
杨铮点了点头,沉心静气地功夫,他在习字之时已大有长进。又试射了两箭,终于有了一些感觉。
杨在力在杨铮头上轻抚两下,说:“等你练出准头了,我带你打猎去。”
杨铮喜道:“好!”
杨大力再看了一会,便回家去了,留杨铮一个人练习。
杨铮又射了十来箭,觉着手臂酸痛起来,便停了下来,到林中去拾射飞的箭枝。和前一日相比,虽然准头上还没有太多进步,技巧上却已摸到了些门道,不然绝难射出这么多箭。而月盈所做的手套,也起了很大作用,起码手指头不疼了。
在林中拾起了几支箭,刚要起身时,一支羽箭飞落到眼前。他抬起头,见姚二刀站在身前不远处,面带微笑看着他。在姚二刀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正是上一回将他抓到林子里的那位。
姚二刀道:“小相公,好久不见。”
杨铮拾起箭枝,抱拳道:“老兄近来安好。”
姚二刀道:“托你的福,还算不错。”
杨铮道:“兄台客气了。”
姚二刀走上前来,从怀里取出一个小袋子递上,说道:“这回的事,当真多谢了,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杨铮道:“上回已经收了老兄的谢礼,你这么客气,我可又过意不去啊!”
姚二刀笑道:“那是事前,这是事后,不一样的。”
杨铮见姚二刀手一直举在面前,只好接了过来。
按照二人那天在河边商议的策略,姚二刀那些人均已安顿下来了。大致情况杨铮已从袁小虫那里得知,总的来说还算很顺,并未出什么意外。
秦州的最南端有一高桥巡检司,扼守通往两当的要道。姚二刀的人便是通过高桥巡检司,报知州署请求在秦州落籍。巡检司的人收了些好处,自然愿意为那些流民说好话,又说高桥附近有许多可开垦之地,只要有“杨古井”,安置两百来人不是问题。
吴知州收到巡检司的申文后,差了人前去查证,得悉情况属实,便让巡检司择地安置流民。秦州土地虽然较为贫瘠,但只要能种庄稼,养活人还是不成问题的。丁口增长,税赋增加,安置流民也是个很好的途径,只要不出乱子就是好事。在巡检司在旁看管,知州也能比较放心。要真出了乱子,那也是巡检司的责任。
杨铮因为知道吴知州的心思,当初才给姚二刀出了这一策。能够成功施行,他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姚二刀说道:“这回来找小相公,除了相谢之外,还有一事相请。”
杨铮道:“老兄请说。”
姚二刀道:“我们现在有地可垦,可浇灌却不大方便,请帮我们弄一些‘杨古井’来。”
杨铮道:“这个好说。”
现下“杨古井”已从州署摊派变成了自由发卖,由于卫所那边订购了许多,因而还是有些抢手。有袁小虫在城里,姚二刀知道这些情况并不奇怪。
不过杨铮觉得,这位老兄恐怕又没说实话。知州将他们安置下来,又给他们划了地让他们开垦,分派几个“杨古井”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甚至送他们几个都是有可能的,又何必来找他说这个事。
姚二刀说道:“那就多谢了。能否近几日就先帮我们弄几个来?”
杨铮心想:“这都入冬上冻了,你还要拿‘杨古井’去浇地不成?”说道:“可以是可以,但老兄得保证,这东西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姚二刀点头道:“没问题。三日后可以么?”
杨铮道:“老兄想要几个?我得先说明了,水面距‘杨古井’若超过三丈,就汲不上水了。”
姚二刀道:“这样啊。那就先帮我做五个吧。”
杨铮道:“好,三日后你让人到古记铁铺去提吧。”
既然姚二刀不明说,杨铮也就不问。反正他也不可能用这东西去行凶,真要砸人的话,那还不如一块石头好使呢。
这件事说完,姚二刀先岔开了话题,问道:“方才教你射箭的,可是你父亲?”
杨铮道:“是啊。”
姚二刀赞道:“当真是神箭手。”
杨铮笑道:“老兄你应当也不差吧?”心想,原来你们已经在旁边看了半天了。
姚二刀道:“我还是更喜欢用刀。”
杨铮听他这么一说,不禁朝他虎口看去。传闻善于用刀的人,那地方都有一层练刀时留下的老茧。不过杨铮看来看去,也没见什么特殊,村中老农常握锄头把子,一样会留下一层老茧,难不成个个都是高手?
https:///book/42127/
村子北边靠着山林有一处比较开阔的空地,平时没什么人到这里来,正好当作箭场。将用高粱杆编成的箭靶挂在树杆上,退至大约二十步开外,挽弓搭箭,“嗖”地一声羽箭飞出没入林中,离箭靶差了至少有七八尺远。
(ps:这里步是距离单位,米)
射箭的要点杨铮已经向父亲请教过了,姿势动作均已习得,这准头却是请教不来的。不过他也不气馁,射箭本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技艺,若只是得了方法便能箭箭中靶,这世道可就乱了。
他一连射了六箭,最好的成绩是射中了挂箭靶的树杆。准备射第七支箭时,开弓已极为吃力。到了第八箭上,右臂已禁不住地颤抖,扣弦的手指更是有些火辣辣地疼,勉强放出这一箭,却比第一箭离靶子差得还要远。
他摇了摇头,知道今日再练下去,是不会有什么效果了,并且还有可能伤了手臂手指。于是到林中将射出的箭都拾了起来,取下树杆上的箭靶,返身回了家。
对于新手而言,二十步的距离或许有些远,脱靶倒算不得什么。可整个练习的过程,却和预想中大不一样。开弓越来越吃力,说明力气还是有待加强。父亲所授的一些要点,也没有运用到位。看来知道是一回事,用起来却是另一回事,得通过不停的练习,才能慢慢掌握。
月盈见杨铮出去还不到两刻钟便回来了,不由很是奇怪,问道:“二哥怎的不练了?”
杨铮道:“练不动了,比我想像中要吃力许多。”
月盈将弓箭和箭靶都收起放好,说道:“那就慢慢来。”
杨铮道:“是得慢慢来,急不得啊。”
他活动了一下右臂,有微微的肿胀感。擦了把脸坐下来准备写字,提起笔来,手臂仍颤抖不已,字落在纸上亦有些歪斜,就如蝌蚪文一般。
月盈见了说道:“二哥,你还是别练弓箭了,若伤了手臂写不得字,可是得不偿失。”
杨铮搁下笔,说道:“不妨事,歇歇就好了。习了弓箭总是有用处的,岂可因噎废食。对了,你帮我缝一个手套吧。”
月盈道:“大姐做的棉手套不合用吗?”
杨铮道:“我说的这个手套,不是用来御寒的,是用来开弓的。”
将要做的手套样式与月盈说了。右手上只要食、中、无名三指,指肚的地方要厚实一些用来扣弦。左手为拇指和食指,护住虎口方便支撑羽箭。两只手套的腕处需做一个扎带,这样戴上便不会脱落。
月盈看了说道:“这个倒不难,我这就给二哥做来。”
家中有剖切硝过的皮子,月盈去取了一些,便即裁剪缝制起来。到天快黑时,两只手的就都做好了。
杨铮戴起来,拿起弓扣了弦拉开,右手指肚受力面大了,果然受用了许多。家中的皮子是用草木灰之类的东西土法硝制的,因而比较硬,倒正好合用。当即赞道:“不错,不错,明日可以多练一会了。”
次日午后,杨铮叫上父亲一同去了村子北面的空地。他先射了两箭,仍是脱靶。
杨大力看了说道:“你拉开弓的时候太长了,这样射不了几箭便会没力气了。你想射得准,也不必瞄上半天,那样可并不能保证准头,要在开弓之前便想好箭的走向。持弓的手在放箭时不能动,这可不是弹弓,不需要翻手腕。”
杨铮将弓箭交给父亲请做示范。杨大力接过来,第一箭射在了靶子边上,接着又连射三箭,俱都正中靶心。
杨铮看得佩服不已。看来二十步的距离,对父亲来说并无丝毫难度。头一箭稍偏,也只是不熟悉这把弓的习性。
除了准头之外,最让杨铮叹服的是父亲出箭的速度。除了第一箭稍慢,后面三箭都是弓一拉开就松了弦,整个过程时间极短。他估计自己射上一箭工夫,父亲怕是能射出去七八箭。像这样子开弓,自然是要省力许多。
杨大力将弓箭将给杨铮,杨铮效仿父亲的方法出箭,准头却差得更多了,心知这个“快”字看着容易,若不下一番苦功,是绝学不来的。
杨大力手把手指点了一番,传授如何预想箭的去路,前后手如何配合等等。又道:“你才开始练,不用着急。沉得住气,才能有准头。”
杨铮点了点头,沉心静气地功夫,他在习字之时已大有长进。又试射了两箭,终于有了一些感觉。
杨在力在杨铮头上轻抚两下,说:“等你练出准头了,我带你打猎去。”
杨铮喜道:“好!”
杨大力再看了一会,便回家去了,留杨铮一个人练习。
杨铮又射了十来箭,觉着手臂酸痛起来,便停了下来,到林中去拾射飞的箭枝。和前一日相比,虽然准头上还没有太多进步,技巧上却已摸到了些门道,不然绝难射出这么多箭。而月盈所做的手套,也起了很大作用,起码手指头不疼了。
在林中拾起了几支箭,刚要起身时,一支羽箭飞落到眼前。他抬起头,见姚二刀站在身前不远处,面带微笑看着他。在姚二刀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正是上一回将他抓到林子里的那位。
姚二刀道:“小相公,好久不见。”
杨铮拾起箭枝,抱拳道:“老兄近来安好。”
姚二刀道:“托你的福,还算不错。”
杨铮道:“兄台客气了。”
姚二刀走上前来,从怀里取出一个小袋子递上,说道:“这回的事,当真多谢了,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杨铮道:“上回已经收了老兄的谢礼,你这么客气,我可又过意不去啊!”
姚二刀笑道:“那是事前,这是事后,不一样的。”
杨铮见姚二刀手一直举在面前,只好接了过来。
按照二人那天在河边商议的策略,姚二刀那些人均已安顿下来了。大致情况杨铮已从袁小虫那里得知,总的来说还算很顺,并未出什么意外。
秦州的最南端有一高桥巡检司,扼守通往两当的要道。姚二刀的人便是通过高桥巡检司,报知州署请求在秦州落籍。巡检司的人收了些好处,自然愿意为那些流民说好话,又说高桥附近有许多可开垦之地,只要有“杨古井”,安置两百来人不是问题。
吴知州收到巡检司的申文后,差了人前去查证,得悉情况属实,便让巡检司择地安置流民。秦州土地虽然较为贫瘠,但只要能种庄稼,养活人还是不成问题的。丁口增长,税赋增加,安置流民也是个很好的途径,只要不出乱子就是好事。在巡检司在旁看管,知州也能比较放心。要真出了乱子,那也是巡检司的责任。
杨铮因为知道吴知州的心思,当初才给姚二刀出了这一策。能够成功施行,他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姚二刀说道:“这回来找小相公,除了相谢之外,还有一事相请。”
杨铮道:“老兄请说。”
姚二刀道:“我们现在有地可垦,可浇灌却不大方便,请帮我们弄一些‘杨古井’来。”
杨铮道:“这个好说。”
现下“杨古井”已从州署摊派变成了自由发卖,由于卫所那边订购了许多,因而还是有些抢手。有袁小虫在城里,姚二刀知道这些情况并不奇怪。
不过杨铮觉得,这位老兄恐怕又没说实话。知州将他们安置下来,又给他们划了地让他们开垦,分派几个“杨古井”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甚至送他们几个都是有可能的,又何必来找他说这个事。
姚二刀说道:“那就多谢了。能否近几日就先帮我们弄几个来?”
杨铮心想:“这都入冬上冻了,你还要拿‘杨古井’去浇地不成?”说道:“可以是可以,但老兄得保证,这东西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姚二刀点头道:“没问题。三日后可以么?”
杨铮道:“老兄想要几个?我得先说明了,水面距‘杨古井’若超过三丈,就汲不上水了。”
姚二刀道:“这样啊。那就先帮我做五个吧。”
杨铮道:“好,三日后你让人到古记铁铺去提吧。”
既然姚二刀不明说,杨铮也就不问。反正他也不可能用这东西去行凶,真要砸人的话,那还不如一块石头好使呢。
这件事说完,姚二刀先岔开了话题,问道:“方才教你射箭的,可是你父亲?”
杨铮道:“是啊。”
姚二刀赞道:“当真是神箭手。”
杨铮笑道:“老兄你应当也不差吧?”心想,原来你们已经在旁边看了半天了。
姚二刀道:“我还是更喜欢用刀。”
杨铮听他这么一说,不禁朝他虎口看去。传闻善于用刀的人,那地方都有一层练刀时留下的老茧。不过杨铮看来看去,也没见什么特殊,村中老农常握锄头把子,一样会留下一层老茧,难不成个个都是高手?
https:///book/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