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新年理旧话
小姑娘的嗓音里透着喜悦,听着的韩正经小心眼儿里可就不是滋味儿。他眼前闪过哥哥姐姐们可没有人这样对待他,又刚刚让准岳父“提点”一回,站不住的他对费玲珑走去。
费老爷夫妻正柔声告诉女儿:“哥哥带你去玩耍,你乖乖的啊。”以前会说的是“你乖乖的听他话”,自从奶妈回过说过以后,想想也是,玲珑还小,就是长大成年,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乖乖的听别人的话不妥当。就改成这句。
韩正经听不出来,他走过来是个赔不是的神情,打开自己佩的荷包给费玲珑看里面的碎银子:“这里还有钱,跟我出门儿去要吃要喝,我买给你。”
费夫人还没有完全了解韩正经在袁家受到的待遇,也是出门儿也好,在家也好,要吃要喝全不用费心。听到这一句话,费夫人感动上来,微微湿了眼圈的她握着女儿小手,送到韩正经手上,嗓音也有几分颤抖:“你这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说打动人心的话,说到可要做到才好。”
韩正经用力点点头,对费玲珑看去,准备带她离开。就见到小姑娘仰起果子般细嫩的面庞,黑眼睛里盈盈,不认识般的把他重新打量着。
六岁的孩子是不会有打量人的心思,但本能的发现这位哥哥大不一样,费玲珑盯着看得很认真。
低头,又看韩正经刚亮过银子的荷包,她知道那亮晶晶的可以换喜欢的好东西。
韩正经见她不走,以为她不相信,又拍自己胸口:“放心吧,我说过的话我一定做到。”
费夫人放下心,进去让奶妈送小姑娘的衣裳等东西过来,见奶妈在屏风后面站着,面上带着稀罕。
“我觉得他以后不会再欺负玲珑了,你看呢?”费夫人笑着问她。
奶妈双手合十:“都像今儿这样子,那就再好不过。”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放松警惕,费夫人低声道:“还是多看着些,老爷不让我跟去,只能全交给你,说实在的,虽是通过亲戚间认得的,可就是自己亲戚的孩子也有不靠谱的。再多看着些。”
在这一点儿上,奶妈是亲身跟着的人,她又有自己的见解,。悄笑道:“说起来除去韩世子以外,别的姑娘们小爷全是得体的。跟着她们玩,很是照顾小姑娘,倒不用担心。”
费夫人点一点头,打发她送女儿出去,又跟去两个丫头和两个家人。自然的送去门上,回房后,费夫人又一回按捺不住和费老爷说这件事情。
……
“咱们家里虽没有大富贵,守着祖业也过得丰足。你名士惯了的,自丁忧后就不肯出去做官。都说你闲云野鹤自由自在,族中又有大通长辈在京中有些体面。你爱当官就当官,不当官也无人敢欺负咱们。好好的进京来就为女儿相中亲事,不可能为官,也不会为财。你实话对我说了吧,这亲事莫不是进京前就相中,特特进的京。”
费老爷还不肯对她实说,并非信不过张大学士,而是进京前他也没闹清楚韩家和忠毅侯的关系。长辈费大通对他说亲事有保证,带女儿进京来相看。丑话说在前面,人家相不中,人家不答应。你们相不中,你们也不答应。
费大通不会委屈自己家人到摊开来给韩家相,随便你任意挑拣的地步。张大学士是忠勇王也不放在眼里的人,何况是文章侯。他赏识韩正经,主要心思为巩固他在太子面前的权威。都给自己留的有余地。
虽然对文章侯说的话是:“你相不中,可以不答应。”但费家真的不答应,也可以实话实说。韩世拓不至于糊涂到有这么一句话,就人情世故上全然不通。你可以相不中人家,人家也可以相不中你。至多,费大通再弄几个给他相看,张大学士再弄几个给他相看罢了。
这门亲事是双方大人为一定原因促成,并不是由相看促成。但话又说回来,相看对费家夫妻这里占一定的成分。
见面是在书社,不管是文章侯的仪表,还是小世子的气度,都让费老爷满意。
韩世拓本就生得好,改邪归正后也算得上朝中一位美男子。韩正经就更不差。
而他们的家世,费老爷进京前,由信中看的并不明白。进京后,由张大学士亲自对他说了说。费大通是大学士门生,费家对大学士俱是久仰的心,费老爷虽对福王余孽有犹豫,但全族一心,又是事先见过韩正经的小模样,有一见倾心之感,他可以把福王的话暂时抛开。
因双方话说的有余地,定亲并不在眼前。费老爷就不肯对妻子明说,一是怕她担心福王余孽,二是他自己担心袁家滔天权势。
有人在这里又要问了,身为母亲,当丈夫的相中女婿,真不称职,怎么几个月还没打听到韩家的背景。这话要又说出来才叫奇怪。别说本朝女眷奉行二门不迈,就是后世现代,这样的父母也随处可见。以当地名流而打听不全权势之家,也随处可见。挑起一点线头,批驳不了全局。
费老爷影影绰绰的弄到一些有关袁家的消息,不由他忧愁袁家相不中他家。韩家亲事关袁家什么事儿?韩正经养在袁家京中的人大多知道。
又有人要问,京中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费夫人居然不知道?难道不能上街抓起一个一问就明,不合理不合理。好似也不是上街抓个人就能问明白。
而在后世一个叫现代的地方来说,这种相信丈夫而不闻不问,或本身性格不闻不问的人,或者来往的有人,或者七七八八的原因也没问,问歪了,问也不明的人,也不稀奇。
而费老爷还要私下打听袁家,是他从费大通嘴里听到的如下那种:“忠毅侯,太后侄子,曾当过大将军,现任兵部尚书。与韩家是连襟。奉送妻子祖母老太太,老太太疼爱曾孙,一一养在房中。”
跟履历几无区别。费大通倒不是隐瞒,而不是半天一天能懂,有些袁家的事或心情,费大通也看不穿。
另外打听,与亲戚间的信任没有关系。也或许是个验证。但多听几家总是对女儿负责。越听,费老爷越糊涂。他曾问过费大通袁柳的矛盾,费大通倒尽心解释,问题是别人的矛盾一万人看出来一万个样子,费老爷就更糊涂,就自己再去打听,然后依然很糊涂。
稀里糊涂中的结论,担心韩家反而瞧不上他。这就是奶妈对他说韩正经的行为,对任何一家心里有孩子的人来说,都是不恰当的,而费老爷一直没有理会的原因。
在他的内心里,懂行的消息由费大通处来,但费大通没办法做到完整,费大通的消息加上他自己的见解太多。不懂行的消息由外面来。造成脑海里跌跌撞撞,一会儿想着小正经一板一眼不错,一会儿想着袁家未必相中……
他完全看得清楚韩正经“欺负”女儿的行为,是让她心里有小妹妹。但这不表示奶妈回来说的不对。
本来应该费夫人跟去,但张大学士的建议,袁家的孩子全是自在的玩耍,也相信袁家的孩子,最好是跟奶妈去,由着孩子们相处的好。奶妈就成重要一环。
别说韩正经的行为奶妈要说,就是玲珑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也应当应分的要说。
自家女儿就是定给皇帝,出门去遇到不平,自家人在家里也能说说。敢说的人也不在少数。奶妈拿费家的钱,怕不到韩家门里去。
从相看姑爷上来说,奶妈为小姑娘觉得不平,更应该表达出来。哪一个小姑娘小爷,不是奶妈一生的依靠。除非中间分开。
费老爷是不会说奶妈学话的不对,相反奶妈的话:“不如等姑娘大几年,会周旋会应付,”更体现到她又体贴主人的相中,又体贴姑娘“委屈”。觉得玲珑姑娘大些,会为自己据理力争。她只是个奶妈,只能干看着,也不能反驳主人的决定,她更没有当众提出韩正经的不对。
换成有些外省来的人家,寻的奶妈见识不高,见到自己奶大的姑娘受气,上前一句:“我家姑娘是家里的心头肉,小爷你不能这样对她。”不会有人说不可能出现吧?不会说这种人不可以存在吧。不会说费家既然是张大学士相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人?太奇怪了。
什么人都有可能出现,这不稀奇。
这位奶妈到陌生地方,又有主人交待,遇到什么都装心里,回家再说,说的话是,唯有“大上几岁,会周旋”应该会好些,不扫主人脸面,也是委婉提出。算有一定见识。
这是忠心护主的人才会说出来的话,她要是挑唆,大可以说:“这门亲事未必好,这么大就会欺负人,欺负惯了怎么办?到长大也这样怎么办?”
这种没看到大,就事先看不出不好的事情,貌似不少。
这位奶妈也没有像完全没见识似的,见到袁家孩子们珠玉一般,就乱了分寸的巴结讨好或打听。去的人家自有主人家打听,而她就是打听了,加寿等的侍候人也不会告诉她,反而疑惑你来以前,不知道这是什么人家吗?只会看轻她。
费夫人对袁家的疑惑,就只能表达出:“难道你为了官?应该不是才对。”
没有从奶妈处得到任何袁家摆设什么样,屋子怎么样,而引发出权势的话。
费老爷在听到夫人的话以后,再一回把自己的糊涂遮盖还是容易的多。因为夫妻都对这亲事心存猜测。他含糊的道:“为官,你也说了,我性子闲散。为财呢,你也说了,家中使用足够。没进京没遇到韩世子,寻个上门女婿也行。我相中他,不为官不为财。今年也不定亲,小孩子们没到避嫌年纪,一处玩耍也没什么。要说攀附权贵,我自己不去,送六岁孩子去倒也不必。特特进京为的是看长辈。别多想了,再看两年,定亲的时候你再问不迟。”
费夫人认为没有内幕也就不提。
她唯一还有的担心,就只有回回任由女儿和家人同去,自己不在面前。但费大通竭力保证,先让孩子们相处,费夫人从夫命,从长辈的话,又去几回除去“欺负”的话没有别的,担心女儿独去的心思还是放在心里。
在这里又有人可以挑个刺,什么母亲,居然放任六岁孩子出门做客?就是亲戚,不熟悉的也不应该答应。熟悉的也应该小心。在这里,虽有张大学士和费大通的话在,但有个放心的奶妈,回来事无巨细都如实回话,多重要!
……
房间是三间打开的,上一回可能还加上隔板或博古架,这一回敞开放上名贵的地毯,绣着大大的红花,两边也有红木椅子,但也另辟出小些孩子席地而坐的地方。
怕小些孩子们无意中碰触,安置的是熏笼,就是坐上去也不会有事。窗户是打开的,赏雪也可以跑炭气,熏笼就比较多。这是绣楼,没办法笼地火,但一进房中依然暖风袭人。
费玲珑一进房中就喜欢了,她又见到加喜几个和布偶山。走过去就坐下来玩起来,韩正经送一个果子给她,费玲珑习惯性的又要给小妹妹,韩正经让她不要给,他拿一盘子过来,加喜等玩的不肯要,费玲珑欢欢喜喜自己抱着闻香,又和加喜几个当球踢。
和奶妈见到世子“欺负”小姑娘一样,她气的快要晕过去。见到世子改过来,奶妈欢喜的要流下眼泪。她用帕子揩去,并不是忌惮加寿姑娘和多喜郡主。这是做客的礼节。
事实上,一个家人不乱打听的话,也没有人主动介绍,这位是郡主,这位寿姑娘是什么身份。
已经进过宫,又来到家里,多少总会明白些。但这和一位忠心护主的奶妈回家去详细回话,并添上自己的见解,委婉说出“姑娘再大几岁,就可以周旋”的话有什么相干,有哪里不对?
这位奶妈虽不知道侯夫人的奶妈在她定亲袁家的时候,卫氏心存疑惑,跑去对安老太太说:“姑娘定的不好,我和您把命拼了。”——那会儿没有人说卫氏挑唆,说上有主人,轮得你卫氏奶妈什么事儿!人家袁家太子近臣,难道你卫氏奶妈不害怕吗?还敢挑剔吗?
她虽不知道,但她也可以有她的一份儿心。就像见识比她低的奶妈,可能早就在这里东打听西攀附!
她的心里只看到自己的玲珑小姑娘,见到老爷夫人认为韩世子为准女婿,从身份来说比小姑娘高,更要经心打量才是!
这种换成侯夫人奶妈就无话出来,换成玲珑奶妈就处处是错的话,好不通情理。
在这里侍候的人请她坐下来,奶妈道谢过,离玲珑小姑娘不远的地方,目不转睛看着她,准备她要什么就赶紧上前。只能是和这里主人要,但侍候的人,殷勤些不至于又说袁家有侍候人,有你什么事儿?
她在看看房中地步,做一个打量。见正中真红色绣百鸟的榻上,坐着曾见过的寿姑娘。
奶妈要是没有看错,她的衣裳上有凤凰。也算她不是多嘴的人也没有杂心思,没有到处打听侯府姑娘,就是太后亲戚,怎么能有这样的衣裳。
加寿位同公主这句话,不见得进入到这个圈子,即刻,下一次,下下一次见到就有人说。
费家奶妈只看个好看,想想这家人富丽堂皇的,穿什么戴什么还能会出错?就是出错也与她无关,她压根儿没有想。
当然,又有人提出,你没想怎么去看好看的?理论不过来。
她在看加寿,加寿也看过来,甚至和香姐儿有一个笑容的往来。姐妹都看到韩正经这一回没有让费玲珑把东西给小妹妹,姐妹都在想,正经总算转过来了。
加寿和香姐儿就是看出来,也不会纠正韩正经。看错的人也不想想,袁家门里的孩子们居上位者的优越已成,哪怕她们年年舍粥,定时舍药,也带着知道自己待人不差,知道别人应该对她们客气恭敬。
有人又要说了,知道别人应该客气恭敬,这不是骄傲吗?知道应该客气恭敬,与对别人同样礼敬,怜悯不如自己身份的人,不至于放在一起去看吧?
本着知道别人应该在这里客气恭敬的心,她们是不会阻止韩正经对玲珑小姑娘的行为。
因为她们都知道韩正经不会做出过分的举动,正经是想让玲珑小姑娘融入到这个家里。
但问题是费家不知道,费家的奶妈不知道。又有人要说,张大学士做保山,文章侯府不比你费家大?你凭什么不相信?这话多可笑。说这话的人想来是百般相信身边的上官同僚和亲戚朋友丈夫孩子。真的这样,倒是个完人。自己居然没发现?
有人可以用奶妈回家如实回话的这一个举动就说她挑唆,奶妈凭什么不能看韩世子的举动而有个分析?
有人没有见过费玲珑,就敢断定费姑娘配不上韩正经。想来对自己身边出现的人,早就一眼看到一百岁以后了吧?奶妈是亲眼见到,就不能也就此下个结论?你有说话的权利,人家也有。
这种极度自高自大,有已无人的事情,自己居然没发现。幸好不出现在加寿姐妹身上。侯夫人奶妈能说话,别人奶妈为自己小姑娘不能说话的事情,幸好也不发生在袁家。
韩正经转过来了,加寿和香姐儿会心一笑,继续听房中两个女人说海外的热闹。
这是加寿是姑娘的最后一个年,太子让她早早回家过年,扮闺中受宠娇女儿。父母让她安坐绣楼,打发兄弟姐妹来陪她,给各种能给的好吃好玩东西。
就加寿来说,她最想听的还是海外的古记儿。不但是古记儿新奇,主要是这里面包含父母亲对她的一片疼爱。
也真的好听。
两个随船去,照顾船上家人衣食的女人说到高兴处,双手比划着:“她们的贵夫人娇弱更很,衣服起劲儿紧,有点儿激动喘不过来气来,不晕那就怪事…。”
元皓、韩正经跟着捣乱:“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的吗?”又把各自的假发戴在头上。
加寿嫣然笑的眼神里,在正经身上多停留一瞬,又看了看费玲珑。张大学士要做保山的话,加寿已经知道。难免在今天想起来的时候,又一回想到韩家头上的“福王”身份。
有人说,正经又不认得福王,关正经什么事情?多可笑,也真的没想就说。诛三族也好,九族也好,里面不会个个认得当事人。这也是从本朝出来,前朝的前朝就有。
张大学士一开始眼里也没有韩家,才会在韩家到海边的时候,没见到刺客的时候就认为他们会招来刺客,而当晚,刺客真的出来了,却结结实实给了大学士一记,是黄家招来的人。
加寿看得出来,从那天起,大学士也不见得多待见韩家。反而就像有些人一样,前面把柳云若看错,又对没出现的费玲珑“神算”到配不上,又来“神算”别人家的奶妈,没认为新选姑爷好就是大错特错。
算错了,存的格式留到后面搅局。这是人人有的心思,不过有人能自己排解,有人打算一路留到后面,继续把没出来的人个个“神算”一通。
大学士也不例外,他看错韩家,不见得即刻就改。说不好看错了有一段气,让他对韩家更心存观察,加寿了然于心。
也正因为如此,张大学士最后赏识韩正经,要给韩正经一门亲事,带着高姿态。有“我愿为你韩家洗清门楣出一把力气”,也就从费大通开始,这对师徒对费家传递话的时候,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口吻:“啊,人家是侯爷,咱们高攀了。”
老张头儿对王爷都没有高攀的心,怎么会跑出来对韩家的仰视心?一个人心里没有的东西,很难表现在语气中。
一个人心里没有明白,也很难纠正过来,也压根儿不用去纠正。但一个人心里没“情理”,不反驳欺人太甚。
加寿知道父亲反驳了张大学士,也知道天豹排揎了他。二妹把韩正经带在身边,姐妹兄弟对正经和以前一样,最后用大学士对正经态度的改变,重重反驳了张大学士。
就像有人把九岁柳云若看成一辈子不长进,柳云若以能干贵公子心思承继家门民,这就是重重反驳。
有人没见到费玲珑,就认为配不上韩正经。春秋霸主中,有成年后改变的人。韩正经先改变,费玲珑再愿意和他亲近,这就是重重反驳。
有人认为费家奶妈不好,韩正经先改变,费玲珑再愿意和他亲近。小姑娘好,奶妈自然喜欢,这就是重重反驳。
当然有些人怎么也不转过来,话已说到,尽心尽力。
就像张大学士曾为太子内宅进言,太子也曾对他解释,但转不过来有什么办法?
有人说怎么偏让张大学士做媒,他就没有想到张大学士能为黄家等人说话,也就可以换个方向为加寿说话。
他就没有看到三年出游,张大学士身体明显好过董大学士。董大学士不在的时候,张大学士将在一定程度成为加寿的助力人。
他只顾着两眼一黑,不喜欢张大学士。忘记刀可以伤自己,换个方向也可以杀敌人。
有人又要说为什么偏偏是张大学士,新换一个新出炉的,没有大学士以前的不讨人喜欢。自己周围遇得到吗?一出炉就百般中你意,一路到底的人,见过几个?
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自己身边找个九岁或六岁的孩子,一眼能看出长大后出息还是没出息?
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换成自己的孩子六岁受这样对待,自己能接受?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幸好,加寿看得到张大学士将是接替董大学士的人,这是董大学士肯让步的原因,也是韩家愿意的原因。
加寿挑起眉头想,一件事情出来,如意或者不如意,学不到东西也罢,也别把自己稚气的年纪,或不稚气年纪而稚气的眼光暴露无遗。
长辈也好,兄弟姐妹们也好,为加寿这皇后已缓缓建立局面。有如添砖加瓦,格局已成。
只是有几个有人,还在把一个奶妈护主的行为,一个正经不正确却没看出来的行为,一个大学士以前的旧事,看得比天都重。
当董大学士不在,张大学士这太子师,以年长——年长与门生多有一定关系、以门人众多——也就声音多、以嗓门儿好、以资历,不反对太子一心一意的话,将是多大的助力。
战哥加福去军中,还有陈留郡王和辅国公府。加寿有军队支持。
大学士相中韩正经,董大学士不反对,韩正经将脱颖而出,得到两大学士的点拨,又是加寿的一个助力。
正经长大的时候,阮英明虽年富力强年纪,有个接班人也没什么不对。鹦鹉小碗与正经、小六、小十你助我帮,也没有什么不对。
顺手的,洗清了韩家门楣,让文章侯府又受恩情,又全无顾虑的辅佐加寿。
在这里,又有人要说这个,又有人要说那个……丝毫不妨碍加寿的心思。
张老头儿若和“有人”一样劝说不通,继续作对,身为太子师,加寿理当敬重,也是件糟心的事儿。
幸好,张老头儿不是“有人”。加寿想到这里,觉得可以放宽一步心思,也是家里和自己兄弟姐妹们没有白疼正经,也是正经听到道理,是知恩图报的家门。
“有人”在这里又要说了,看上去几好凑一好的模式,按“有人”说的模式也行。几好凑一好的模式,东也行西也行,那眼下这个,也不用挑剔。
“有人”……。加寿把“有人”推开,对香姐儿笑问:“战哥去了哪里,他不来陪我守岁?”
香姐儿还没有回话,元皓抢在前面:“是啊是啊,战表哥还不来给元皓装钱袋子?”
大家看向元皓的大钱袋子,在这里完全展开,挂在一面墙从上到下,可没有墙那么宽。里面装的钱只得三分之一,余下的只等战表哥的到来。
笑声出来,香姐儿坏坏的出主意:“不来,就多装一个钱袋子。”
“好呀好呀,”元皓把假发丢下来,凑到加寿面前撒娇:“加寿姐姐,给缝一个吗?”
加寿眼前重叠出另一个人,满脑袋小树苗似的朝天辫子,也是这般的讨好面容,她说的是:“姑姑,给梳头发吗?”
当年寻到镇南王府的小加寿,跟这会儿的元皓一个模样。
加寿满口答应:“二丫,见母亲要布料来,再取我的针线筐子。”
“不要现在缝,”元皓头摇得似拨浪鼓,胖脸儿上讨好的神情不变:“咱们正玩儿呢,守过岁再缝,让战表哥先欠着。”
加寿在表弟胖额头上香一记,夸他:“元皓真好。”元皓乐颠颠儿,跟得到战表哥三袋子钱似的喜欢,重新把假发套脑袋上让大家笑,因他频频索要香粉,海外的香粉已用干净,问加寿讨了她用的粉,和韩正经继续在房里蹦哒。
费家的奶妈也看得出来这些小爷姑娘们极为和契,她担心的不过是大家不肯带玲珑和契。如今世子已改,奶妈自然喜笑颜开。
奶妈虽然不是胆大包天,却也未必没来由的屈膝于权贵。权贵让人折服,使用最多的不应该是“慈爱关怀”?有人说:“不,权贵应该让人闻风丧胆”。
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不说,误导人。点出来对与错,“有人说”……。奶妈也把“有人”推开,见小姑娘在一角玩得斯斯文文,笑得眯着眼睛。
外面进来人,钟南夫妻在家里吃过午饭,带着容姐儿也来陪伴加寿。和他们同时进门的,是董贤带着董家的姐妹兄弟,好孩子原定亲的那个接来好孩子的姐姐。
有人说:“好孩子怎么不带来?”人家姑爷接来也不错。“有人”……容姐儿把“有人”推开,兴奋的叫嚷着,一周岁出去的她蹒跚着走到小姑娘堆里。
韩正经的行为虽不对,但刻到费玲珑心里。见是小妹妹,费玲珑让让地方,把手里新得的大布偶送到她面前,面上带着割爱的舍不得:“要吗?”
容姐儿接过来,因在这里大家互给成习惯,地上现捡一个给玲珑。虽是半旧的,不如玲珑给的新,费玲珑开心的玩起来。
有人说:“看看,正经的法子多好,她还是记住了不是?”但不对的,点出来有什么不可以?正经还可以有更好的法子。
董贤把“有人”推开,把姐妹们留下来,兄弟们和加寿等拜过年,由董贤带出去到楼下。执瑜执璞本应该陪父亲会客,但大姐是最后一年在娘家,也让打发到这里衬出热闹,兄弟们会面,热烈的谈论看的书,谈论拳脚。
满满的热闹,把加寿处处包围。
龙书慧的话,让这热闹稍稍减轻。
加寿问她:“太爷爷身子好吗?”
龙书慧压低嗓音:“前几天一场大雪格外寒冷,老人家要加炭火加炭火,不耐烦的多。”
“可能进饮食?”
“就是吃的也少了,所以觉得身子寒吧。”龙书慧很不想打搅这里气氛,也有了戚戚。
加寿对南安老侯有不同于别的长辈的感情,她还记得小的时候在山西,老侯出来进去总会先向加寿打声招呼,加寿说好过,老侯再出门儿,回来总有好吃的带给她。
那个时候老国公在战场上,爹爹袁训也在战场上,充当加寿祖父和家里男性长辈角色的人,是太爷爷南安老侯。
加寿坐不住了,她想到太上皇这几天身子也不好,也是饮食进的不多。加寿姐妹和念姐儿轮流做吃的送去,勉强才肯多吃几口。冬天是老人难过的关口,心中忧愁上来。
找人回袁训:“想去看看太爷爷,明儿初一要进宫,要看视太上皇,要是出不来,今天算早拜年吧。”
袁训说好,让备车,钟南夫妻陪着加寿姐妹,把元皓留下来看着加喜,沈沐麟骑马在侧,来到南安侯府。
……
“世子爷,寿姑娘和禄姑娘来看老侯爷,侯夫人请你去作陪。”丫头隔着门说着话,世子钟华答应着。
丫头远去的脚步声里,钟华站起身,对坐在榻上垂泪的妻子方氏还是皱眉:“你不用来,刚才我也对你把话说干净,今年亲戚门里凡能去的,都陪寿姐儿守岁,你不必去!”
方氏气噎住,更哭起来:“以前你怪我不去,今年我要去陪她,你又不让。”
钟华冷冷淡淡:“以前我没看出你的心思是拧着的,别人说你,你说西。如今我看出来了,你不用去。二弟妹应该去了,这会儿陪加寿的只怕有她。别的弟妹们母亲吩咐也要去,独你不必!”
“凭什么!我偏去!”方氏怒而起身。钟华懒得管她,自己看下衣裳周正,赶到曾祖父院中。
见外间肃穆,香姐儿悄声:“大姐在里面。”钟华也噤声。
……
袅袅香氛掩盖不少房中的病气,但却不能遮盖老侯面上的病容。加寿上一回来看望是几天前,再见到似乎又枯干了。
从家里出来以前,小厨房里煮给姐妹们用的汤水,加寿亲手舀出来就算她的,带到这里托到老侯面前,轻声的唤他:“太爷爷,吃点儿吧。”
“是加寿啊?”老侯有了笑容,快没有肉的面容上一笑骷髅样儿出现,直疼到加寿心底。
她还不敢有泪,强打笑容,喂上几口,直到老侯摇头不肯再吃。
“加寿,坐近些。”老侯从见到是她出来的精神头儿又好一些,有几句话赶着交待。
“在这里呢。”加寿轻声。
“要当贤皇后。”
“知道了。”
“贤皇后未必是好心地皇后,要记得。”
加寿答应着,但踌躇一下,含笑道:“好心地皇后,却也可以是贤皇后不是吗?”
老侯的笑容更绽放出繁花般有了明亮,更多的浮现出赞赏,也有安心:“是啊,好心地不见得就割肉喂鹰,好心地不见得就拱手让人。好心地路见不平依然可以针对!好心地见风起云涌依然可寸土不让。”
“太爷爷您放心吧,您对我说过的话儿,我全记得住。”
老侯嗯上一声,眸子半闭又没了精神。加寿等上一会儿,见他好似再不会说话,轻轻的走出来。
钟家三位老太爷和南安侯夫妻走上来:“你看着怎么样?”
加寿面上掠过不甘心,但眼角滴下来的泪暴露她的心思,呜咽道:“后事准备了没有?”
“早几年就备下,事情一出来倒不用担心不周备。”
加寿泣上两声:“带我去看看。”
钟家的长辈们露出犹豫:“寿姐儿,这大过年的不看了吧,出了年你再看。”
方氏见到,也走上来:“过年看这些多不吉利……”
一句话惹恼加寿,或者说方氏因对龙书慧嫉妒而早有芥蒂,加寿等又何曾不是因龙书慧对她也有不满。老侯对加寿又不是一般的长辈,“不吉利”扎到加寿的心。
加寿怒目:“长辈的事情,什么叫不吉利?还有人备下后事为冲一冲呢!”
方氏大吃一惊,这是头一回见到加寿发怒。万没有想到这位还有稚气的姑娘恼起来,房里都为之一冷。
她魂让撵的快要没有,南安侯夫人又上来斥责她:“长辈怎么能说不吉利?你不会说话就不……”侯夫人后半句还是没说出来,改成和缓些的一句:“你身子素来不好,回房去,大过年的别再添病才好。”
这个家里能和加寿姐妹亲近的,只有一个人。侯夫人自然的对龙书慧道:“你陪着寿姐儿和香姐儿去看看。”
方氏又羞又气,钟华又来上一句,跺脚唉声:“不是让你别出来吗!”一抖衣角随着去了。
加寿和老侯都重要过于方氏,一家人全陪着去了,独留下方氏战战兢兢,这个时候倒是想还有往日的怒恨,只可惜精力不足,全然提不上来。
丫头扶她回房,方氏这一回真的又病了。
……
太后的宫里,因孩子们不在相对冷清。这清静中,也方便老夫妻说话。
“今天是新年,有人可能要说大过年的不说这些话,但新年是个开始,旧事也要交待完毕,这样我心里痛快。”太上皇握住太后的手。
太后听出来是交待后事,忍悲道:“就咱们两个在,不说话可做什么呢。”
“等我不在了,你记得多活几年,把多喜的亲事定下来,照看好元皓。”
太后既然让他说,就没有说阻拦的话,反而答应下来会让太上皇安心,只是点头。
“说起来当年你接忠毅侯,我没有暗中反对,如今带出来懂事的元皓,加寿是你强定亲事,全然没有和我商议,但也能照顾瑞庆,一定比皇后强,这是你的功劳,也有我的好处吧?”太上皇露出笑容。
太后见他瘦弱只想叹气,但听听话的意思,却又想笑:“却原来你当年是知道的。”
“怎么会不知道?我又不耳聋眼花。”太上皇轻轻摩挲着她的手指,回味着旧事。
“你和太子鬼鬼祟祟,我想什么事情瞒着我?这还了得。我也让人跟后面查去。”
太后忽然想了起来,忽然有了紧张:“这么说你全知道了?”
太上皇故意反问:“知道什么?”
太后又有了犹豫。太上皇问她要口水喝,润过嗓子力气足,取笑道:“你如今有儿子当皇帝,有女婿是王爷,有侄子掌兵部,还不敢在我在面前说句实话吗?”
太后让他激的勉强道:“怕你瞧不起。”
“你不就是让卖了,又让卖一回。”太上皇柔情上来:“别再担心,你呆过的痕迹全让我抹去。”
“那大火是你指使的?”太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子成年后,太后把身世和盘托出,太子的意思也是把太后曾中转呆过的青楼连根儿拨干净,过上十年八年,是别的铺子,住别的人家,谁还能知道这里囚禁过当朝太后。
但等太子派人去时,说那地方已成一片废墟,本地衙门正在起新楼。
太子回太后吉人自有天相,太后也以为运道不错。直到今天答案浮出,却原来是当年的皇帝所为。
深宫中惴惴不安直到今天的心事,终于可以放下来。太后看着太上皇的笑容不知说什么才好,过上一会儿,她起身,把手从太上皇的手里抽出。
手中一空,萦绕的温暖忽然变成虚空,太上皇急了,追着欠半个身子还要握住,见太后在床前跪了下来。
“你对我太好了,说实在的,你问过我多次有多在乎你,我很在乎你,可我还是不敢对你说实话。如今全明白了,你是早知道的,我受你许多恩情无以为报,只有叩个头吧。”
太后端端正正拜了下来。
花白的头发因跪拜而在眼前闪动,太上皇倒吸一口凉气:“你也上了年纪,你还能行吗?”
“什么不行,你看着,我伶俐得跟当年一样。”太后心情激动,起猛了头犯晕,但嘴上不肯让步。
太上皇屏着气直到太后回到床前坐下,把她手重新握住,才恨声道:“看你也病下来,谁来侍候我?”
“不是有宫人。”太后为他掖着被角。
“宫人有什么好,是能叙旧,还是能讨人情?”太上皇翻眼。
太后本是含着眼泪的,有这两句话出来,和太上皇互相看看,忽然就乐了。
枕边取一个帕子掷过来,太上皇道:“擦擦眼泪吧,咱们说的全是好话儿,你哭什么。难道我先去了守着等你来,这话不好?”
“好,很好。”太后接过帕子,刚才的悲伤果然去了大半儿。
“我比你只大几岁,所以我来了,你也快了。我怕你快快的追着我来,不得不把话先说完。”
“好,你很周详,再说吧。”太后想想这话倒是不错,倒真的不必悲伤。
“这就跟搬家似的,新房子我先住,你后来,你不要急,这新房子一住上,可不是迁个宫殿,还能回去。咱们逢年过节能见到孩子们,可不能同他们说话。所以我走的时候没安排好的,你安排好了,你就来吧。都安排好了,就别让我等着了。”太上皇说的自己笑容满面。
太后也笑:“你还别说嘴,看你身子还能支撑,兴许多喜的亲事你安排好,元皓也定下亲事了,我和你一起去好不好?”
太上皇当了真,眉头锁起想了想,又摇头:“你不会和我一起去,你心里放不下你的侄子,只怕你还想同他们多聚几家。”
太后哎哟一声:“你呀,又为我想多了,不如我当着你起个誓……”
“不必!”太上皇厉声止住,再放缓口吻:“不用起誓,世事变幻只有天知道,人不能预料,到时候真的出来别的事情,你让我多等几年,我不怪你。”
太后又想到一件事:“你未必就等我,先皇后难道不陪你?”
太上皇沉思:“是啊,她在下面呢。”
先皇后早年去世,一个嫡子也没有留下,太上皇对她淡忘的只有祭拜上的影像的影子,让太后提起来,眼前晃动着白乎乎,怎么也看不清面容。
“我怕我和她相见两不认了。再说就在又怎么样?过年过节我没有忘记她,孩子们也拜她,你也拜她。等我先下去对她说说,让她安生呆着,不要打扰。”
这话谁听着会不喜欢,太后也心里喜欢,但嘴上抱怨:“都说我偏心,我看您才是偏心的那个。”
轻轻一笑:“你对她说,等我下去,我知道长幼先后,我不会跟她争到没意思。”
太上皇也抱怨:“真是的,下面还有一个她在?”
“人家前面陪你,所以她就在了,这有什么稀奇。”太后莞尔:“先陪的有功劳,抹不去的。”
“那,同她说说,同她说什么好呢……”
殿外大雪飞呜,把老夫妻的对话尽锁殿中。
……
“大过年的,您老人家又闹腾什么?我说过,战哥大了自然去军中,以后不知多少年再见一面,留他多在我身边几年怎么了?今年偏不去!大倌儿就是个不孝之子,看我写信骂他!”
梁山老王妃怒气冲冲。
在她的面前摆着酒菜,这是中午的酒菜,老夫妻吵到现在,这顿饭换几回热菜,到这是下午还没有吃完。
梁山王妃去办年,加福和萧战坐在这里,见到祖母说话,就把脸儿看过去。
梁山老王烦恼:“大倌儿要他去,大倌儿说战哥出息,你怎么半点儿不疼儿子?”
加福和萧战并排又把脸儿扭过来,看祖父。
老王妃火冒三丈,从中午到现在半点儿不减火力:“不许!你也可怜可怜我,我到你们家过的日子就是等丈夫等儿子,求你让我晚等孙子几年吧!”
加福和萧战同情的眼光又到祖母这里。
“我们家就这日子!”梁山老王恼了。
加福和萧战再次同情的看向祖父。
左看过来右看过去,嘴里的东西也吃得差不多。加福和萧战不约而同挟菜给对方:“战哥(福姐),祖父母还要吵,你先吃点儿吧。”
吃上东西,再次扮出很想劝解很想同情的神色,陪在这里,看着祖父母为萧战今年走还是不走吵个不停。
“忠毅侯都松了口,说许加福陪战哥同去,但不许成亲,到年纪再回来成亲,偏你又不答应?”
两个脑袋唰的跟着过来。
“我要是知道忠毅侯最终还是体谅了你,我一早对他说好,让他咬定牙关不答应。”
两个脑袋唰的跟着再过去。看祖父的时候满面祖父好有理,看祖母的时候呵呵直笑,祖母说的最对。
------题外话------
黑化到最后,刀一般对着作者。以仔来看,不必了。您留着回家切西瓜倒不错。
费老爷夫妻正柔声告诉女儿:“哥哥带你去玩耍,你乖乖的啊。”以前会说的是“你乖乖的听他话”,自从奶妈回过说过以后,想想也是,玲珑还小,就是长大成年,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乖乖的听别人的话不妥当。就改成这句。
韩正经听不出来,他走过来是个赔不是的神情,打开自己佩的荷包给费玲珑看里面的碎银子:“这里还有钱,跟我出门儿去要吃要喝,我买给你。”
费夫人还没有完全了解韩正经在袁家受到的待遇,也是出门儿也好,在家也好,要吃要喝全不用费心。听到这一句话,费夫人感动上来,微微湿了眼圈的她握着女儿小手,送到韩正经手上,嗓音也有几分颤抖:“你这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说打动人心的话,说到可要做到才好。”
韩正经用力点点头,对费玲珑看去,准备带她离开。就见到小姑娘仰起果子般细嫩的面庞,黑眼睛里盈盈,不认识般的把他重新打量着。
六岁的孩子是不会有打量人的心思,但本能的发现这位哥哥大不一样,费玲珑盯着看得很认真。
低头,又看韩正经刚亮过银子的荷包,她知道那亮晶晶的可以换喜欢的好东西。
韩正经见她不走,以为她不相信,又拍自己胸口:“放心吧,我说过的话我一定做到。”
费夫人放下心,进去让奶妈送小姑娘的衣裳等东西过来,见奶妈在屏风后面站着,面上带着稀罕。
“我觉得他以后不会再欺负玲珑了,你看呢?”费夫人笑着问她。
奶妈双手合十:“都像今儿这样子,那就再好不过。”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放松警惕,费夫人低声道:“还是多看着些,老爷不让我跟去,只能全交给你,说实在的,虽是通过亲戚间认得的,可就是自己亲戚的孩子也有不靠谱的。再多看着些。”
在这一点儿上,奶妈是亲身跟着的人,她又有自己的见解,。悄笑道:“说起来除去韩世子以外,别的姑娘们小爷全是得体的。跟着她们玩,很是照顾小姑娘,倒不用担心。”
费夫人点一点头,打发她送女儿出去,又跟去两个丫头和两个家人。自然的送去门上,回房后,费夫人又一回按捺不住和费老爷说这件事情。
……
“咱们家里虽没有大富贵,守着祖业也过得丰足。你名士惯了的,自丁忧后就不肯出去做官。都说你闲云野鹤自由自在,族中又有大通长辈在京中有些体面。你爱当官就当官,不当官也无人敢欺负咱们。好好的进京来就为女儿相中亲事,不可能为官,也不会为财。你实话对我说了吧,这亲事莫不是进京前就相中,特特进的京。”
费老爷还不肯对她实说,并非信不过张大学士,而是进京前他也没闹清楚韩家和忠毅侯的关系。长辈费大通对他说亲事有保证,带女儿进京来相看。丑话说在前面,人家相不中,人家不答应。你们相不中,你们也不答应。
费大通不会委屈自己家人到摊开来给韩家相,随便你任意挑拣的地步。张大学士是忠勇王也不放在眼里的人,何况是文章侯。他赏识韩正经,主要心思为巩固他在太子面前的权威。都给自己留的有余地。
虽然对文章侯说的话是:“你相不中,可以不答应。”但费家真的不答应,也可以实话实说。韩世拓不至于糊涂到有这么一句话,就人情世故上全然不通。你可以相不中人家,人家也可以相不中你。至多,费大通再弄几个给他相看,张大学士再弄几个给他相看罢了。
这门亲事是双方大人为一定原因促成,并不是由相看促成。但话又说回来,相看对费家夫妻这里占一定的成分。
见面是在书社,不管是文章侯的仪表,还是小世子的气度,都让费老爷满意。
韩世拓本就生得好,改邪归正后也算得上朝中一位美男子。韩正经就更不差。
而他们的家世,费老爷进京前,由信中看的并不明白。进京后,由张大学士亲自对他说了说。费大通是大学士门生,费家对大学士俱是久仰的心,费老爷虽对福王余孽有犹豫,但全族一心,又是事先见过韩正经的小模样,有一见倾心之感,他可以把福王的话暂时抛开。
因双方话说的有余地,定亲并不在眼前。费老爷就不肯对妻子明说,一是怕她担心福王余孽,二是他自己担心袁家滔天权势。
有人在这里又要问了,身为母亲,当丈夫的相中女婿,真不称职,怎么几个月还没打听到韩家的背景。这话要又说出来才叫奇怪。别说本朝女眷奉行二门不迈,就是后世现代,这样的父母也随处可见。以当地名流而打听不全权势之家,也随处可见。挑起一点线头,批驳不了全局。
费老爷影影绰绰的弄到一些有关袁家的消息,不由他忧愁袁家相不中他家。韩家亲事关袁家什么事儿?韩正经养在袁家京中的人大多知道。
又有人要问,京中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费夫人居然不知道?难道不能上街抓起一个一问就明,不合理不合理。好似也不是上街抓个人就能问明白。
而在后世一个叫现代的地方来说,这种相信丈夫而不闻不问,或本身性格不闻不问的人,或者来往的有人,或者七七八八的原因也没问,问歪了,问也不明的人,也不稀奇。
而费老爷还要私下打听袁家,是他从费大通嘴里听到的如下那种:“忠毅侯,太后侄子,曾当过大将军,现任兵部尚书。与韩家是连襟。奉送妻子祖母老太太,老太太疼爱曾孙,一一养在房中。”
跟履历几无区别。费大通倒不是隐瞒,而不是半天一天能懂,有些袁家的事或心情,费大通也看不穿。
另外打听,与亲戚间的信任没有关系。也或许是个验证。但多听几家总是对女儿负责。越听,费老爷越糊涂。他曾问过费大通袁柳的矛盾,费大通倒尽心解释,问题是别人的矛盾一万人看出来一万个样子,费老爷就更糊涂,就自己再去打听,然后依然很糊涂。
稀里糊涂中的结论,担心韩家反而瞧不上他。这就是奶妈对他说韩正经的行为,对任何一家心里有孩子的人来说,都是不恰当的,而费老爷一直没有理会的原因。
在他的内心里,懂行的消息由费大通处来,但费大通没办法做到完整,费大通的消息加上他自己的见解太多。不懂行的消息由外面来。造成脑海里跌跌撞撞,一会儿想着小正经一板一眼不错,一会儿想着袁家未必相中……
他完全看得清楚韩正经“欺负”女儿的行为,是让她心里有小妹妹。但这不表示奶妈回来说的不对。
本来应该费夫人跟去,但张大学士的建议,袁家的孩子全是自在的玩耍,也相信袁家的孩子,最好是跟奶妈去,由着孩子们相处的好。奶妈就成重要一环。
别说韩正经的行为奶妈要说,就是玲珑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也应当应分的要说。
自家女儿就是定给皇帝,出门去遇到不平,自家人在家里也能说说。敢说的人也不在少数。奶妈拿费家的钱,怕不到韩家门里去。
从相看姑爷上来说,奶妈为小姑娘觉得不平,更应该表达出来。哪一个小姑娘小爷,不是奶妈一生的依靠。除非中间分开。
费老爷是不会说奶妈学话的不对,相反奶妈的话:“不如等姑娘大几年,会周旋会应付,”更体现到她又体贴主人的相中,又体贴姑娘“委屈”。觉得玲珑姑娘大些,会为自己据理力争。她只是个奶妈,只能干看着,也不能反驳主人的决定,她更没有当众提出韩正经的不对。
换成有些外省来的人家,寻的奶妈见识不高,见到自己奶大的姑娘受气,上前一句:“我家姑娘是家里的心头肉,小爷你不能这样对她。”不会有人说不可能出现吧?不会说这种人不可以存在吧。不会说费家既然是张大学士相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人?太奇怪了。
什么人都有可能出现,这不稀奇。
这位奶妈到陌生地方,又有主人交待,遇到什么都装心里,回家再说,说的话是,唯有“大上几岁,会周旋”应该会好些,不扫主人脸面,也是委婉提出。算有一定见识。
这是忠心护主的人才会说出来的话,她要是挑唆,大可以说:“这门亲事未必好,这么大就会欺负人,欺负惯了怎么办?到长大也这样怎么办?”
这种没看到大,就事先看不出不好的事情,貌似不少。
这位奶妈也没有像完全没见识似的,见到袁家孩子们珠玉一般,就乱了分寸的巴结讨好或打听。去的人家自有主人家打听,而她就是打听了,加寿等的侍候人也不会告诉她,反而疑惑你来以前,不知道这是什么人家吗?只会看轻她。
费夫人对袁家的疑惑,就只能表达出:“难道你为了官?应该不是才对。”
没有从奶妈处得到任何袁家摆设什么样,屋子怎么样,而引发出权势的话。
费老爷在听到夫人的话以后,再一回把自己的糊涂遮盖还是容易的多。因为夫妻都对这亲事心存猜测。他含糊的道:“为官,你也说了,我性子闲散。为财呢,你也说了,家中使用足够。没进京没遇到韩世子,寻个上门女婿也行。我相中他,不为官不为财。今年也不定亲,小孩子们没到避嫌年纪,一处玩耍也没什么。要说攀附权贵,我自己不去,送六岁孩子去倒也不必。特特进京为的是看长辈。别多想了,再看两年,定亲的时候你再问不迟。”
费夫人认为没有内幕也就不提。
她唯一还有的担心,就只有回回任由女儿和家人同去,自己不在面前。但费大通竭力保证,先让孩子们相处,费夫人从夫命,从长辈的话,又去几回除去“欺负”的话没有别的,担心女儿独去的心思还是放在心里。
在这里又有人可以挑个刺,什么母亲,居然放任六岁孩子出门做客?就是亲戚,不熟悉的也不应该答应。熟悉的也应该小心。在这里,虽有张大学士和费大通的话在,但有个放心的奶妈,回来事无巨细都如实回话,多重要!
……
房间是三间打开的,上一回可能还加上隔板或博古架,这一回敞开放上名贵的地毯,绣着大大的红花,两边也有红木椅子,但也另辟出小些孩子席地而坐的地方。
怕小些孩子们无意中碰触,安置的是熏笼,就是坐上去也不会有事。窗户是打开的,赏雪也可以跑炭气,熏笼就比较多。这是绣楼,没办法笼地火,但一进房中依然暖风袭人。
费玲珑一进房中就喜欢了,她又见到加喜几个和布偶山。走过去就坐下来玩起来,韩正经送一个果子给她,费玲珑习惯性的又要给小妹妹,韩正经让她不要给,他拿一盘子过来,加喜等玩的不肯要,费玲珑欢欢喜喜自己抱着闻香,又和加喜几个当球踢。
和奶妈见到世子“欺负”小姑娘一样,她气的快要晕过去。见到世子改过来,奶妈欢喜的要流下眼泪。她用帕子揩去,并不是忌惮加寿姑娘和多喜郡主。这是做客的礼节。
事实上,一个家人不乱打听的话,也没有人主动介绍,这位是郡主,这位寿姑娘是什么身份。
已经进过宫,又来到家里,多少总会明白些。但这和一位忠心护主的奶妈回家去详细回话,并添上自己的见解,委婉说出“姑娘再大几岁,就可以周旋”的话有什么相干,有哪里不对?
这位奶妈虽不知道侯夫人的奶妈在她定亲袁家的时候,卫氏心存疑惑,跑去对安老太太说:“姑娘定的不好,我和您把命拼了。”——那会儿没有人说卫氏挑唆,说上有主人,轮得你卫氏奶妈什么事儿!人家袁家太子近臣,难道你卫氏奶妈不害怕吗?还敢挑剔吗?
她虽不知道,但她也可以有她的一份儿心。就像见识比她低的奶妈,可能早就在这里东打听西攀附!
她的心里只看到自己的玲珑小姑娘,见到老爷夫人认为韩世子为准女婿,从身份来说比小姑娘高,更要经心打量才是!
这种换成侯夫人奶妈就无话出来,换成玲珑奶妈就处处是错的话,好不通情理。
在这里侍候的人请她坐下来,奶妈道谢过,离玲珑小姑娘不远的地方,目不转睛看着她,准备她要什么就赶紧上前。只能是和这里主人要,但侍候的人,殷勤些不至于又说袁家有侍候人,有你什么事儿?
她在看看房中地步,做一个打量。见正中真红色绣百鸟的榻上,坐着曾见过的寿姑娘。
奶妈要是没有看错,她的衣裳上有凤凰。也算她不是多嘴的人也没有杂心思,没有到处打听侯府姑娘,就是太后亲戚,怎么能有这样的衣裳。
加寿位同公主这句话,不见得进入到这个圈子,即刻,下一次,下下一次见到就有人说。
费家奶妈只看个好看,想想这家人富丽堂皇的,穿什么戴什么还能会出错?就是出错也与她无关,她压根儿没有想。
当然,又有人提出,你没想怎么去看好看的?理论不过来。
她在看加寿,加寿也看过来,甚至和香姐儿有一个笑容的往来。姐妹都看到韩正经这一回没有让费玲珑把东西给小妹妹,姐妹都在想,正经总算转过来了。
加寿和香姐儿就是看出来,也不会纠正韩正经。看错的人也不想想,袁家门里的孩子们居上位者的优越已成,哪怕她们年年舍粥,定时舍药,也带着知道自己待人不差,知道别人应该对她们客气恭敬。
有人又要说了,知道别人应该客气恭敬,这不是骄傲吗?知道应该客气恭敬,与对别人同样礼敬,怜悯不如自己身份的人,不至于放在一起去看吧?
本着知道别人应该在这里客气恭敬的心,她们是不会阻止韩正经对玲珑小姑娘的行为。
因为她们都知道韩正经不会做出过分的举动,正经是想让玲珑小姑娘融入到这个家里。
但问题是费家不知道,费家的奶妈不知道。又有人要说,张大学士做保山,文章侯府不比你费家大?你凭什么不相信?这话多可笑。说这话的人想来是百般相信身边的上官同僚和亲戚朋友丈夫孩子。真的这样,倒是个完人。自己居然没发现?
有人可以用奶妈回家如实回话的这一个举动就说她挑唆,奶妈凭什么不能看韩世子的举动而有个分析?
有人没有见过费玲珑,就敢断定费姑娘配不上韩正经。想来对自己身边出现的人,早就一眼看到一百岁以后了吧?奶妈是亲眼见到,就不能也就此下个结论?你有说话的权利,人家也有。
这种极度自高自大,有已无人的事情,自己居然没发现。幸好不出现在加寿姐妹身上。侯夫人奶妈能说话,别人奶妈为自己小姑娘不能说话的事情,幸好也不发生在袁家。
韩正经转过来了,加寿和香姐儿会心一笑,继续听房中两个女人说海外的热闹。
这是加寿是姑娘的最后一个年,太子让她早早回家过年,扮闺中受宠娇女儿。父母让她安坐绣楼,打发兄弟姐妹来陪她,给各种能给的好吃好玩东西。
就加寿来说,她最想听的还是海外的古记儿。不但是古记儿新奇,主要是这里面包含父母亲对她的一片疼爱。
也真的好听。
两个随船去,照顾船上家人衣食的女人说到高兴处,双手比划着:“她们的贵夫人娇弱更很,衣服起劲儿紧,有点儿激动喘不过来气来,不晕那就怪事…。”
元皓、韩正经跟着捣乱:“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的吗?”又把各自的假发戴在头上。
加寿嫣然笑的眼神里,在正经身上多停留一瞬,又看了看费玲珑。张大学士要做保山的话,加寿已经知道。难免在今天想起来的时候,又一回想到韩家头上的“福王”身份。
有人说,正经又不认得福王,关正经什么事情?多可笑,也真的没想就说。诛三族也好,九族也好,里面不会个个认得当事人。这也是从本朝出来,前朝的前朝就有。
张大学士一开始眼里也没有韩家,才会在韩家到海边的时候,没见到刺客的时候就认为他们会招来刺客,而当晚,刺客真的出来了,却结结实实给了大学士一记,是黄家招来的人。
加寿看得出来,从那天起,大学士也不见得多待见韩家。反而就像有些人一样,前面把柳云若看错,又对没出现的费玲珑“神算”到配不上,又来“神算”别人家的奶妈,没认为新选姑爷好就是大错特错。
算错了,存的格式留到后面搅局。这是人人有的心思,不过有人能自己排解,有人打算一路留到后面,继续把没出来的人个个“神算”一通。
大学士也不例外,他看错韩家,不见得即刻就改。说不好看错了有一段气,让他对韩家更心存观察,加寿了然于心。
也正因为如此,张大学士最后赏识韩正经,要给韩正经一门亲事,带着高姿态。有“我愿为你韩家洗清门楣出一把力气”,也就从费大通开始,这对师徒对费家传递话的时候,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口吻:“啊,人家是侯爷,咱们高攀了。”
老张头儿对王爷都没有高攀的心,怎么会跑出来对韩家的仰视心?一个人心里没有的东西,很难表现在语气中。
一个人心里没有明白,也很难纠正过来,也压根儿不用去纠正。但一个人心里没“情理”,不反驳欺人太甚。
加寿知道父亲反驳了张大学士,也知道天豹排揎了他。二妹把韩正经带在身边,姐妹兄弟对正经和以前一样,最后用大学士对正经态度的改变,重重反驳了张大学士。
就像有人把九岁柳云若看成一辈子不长进,柳云若以能干贵公子心思承继家门民,这就是重重反驳。
有人没见到费玲珑,就认为配不上韩正经。春秋霸主中,有成年后改变的人。韩正经先改变,费玲珑再愿意和他亲近,这就是重重反驳。
有人认为费家奶妈不好,韩正经先改变,费玲珑再愿意和他亲近。小姑娘好,奶妈自然喜欢,这就是重重反驳。
当然有些人怎么也不转过来,话已说到,尽心尽力。
就像张大学士曾为太子内宅进言,太子也曾对他解释,但转不过来有什么办法?
有人说怎么偏让张大学士做媒,他就没有想到张大学士能为黄家等人说话,也就可以换个方向为加寿说话。
他就没有看到三年出游,张大学士身体明显好过董大学士。董大学士不在的时候,张大学士将在一定程度成为加寿的助力人。
他只顾着两眼一黑,不喜欢张大学士。忘记刀可以伤自己,换个方向也可以杀敌人。
有人又要说为什么偏偏是张大学士,新换一个新出炉的,没有大学士以前的不讨人喜欢。自己周围遇得到吗?一出炉就百般中你意,一路到底的人,见过几个?
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自己身边找个九岁或六岁的孩子,一眼能看出长大后出息还是没出息?
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换成自己的孩子六岁受这样对待,自己能接受?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幸好,加寿看得到张大学士将是接替董大学士的人,这是董大学士肯让步的原因,也是韩家愿意的原因。
加寿挑起眉头想,一件事情出来,如意或者不如意,学不到东西也罢,也别把自己稚气的年纪,或不稚气年纪而稚气的眼光暴露无遗。
长辈也好,兄弟姐妹们也好,为加寿这皇后已缓缓建立局面。有如添砖加瓦,格局已成。
只是有几个有人,还在把一个奶妈护主的行为,一个正经不正确却没看出来的行为,一个大学士以前的旧事,看得比天都重。
当董大学士不在,张大学士这太子师,以年长——年长与门生多有一定关系、以门人众多——也就声音多、以嗓门儿好、以资历,不反对太子一心一意的话,将是多大的助力。
战哥加福去军中,还有陈留郡王和辅国公府。加寿有军队支持。
大学士相中韩正经,董大学士不反对,韩正经将脱颖而出,得到两大学士的点拨,又是加寿的一个助力。
正经长大的时候,阮英明虽年富力强年纪,有个接班人也没什么不对。鹦鹉小碗与正经、小六、小十你助我帮,也没有什么不对。
顺手的,洗清了韩家门楣,让文章侯府又受恩情,又全无顾虑的辅佐加寿。
在这里,又有人要说这个,又有人要说那个……丝毫不妨碍加寿的心思。
张老头儿若和“有人”一样劝说不通,继续作对,身为太子师,加寿理当敬重,也是件糟心的事儿。
幸好,张老头儿不是“有人”。加寿想到这里,觉得可以放宽一步心思,也是家里和自己兄弟姐妹们没有白疼正经,也是正经听到道理,是知恩图报的家门。
“有人”在这里又要说了,看上去几好凑一好的模式,按“有人”说的模式也行。几好凑一好的模式,东也行西也行,那眼下这个,也不用挑剔。
“有人”……。加寿把“有人”推开,对香姐儿笑问:“战哥去了哪里,他不来陪我守岁?”
香姐儿还没有回话,元皓抢在前面:“是啊是啊,战表哥还不来给元皓装钱袋子?”
大家看向元皓的大钱袋子,在这里完全展开,挂在一面墙从上到下,可没有墙那么宽。里面装的钱只得三分之一,余下的只等战表哥的到来。
笑声出来,香姐儿坏坏的出主意:“不来,就多装一个钱袋子。”
“好呀好呀,”元皓把假发丢下来,凑到加寿面前撒娇:“加寿姐姐,给缝一个吗?”
加寿眼前重叠出另一个人,满脑袋小树苗似的朝天辫子,也是这般的讨好面容,她说的是:“姑姑,给梳头发吗?”
当年寻到镇南王府的小加寿,跟这会儿的元皓一个模样。
加寿满口答应:“二丫,见母亲要布料来,再取我的针线筐子。”
“不要现在缝,”元皓头摇得似拨浪鼓,胖脸儿上讨好的神情不变:“咱们正玩儿呢,守过岁再缝,让战表哥先欠着。”
加寿在表弟胖额头上香一记,夸他:“元皓真好。”元皓乐颠颠儿,跟得到战表哥三袋子钱似的喜欢,重新把假发套脑袋上让大家笑,因他频频索要香粉,海外的香粉已用干净,问加寿讨了她用的粉,和韩正经继续在房里蹦哒。
费家的奶妈也看得出来这些小爷姑娘们极为和契,她担心的不过是大家不肯带玲珑和契。如今世子已改,奶妈自然喜笑颜开。
奶妈虽然不是胆大包天,却也未必没来由的屈膝于权贵。权贵让人折服,使用最多的不应该是“慈爱关怀”?有人说:“不,权贵应该让人闻风丧胆”。
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不说,误导人。点出来对与错,“有人说”……。奶妈也把“有人”推开,见小姑娘在一角玩得斯斯文文,笑得眯着眼睛。
外面进来人,钟南夫妻在家里吃过午饭,带着容姐儿也来陪伴加寿。和他们同时进门的,是董贤带着董家的姐妹兄弟,好孩子原定亲的那个接来好孩子的姐姐。
有人说:“好孩子怎么不带来?”人家姑爷接来也不错。“有人”……容姐儿把“有人”推开,兴奋的叫嚷着,一周岁出去的她蹒跚着走到小姑娘堆里。
韩正经的行为虽不对,但刻到费玲珑心里。见是小妹妹,费玲珑让让地方,把手里新得的大布偶送到她面前,面上带着割爱的舍不得:“要吗?”
容姐儿接过来,因在这里大家互给成习惯,地上现捡一个给玲珑。虽是半旧的,不如玲珑给的新,费玲珑开心的玩起来。
有人说:“看看,正经的法子多好,她还是记住了不是?”但不对的,点出来有什么不可以?正经还可以有更好的法子。
董贤把“有人”推开,把姐妹们留下来,兄弟们和加寿等拜过年,由董贤带出去到楼下。执瑜执璞本应该陪父亲会客,但大姐是最后一年在娘家,也让打发到这里衬出热闹,兄弟们会面,热烈的谈论看的书,谈论拳脚。
满满的热闹,把加寿处处包围。
龙书慧的话,让这热闹稍稍减轻。
加寿问她:“太爷爷身子好吗?”
龙书慧压低嗓音:“前几天一场大雪格外寒冷,老人家要加炭火加炭火,不耐烦的多。”
“可能进饮食?”
“就是吃的也少了,所以觉得身子寒吧。”龙书慧很不想打搅这里气氛,也有了戚戚。
加寿对南安老侯有不同于别的长辈的感情,她还记得小的时候在山西,老侯出来进去总会先向加寿打声招呼,加寿说好过,老侯再出门儿,回来总有好吃的带给她。
那个时候老国公在战场上,爹爹袁训也在战场上,充当加寿祖父和家里男性长辈角色的人,是太爷爷南安老侯。
加寿坐不住了,她想到太上皇这几天身子也不好,也是饮食进的不多。加寿姐妹和念姐儿轮流做吃的送去,勉强才肯多吃几口。冬天是老人难过的关口,心中忧愁上来。
找人回袁训:“想去看看太爷爷,明儿初一要进宫,要看视太上皇,要是出不来,今天算早拜年吧。”
袁训说好,让备车,钟南夫妻陪着加寿姐妹,把元皓留下来看着加喜,沈沐麟骑马在侧,来到南安侯府。
……
“世子爷,寿姑娘和禄姑娘来看老侯爷,侯夫人请你去作陪。”丫头隔着门说着话,世子钟华答应着。
丫头远去的脚步声里,钟华站起身,对坐在榻上垂泪的妻子方氏还是皱眉:“你不用来,刚才我也对你把话说干净,今年亲戚门里凡能去的,都陪寿姐儿守岁,你不必去!”
方氏气噎住,更哭起来:“以前你怪我不去,今年我要去陪她,你又不让。”
钟华冷冷淡淡:“以前我没看出你的心思是拧着的,别人说你,你说西。如今我看出来了,你不用去。二弟妹应该去了,这会儿陪加寿的只怕有她。别的弟妹们母亲吩咐也要去,独你不必!”
“凭什么!我偏去!”方氏怒而起身。钟华懒得管她,自己看下衣裳周正,赶到曾祖父院中。
见外间肃穆,香姐儿悄声:“大姐在里面。”钟华也噤声。
……
袅袅香氛掩盖不少房中的病气,但却不能遮盖老侯面上的病容。加寿上一回来看望是几天前,再见到似乎又枯干了。
从家里出来以前,小厨房里煮给姐妹们用的汤水,加寿亲手舀出来就算她的,带到这里托到老侯面前,轻声的唤他:“太爷爷,吃点儿吧。”
“是加寿啊?”老侯有了笑容,快没有肉的面容上一笑骷髅样儿出现,直疼到加寿心底。
她还不敢有泪,强打笑容,喂上几口,直到老侯摇头不肯再吃。
“加寿,坐近些。”老侯从见到是她出来的精神头儿又好一些,有几句话赶着交待。
“在这里呢。”加寿轻声。
“要当贤皇后。”
“知道了。”
“贤皇后未必是好心地皇后,要记得。”
加寿答应着,但踌躇一下,含笑道:“好心地皇后,却也可以是贤皇后不是吗?”
老侯的笑容更绽放出繁花般有了明亮,更多的浮现出赞赏,也有安心:“是啊,好心地不见得就割肉喂鹰,好心地不见得就拱手让人。好心地路见不平依然可以针对!好心地见风起云涌依然可寸土不让。”
“太爷爷您放心吧,您对我说过的话儿,我全记得住。”
老侯嗯上一声,眸子半闭又没了精神。加寿等上一会儿,见他好似再不会说话,轻轻的走出来。
钟家三位老太爷和南安侯夫妻走上来:“你看着怎么样?”
加寿面上掠过不甘心,但眼角滴下来的泪暴露她的心思,呜咽道:“后事准备了没有?”
“早几年就备下,事情一出来倒不用担心不周备。”
加寿泣上两声:“带我去看看。”
钟家的长辈们露出犹豫:“寿姐儿,这大过年的不看了吧,出了年你再看。”
方氏见到,也走上来:“过年看这些多不吉利……”
一句话惹恼加寿,或者说方氏因对龙书慧嫉妒而早有芥蒂,加寿等又何曾不是因龙书慧对她也有不满。老侯对加寿又不是一般的长辈,“不吉利”扎到加寿的心。
加寿怒目:“长辈的事情,什么叫不吉利?还有人备下后事为冲一冲呢!”
方氏大吃一惊,这是头一回见到加寿发怒。万没有想到这位还有稚气的姑娘恼起来,房里都为之一冷。
她魂让撵的快要没有,南安侯夫人又上来斥责她:“长辈怎么能说不吉利?你不会说话就不……”侯夫人后半句还是没说出来,改成和缓些的一句:“你身子素来不好,回房去,大过年的别再添病才好。”
这个家里能和加寿姐妹亲近的,只有一个人。侯夫人自然的对龙书慧道:“你陪着寿姐儿和香姐儿去看看。”
方氏又羞又气,钟华又来上一句,跺脚唉声:“不是让你别出来吗!”一抖衣角随着去了。
加寿和老侯都重要过于方氏,一家人全陪着去了,独留下方氏战战兢兢,这个时候倒是想还有往日的怒恨,只可惜精力不足,全然提不上来。
丫头扶她回房,方氏这一回真的又病了。
……
太后的宫里,因孩子们不在相对冷清。这清静中,也方便老夫妻说话。
“今天是新年,有人可能要说大过年的不说这些话,但新年是个开始,旧事也要交待完毕,这样我心里痛快。”太上皇握住太后的手。
太后听出来是交待后事,忍悲道:“就咱们两个在,不说话可做什么呢。”
“等我不在了,你记得多活几年,把多喜的亲事定下来,照看好元皓。”
太后既然让他说,就没有说阻拦的话,反而答应下来会让太上皇安心,只是点头。
“说起来当年你接忠毅侯,我没有暗中反对,如今带出来懂事的元皓,加寿是你强定亲事,全然没有和我商议,但也能照顾瑞庆,一定比皇后强,这是你的功劳,也有我的好处吧?”太上皇露出笑容。
太后见他瘦弱只想叹气,但听听话的意思,却又想笑:“却原来你当年是知道的。”
“怎么会不知道?我又不耳聋眼花。”太上皇轻轻摩挲着她的手指,回味着旧事。
“你和太子鬼鬼祟祟,我想什么事情瞒着我?这还了得。我也让人跟后面查去。”
太后忽然想了起来,忽然有了紧张:“这么说你全知道了?”
太上皇故意反问:“知道什么?”
太后又有了犹豫。太上皇问她要口水喝,润过嗓子力气足,取笑道:“你如今有儿子当皇帝,有女婿是王爷,有侄子掌兵部,还不敢在我在面前说句实话吗?”
太后让他激的勉强道:“怕你瞧不起。”
“你不就是让卖了,又让卖一回。”太上皇柔情上来:“别再担心,你呆过的痕迹全让我抹去。”
“那大火是你指使的?”太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子成年后,太后把身世和盘托出,太子的意思也是把太后曾中转呆过的青楼连根儿拨干净,过上十年八年,是别的铺子,住别的人家,谁还能知道这里囚禁过当朝太后。
但等太子派人去时,说那地方已成一片废墟,本地衙门正在起新楼。
太子回太后吉人自有天相,太后也以为运道不错。直到今天答案浮出,却原来是当年的皇帝所为。
深宫中惴惴不安直到今天的心事,终于可以放下来。太后看着太上皇的笑容不知说什么才好,过上一会儿,她起身,把手从太上皇的手里抽出。
手中一空,萦绕的温暖忽然变成虚空,太上皇急了,追着欠半个身子还要握住,见太后在床前跪了下来。
“你对我太好了,说实在的,你问过我多次有多在乎你,我很在乎你,可我还是不敢对你说实话。如今全明白了,你是早知道的,我受你许多恩情无以为报,只有叩个头吧。”
太后端端正正拜了下来。
花白的头发因跪拜而在眼前闪动,太上皇倒吸一口凉气:“你也上了年纪,你还能行吗?”
“什么不行,你看着,我伶俐得跟当年一样。”太后心情激动,起猛了头犯晕,但嘴上不肯让步。
太上皇屏着气直到太后回到床前坐下,把她手重新握住,才恨声道:“看你也病下来,谁来侍候我?”
“不是有宫人。”太后为他掖着被角。
“宫人有什么好,是能叙旧,还是能讨人情?”太上皇翻眼。
太后本是含着眼泪的,有这两句话出来,和太上皇互相看看,忽然就乐了。
枕边取一个帕子掷过来,太上皇道:“擦擦眼泪吧,咱们说的全是好话儿,你哭什么。难道我先去了守着等你来,这话不好?”
“好,很好。”太后接过帕子,刚才的悲伤果然去了大半儿。
“我比你只大几岁,所以我来了,你也快了。我怕你快快的追着我来,不得不把话先说完。”
“好,你很周详,再说吧。”太后想想这话倒是不错,倒真的不必悲伤。
“这就跟搬家似的,新房子我先住,你后来,你不要急,这新房子一住上,可不是迁个宫殿,还能回去。咱们逢年过节能见到孩子们,可不能同他们说话。所以我走的时候没安排好的,你安排好了,你就来吧。都安排好了,就别让我等着了。”太上皇说的自己笑容满面。
太后也笑:“你还别说嘴,看你身子还能支撑,兴许多喜的亲事你安排好,元皓也定下亲事了,我和你一起去好不好?”
太上皇当了真,眉头锁起想了想,又摇头:“你不会和我一起去,你心里放不下你的侄子,只怕你还想同他们多聚几家。”
太后哎哟一声:“你呀,又为我想多了,不如我当着你起个誓……”
“不必!”太上皇厉声止住,再放缓口吻:“不用起誓,世事变幻只有天知道,人不能预料,到时候真的出来别的事情,你让我多等几年,我不怪你。”
太后又想到一件事:“你未必就等我,先皇后难道不陪你?”
太上皇沉思:“是啊,她在下面呢。”
先皇后早年去世,一个嫡子也没有留下,太上皇对她淡忘的只有祭拜上的影像的影子,让太后提起来,眼前晃动着白乎乎,怎么也看不清面容。
“我怕我和她相见两不认了。再说就在又怎么样?过年过节我没有忘记她,孩子们也拜她,你也拜她。等我先下去对她说说,让她安生呆着,不要打扰。”
这话谁听着会不喜欢,太后也心里喜欢,但嘴上抱怨:“都说我偏心,我看您才是偏心的那个。”
轻轻一笑:“你对她说,等我下去,我知道长幼先后,我不会跟她争到没意思。”
太上皇也抱怨:“真是的,下面还有一个她在?”
“人家前面陪你,所以她就在了,这有什么稀奇。”太后莞尔:“先陪的有功劳,抹不去的。”
“那,同她说说,同她说什么好呢……”
殿外大雪飞呜,把老夫妻的对话尽锁殿中。
……
“大过年的,您老人家又闹腾什么?我说过,战哥大了自然去军中,以后不知多少年再见一面,留他多在我身边几年怎么了?今年偏不去!大倌儿就是个不孝之子,看我写信骂他!”
梁山老王妃怒气冲冲。
在她的面前摆着酒菜,这是中午的酒菜,老夫妻吵到现在,这顿饭换几回热菜,到这是下午还没有吃完。
梁山王妃去办年,加福和萧战坐在这里,见到祖母说话,就把脸儿看过去。
梁山老王烦恼:“大倌儿要他去,大倌儿说战哥出息,你怎么半点儿不疼儿子?”
加福和萧战并排又把脸儿扭过来,看祖父。
老王妃火冒三丈,从中午到现在半点儿不减火力:“不许!你也可怜可怜我,我到你们家过的日子就是等丈夫等儿子,求你让我晚等孙子几年吧!”
加福和萧战同情的眼光又到祖母这里。
“我们家就这日子!”梁山老王恼了。
加福和萧战再次同情的看向祖父。
左看过来右看过去,嘴里的东西也吃得差不多。加福和萧战不约而同挟菜给对方:“战哥(福姐),祖父母还要吵,你先吃点儿吧。”
吃上东西,再次扮出很想劝解很想同情的神色,陪在这里,看着祖父母为萧战今年走还是不走吵个不停。
“忠毅侯都松了口,说许加福陪战哥同去,但不许成亲,到年纪再回来成亲,偏你又不答应?”
两个脑袋唰的跟着过来。
“我要是知道忠毅侯最终还是体谅了你,我一早对他说好,让他咬定牙关不答应。”
两个脑袋唰的跟着再过去。看祖父的时候满面祖父好有理,看祖母的时候呵呵直笑,祖母说的最对。
------题外话------
黑化到最后,刀一般对着作者。以仔来看,不必了。您留着回家切西瓜倒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