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不在兵力而在粮草
赖三儿和金大出门后,秦书淮一个人在院子里喝茶冥想。
现在迁安夺下了,大军下一步的行动至关重要,可是这一步该怎么走呢?
最大的难题,是现在兵力远远不足啊!算上祖大寿的四千精骑,现在自己手上总共也只有四万两千多兵马(算上还能战的伤兵)。
如果继续向前去攻三屯营,那么为了防备永平的八千鞑子精锐,在迁安至少要放五千兵防守,这样能带去打三屯营的就只有三万七了。
而在三屯营,多尔衮手上应该至少两万多精兵。三万七对两万,就算是野战,联军也未必能胜,就算胜也必然损失惨重。更何况多尔衮现在是守城方,那就更难打了。
而且,据之前的情报,鞑子在三屯营以北至少还有两三万兵马,要是拉过去一万埋伏在三屯营城外,这仗就基本没法打了!
秦书淮在迁安绞尽脑汁之际,袁崇焕在遵化城里也等得望穿秋水。
现在鞑子是不攻城了,但是城中缺粮啊!
城里头的米粮已经耗尽,现在只能靠杀马充饥了。不过这些战马也因为粮草不足,都没多少膘,正常战马一匹至少1200斤左右,但是现在城里的战马只有900斤左右。除去骨头等,杀一匹马实际能得两三百来斤肉。城内可有五万多大军,一天得吃掉多少匹马?这么下去,战马很快就会被吃完!
袁崇焕估计,这么下去他顶多还能再坚持六七天,要是六七天之内秦书淮还不来,他就只能出城与鞑子拼命了。
袁崇焕着急,皇太极也在急!
他也缺粮啊!本以为攻下三屯营能获得粮草,可惜那个祖大寿下手狠,硬是把城里所有的粮草全部都烧了!
而且是从傍晚时就开始烧了,等他突围的时候,所有粮食都已经烧了个干净!
按照正常逻辑,城未破之前守军是不可能烧粮的,因为一烧军心就会动摇。而且在城破之后也未必会烧,因为很多将领认为己方军队还能夺回城池。而就算是烧,也是在即将城破、大势已去之际烧,而如果祖大寿这么做的话,后金军至少还能救下不少粮食。
但问题是,祖大寿压根就没想守三屯营,所以他提前烧了!烧得干干净净,顺带也把城中的火油也耗光了!
这就是祖大寿,一个精致的自利主义者,同时又是个具备卓越战略眼光的将领。很难说他说是个英雄,但又让人无法否定他的才能。
围城这么久,皇太极的粮草也消耗地差不多了。现在他的兵也得缩减配给,一天只吃一顿饭,就算这样军中也只剩下三四天的口粮了。
他原本在等迁安、永平方面的两万大军“征粮”,征粮后可以送过来。不过,就在刚刚,他得到的却是迁安已被秦书淮闪电般攻陷,永平的八千军队孤悬在外,甚至连三屯营派去的一万五千援军也近乎被秦书淮全歼的消息!
己巳之败时那种深深挫败感,顿时又在皇太极的心头升起。他放下塘报,嘴中不停地喃喃:“秦书淮,秦书淮……”
入关时,他带了总计十四万精锐,进攻遵化城损失了两万,如今又被秦书淮歼灭了三万,只剩下九万了。而这九万人中,还有八千孤悬在永平进退不得,如今看来也是凶多吉少。
皇太极长叹几声,随后又看向了范文程。
因为秦书淮的存在,现在的范文程比历史上更得皇太极信任。秦书淮让皇太极相信,汉人运筹帷幄的本事远高于他们满人。
而范文程也是汉人,之前他在朵颜部借兵、计夺三屯营,以及己巳之战中用妙计帮大军脱困等事情已经证明,他是值得信赖的谋臣。
皇太极胸怀天下,求才若渴,并不以范文程是汉人而对他另眼看待,反而对他恩宠备至。
“范先生,如今三屯营虽下,然遵化城久攻不克,那秦书淮又率精兵夺了迁安城,正是敌我胶着之际。而我军……粮草有不济之虞,不知先生还有何良策?”皇太极问道。
范文程起身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然后说道,“大汗,据臣所知,那秦书淮现在手上也仅有三四万兵马,而多尔衮贝勒在三屯营尚有两万四千精兵,如今驻守洪山口、汉儿庄等地的莽古尔泰的一万大军已经出发前去驰援三屯营,如此一来三屯营势必固若金汤。”
皇太极点了点头,又问,“然后呢?”
“至于遵化城内,如今袁崇焕久等援军不到,想必城内粮食已极为短缺,臣预计他若在数天内等不到援军,便只能突围。而我军目前只有三万精锐围城,若是袁崇焕从蓟州调兵帮他突围,恐怕我军要吃亏。”
皇太极道,“先生言之有理。蓟州那边虽只有五千昌平军堪称精锐,但总兵力也足足有六万,若是来个三四万,也是不好对付的。”
“大汗英明!”范文程不失时机地称赞了下皇太极,随后又说道,“所以,臣建议把驻扎在马兰峪附近的朵颜部的五千骑兵也调到石门寨,这样加上多铎贝勒的八千人马,守住石门寨就绰绰有余了。而只要石门寨不失,遵化这边就安全了。”
石门寨是从蓟州通往遵化的必经之地,蓟州军要想就遵化,必须要攻克石门寨,这个道理和从迁安去遵化必须要攻克三屯营是一样的。
后金对于明军的卫军,也就是屯田兵,是跟本不放在眼里的。蓟州城内虽有六万大军,但只有五千宣府军可以撑得上明军精锐,其余都是卫军。在野战条件下,五千蒙古骑兵配上八千后金步兵,至少可以击溃四万的卫军。而这些鞑子兵如果用来守城,估计五六万卫军都未必能攻下。
所以,范文程的这个安排,可以基本确保蓟州无法派援兵来帮袁崇焕突围。
而在遵化,三万后金精锐对阵袁崇焕麾下两万关宁军、三万卫军组成的五万大军,在野战条件下,胜率也至少在八成以上。
说完这些后,范文程又道,“故而,如今我军与明军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兵力,而在于粮草!”
皇太极听得频频颔首,又道,“先生请继续讲。”
现在迁安夺下了,大军下一步的行动至关重要,可是这一步该怎么走呢?
最大的难题,是现在兵力远远不足啊!算上祖大寿的四千精骑,现在自己手上总共也只有四万两千多兵马(算上还能战的伤兵)。
如果继续向前去攻三屯营,那么为了防备永平的八千鞑子精锐,在迁安至少要放五千兵防守,这样能带去打三屯营的就只有三万七了。
而在三屯营,多尔衮手上应该至少两万多精兵。三万七对两万,就算是野战,联军也未必能胜,就算胜也必然损失惨重。更何况多尔衮现在是守城方,那就更难打了。
而且,据之前的情报,鞑子在三屯营以北至少还有两三万兵马,要是拉过去一万埋伏在三屯营城外,这仗就基本没法打了!
秦书淮在迁安绞尽脑汁之际,袁崇焕在遵化城里也等得望穿秋水。
现在鞑子是不攻城了,但是城中缺粮啊!
城里头的米粮已经耗尽,现在只能靠杀马充饥了。不过这些战马也因为粮草不足,都没多少膘,正常战马一匹至少1200斤左右,但是现在城里的战马只有900斤左右。除去骨头等,杀一匹马实际能得两三百来斤肉。城内可有五万多大军,一天得吃掉多少匹马?这么下去,战马很快就会被吃完!
袁崇焕估计,这么下去他顶多还能再坚持六七天,要是六七天之内秦书淮还不来,他就只能出城与鞑子拼命了。
袁崇焕着急,皇太极也在急!
他也缺粮啊!本以为攻下三屯营能获得粮草,可惜那个祖大寿下手狠,硬是把城里所有的粮草全部都烧了!
而且是从傍晚时就开始烧了,等他突围的时候,所有粮食都已经烧了个干净!
按照正常逻辑,城未破之前守军是不可能烧粮的,因为一烧军心就会动摇。而且在城破之后也未必会烧,因为很多将领认为己方军队还能夺回城池。而就算是烧,也是在即将城破、大势已去之际烧,而如果祖大寿这么做的话,后金军至少还能救下不少粮食。
但问题是,祖大寿压根就没想守三屯营,所以他提前烧了!烧得干干净净,顺带也把城中的火油也耗光了!
这就是祖大寿,一个精致的自利主义者,同时又是个具备卓越战略眼光的将领。很难说他说是个英雄,但又让人无法否定他的才能。
围城这么久,皇太极的粮草也消耗地差不多了。现在他的兵也得缩减配给,一天只吃一顿饭,就算这样军中也只剩下三四天的口粮了。
他原本在等迁安、永平方面的两万大军“征粮”,征粮后可以送过来。不过,就在刚刚,他得到的却是迁安已被秦书淮闪电般攻陷,永平的八千军队孤悬在外,甚至连三屯营派去的一万五千援军也近乎被秦书淮全歼的消息!
己巳之败时那种深深挫败感,顿时又在皇太极的心头升起。他放下塘报,嘴中不停地喃喃:“秦书淮,秦书淮……”
入关时,他带了总计十四万精锐,进攻遵化城损失了两万,如今又被秦书淮歼灭了三万,只剩下九万了。而这九万人中,还有八千孤悬在永平进退不得,如今看来也是凶多吉少。
皇太极长叹几声,随后又看向了范文程。
因为秦书淮的存在,现在的范文程比历史上更得皇太极信任。秦书淮让皇太极相信,汉人运筹帷幄的本事远高于他们满人。
而范文程也是汉人,之前他在朵颜部借兵、计夺三屯营,以及己巳之战中用妙计帮大军脱困等事情已经证明,他是值得信赖的谋臣。
皇太极胸怀天下,求才若渴,并不以范文程是汉人而对他另眼看待,反而对他恩宠备至。
“范先生,如今三屯营虽下,然遵化城久攻不克,那秦书淮又率精兵夺了迁安城,正是敌我胶着之际。而我军……粮草有不济之虞,不知先生还有何良策?”皇太极问道。
范文程起身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然后说道,“大汗,据臣所知,那秦书淮现在手上也仅有三四万兵马,而多尔衮贝勒在三屯营尚有两万四千精兵,如今驻守洪山口、汉儿庄等地的莽古尔泰的一万大军已经出发前去驰援三屯营,如此一来三屯营势必固若金汤。”
皇太极点了点头,又问,“然后呢?”
“至于遵化城内,如今袁崇焕久等援军不到,想必城内粮食已极为短缺,臣预计他若在数天内等不到援军,便只能突围。而我军目前只有三万精锐围城,若是袁崇焕从蓟州调兵帮他突围,恐怕我军要吃亏。”
皇太极道,“先生言之有理。蓟州那边虽只有五千昌平军堪称精锐,但总兵力也足足有六万,若是来个三四万,也是不好对付的。”
“大汗英明!”范文程不失时机地称赞了下皇太极,随后又说道,“所以,臣建议把驻扎在马兰峪附近的朵颜部的五千骑兵也调到石门寨,这样加上多铎贝勒的八千人马,守住石门寨就绰绰有余了。而只要石门寨不失,遵化这边就安全了。”
石门寨是从蓟州通往遵化的必经之地,蓟州军要想就遵化,必须要攻克石门寨,这个道理和从迁安去遵化必须要攻克三屯营是一样的。
后金对于明军的卫军,也就是屯田兵,是跟本不放在眼里的。蓟州城内虽有六万大军,但只有五千宣府军可以撑得上明军精锐,其余都是卫军。在野战条件下,五千蒙古骑兵配上八千后金步兵,至少可以击溃四万的卫军。而这些鞑子兵如果用来守城,估计五六万卫军都未必能攻下。
所以,范文程的这个安排,可以基本确保蓟州无法派援兵来帮袁崇焕突围。
而在遵化,三万后金精锐对阵袁崇焕麾下两万关宁军、三万卫军组成的五万大军,在野战条件下,胜率也至少在八成以上。
说完这些后,范文程又道,“故而,如今我军与明军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兵力,而在于粮草!”
皇太极听得频频颔首,又道,“先生请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