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东厂督公

第二百八十章 君臣论策和崇祯敲诈

    此时天边已露出鱼肚白,而陈启升的脸色比鱼肚更白。

    这一夜,对所有人来说都无比煎熬。

    这很可能也是决定这个腐朽帝国未来走向的一夜。

    沉默了许久之后,陈启升咬了咬牙,对崇祯说道,“皇上,成淮山他胡说八道!罪臣家里总共就这些银子了,根本没有一引盐十两银子之说!”

    言之凿凿,斩钉截铁!但冷汗还是不住地从他额头滑落。

    陈启升要赌一把!

    那些银子大部分自然是给了上头,但如果他供出来,就等于背叛了东林,上头的人不但不会救他,而且一定会置他于死地。反过来,如果他一口咬定没有这事,没准三司会审的时候自己还能轻判一些。

    三司,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可都是东林党的人!

    不过他很清楚,一切最终都要取决于皇上。自己的钱到底去哪了,相信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心知肚明和相不相信自己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皇上不打算和东林开战,那就会选择“相信”自己,自己可能还有救。如果皇上选择和东林全面开战,那自己势必要被杀来祭旗!

    说到底,就是皇上怕不怕东林的问题!

    皇上怕吗?他当然怕!东林士子遍布天下,皇上难道要与天下人作对吗?

    崇祯又踟蹰了许久,在这个重要关头,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再次展露无疑。

    过了会,他对李敬亭说道,“把他先带下去。”

    “臣遵旨。”

    李敬亭把已经腿软了的陈启升拖到了外边。

    崇祯又对其他人道,“你们都出去吧,秦兄你留下。”

    其他人立即都出门去,并关上了房门。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对秦书淮缓缓说道,“秦兄,迈出这一步……我们就没有回头路了。”

    秦书淮冷静地说道,“如果我们不迈出这一步,日后不光回不了头,也再难前行一步了!黄兄,大明不是打退一次建奴、杀掉几个道台可以救的!这趟刀山火海,身为大明之主,你必须趟过去!”

    崇祯的眼神渐渐地坚定起来。

    “秦兄,你会陪朕一起走这条路的对吗?”

    “会!我与黄兄共进退!”

    简单的几个字,让崇祯浑身的热血沸腾了起来!

    “好,朕就与秦兄闯这一遭!朕宁愿做个四处搏杀的亡命之徒,也不做一个受人耻笑的亡国之君!朕乃天命神授,又有秦兄这般无双国士,就不信斗不过那帮迂腐书生!”

    秦书淮淡淡地吐出四个字,“皇上圣明!”

    热血过后,崇祯又回归了冷静。谋定而后动,这个道理他自然知道。当年斗魏忠贤的时候是这样,现在斗东林党也会这样。

    “秦兄,以你之见,当如何铲除东林党?”

    秦书淮道,“臣认为当做到四点方才稳妥。一是掌控舆论,切不可让东林党将黄兄整肃朝廷法纪的事情抹黑成残暴无道,滥杀朝臣,否则黄兄就成了孤家寡人了!二是步步为营,切不可操之过急,需一地一省地清洗东林党,否则那些督抚联合起来反抗,事恐不测。三是先地方后京官。朝中六部、内阁及大理寺、都察院等部官员先一律不动,甚至用加官进爵予以安抚,东林逆党向来唯他们马首是瞻,只要他们安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麻痹东林党人。”

    听到这里,崇祯插话道,“秦兄,舆论是东林的强项,朕殊无把握,秦兄可有良策?”

    秦书淮轻描淡写地说道,“皇上放心,这点就交给臣便是。论攻心之策,他们东林党人都联合起来都不是臣的对手。”

    崇祯一喜,立即点头道,“秦兄如此一说,朕便丝毫不担心了!”顿了顿,又问道,“不过,秦兄说要先地方后中央,那么先从哪一地动手呢?”

    秦书淮不假思索地说道,“从战乱之地开始!若我们以肃贪为名对东林动手,势必引起东林警觉,需知东林党人十有九贪!但是如果我们以平乱为名清洗东林党,他们不但不会警觉,而且也无话可说,需知他们也希望能平定民变。”

    崇祯一怔,说道,“如此,会否使剿匪战事更加糜烂呢?”

    秦书淮很肯定的摇头道,“不会。只要官军不乱,当地官府就不会乱,因为当地军政早已被官军接手,官府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因东林党人大都为文官,所以官军中少有东林党人,只要清洗掉总督和几个巡抚,官军就完全脱离东林党了。”

    崇祯点头道,“秦兄说的没错。目前民匪最肆虐之地莫过于陕.西、山.西、甘.肃等地,也就是杨鹤总督的三边。杨鹤手握重兵,但向来与周延儒等人同个鼻孔出气,想来也是东林党人,如此一来,要想清洗三边的东林党,就先要把杨鹤调走,然后派一可靠之人总督三边,秦兄以为呢?”

    秦书淮说道,“杨鹤近来无大败,亦无大过,此时调走他有些蹊跷,势必引起东林党人的猜想。再加上如果杨鹤一走当地东林官员就遭到清洗,我们的目的性就太明显了。另外,就算调走杨鹤,要平息东林党众议,皇上还是得让他出任要职,将来也是个祸患。”

    崇祯听秦书淮语气不善,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秦兄的意思……”

    秦书淮语寒如冰地说道,“臣建议还是让杨鹤死在任上好!”

    崇祯只思考了一秒钟时间就点头同意了。至于怎么让杨鹤死在任上,他相信秦兄有一万种方法,自己无需关心。对此他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

    问道,“那何人继之?”

    “杨鹤手下有一参政叫洪承畴,臣认为此人当可担此大任。”

    崇祯仔细回忆了下,说道,“洪承畴?就是那个率一千人解了韩城之围的那个?”

    此时的洪承畴不过是小小参政,崇祯唯一听说过他的一次就是不久前的韩城之战。

    但秦书淮知道这个人很快就会声名大噪,最终也会替代杨鹤,成为三边总督。

    所以他只是让这个过程提早一些而已。

    这可是明末少有的大才啊!没有他,紫禁城起码会早五六年被民军攻破!

    杨鹤在总督三边时,对农民军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以至于造成一种怪象,那就是农民造反之后,如果打不过官军可以选择投降,不但不会受到任何处置,而且还可以免费得一笔银子或者口粮。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愿意干?所以三边地区的贼军反了降、降了反,永远都剿不完。就连当年李自成、张献忠也曾反复“诈降”,渐渐在“诈降”中越做越大。可以说,如果不是杨鹤这个东林党的圣母表,李自成和张献忠绝不会坐大。

    而洪承畴就与他的上司大为不同了。他是著名的强硬派,不仅主张大力剿匪,而且还杀降,据统计被他杀掉的降匪多达数万。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他总督三边期间民匪越来越少,到崇祯十二年时,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也几乎被剿灭,仅剩十八骑败走。要不是洪承畴后来去做了蓟辽总督,估计李自成一辈子也没翻身指望了。

    总之,洪承畴绝对算的上是明末的大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与东林党根本不是一路人。虽然他后来投降了满清,但知道整个经过的人都知道,他与吴三桂是不同的。

    崇祯虽不太了解洪承畴此人,但听秦书淮说他可以当此大任,也就放下了心来。

    这才想起秦书淮还有第四点没说,忙问,“秦兄,你要说的第四点是什么?”

    秦书淮说道,“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一定要尽快解决各地兵马欠饷问题。如今各地欠饷普遍,官兵生存状况极为恶劣,这是最大的空子!东林党本身以文官为主,能掌控兵马的也就是各地督抚,原本没有底层基础。但是如果他们拿朝廷欠饷来说事,抹黑皇上骄奢淫逸,拒不发饷等,以此鼓动底层官兵跟着他们反皇上,那就大不妙了!”

    崇祯深以为然地点头道,“秦兄说的对。要动东林之前,势必要先解决欠饷事宜。只是朝廷积欠饷银已久,要一一还清又谈何容易啊!”

    说着,崇祯又用不怀好意的眼神看着秦书淮。

    “秦兄,朕说过此次只要你五百万两的。你放心,朕身为天子一言九鼎,绝对不会跟你多要的。欠饷一事,朕就是卖了宫中的珍宝,当了皇家的田林,也会自行解决的。当然了,如果你要是多给些,那是忠君体国,也是无妨的。”

    秦书淮知道这小子又想打自己主意了,于是故意不说话,看这小子还会说些什么。

    崇祯见秦书淮不说话,又清了清嗓子,像话痨一样念叨道,“秦兄这趟出来,怎么也能讹个上千万两白银吧?朕算算啊,巨鲸帮二百八十万两,漕帮至少四百万两,加上这次天津道这里折算下来怎么也有一百二十万两,一会要是抄盐运都司陈里仁的家,也至少五十万两,对了,还可以敲诈那个成淮山,以秦兄的手段至少也能敲他三五十万两的。这么算起来,额……就已经九百万两了。”

    秦书淮:……

    “呵呵,秦兄你这次发达了。”

    秦书淮:……

    “呵呵,秦兄你已经净赚四百万两了。”

    秦书淮:……

    “呵呵,秦兄你可比朕有钱哪。”

    秦书淮:……

    “呵呵,秦兄朕可朕羡慕你。”

    秦书淮叹了口气,“皇上你还是直说吧,臣再交多少才算忠君体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