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五万宫女下江南
李沐一愣,问道:“那是多少人,还请公公明言。”
袁仁国双眼向上一翻,道:“至少得三万人,若是殿下有妙策,出宫五万人就最好不过了。”
李沐闻言大惊,五万人(ps:真实史中比这还多)?
这表示宫女总数远不止五万。
不禁暗中腹诽道,要不说皇帝不长命呢,这五万人,一天一个,一辈子也睡不完啊。
李世民见李沐沉吟,哪会想到李沐心中的龌龊,还以为李沐为难呢。
“若没有主意,朕也不勉强你。不过,国子监学子你就别想了。”
李沐心中一动,道:“这事臣还真能办。”
“殿下可别胡来,虽然宫女出宫,历代也有前例可循,可毕竟是宫中人,若流落民间有不雅之事,可有损失陛下脸面啊。”袁仁国见李沐应得松脆,连忙提醒道。
这还真得提醒,你想民要是宫女流落到民间,嫁于良人还好,如果有些进了伎馆,这还丢死个人啊?
“公公放心,我什么时候在大事上糊涂了?”李沐微笑道。
李世民对这点还真放心,他道:“李沐,说说你打算如何安置?”
李沐道:“皇上,臣为杭州都督,江南盛产丝绸,如果以朝廷名义设立个丝绸织造司,容纳数万绣娘想必不是什么难事。”
李世民点点头,宫女哪个不是心灵手巧之人?做个绣娘倒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活不累还体面,他道:“这倒是个主意,可如果设立了织造司,这数万绣娘还不是要朝廷养活?”
“皇上放心,以朝廷名义设立织造司,不过是为了给这些宫女一个名份,这样一来,要能让天下人称颂陛下仁慈。虽然名义上是朝廷设立的,但除了设置一正二副三个总管之外,再无别的官职。数万绣娘的年俸皆由所织造之丝绸卖出所得支付。”
李世民龙颜大悦,抚掌赞道:“好,好。此策甚妙!”
“那依你之见,这织造司总管该是几品官?”
“不宜太高,以免影响地方官府。也不宜过低,毕竟关朝廷颜面。臣以为正五品为好。”
李世民当即拍板道:“准,就依你所言。”
“袁仁国,此事便由你与李沐共同办理。”
“老奴遵旨。”
袁仁国领了旨,便问李沐,“关于三位总管,殿下可有合适人选举荐?”
李沐本想摇头,可突然心中一动,答道:“数万绣娘让男子总管倒还真不合适,不如选女子管理吧?”
“女子为官?”袁仁国迟疑了,他看向李世民。
李沐解释道:“这总管不过是对外的名头,其实与政务无一丝瓜葛。”
李世民想了想,道:“准。”
袁仁国于是问道:“那殿下想必有合适人选了?”
李沐笑道:“还真有,不过我还不知道她们愿意不愿意。这样吧,我出宫去问问,明日给公公一个准信。”
袁仁国道:“那就等殿下的信了。”
此事解决,李世民心情好了不少,挥挥手道:“退下吧。”
李沐一下傻眼了,这不过河拆桥吗?
“咳……皇上是不是……忘记什么事了?”
李世民一愣道:“朕没什么事了。”
李沐心中大骂,可嘴上却道:“臣突然想起,五万绣娘一并出宫,恐怕以二十多万人口的杭州府动荡。”
袁仁国有点急了,这包裹伤了自己太久的脑筋了,眼看着刚要卸下,却又出变故,他一时情急,也没去细想,就问道:“殿下可有解决之策。”
李沐想了想道:“也不是不能解决,只是时间上需要要从容一些。”
“那以殿下看,需要多久?”
“一年安置五千人,应该是不难。”李沐信誓旦旦地承诺道。
袁仁国闻听一脸苦相,一年五千人?
五万人十年?那就不需要李沐为难了,因为想必那时一部分宫女都快老死了。
袁仁国无奈地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哪会不知道李沐的心思。
“朕没想到啊。”李世民悠悠说道,“你还与朕玩起了心眼了。”
李沐躬身道:“臣惶恐。”
“罢了,朕允你选二十人带去杭州。”
“二十人少了点吧?能不能一百五十人?”李沐脸皮厚得令人发指。
李世民大怒道:“堂堂国子监学子,朕的天子门生,岂能容你讨价还价?”
李沐低着头,一声不吭。
袁仁国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声。
李世民呼呼地喘了两口粗气,“一百人吧。”
袁仁国差点喷出来。
李沐大呼道:“臣谢陛下隆恩。”
然后转向袁仁国道:“袁公公,我要想起,如果在设立织造司的同时,再设置几家女子力所能及的如绿茶坊之类的工坊,还是可以加快一些安置力度的。”
袁仁国这时已经体会到李沐的油滑,捧哏道:“能加快多少?”
“第一批出宫不少于一万人,然后每月往杭州输送三千人,如何?”
袁仁国略一估算,如此速度一年多就能解决困扰多年的问题。
于是看了一眼李世民之后,点头道:“就按此办理。”
“臣告退。”李沐见目的达到,主动请退。
不想李世民却阻拦道:“且慢。”
“臣恭听。”
“朕听你在国子监说,如果人口增长,大唐的均田制就会崩溃。”
“正是。”
“那你可有稳妥之策?”
“不可能有稳妥之策,当下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无非是人口和土地。这两个陛下恐怕都不肯放弃,那么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土地改革,可这肯定会触动既得利益团体,所以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改革半途而废,另一个就是内战,以血与火来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李世民眼神很复杂,“可朕难道就不能限制人口增长吗?”
李沐噗地一声,皇帝管天管地,还管上百姓的生育了?
可这让李沐瞬间想起了后世的那个国策。
以现在的科技,根本无法施行。所以,竟忍不住笑了出来。
笑声引来袁仁国喝斥,“殿下不可在君前失仪。”
“臣知罪。”
李世民瞪了李沐一眼,“算了,朕气量还不至于小到这种地步。”
袁仁国双眼向上一翻,道:“至少得三万人,若是殿下有妙策,出宫五万人就最好不过了。”
李沐闻言大惊,五万人(ps:真实史中比这还多)?
这表示宫女总数远不止五万。
不禁暗中腹诽道,要不说皇帝不长命呢,这五万人,一天一个,一辈子也睡不完啊。
李世民见李沐沉吟,哪会想到李沐心中的龌龊,还以为李沐为难呢。
“若没有主意,朕也不勉强你。不过,国子监学子你就别想了。”
李沐心中一动,道:“这事臣还真能办。”
“殿下可别胡来,虽然宫女出宫,历代也有前例可循,可毕竟是宫中人,若流落民间有不雅之事,可有损失陛下脸面啊。”袁仁国见李沐应得松脆,连忙提醒道。
这还真得提醒,你想民要是宫女流落到民间,嫁于良人还好,如果有些进了伎馆,这还丢死个人啊?
“公公放心,我什么时候在大事上糊涂了?”李沐微笑道。
李世民对这点还真放心,他道:“李沐,说说你打算如何安置?”
李沐道:“皇上,臣为杭州都督,江南盛产丝绸,如果以朝廷名义设立个丝绸织造司,容纳数万绣娘想必不是什么难事。”
李世民点点头,宫女哪个不是心灵手巧之人?做个绣娘倒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活不累还体面,他道:“这倒是个主意,可如果设立了织造司,这数万绣娘还不是要朝廷养活?”
“皇上放心,以朝廷名义设立织造司,不过是为了给这些宫女一个名份,这样一来,要能让天下人称颂陛下仁慈。虽然名义上是朝廷设立的,但除了设置一正二副三个总管之外,再无别的官职。数万绣娘的年俸皆由所织造之丝绸卖出所得支付。”
李世民龙颜大悦,抚掌赞道:“好,好。此策甚妙!”
“那依你之见,这织造司总管该是几品官?”
“不宜太高,以免影响地方官府。也不宜过低,毕竟关朝廷颜面。臣以为正五品为好。”
李世民当即拍板道:“准,就依你所言。”
“袁仁国,此事便由你与李沐共同办理。”
“老奴遵旨。”
袁仁国领了旨,便问李沐,“关于三位总管,殿下可有合适人选举荐?”
李沐本想摇头,可突然心中一动,答道:“数万绣娘让男子总管倒还真不合适,不如选女子管理吧?”
“女子为官?”袁仁国迟疑了,他看向李世民。
李沐解释道:“这总管不过是对外的名头,其实与政务无一丝瓜葛。”
李世民想了想,道:“准。”
袁仁国于是问道:“那殿下想必有合适人选了?”
李沐笑道:“还真有,不过我还不知道她们愿意不愿意。这样吧,我出宫去问问,明日给公公一个准信。”
袁仁国道:“那就等殿下的信了。”
此事解决,李世民心情好了不少,挥挥手道:“退下吧。”
李沐一下傻眼了,这不过河拆桥吗?
“咳……皇上是不是……忘记什么事了?”
李世民一愣道:“朕没什么事了。”
李沐心中大骂,可嘴上却道:“臣突然想起,五万绣娘一并出宫,恐怕以二十多万人口的杭州府动荡。”
袁仁国有点急了,这包裹伤了自己太久的脑筋了,眼看着刚要卸下,却又出变故,他一时情急,也没去细想,就问道:“殿下可有解决之策。”
李沐想了想道:“也不是不能解决,只是时间上需要要从容一些。”
“那以殿下看,需要多久?”
“一年安置五千人,应该是不难。”李沐信誓旦旦地承诺道。
袁仁国闻听一脸苦相,一年五千人?
五万人十年?那就不需要李沐为难了,因为想必那时一部分宫女都快老死了。
袁仁国无奈地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哪会不知道李沐的心思。
“朕没想到啊。”李世民悠悠说道,“你还与朕玩起了心眼了。”
李沐躬身道:“臣惶恐。”
“罢了,朕允你选二十人带去杭州。”
“二十人少了点吧?能不能一百五十人?”李沐脸皮厚得令人发指。
李世民大怒道:“堂堂国子监学子,朕的天子门生,岂能容你讨价还价?”
李沐低着头,一声不吭。
袁仁国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声。
李世民呼呼地喘了两口粗气,“一百人吧。”
袁仁国差点喷出来。
李沐大呼道:“臣谢陛下隆恩。”
然后转向袁仁国道:“袁公公,我要想起,如果在设立织造司的同时,再设置几家女子力所能及的如绿茶坊之类的工坊,还是可以加快一些安置力度的。”
袁仁国这时已经体会到李沐的油滑,捧哏道:“能加快多少?”
“第一批出宫不少于一万人,然后每月往杭州输送三千人,如何?”
袁仁国略一估算,如此速度一年多就能解决困扰多年的问题。
于是看了一眼李世民之后,点头道:“就按此办理。”
“臣告退。”李沐见目的达到,主动请退。
不想李世民却阻拦道:“且慢。”
“臣恭听。”
“朕听你在国子监说,如果人口增长,大唐的均田制就会崩溃。”
“正是。”
“那你可有稳妥之策?”
“不可能有稳妥之策,当下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无非是人口和土地。这两个陛下恐怕都不肯放弃,那么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土地改革,可这肯定会触动既得利益团体,所以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改革半途而废,另一个就是内战,以血与火来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李世民眼神很复杂,“可朕难道就不能限制人口增长吗?”
李沐噗地一声,皇帝管天管地,还管上百姓的生育了?
可这让李沐瞬间想起了后世的那个国策。
以现在的科技,根本无法施行。所以,竟忍不住笑了出来。
笑声引来袁仁国喝斥,“殿下不可在君前失仪。”
“臣知罪。”
李世民瞪了李沐一眼,“算了,朕气量还不至于小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