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小四满血复活
长孙无忌怎会听不出李沐话中的意思。
他这是拿镜子的利益在威胁自己啊,就是说只要自己不答应,那李沐就要与别的家族合作了,日后也没有自己什么事了,还美其名曰,是为了长孙家族联络感情。
这让长孙无忌情何以堪?又怎舍得?
长孙无忌心中怒骂,这黄口孺子怎地这么难缠,几句话就将自己刚刚扭转的气势又扳了回去,再次回到了谈判的起点——镜子。
或许是因为夜深,又或许也因为年纪大了。
长孙无忌感到有些累了,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在这数十年官宦生涯中从来没有过,自己不是遇强则强的战斗狂人么?
他失神地看了一眼李沐,问道:“沐儿啊,你总得与老夫说说,你究竟要做些什么?”
李沐看到长孙无忌的表情,知道长孙无忌此时心灵上的缺口已经打开,他斟酌了一下,终于还是露了点口风道:“如今直道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以舅舅的眼光想必应该看清楚了,直道带来的剧变是什么。”
长孙无忌蹩眉思索一番,答道:“商人运输货物快了一倍以上,故所得利润剧增。”
李沐点点头道:“舅舅好眼力,说到了根子上。直道对于商业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流通加速,如此,带来的后果是交易量急剧攀升。”
“你是何意?”长孙无忌不习惯这种跳跃式的思维模式,他不明白李沐究竟想说什么,与所说的计划有什么联系。
“舅舅切莫着急,试想交易量急剧攀升引来的最大麻烦是什么?”
“这……。”长孙无忌挖空脑袋也想不出来。
李沐笑着摇摇头,确实这太为难长孙无忌了,这个时代恐怕没几个人想得出来。
“在甥儿看来,最大的麻烦是钱。”
“钱?”长孙无忌依旧不明白。
“请问舅舅,一贯铜钱净重多少?”
“依朝廷铸造的铜钱,一贯净重约三斤四两五钱。”这对长孙无忌来说如述家常。
“那如果商人的货物值一千贯呢?”
“自然是三千四百五十斤了。”
“那如果是一万贯或者十万贯呢?”
“这……。”长孙无忌隐隐想到了什么。
李沐看到长孙无忌的脸色,知道他已经有所领悟,“商业迅猛发展,带来的就是钱的流通,到时单靠铜钱肯定无法适应需求。”
长孙无忌瞬间明白了李沐的意思,他恍然道:“你是想铸造金、银钱来代替铜钱?沐儿好头脑,老夫佩服。”
“呃……。”李沐被打击了,原来长孙无忌领悟的只是这些。
“咳……舅舅所言的只是一小部分,且与甥儿的计划无关。”
长孙无忌疑惑地问道:“那沐儿的计划是……?”
“金、银货币虽然可能解决一时麻烦,但它们依旧沉重,以十万贯计算,就是金币也重达三千多斤,巨商们往来于两地甚至三地之间贸易,随身携带数十上百车金银,不但不便也不安全。”
长孙无忌闻言点点头。
“甥儿的计划是解决这个不便,在大唐的各州县设立一个专门存兑货款的衙门,打个比方,就象凉州与长安交易一万贯货物,一方只要在凉州收货之后,另一方在长安的衙门就可以完成兑付,如此就省去了运输金银的麻烦。当然了,衙门存放金银,还是得收取一些手续费的,譬如百中取一。”
长孙无忌这下听懂了,他眼中精光一闪,他意识到李沐这计划中蕴藏的巨大利益所在。
所有货款异地存兑,方便了商人,增加了钱款的安全性,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这衙门在大唐具有唯一性,就算商人将货款兑付之后,收到货款的商人依旧会将货款存在衙门里。
也就是说,所有的钱款都在衙门里流通,这等于是商人们将钱存入衙门之后,得到的只是个数字,这笔钱却被衙门实际占有,直到真正取出为止。
这笔钱,又可以流转借货,所生出的利息……呵呵。
而李沐所说百中取一的手续费,恐怕仅仅是其中利益的小头了。
长孙无忌越想越深远,再无优雅的风度,他的眼中冒出的都是闪闪发光的金银。
“沐儿,这主意好,太好了。”长孙无忌击掌赞叹。
李沐微笑道:“如此说来,舅舅是同意了?”
“呃……。”长孙无忌迅速冷静下来,说到了切身利益的事,长孙无忌自然不会轻率,“老夫明白你为何要店铺了,但这事我长孙家能得何好处?”
李沐道:“此计划没有十年恐怕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所牵扯的也远远不止你我,要想顺利实施,皇上、朝廷、你我、自然还有五姓七望等豪族,缺一不可,所以,我打算以直道的方式,进行股权分置。”
长孙无忌面带古怪地问道:“沐儿,以你的计划、长孙家族的财力,加上皇上的支持,最多分朝廷一杯羹,何必再将利益分于各豪族?”
李沐笑了笑,答道:“这也是甥儿所说保长孙家族三百年平安的意思,只有将所有人的利益都集中在一起,才能真正保证财产和人身的安全。也只有这样,不管朝代更替,这衙门都会永远存续下去。”
长孙无忌很快就想明白李沐此话其中所含的意思,他不禁地点头叹道:“沐儿所思之远,老夫不及矣。”
“那舅舅的意思是……?”
“老夫同意了,不过只能给你店铺三成股份。”
“你……。”李沐有些恼意,“舅舅,单就以镜子的利益而言,换取店铺恐怕也值了吧?”
“镜子老夫只占了三成利。”长孙无忌此时又一副水浸不透的模样了。
李沐咬了一下牙,道:“至少七成,且往后店铺的经营权由我掌控。”
“不,不。”长孙无忌摇摇头道,“最多五成,往后店铺的经营权可以给你,好甥儿,你总得给舅舅留点不是?”
已经知道李沐拿店铺去做什么,长孙无忌自然不会反对李沐掌控店铺经营权。
“那……好吧。”李沐懊恼地低下了头。
长孙无忌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举手与李沐击掌成交。
而后说道:“沐儿啊,自此之后,舅舅家就是你自己家,可要多来走动走动啊。”
李沐连连点头称是,用镜子的三成利润换了千家店铺一半的股权,说实话李沐也感觉满意了。
如果要重头在各州县设立店铺,这需要的人力、财力是李沐现在无法达到的,李沐现在最缺的是时间。
从长孙家族接收现成的店铺,是最完美的结果了。
……。
承庆殿中。
李世民举着一道奏疏对房玄龄道:“玄龄、辅机,你们拿去看看,朕就说嘛,朕的青雀儿饱读诗书,岂会有这么不堪?”
房玄龄狐疑地从李世民接过奏疏,翻看之下,脸上竟露出惊诧之色来。
他看完之后将奏疏递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看到房玄龄的脸色,一把接过,仔细地看了起来。
半晌,长孙无忌的脸色也变了,这太不可思议了,这还是传说中那嚣张跋扈的小四吗?
奏疏之中不但言词恳切地向李世民承认了错误,还主动请求李世民责罚,免去他身上所有官职。
不仅如此,李泰还提出对李家庄死难的庄丁进行赔偿。
最后,李泰请求李世民允准,以王府的文学馆,编制大唐地理志,为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这样低姿态、高要求且言词恳切的奏折,让李世民龙颜大悦。
“两位爱卿,朕在想,之前对泰儿的惩诫会不会太过了?”
听李世民的意思,竟象是要免除李泰的惩诫。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面面相觑,这惩诫的诏书才颁布不到一个月好不好?
不说旨意朝令夕改也就罢了,可李泰所犯的可是重罪啊,还有被李沐一闹,朝野谁人不知李泰所犯之事?
房玄龄上前劝道:“皇上不可,惩诫的旨意刚刚颁布,如果马上更改,恐怕有朝令夕改之嫌。还请皇上三思。”
李世民闻言不悦道:“朕的青雀儿尚未成年,就算有过,可如今已经知错了,朕身为父亲,怎能不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呢?”
长孙无忌道:“玄龄所言在理,皇上如果轻易免除了对越王的惩罚,这以后如果有人效仿,如何处置?”
房玄龄也执意劝谏道:“皇上不仅仅只是一个父亲,更是天下万民之主,岂能因慈爱而乱了朝廷法度。”
见房玄龄、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李世民虽然心中不痛快,可也按捺了下来。
“既然二位爱卿都反对,那朕就依你们的意思吧。”李世民以退为进道,“不过泰儿所提编制地理志之请,朕以为有益于江山社稷,就准了吧。”
不待房玄龄、长孙无忌说话,李世民道:“来人,传朕旨意,着越王李泰招募天下善学之士,编撰地理志,一切花费用度皆由卫尉、光禄司支应……。”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闻听,大眼瞪小眼,说不出话来。
……。
他这是拿镜子的利益在威胁自己啊,就是说只要自己不答应,那李沐就要与别的家族合作了,日后也没有自己什么事了,还美其名曰,是为了长孙家族联络感情。
这让长孙无忌情何以堪?又怎舍得?
长孙无忌心中怒骂,这黄口孺子怎地这么难缠,几句话就将自己刚刚扭转的气势又扳了回去,再次回到了谈判的起点——镜子。
或许是因为夜深,又或许也因为年纪大了。
长孙无忌感到有些累了,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在这数十年官宦生涯中从来没有过,自己不是遇强则强的战斗狂人么?
他失神地看了一眼李沐,问道:“沐儿啊,你总得与老夫说说,你究竟要做些什么?”
李沐看到长孙无忌的表情,知道长孙无忌此时心灵上的缺口已经打开,他斟酌了一下,终于还是露了点口风道:“如今直道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以舅舅的眼光想必应该看清楚了,直道带来的剧变是什么。”
长孙无忌蹩眉思索一番,答道:“商人运输货物快了一倍以上,故所得利润剧增。”
李沐点点头道:“舅舅好眼力,说到了根子上。直道对于商业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流通加速,如此,带来的后果是交易量急剧攀升。”
“你是何意?”长孙无忌不习惯这种跳跃式的思维模式,他不明白李沐究竟想说什么,与所说的计划有什么联系。
“舅舅切莫着急,试想交易量急剧攀升引来的最大麻烦是什么?”
“这……。”长孙无忌挖空脑袋也想不出来。
李沐笑着摇摇头,确实这太为难长孙无忌了,这个时代恐怕没几个人想得出来。
“在甥儿看来,最大的麻烦是钱。”
“钱?”长孙无忌依旧不明白。
“请问舅舅,一贯铜钱净重多少?”
“依朝廷铸造的铜钱,一贯净重约三斤四两五钱。”这对长孙无忌来说如述家常。
“那如果商人的货物值一千贯呢?”
“自然是三千四百五十斤了。”
“那如果是一万贯或者十万贯呢?”
“这……。”长孙无忌隐隐想到了什么。
李沐看到长孙无忌的脸色,知道他已经有所领悟,“商业迅猛发展,带来的就是钱的流通,到时单靠铜钱肯定无法适应需求。”
长孙无忌瞬间明白了李沐的意思,他恍然道:“你是想铸造金、银钱来代替铜钱?沐儿好头脑,老夫佩服。”
“呃……。”李沐被打击了,原来长孙无忌领悟的只是这些。
“咳……舅舅所言的只是一小部分,且与甥儿的计划无关。”
长孙无忌疑惑地问道:“那沐儿的计划是……?”
“金、银货币虽然可能解决一时麻烦,但它们依旧沉重,以十万贯计算,就是金币也重达三千多斤,巨商们往来于两地甚至三地之间贸易,随身携带数十上百车金银,不但不便也不安全。”
长孙无忌闻言点点头。
“甥儿的计划是解决这个不便,在大唐的各州县设立一个专门存兑货款的衙门,打个比方,就象凉州与长安交易一万贯货物,一方只要在凉州收货之后,另一方在长安的衙门就可以完成兑付,如此就省去了运输金银的麻烦。当然了,衙门存放金银,还是得收取一些手续费的,譬如百中取一。”
长孙无忌这下听懂了,他眼中精光一闪,他意识到李沐这计划中蕴藏的巨大利益所在。
所有货款异地存兑,方便了商人,增加了钱款的安全性,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这衙门在大唐具有唯一性,就算商人将货款兑付之后,收到货款的商人依旧会将货款存在衙门里。
也就是说,所有的钱款都在衙门里流通,这等于是商人们将钱存入衙门之后,得到的只是个数字,这笔钱却被衙门实际占有,直到真正取出为止。
这笔钱,又可以流转借货,所生出的利息……呵呵。
而李沐所说百中取一的手续费,恐怕仅仅是其中利益的小头了。
长孙无忌越想越深远,再无优雅的风度,他的眼中冒出的都是闪闪发光的金银。
“沐儿,这主意好,太好了。”长孙无忌击掌赞叹。
李沐微笑道:“如此说来,舅舅是同意了?”
“呃……。”长孙无忌迅速冷静下来,说到了切身利益的事,长孙无忌自然不会轻率,“老夫明白你为何要店铺了,但这事我长孙家能得何好处?”
李沐道:“此计划没有十年恐怕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所牵扯的也远远不止你我,要想顺利实施,皇上、朝廷、你我、自然还有五姓七望等豪族,缺一不可,所以,我打算以直道的方式,进行股权分置。”
长孙无忌面带古怪地问道:“沐儿,以你的计划、长孙家族的财力,加上皇上的支持,最多分朝廷一杯羹,何必再将利益分于各豪族?”
李沐笑了笑,答道:“这也是甥儿所说保长孙家族三百年平安的意思,只有将所有人的利益都集中在一起,才能真正保证财产和人身的安全。也只有这样,不管朝代更替,这衙门都会永远存续下去。”
长孙无忌很快就想明白李沐此话其中所含的意思,他不禁地点头叹道:“沐儿所思之远,老夫不及矣。”
“那舅舅的意思是……?”
“老夫同意了,不过只能给你店铺三成股份。”
“你……。”李沐有些恼意,“舅舅,单就以镜子的利益而言,换取店铺恐怕也值了吧?”
“镜子老夫只占了三成利。”长孙无忌此时又一副水浸不透的模样了。
李沐咬了一下牙,道:“至少七成,且往后店铺的经营权由我掌控。”
“不,不。”长孙无忌摇摇头道,“最多五成,往后店铺的经营权可以给你,好甥儿,你总得给舅舅留点不是?”
已经知道李沐拿店铺去做什么,长孙无忌自然不会反对李沐掌控店铺经营权。
“那……好吧。”李沐懊恼地低下了头。
长孙无忌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举手与李沐击掌成交。
而后说道:“沐儿啊,自此之后,舅舅家就是你自己家,可要多来走动走动啊。”
李沐连连点头称是,用镜子的三成利润换了千家店铺一半的股权,说实话李沐也感觉满意了。
如果要重头在各州县设立店铺,这需要的人力、财力是李沐现在无法达到的,李沐现在最缺的是时间。
从长孙家族接收现成的店铺,是最完美的结果了。
……。
承庆殿中。
李世民举着一道奏疏对房玄龄道:“玄龄、辅机,你们拿去看看,朕就说嘛,朕的青雀儿饱读诗书,岂会有这么不堪?”
房玄龄狐疑地从李世民接过奏疏,翻看之下,脸上竟露出惊诧之色来。
他看完之后将奏疏递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看到房玄龄的脸色,一把接过,仔细地看了起来。
半晌,长孙无忌的脸色也变了,这太不可思议了,这还是传说中那嚣张跋扈的小四吗?
奏疏之中不但言词恳切地向李世民承认了错误,还主动请求李世民责罚,免去他身上所有官职。
不仅如此,李泰还提出对李家庄死难的庄丁进行赔偿。
最后,李泰请求李世民允准,以王府的文学馆,编制大唐地理志,为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这样低姿态、高要求且言词恳切的奏折,让李世民龙颜大悦。
“两位爱卿,朕在想,之前对泰儿的惩诫会不会太过了?”
听李世民的意思,竟象是要免除李泰的惩诫。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面面相觑,这惩诫的诏书才颁布不到一个月好不好?
不说旨意朝令夕改也就罢了,可李泰所犯的可是重罪啊,还有被李沐一闹,朝野谁人不知李泰所犯之事?
房玄龄上前劝道:“皇上不可,惩诫的旨意刚刚颁布,如果马上更改,恐怕有朝令夕改之嫌。还请皇上三思。”
李世民闻言不悦道:“朕的青雀儿尚未成年,就算有过,可如今已经知错了,朕身为父亲,怎能不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呢?”
长孙无忌道:“玄龄所言在理,皇上如果轻易免除了对越王的惩罚,这以后如果有人效仿,如何处置?”
房玄龄也执意劝谏道:“皇上不仅仅只是一个父亲,更是天下万民之主,岂能因慈爱而乱了朝廷法度。”
见房玄龄、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李世民虽然心中不痛快,可也按捺了下来。
“既然二位爱卿都反对,那朕就依你们的意思吧。”李世民以退为进道,“不过泰儿所提编制地理志之请,朕以为有益于江山社稷,就准了吧。”
不待房玄龄、长孙无忌说话,李世民道:“来人,传朕旨意,着越王李泰招募天下善学之士,编撰地理志,一切花费用度皆由卫尉、光禄司支应……。”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闻听,大眼瞪小眼,说不出话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