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零一章 政治无力昙花一现
没有重逢之前,杨璟也曾经想过,与宗云等人会合之后,自己的身边便会多一些助力,可如今看来,宗云非但没有留下,把刘汉和常神岳也带走了,说不失落那是坐在坟头说相声,骗鬼的呢。ggaawwx
不过,无论是祸是福,杨璟都为宗云感到高兴,也为大宋的百姓感到庆幸。
或许宗云一辈子都会被道门的人唾弃,许多人对他会敬而远之,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异类,又或许他会成就莫大的丰功伟业,足以晋升圣人,受到千古膜拜。
无论如何,他都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甘愿成为大宋边境上沉默却又坚韧的长城,抵御着北方铁蹄的入侵!
杨璟收拾了心情,带着风若等人,将哈克满大王带上了船。
先是阿里不哥大王被杨璟刺死,如今又将蔡州洗劫一空,将坐镇蔡州的哈克满大王给擒活捉了,李庭芝和杜庶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只能让人加急了往临安递送军报。
这种事情也是一回二回熟,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也懒得挠,一个是杀,两个也是抓,反正赵昀那点香火情已经耗尽,杨璟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将宗云丢过来这个烫手山芋给接了过来。
当然了,朝中的主战派恨不得天天弹冠相庆,对于他们而言,这可是少有的战功,是十几年来对抗蒙古人的大捷,这是极其振奋人心的!
朝堂上那些个主和派虽然整日里弹劾杨璟,说他穷兵黩武,轻启战端,撩拨和惹恼蒙古人,会给大宋带来兵祸灾难,可民间老百姓却是有种普天同庆的迹象!
董槐等人自然是要支持杨璟的,事实上,虽然他是主掌军政的枢密使和右丞相,杨璟的军事行动确实过于鲁莽,有欠考虑,但最终却是成功了。
大宋朝传承圣人教化,刺杀敌的事情是要受到士大夫指谪和攻讦的,只有蛮夷才会如此不择手段的事情。
可这些士大夫口口声声说不要刺杀,要正大光明地对决,问题是他们却都是主和派,哪里来的正面交锋?
无论如何,朝堂上便如杨璟说猜测的那般,掀起了唇舌战,天天对骂,闹腾得不可开交,赵昀也是头疼不已。
他对杨璟是极其信任的,毕竟连瑞国公主都想赐婚给杨璟,可见他对杨璟的青睐。
在杨璟的影响下,他也确实重拾信心,不愿看着大宋王朝不断沦陷于蒙古人的铁蹄和刀弓之下。
但客观来说,这件事情杨璟做的确实有欠妥帖,赵昀也知道蒙古人所图甚大,不像辽人和金人,能够用岁币和边贸榷场来打,蒙古人虽然也稀罕大宋的铜钱财帛,但更渴望大宋的疆土!
他既然能够组建神火营,重用杨璟的人来研,能够让杨璟去巡边,就足以说明他重振了雄心壮志。
他之所以认为杨璟不过妥当,不是因为刺杀了阿里不哥,而是引了朝廷的内斗!
历史上这么多朝代,能够让臣子指着鼻子骂皇帝的,除了唐朝应该便是宋朝。
但唐太宗以虚心纳谏传于后世,可他主掌军政,是个强势的大帝王,然而宋朝的皇帝却实实在在懦弱,让臣子骂着也就罢了,有时候连自己的旨意都要被退回去,看上一两个人才,想要给个官职,都要让文官们唧唧歪歪老天。
那些个御史和言官有着风闻奏事的职权。
这个风闻奏事是怎么个情况呢,所谓风闻奏事,就是言官们启奏的事情,即便没有真凭实据,只是街头巷尾道听途说的,收到一点点风声而言,也同样可以在朝堂上弹劾绯闻官员!
言官们的工作就是骂人,就是弹劾,而且还必须天天骂,每个月有固定的指标,没有骂够的话就是不称职。
由此可以想象,大宋皇帝们的工作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了。
以仁治出名的宋仁宗,睡到夜饿了,想吃东西,却没敢喊人,硬挨饿了,因为担心会掀起奢靡之风,对于官员更是宽容到了极点。
虽然有皇城司四处监察民情,但大宋的社会舆论环境其实还算开明。
瓦子里的丑角儿经常扮成朝中的权贵,做些丑态百出的滑稽戏,对于丁大全和贾似道等人,民间的人也可以拿来取笑,只要不假扮皇帝,别讽刺皇帝陛下就可以。
这即便在后世都是无法想象的,就如同美国人,他们不会拿低能儿或者残疾人或者有色人种来当笑料,却老是将国会议员等政客,乃至于总统来当调笑的目标。
在某些人看来,这是美国人民主自由的风气,是言论自由的象征云云,但其实咱们早在宋朝就有了,老美不过玩咱们剩下的罢了。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明赵昀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如果他能够顺心随意地行自己的政策,而不受丝毫掣肘,他一定会百分百支持杨璟。
可事实并非如此,封建社会的皇帝看似一切都能够做主,但大宋的皇帝却并不一定能做到,尤其在许多大事上,更是百般阻挠。
这也是为了到了明朝,朱元璋干脆将宰相给裁撤了,取消了中国历史持续了千百年的宰相制度,宁可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愿宰相带着文武百官在那里碍手碍脚。
刺杀阿里不哥的事情还没闹够,安丰军方面又传来让人头疼的消息,他们竟然渡过淮河,洗劫了蔡州,将哈克满大王也给抓了!
虽然朝堂上已经封锁了消息,可没出个三五天,御街上便人潮汹涌,茶馆瓦子酒楼饭店,全都在欢庆这个消息,有人甚至说杨璟是天赐神将,干脆让杨璟领兵,把蒙古蛮子全都赶回北方,光复汴梁指日可待!
这些个官员们还为如何处置杨璟而吵得不可开交,赵昀也想极力保住杨璟,没想到这个节骨眼,竟然洗劫了蔡州,抓了另一个蒙古大王!
捷报本该是让人欢喜的,可这两份捷报,却让人觉着格外沉重,不是捷报的时机不对,而是朝堂官员的心态不同。
董槐和徐佛等人却很清楚,杨璟是赵昀的亲信,杨璟这么做,无异于将赵昀往主战派这边推,让他坚决站在主战派这边,再没有任何退路!
这人最忌讳就是左右摇摆,优柔寡断,身为一国之君更是如此,赵昀对主战亦或是主和,从来都是态度**,有时候坚决主战,有时候又不得不千方百计议和,归根结底,帝王考虑问题的角度,与所有人都不同,必须要顾全大局,权衡利弊。
而杨璟让赵昀坚决主战,不去考虑退路,对于一个君王而言,这是很难做到的。
历史上很多帝王,即便拖到最后一刻,即便一退再退,甚至退到海外,都要保持着帝王的头衔不灭,有一些诸如刘禅、南唐后主等,即便落入了敌人之手,仍旧想着当帝王的梦。
想要赌上整个帝国来做一件事,而且是一件没有把握的事,除非赵昀疯了,否则他也不会认同杨璟的做法。
这也同时暴露了杨璟在政治上的短板,他太注重个人情谊,但政治讲的是利益,个人情感在政治上简直就是个可有可无的笑话。
杨璟确实不擅长政治,即便他远离了朝堂,也无法躲开这种争斗的漩涡。
赵昀并没有因为这两件事,而大肆封赏安丰军和杨璟,却是下了一道圣旨,剥夺了杨璟两淮路巡检观察使的头衔,让杨璟火回京,不得延误!
此时距离杨璟上任还不满年,如果换了政治成熟的别个官员,说不定会慢慢整治,可杨璟雷厉风行,烈火烹油一般,一上来就是两件天大的事情压下来,真真如那焰火一般,虽然绚烂,却又只是昙花一现,只留下让人回味却又无限的唏嘘和惋惜。
杨璟是千般不愿回去,因为自己捅了个大篓子,蒙古人要报复,却要报复到安丰军的头上,无异于让李庭芝和杜庶替自己承担蒙古人的怒火,这是他如何都不愿意的!
但他又不能违抗赵昀的圣旨,而且雅勒泰伦的事情还没解决,杨璟是不可能回去的!
可赵昀似乎料到杨璟不肯回去,竟然派了侍卫马军都虞侯,带着禁军和宦官,到安丰军来护送杨璟,名义上是护送,实际上无异于押解,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了!
杨璟此时正跟葛长庚和董尚志等人久别重逢,正打算跟着葛长庚去见一个人,自然无心理会这些。
虽然宗云不在,但葛长庚和董尚志却在自己身边,有这两位宗师给自己当参谋,再加上李庭芝和杜庶等熟谙官场规则的伴当,杨璟就不信找不到法子留下来!
李庭芝和杜庶也为杨璟捏了一把汗,哈克满大王还羁押在安丰军,只是情报加急送进了京城,京城那边度也不慢,眼下听说侍卫马军都虞侯和宦官已经上路,小个月就能够抵达安丰军,到时候说什么也要将杨璟给拿回去的!
可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庭芝和杜庶几个在为杨璟担惊受怕,杨璟却与葛长庚和董尚志,坐着牛车出城去了!
杨璟本想骑马,但葛长庚年纪太大,受不了颠簸,杨璟只好选择了牛车,权当出来晒太阳散心了。
一想到即将要见到的人,杨璟心里也有些激动,当然,也有些忐忑不安。
因为他实在不明白,孙二娘和杨艾男,为何没有跟着葛长庚和董尚志。
孙二娘因为早先在岳东驿的所作所为,得了那种怪病,也亏得她不断用蛊虫和灵惑来吞噬清除体内的病毒,袁维道等同样染病的人都已经死了,她却仍旧健在。
可杨璟隐约也能够察觉到,她没有跟随葛长庚和董尚志,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病!
只是转念一想,杨璟又稍稍安心了下来,孙二娘想必没有什么大问题,否则葛长庚又岂会放心让杨艾男留在孙二娘身边?
然而当杨璟来到这个河岸边的小村子里头,见到了早几日隐居在村落里的孙二娘之时,他的心情却瞬间沉重了起来。
不过,无论是祸是福,杨璟都为宗云感到高兴,也为大宋的百姓感到庆幸。
或许宗云一辈子都会被道门的人唾弃,许多人对他会敬而远之,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异类,又或许他会成就莫大的丰功伟业,足以晋升圣人,受到千古膜拜。
无论如何,他都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甘愿成为大宋边境上沉默却又坚韧的长城,抵御着北方铁蹄的入侵!
杨璟收拾了心情,带着风若等人,将哈克满大王带上了船。
先是阿里不哥大王被杨璟刺死,如今又将蔡州洗劫一空,将坐镇蔡州的哈克满大王给擒活捉了,李庭芝和杜庶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只能让人加急了往临安递送军报。
这种事情也是一回二回熟,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也懒得挠,一个是杀,两个也是抓,反正赵昀那点香火情已经耗尽,杨璟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将宗云丢过来这个烫手山芋给接了过来。
当然了,朝中的主战派恨不得天天弹冠相庆,对于他们而言,这可是少有的战功,是十几年来对抗蒙古人的大捷,这是极其振奋人心的!
朝堂上那些个主和派虽然整日里弹劾杨璟,说他穷兵黩武,轻启战端,撩拨和惹恼蒙古人,会给大宋带来兵祸灾难,可民间老百姓却是有种普天同庆的迹象!
董槐等人自然是要支持杨璟的,事实上,虽然他是主掌军政的枢密使和右丞相,杨璟的军事行动确实过于鲁莽,有欠考虑,但最终却是成功了。
大宋朝传承圣人教化,刺杀敌的事情是要受到士大夫指谪和攻讦的,只有蛮夷才会如此不择手段的事情。
可这些士大夫口口声声说不要刺杀,要正大光明地对决,问题是他们却都是主和派,哪里来的正面交锋?
无论如何,朝堂上便如杨璟说猜测的那般,掀起了唇舌战,天天对骂,闹腾得不可开交,赵昀也是头疼不已。
他对杨璟是极其信任的,毕竟连瑞国公主都想赐婚给杨璟,可见他对杨璟的青睐。
在杨璟的影响下,他也确实重拾信心,不愿看着大宋王朝不断沦陷于蒙古人的铁蹄和刀弓之下。
但客观来说,这件事情杨璟做的确实有欠妥帖,赵昀也知道蒙古人所图甚大,不像辽人和金人,能够用岁币和边贸榷场来打,蒙古人虽然也稀罕大宋的铜钱财帛,但更渴望大宋的疆土!
他既然能够组建神火营,重用杨璟的人来研,能够让杨璟去巡边,就足以说明他重振了雄心壮志。
他之所以认为杨璟不过妥当,不是因为刺杀了阿里不哥,而是引了朝廷的内斗!
历史上这么多朝代,能够让臣子指着鼻子骂皇帝的,除了唐朝应该便是宋朝。
但唐太宗以虚心纳谏传于后世,可他主掌军政,是个强势的大帝王,然而宋朝的皇帝却实实在在懦弱,让臣子骂着也就罢了,有时候连自己的旨意都要被退回去,看上一两个人才,想要给个官职,都要让文官们唧唧歪歪老天。
那些个御史和言官有着风闻奏事的职权。
这个风闻奏事是怎么个情况呢,所谓风闻奏事,就是言官们启奏的事情,即便没有真凭实据,只是街头巷尾道听途说的,收到一点点风声而言,也同样可以在朝堂上弹劾绯闻官员!
言官们的工作就是骂人,就是弹劾,而且还必须天天骂,每个月有固定的指标,没有骂够的话就是不称职。
由此可以想象,大宋皇帝们的工作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了。
以仁治出名的宋仁宗,睡到夜饿了,想吃东西,却没敢喊人,硬挨饿了,因为担心会掀起奢靡之风,对于官员更是宽容到了极点。
虽然有皇城司四处监察民情,但大宋的社会舆论环境其实还算开明。
瓦子里的丑角儿经常扮成朝中的权贵,做些丑态百出的滑稽戏,对于丁大全和贾似道等人,民间的人也可以拿来取笑,只要不假扮皇帝,别讽刺皇帝陛下就可以。
这即便在后世都是无法想象的,就如同美国人,他们不会拿低能儿或者残疾人或者有色人种来当笑料,却老是将国会议员等政客,乃至于总统来当调笑的目标。
在某些人看来,这是美国人民主自由的风气,是言论自由的象征云云,但其实咱们早在宋朝就有了,老美不过玩咱们剩下的罢了。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明赵昀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如果他能够顺心随意地行自己的政策,而不受丝毫掣肘,他一定会百分百支持杨璟。
可事实并非如此,封建社会的皇帝看似一切都能够做主,但大宋的皇帝却并不一定能做到,尤其在许多大事上,更是百般阻挠。
这也是为了到了明朝,朱元璋干脆将宰相给裁撤了,取消了中国历史持续了千百年的宰相制度,宁可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愿宰相带着文武百官在那里碍手碍脚。
刺杀阿里不哥的事情还没闹够,安丰军方面又传来让人头疼的消息,他们竟然渡过淮河,洗劫了蔡州,将哈克满大王也给抓了!
虽然朝堂上已经封锁了消息,可没出个三五天,御街上便人潮汹涌,茶馆瓦子酒楼饭店,全都在欢庆这个消息,有人甚至说杨璟是天赐神将,干脆让杨璟领兵,把蒙古蛮子全都赶回北方,光复汴梁指日可待!
这些个官员们还为如何处置杨璟而吵得不可开交,赵昀也想极力保住杨璟,没想到这个节骨眼,竟然洗劫了蔡州,抓了另一个蒙古大王!
捷报本该是让人欢喜的,可这两份捷报,却让人觉着格外沉重,不是捷报的时机不对,而是朝堂官员的心态不同。
董槐和徐佛等人却很清楚,杨璟是赵昀的亲信,杨璟这么做,无异于将赵昀往主战派这边推,让他坚决站在主战派这边,再没有任何退路!
这人最忌讳就是左右摇摆,优柔寡断,身为一国之君更是如此,赵昀对主战亦或是主和,从来都是态度**,有时候坚决主战,有时候又不得不千方百计议和,归根结底,帝王考虑问题的角度,与所有人都不同,必须要顾全大局,权衡利弊。
而杨璟让赵昀坚决主战,不去考虑退路,对于一个君王而言,这是很难做到的。
历史上很多帝王,即便拖到最后一刻,即便一退再退,甚至退到海外,都要保持着帝王的头衔不灭,有一些诸如刘禅、南唐后主等,即便落入了敌人之手,仍旧想着当帝王的梦。
想要赌上整个帝国来做一件事,而且是一件没有把握的事,除非赵昀疯了,否则他也不会认同杨璟的做法。
这也同时暴露了杨璟在政治上的短板,他太注重个人情谊,但政治讲的是利益,个人情感在政治上简直就是个可有可无的笑话。
杨璟确实不擅长政治,即便他远离了朝堂,也无法躲开这种争斗的漩涡。
赵昀并没有因为这两件事,而大肆封赏安丰军和杨璟,却是下了一道圣旨,剥夺了杨璟两淮路巡检观察使的头衔,让杨璟火回京,不得延误!
此时距离杨璟上任还不满年,如果换了政治成熟的别个官员,说不定会慢慢整治,可杨璟雷厉风行,烈火烹油一般,一上来就是两件天大的事情压下来,真真如那焰火一般,虽然绚烂,却又只是昙花一现,只留下让人回味却又无限的唏嘘和惋惜。
杨璟是千般不愿回去,因为自己捅了个大篓子,蒙古人要报复,却要报复到安丰军的头上,无异于让李庭芝和杜庶替自己承担蒙古人的怒火,这是他如何都不愿意的!
但他又不能违抗赵昀的圣旨,而且雅勒泰伦的事情还没解决,杨璟是不可能回去的!
可赵昀似乎料到杨璟不肯回去,竟然派了侍卫马军都虞侯,带着禁军和宦官,到安丰军来护送杨璟,名义上是护送,实际上无异于押解,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了!
杨璟此时正跟葛长庚和董尚志等人久别重逢,正打算跟着葛长庚去见一个人,自然无心理会这些。
虽然宗云不在,但葛长庚和董尚志却在自己身边,有这两位宗师给自己当参谋,再加上李庭芝和杜庶等熟谙官场规则的伴当,杨璟就不信找不到法子留下来!
李庭芝和杜庶也为杨璟捏了一把汗,哈克满大王还羁押在安丰军,只是情报加急送进了京城,京城那边度也不慢,眼下听说侍卫马军都虞侯和宦官已经上路,小个月就能够抵达安丰军,到时候说什么也要将杨璟给拿回去的!
可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庭芝和杜庶几个在为杨璟担惊受怕,杨璟却与葛长庚和董尚志,坐着牛车出城去了!
杨璟本想骑马,但葛长庚年纪太大,受不了颠簸,杨璟只好选择了牛车,权当出来晒太阳散心了。
一想到即将要见到的人,杨璟心里也有些激动,当然,也有些忐忑不安。
因为他实在不明白,孙二娘和杨艾男,为何没有跟着葛长庚和董尚志。
孙二娘因为早先在岳东驿的所作所为,得了那种怪病,也亏得她不断用蛊虫和灵惑来吞噬清除体内的病毒,袁维道等同样染病的人都已经死了,她却仍旧健在。
可杨璟隐约也能够察觉到,她没有跟随葛长庚和董尚志,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病!
只是转念一想,杨璟又稍稍安心了下来,孙二娘想必没有什么大问题,否则葛长庚又岂会放心让杨艾男留在孙二娘身边?
然而当杨璟来到这个河岸边的小村子里头,见到了早几日隐居在村落里的孙二娘之时,他的心情却瞬间沉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