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中央军团制改革
在此刻,屋大维三巨头时代事实已经过去,一个罗马军事帝国时代,在一个军事、经济、文化、宗教传统信仰、政治管理职能基于皇帝一身独裁的时代,事实上已经来临。
元老院此刻仅仅剩余200多个并不能为民情愿的元老,他们仅仅是个罗马共和时期残留袭来的中等资产阶级的贵族。
大的元老院贵族,骑士贵族都在历次的血腥事件中被清理。
此刻我开始正式的在罗马属地,此刻包裹凯撒时期,屋大维时期,和我的西亚征战时期的领土上实行中央军团屯田制度。
事实上看起来是军事屯田制度的一个新举措,其实是罗马皇帝中央集权的一个新的开始。
罗马元老院议会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他们从这一天起无非系是一个摆设。
在罗马城外的西部树林的一个教堂里,我接受了皇帝登基的洗礼。
并且把在帕提亚和打败日耳曼军团战役中建立功勋的三十二个罗马军团的大队长。
包括摩西摩斯,坤特斯,尤里乌斯,全部指派为罗马目前32个行政屯田军区的军团长。
并从此命名为骑士团长。
此刻的罗马帝国立法规定,各军区一般都必须能提供2到3个军团的兵力,总兵力介于3000到15000之间。每个军团由2到5个营组成,每营包含有5个连,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实际配属时的人数必须系这个标准。
而罗马城附近屯田的中央军,则由3至4个近卫军团组成,数目参照以上建制,只是多三千近卫团重甲骑兵和三千弓弩手。
此刻的罗马士兵都回归自己的原属地,找军区的军团骑士长重新报到。
在自己的家乡开始屯田垦荒进行新制度下的军队建制。
能回家种地了?一时间,罗马七万战士都很高兴的回家去。
这些连续打了几年战的罗马士兵,开始在地区行政区重新成为哪里的士兵,开始新的军旅生活。
至少能回家看看,能用自己的功勋换来的土地养活自己的家人,自己还能在兵营拿到一份军饷。
所以此刻的军事屯田制度立刻使得罗马人民万民归心。
孩子们总算是能看到自己的父亲,老人也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平时不打仗,这些战士只要把规定的屯田任务完成,回不回家有当地的骑士团长来实施解散命令和召集。
这种军事制度,其实就达到了战时用兵,平时屯田养兵的策略,并且地方军团所辖的财政税收,都如实的上缴帝国国库,在平时做军备的研制和装备的替换与升级。
在打仗时期补充地方军团的不足,战后再回收做后期处理。
这样帝国的庞大军事开支也有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支持,并且这些军团都事实上被皇帝一个人掌控。
不会在以后的中世纪末,军团都成为地方贵族势力圈养的私人兵团。
罗马帝国对于地方军队的严格控制权,这个是必须法律明文规定的,不得接受地方贵族和民间势力的财政捐助,自己不得自己转换和改变军团装备。必须服从中央军队的统一配置。
在罗马军队中除了能指挥军团的骑士团长外,每个军区还设立一个督查官,他负责监督军团治下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的屯田工作,巡视地方的经济情况并且每季度做一次汇报。
他的职权不受地区骑士团长的制约,并且有着自己的20个骑兵属下作为辅助,他直接对罗马的皇帝负责。
所以除了32个军团骑士团长外,罗马还有32个地区督查官存在。
这种制度下,使得罗马军团只能是平时劳作,训练时召集,换装备是回收和发放,调剂军队时就得服从调动。
打仗时就得离开家园披挂上路。
他们不得接触地方贵族势力,不得接受地方的经济支持,所以永远都是属于罗马帝国的军团,否则,他们会成为地方贵族的军队,从而失去罗马中央集团的掌控,失去用时的战力和对其支配权,事实成为私人武装。
不接受贵族的装备,钱物,不接受他们的拉拢和战力趋使,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罗马军团督导官就是做这样一件事的行政官员。
规定督查官的军饷系帝国配给制,官邸也是配给制,他不参加其它任何军事行动,他的唯一任务就是杜绝地方贵族接触地方军团,监控地方军团的运作和骑士团长的个人作为。
一旦骑士团长有违例和贪污行为,违规行动,他就有举报权。
然后由皇帝最终去彻查和替换。
一切违规的罗马属地上的人,包括已经释放的所有奴隶,一切属于罗马的平民和公民,都必须接受和配合督查官的检查。
有违反这些法律的会轻者罚款、鞭打、重者苦役和绞死。
至少在颁布法律的这一年,罗马带来了从没有过的和平景象。
在十七万奴隶被解放后,那些庄园主,奴隶主都失去了大量的劳力。
他们要维持自己的中产资本,就得拿钱出来雇佣劳力来代替之前的奴隶生产。
于是一种新的劳力模式出现,劳力市场,取代了之前公元40年之前的奴隶市场。
此刻的劳力市场坐满了数千的奴隶,他们被一个个之前的庄园主雇佣回去劳动,签署书面协议,在一边的罗马公正官员的官邸大厅,找罗马劳务办事人员帮着签署劳务合同和协议,雇主缴纳一个金币的文书费用,两人盖上手印备档案,就开始公开旅行协议和劳动合同了。
雇佣劳力的一方把工钱得押给这里的劳动大厅,然后发给受雇佣的人。
私下交易是不受后期争议保护的。
这样就杜绝了强势驱使劳力后期不给钱的情况。
罗马各地区都有这样的劳务服务大厅存在,都设在城市广场的南边区域。
这也成了新时代罗马城的一个特色。
之前的元老院,地区议政厅,事实上都改成了这种场所。
(本章完)
元老院此刻仅仅剩余200多个并不能为民情愿的元老,他们仅仅是个罗马共和时期残留袭来的中等资产阶级的贵族。
大的元老院贵族,骑士贵族都在历次的血腥事件中被清理。
此刻我开始正式的在罗马属地,此刻包裹凯撒时期,屋大维时期,和我的西亚征战时期的领土上实行中央军团屯田制度。
事实上看起来是军事屯田制度的一个新举措,其实是罗马皇帝中央集权的一个新的开始。
罗马元老院议会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他们从这一天起无非系是一个摆设。
在罗马城外的西部树林的一个教堂里,我接受了皇帝登基的洗礼。
并且把在帕提亚和打败日耳曼军团战役中建立功勋的三十二个罗马军团的大队长。
包括摩西摩斯,坤特斯,尤里乌斯,全部指派为罗马目前32个行政屯田军区的军团长。
并从此命名为骑士团长。
此刻的罗马帝国立法规定,各军区一般都必须能提供2到3个军团的兵力,总兵力介于3000到15000之间。每个军团由2到5个营组成,每营包含有5个连,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实际配属时的人数必须系这个标准。
而罗马城附近屯田的中央军,则由3至4个近卫军团组成,数目参照以上建制,只是多三千近卫团重甲骑兵和三千弓弩手。
此刻的罗马士兵都回归自己的原属地,找军区的军团骑士长重新报到。
在自己的家乡开始屯田垦荒进行新制度下的军队建制。
能回家种地了?一时间,罗马七万战士都很高兴的回家去。
这些连续打了几年战的罗马士兵,开始在地区行政区重新成为哪里的士兵,开始新的军旅生活。
至少能回家看看,能用自己的功勋换来的土地养活自己的家人,自己还能在兵营拿到一份军饷。
所以此刻的军事屯田制度立刻使得罗马人民万民归心。
孩子们总算是能看到自己的父亲,老人也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平时不打仗,这些战士只要把规定的屯田任务完成,回不回家有当地的骑士团长来实施解散命令和召集。
这种军事制度,其实就达到了战时用兵,平时屯田养兵的策略,并且地方军团所辖的财政税收,都如实的上缴帝国国库,在平时做军备的研制和装备的替换与升级。
在打仗时期补充地方军团的不足,战后再回收做后期处理。
这样帝国的庞大军事开支也有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支持,并且这些军团都事实上被皇帝一个人掌控。
不会在以后的中世纪末,军团都成为地方贵族势力圈养的私人兵团。
罗马帝国对于地方军队的严格控制权,这个是必须法律明文规定的,不得接受地方贵族和民间势力的财政捐助,自己不得自己转换和改变军团装备。必须服从中央军队的统一配置。
在罗马军队中除了能指挥军团的骑士团长外,每个军区还设立一个督查官,他负责监督军团治下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的屯田工作,巡视地方的经济情况并且每季度做一次汇报。
他的职权不受地区骑士团长的制约,并且有着自己的20个骑兵属下作为辅助,他直接对罗马的皇帝负责。
所以除了32个军团骑士团长外,罗马还有32个地区督查官存在。
这种制度下,使得罗马军团只能是平时劳作,训练时召集,换装备是回收和发放,调剂军队时就得服从调动。
打仗时就得离开家园披挂上路。
他们不得接触地方贵族势力,不得接受地方的经济支持,所以永远都是属于罗马帝国的军团,否则,他们会成为地方贵族的军队,从而失去罗马中央集团的掌控,失去用时的战力和对其支配权,事实成为私人武装。
不接受贵族的装备,钱物,不接受他们的拉拢和战力趋使,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罗马军团督导官就是做这样一件事的行政官员。
规定督查官的军饷系帝国配给制,官邸也是配给制,他不参加其它任何军事行动,他的唯一任务就是杜绝地方贵族接触地方军团,监控地方军团的运作和骑士团长的个人作为。
一旦骑士团长有违例和贪污行为,违规行动,他就有举报权。
然后由皇帝最终去彻查和替换。
一切违规的罗马属地上的人,包括已经释放的所有奴隶,一切属于罗马的平民和公民,都必须接受和配合督查官的检查。
有违反这些法律的会轻者罚款、鞭打、重者苦役和绞死。
至少在颁布法律的这一年,罗马带来了从没有过的和平景象。
在十七万奴隶被解放后,那些庄园主,奴隶主都失去了大量的劳力。
他们要维持自己的中产资本,就得拿钱出来雇佣劳力来代替之前的奴隶生产。
于是一种新的劳力模式出现,劳力市场,取代了之前公元40年之前的奴隶市场。
此刻的劳力市场坐满了数千的奴隶,他们被一个个之前的庄园主雇佣回去劳动,签署书面协议,在一边的罗马公正官员的官邸大厅,找罗马劳务办事人员帮着签署劳务合同和协议,雇主缴纳一个金币的文书费用,两人盖上手印备档案,就开始公开旅行协议和劳动合同了。
雇佣劳力的一方把工钱得押给这里的劳动大厅,然后发给受雇佣的人。
私下交易是不受后期争议保护的。
这样就杜绝了强势驱使劳力后期不给钱的情况。
罗马各地区都有这样的劳务服务大厅存在,都设在城市广场的南边区域。
这也成了新时代罗马城的一个特色。
之前的元老院,地区议政厅,事实上都改成了这种场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