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不怕你偏心
张秀英动作快得很,大清早的就在那儿给新裁出来的棉衣在絮棉花。
江兰早上起来,看到已经能看出雏形的棉袄,高兴得直蹦跶:“妈,我过年能穿新棉袄咯!”
张秀英眉开眼笑的:“当然!等妈上班领了工资,到你过生日的时候,再给你做件新衣裳。”
江兰笑得声音都变了:“太好了啊!妈,我要做件吴静那样的罩衣。”
张秀英连连点头:“行,到时候去借吴静的衣裳做个样子,妈给你做。”
家里很久没有这么多笑声了,江永华在厨房做早饭,感慨万分。
齐政委的话犹在耳边:“江副科长,你早就该为家里打算了!你整天忙工作,老婆孩子就扔在家里也不管,这么些年就靠你一个人的工资撑着,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这都是怎么过的呀?
你还是团级干部呢,居然还重男轻女!你这思想可要不得,嗨呀,我怎么一直都没看出来呢?
你看看你,闺女都这么大了,长得多好看呢,你要是早点培养她唱歌跳舞的,今年都能特招去当文艺兵了!你呀你呀!”
江永华想着想着,嘴角微微弯起。
灶上的蒸锅冒着蒸汽,香甜的味道飘出来。
江永华揉好面团,把白糖瓶子拿出来,准备包几个糖包子。一会儿玉米面发糕蒸好了,再蒸几个馒头包子给张秀英带着。
江筠打着哈欠,只穿了毛衣加外套,冻得鼻尖通红,缩着肩膀到厨房里打热水洗脸刷牙。
江永华看江筠出来:“早上冷啊,怎么也不穿件棉衣?你妈正在做衣裳呢,你洗漱好赶紧去找你妈选块布,做个罩衣,我看那件女兵棉衣有点肥了,让你妈给改一改。”
江筠才不想改呢:“爸,去林场的话,棉衣里面还要在穿个小棉袄才行,那件军装不用改了,我看挺好。”
在冰天雪地里,保暖才是硬道理!
江筠把能找的冬装都翻出来了,她几乎没有什么过冬的衣物,她需要添置的行头太多了,除了棉衣棉裤,还有棉帽子棉手套棉靴子,要是有纱巾,也得找一个来。
她还爱出汗,还得多准备几条毛巾垫在后背以防万一。
这些御寒的衣物要是不准备齐整,她去了林场,估计不是冻死了就是冻病了。
江永华想想:“也好,那就让你妈给你做件小棉袄。”
江兰献宝一样跑过来厨房:“姐,咱妈在做新棉袄呢,你快去看看。”
江筠弯腰在水池边洗脸,用她习惯的方式,双手掬水往脸上泼,用干毛巾吸水之后,再轻拍面部至水分完全吸收,听到江兰的话,闭着眼睛轻轻嗯了一声。
江兰好奇:“姐,你的毛巾都没打湿,怎么洗脸啊?”
江筠不想解释:“你的棉袄做好没?”
江兰:“还没呢!咱妈说三件棉袄一起絮了棉花,一会儿先给我的棉袄上袖子。”
“三件?”江筠心想,肯定是先江兰,再张秀英,最后才轮到自己。
江兰笑道:“对呀,我一件,姥姥和小姨一人一件。我那件是浅蓝色带羽毛小花的,可好看了,姥姥和小姨的是格子的,也好看。咱妈说格子的洋气,姥家那边没有这种布呢。”
江筠拿着牙膏的手停住,她昨晚明明听见江永华交待的是给她和江兰一人做一件的啊!
这就要去上班了,哪还来得及给她做?
麻蛋,幸好她没指望过张秀英!
江永华看了一眼江筠,放下手里的面团,拍了拍手上的面粉,转身出了厨房去找张秀英。
江筠咬咬嘴唇,半带失望的看了一眼江兰。
这个妹妹,太没心眼了,谁给她好吃的就跟谁亲。
江兰被瞪得莫名其妙,傻傻的问:“姐,咱爸怎么了?”
“不知道!”江筠皱了一下鼻子,挤好牙膏,打热水刷牙。
牙还没刷完,江永华气冲冲地回到厨房,闷声不响的把已经揉好的面团又抓起来使劲揉搓。
一看这架势,就是跟张秀英又闹别扭了。
江筠给江兰使了个眼色:“小兰,你书包准备好没?去把外面的桌子收好,一会儿我拿碗筷去摆。”
家长生气的时候,孩子最好避开,以免被伤及无辜。
江永华手下用力,面板被压得咯吱响。
看得出,他在极力忍着怒火。
江筠吐掉漱口水,用毛巾擦擦嘴,收好牙缸牙刷,看着江兰走出厨房,向江永华道:“爸,要不,让我去上班吧,让她带着小兰回姥家。你别生气了,我能写会算的,去上班肯定也累不着。”
江永华听着心里难受极了,他以为给张秀英安排了工作,家里就能和睦一些,谁知道张秀英还是老样子,给她两根葱就能插在鼻子里装象。
“你别管这些了,你好好念书,将来去哪儿都行,不差这一年两年的。要是能考上京城大学,等你大学毕业了,分配的都是好单位,说不定还能留在京城呢。”
江永华脸色不好,还是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跟江筠说话:“你小时候是你姥姥带大的,这都六七年了,也该着你回去看看姥姥。”
他本来想着给岳父岳母多带点东西去的,好几年没见,也不知道姥家的人是胖是瘦,张秀英拿起剪子就给做衣裳,大小不合适怎么办?带块布料回去,人家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多好。
现在就剩两三天时间,张秀英白天要去上班了,哪还有时间再做衣裳?
要跟女儿置气也不是这个时候啊!
江筠挠挠额头,她一点也想不起来有关林场的记忆。
“爸,姥姥的信上都说了什么呀?”
江永华缓缓胸中的闷气:“你大舅说你姥姥是早上起来去河边打水的时候给滑倒了,把小腿给摔骨折了,走不了路,头上也撞了一个包,当时糊里糊涂的以为自己快不行了,非要你大舅写信来,说要见你最后一面。”
江筠奇怪:“见我?”怎么不是见张秀英?
江永华点头:“你一生下来就是你姥姥抱走了,五岁多才回到我们身边的。”
江兰早上起来,看到已经能看出雏形的棉袄,高兴得直蹦跶:“妈,我过年能穿新棉袄咯!”
张秀英眉开眼笑的:“当然!等妈上班领了工资,到你过生日的时候,再给你做件新衣裳。”
江兰笑得声音都变了:“太好了啊!妈,我要做件吴静那样的罩衣。”
张秀英连连点头:“行,到时候去借吴静的衣裳做个样子,妈给你做。”
家里很久没有这么多笑声了,江永华在厨房做早饭,感慨万分。
齐政委的话犹在耳边:“江副科长,你早就该为家里打算了!你整天忙工作,老婆孩子就扔在家里也不管,这么些年就靠你一个人的工资撑着,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这都是怎么过的呀?
你还是团级干部呢,居然还重男轻女!你这思想可要不得,嗨呀,我怎么一直都没看出来呢?
你看看你,闺女都这么大了,长得多好看呢,你要是早点培养她唱歌跳舞的,今年都能特招去当文艺兵了!你呀你呀!”
江永华想着想着,嘴角微微弯起。
灶上的蒸锅冒着蒸汽,香甜的味道飘出来。
江永华揉好面团,把白糖瓶子拿出来,准备包几个糖包子。一会儿玉米面发糕蒸好了,再蒸几个馒头包子给张秀英带着。
江筠打着哈欠,只穿了毛衣加外套,冻得鼻尖通红,缩着肩膀到厨房里打热水洗脸刷牙。
江永华看江筠出来:“早上冷啊,怎么也不穿件棉衣?你妈正在做衣裳呢,你洗漱好赶紧去找你妈选块布,做个罩衣,我看那件女兵棉衣有点肥了,让你妈给改一改。”
江筠才不想改呢:“爸,去林场的话,棉衣里面还要在穿个小棉袄才行,那件军装不用改了,我看挺好。”
在冰天雪地里,保暖才是硬道理!
江筠把能找的冬装都翻出来了,她几乎没有什么过冬的衣物,她需要添置的行头太多了,除了棉衣棉裤,还有棉帽子棉手套棉靴子,要是有纱巾,也得找一个来。
她还爱出汗,还得多准备几条毛巾垫在后背以防万一。
这些御寒的衣物要是不准备齐整,她去了林场,估计不是冻死了就是冻病了。
江永华想想:“也好,那就让你妈给你做件小棉袄。”
江兰献宝一样跑过来厨房:“姐,咱妈在做新棉袄呢,你快去看看。”
江筠弯腰在水池边洗脸,用她习惯的方式,双手掬水往脸上泼,用干毛巾吸水之后,再轻拍面部至水分完全吸收,听到江兰的话,闭着眼睛轻轻嗯了一声。
江兰好奇:“姐,你的毛巾都没打湿,怎么洗脸啊?”
江筠不想解释:“你的棉袄做好没?”
江兰:“还没呢!咱妈说三件棉袄一起絮了棉花,一会儿先给我的棉袄上袖子。”
“三件?”江筠心想,肯定是先江兰,再张秀英,最后才轮到自己。
江兰笑道:“对呀,我一件,姥姥和小姨一人一件。我那件是浅蓝色带羽毛小花的,可好看了,姥姥和小姨的是格子的,也好看。咱妈说格子的洋气,姥家那边没有这种布呢。”
江筠拿着牙膏的手停住,她昨晚明明听见江永华交待的是给她和江兰一人做一件的啊!
这就要去上班了,哪还来得及给她做?
麻蛋,幸好她没指望过张秀英!
江永华看了一眼江筠,放下手里的面团,拍了拍手上的面粉,转身出了厨房去找张秀英。
江筠咬咬嘴唇,半带失望的看了一眼江兰。
这个妹妹,太没心眼了,谁给她好吃的就跟谁亲。
江兰被瞪得莫名其妙,傻傻的问:“姐,咱爸怎么了?”
“不知道!”江筠皱了一下鼻子,挤好牙膏,打热水刷牙。
牙还没刷完,江永华气冲冲地回到厨房,闷声不响的把已经揉好的面团又抓起来使劲揉搓。
一看这架势,就是跟张秀英又闹别扭了。
江筠给江兰使了个眼色:“小兰,你书包准备好没?去把外面的桌子收好,一会儿我拿碗筷去摆。”
家长生气的时候,孩子最好避开,以免被伤及无辜。
江永华手下用力,面板被压得咯吱响。
看得出,他在极力忍着怒火。
江筠吐掉漱口水,用毛巾擦擦嘴,收好牙缸牙刷,看着江兰走出厨房,向江永华道:“爸,要不,让我去上班吧,让她带着小兰回姥家。你别生气了,我能写会算的,去上班肯定也累不着。”
江永华听着心里难受极了,他以为给张秀英安排了工作,家里就能和睦一些,谁知道张秀英还是老样子,给她两根葱就能插在鼻子里装象。
“你别管这些了,你好好念书,将来去哪儿都行,不差这一年两年的。要是能考上京城大学,等你大学毕业了,分配的都是好单位,说不定还能留在京城呢。”
江永华脸色不好,还是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跟江筠说话:“你小时候是你姥姥带大的,这都六七年了,也该着你回去看看姥姥。”
他本来想着给岳父岳母多带点东西去的,好几年没见,也不知道姥家的人是胖是瘦,张秀英拿起剪子就给做衣裳,大小不合适怎么办?带块布料回去,人家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多好。
现在就剩两三天时间,张秀英白天要去上班了,哪还有时间再做衣裳?
要跟女儿置气也不是这个时候啊!
江筠挠挠额头,她一点也想不起来有关林场的记忆。
“爸,姥姥的信上都说了什么呀?”
江永华缓缓胸中的闷气:“你大舅说你姥姥是早上起来去河边打水的时候给滑倒了,把小腿给摔骨折了,走不了路,头上也撞了一个包,当时糊里糊涂的以为自己快不行了,非要你大舅写信来,说要见你最后一面。”
江筠奇怪:“见我?”怎么不是见张秀英?
江永华点头:“你一生下来就是你姥姥抱走了,五岁多才回到我们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