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英主之风
苏秦提到的这件事情,让江川郑重思考起来。
对于袁崇焕和周云逸之死,他一直都觉得这两个人死的太过冤屈。
虽然袁崇焕曾经跟他大打出手,动过吞并自己自己的心思。但是这并不妨碍江川对于袁崇焕的观感。
在他心目中,袁崇焕依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和一个忠义的臣子。
周云逸更不用说了。虽然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能够直言相谏,以死相抗,其实也是尽到了一位臣子的本分。
况且现在还涉及到邓小金的身份问题,就更要去解决这件事情。
如果说对于别人来讲这件事情非常棘手,几乎没有为这两个人翻案的可能性。因为这两个人都是皇帝亲自下令处死的。
如果要翻案,就等于直接跟皇帝对着干。
但是对于江川来说,这件事情的阻力根本不存在。
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而且正如苏秦所说,为这两人平反对于提升自己在朝野之中的声望,有着很大的帮助。况且,还可以彻底解决邓小金的身份问题,了结她的心事。
所以江川并没有考虑太久,郑重道:“先生所言极是,这二人都是朝臣的楷模,忠义之士识,死的冤屈,既然如今本王摄政,那就定要为两人平冤昭雪,也好让他们的家人安心,让他二人在九泉之下安息。
这件事情具体的就由内阁去操办,先生身上的担子已经太多,本王就不给先生加担子”。
苏秦点头领命,他知道江川是为自己考虑。自己能够提出这件事就已经尽职了,让内阁来办更合适一些。
江川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
他立刻叫来中军大司马李翦,让他带着自己的手令亲自去找内阁首辅夏俊泽。
夏俊泽这几日领着几位阁臣以及三法司的堂官,因为魏国公刘霖等人谋反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足不沾地。
现在刘霖等人已经虽然已经被处斩,但是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做,所以夏俊泽的这几日基本上都是住在内阁的值房之内,连家都顾不上回。
当然他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忙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在新的掌权者江川面前留下好印象。
作为内阁首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票拟。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下面汇报上来的公文奏章,做出各种处理建议。
按照原来的流程票,票拟之后的折子都要被送进宫中,然后由司礼监的几大秉笔太监,进行批红。
所谓批红,就是在内阁送来的公文上面用朱砂写上意见,同意还是不同意。
严格来说,司礼监的权力其实就是相当于替皇帝作为内廷秘书。
经过司礼监批红的折子,如果皇帝看后没有问题,最后掌印太监才能加盖皇帝大印。这样整个流程就算走完了。
现在这个流程当然变了,皇帝已经完全被锁入深宫之中,司礼监自然也就丧失了批红的权利。
现在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内阁自己做主决断,事后报备摄政王府即可。
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内阁先做出初步建议,然后再把折子送到摄政王府,由江川最终批复。
而江川在最终批复决断之前都会先让苏秦审阅一遍内阁送来的折子。
把这个权力交给苏秦,是因为他知道苏秦是绝对忠诚,而且富有经验的。
对他来讲,经过一年多的战场历练,对于战场上的事情,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内政的处理,很多时候还是经验不足,所以他希望能够由苏秦先进行过目,对于内阁来的折子进行审阅。
如果苏秦与内阁的意见一致,那么这件事情,江川很快就会做决定。如果两人的意见不一致,江川就会跟苏秦进行进一步商讨,最终做出决断。
所以实际上来说等于苏秦现在就代替了司礼监的作用,甚至拥有了更大的权利。
夏俊泽值班的文吏禀报摄政王府派人来的消息之时,他正好在批阅关于京城之中粮价飞涨而引起的骚乱的折子,顺天府尹叫苦不迭。
因为江南被大顺军攻占,漕运堵塞,京城等于断了粮食补给。
京城存量越来越少,商家为了多赚钱自然也动起了囤积居奇的心思,因此很多粮店都关门歇业了。
买不到粮食的京城百姓自然不满,一些人开始闹事,甚至开始打砸粮店。顺天府这几天抓了不少人,大牢都快塞满了。
自从大顺军占了江南之后,京城粮价早已经是节节飞涨,现在已经到存粮耗尽的时候。
对于这件事情,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下令九城兵马司维持好街面上的秩序。要想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外地调集大批粮食入境,如此才能平抑物价,安定民心,他正想为这件事情上报摄政王府。
听到摄政王府派人来了,他急忙让人请进来王府使者,自己也出了值房去去迎接。
中军大司马李翦,大步走入内阁执房。正好遇上了迎面匆匆出来的夏俊泽。
夏俊泽看到来人竟是一员身材高大,面容冷肃的武将,心中不由得一惊,以为又是关于军中的事情,急忙上前问道。:“敢问将军高姓大名,殿下有何吩咐?”
李翦将江川的手令递给夏俊泽沉声道:“首辅大人,具体的事情,殿下的手令上说的很清楚,您一看便知。末将来此之前,殿下亲口吩咐,希望内阁能够尽快拿出执行方案,然后报殿下批复。”
夏俊泽看李翦说的如此郑重,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急忙打开手令快速的看完,看完之后,心情瞬间激动起来。
对于袁崇焕之死以及周云逸之死,夏俊哲其实也是抱着非常大的同情之心。
觉得这二人死得冤枉,尤其是袁崇焕,为大明帝国忠心耿耿,最终却遭流寇陷害,皇帝听信谗言,将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其死状之惨为大明有史以来绝无仅有。其死因之冤,实也是让人无比同情。
他没想到江川刚刚摄政,就想着为袁崇焕和周云逸平冤昭雪。
这让他既大感意外的同时,有个于江川的评价更高了一个层次。
他更加深刻的感觉到。这位摄政王殿下不光在战场上百战百胜,而且对于治国,对争取人心都很有一套。从他的身上,他感到了一股是真正的英主之风,是一个值得跟随效力的主公。
他知道此事一旦传开,必定朝野颂扬,对于摄政王个人的声望,会有着巨大的加持作用。而且对于稳定人心,更有着极大的意义。
夏俊哲躬身正色道:“请将军回报摄政王殿下。臣一定将此事办妥,定然不会让殿下失望。”
对于袁崇焕和周云逸之死,他一直都觉得这两个人死的太过冤屈。
虽然袁崇焕曾经跟他大打出手,动过吞并自己自己的心思。但是这并不妨碍江川对于袁崇焕的观感。
在他心目中,袁崇焕依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和一个忠义的臣子。
周云逸更不用说了。虽然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能够直言相谏,以死相抗,其实也是尽到了一位臣子的本分。
况且现在还涉及到邓小金的身份问题,就更要去解决这件事情。
如果说对于别人来讲这件事情非常棘手,几乎没有为这两个人翻案的可能性。因为这两个人都是皇帝亲自下令处死的。
如果要翻案,就等于直接跟皇帝对着干。
但是对于江川来说,这件事情的阻力根本不存在。
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而且正如苏秦所说,为这两人平反对于提升自己在朝野之中的声望,有着很大的帮助。况且,还可以彻底解决邓小金的身份问题,了结她的心事。
所以江川并没有考虑太久,郑重道:“先生所言极是,这二人都是朝臣的楷模,忠义之士识,死的冤屈,既然如今本王摄政,那就定要为两人平冤昭雪,也好让他们的家人安心,让他二人在九泉之下安息。
这件事情具体的就由内阁去操办,先生身上的担子已经太多,本王就不给先生加担子”。
苏秦点头领命,他知道江川是为自己考虑。自己能够提出这件事就已经尽职了,让内阁来办更合适一些。
江川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
他立刻叫来中军大司马李翦,让他带着自己的手令亲自去找内阁首辅夏俊泽。
夏俊泽这几日领着几位阁臣以及三法司的堂官,因为魏国公刘霖等人谋反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足不沾地。
现在刘霖等人已经虽然已经被处斩,但是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做,所以夏俊泽的这几日基本上都是住在内阁的值房之内,连家都顾不上回。
当然他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忙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在新的掌权者江川面前留下好印象。
作为内阁首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票拟。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下面汇报上来的公文奏章,做出各种处理建议。
按照原来的流程票,票拟之后的折子都要被送进宫中,然后由司礼监的几大秉笔太监,进行批红。
所谓批红,就是在内阁送来的公文上面用朱砂写上意见,同意还是不同意。
严格来说,司礼监的权力其实就是相当于替皇帝作为内廷秘书。
经过司礼监批红的折子,如果皇帝看后没有问题,最后掌印太监才能加盖皇帝大印。这样整个流程就算走完了。
现在这个流程当然变了,皇帝已经完全被锁入深宫之中,司礼监自然也就丧失了批红的权利。
现在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内阁自己做主决断,事后报备摄政王府即可。
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内阁先做出初步建议,然后再把折子送到摄政王府,由江川最终批复。
而江川在最终批复决断之前都会先让苏秦审阅一遍内阁送来的折子。
把这个权力交给苏秦,是因为他知道苏秦是绝对忠诚,而且富有经验的。
对他来讲,经过一年多的战场历练,对于战场上的事情,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内政的处理,很多时候还是经验不足,所以他希望能够由苏秦先进行过目,对于内阁来的折子进行审阅。
如果苏秦与内阁的意见一致,那么这件事情,江川很快就会做决定。如果两人的意见不一致,江川就会跟苏秦进行进一步商讨,最终做出决断。
所以实际上来说等于苏秦现在就代替了司礼监的作用,甚至拥有了更大的权利。
夏俊泽值班的文吏禀报摄政王府派人来的消息之时,他正好在批阅关于京城之中粮价飞涨而引起的骚乱的折子,顺天府尹叫苦不迭。
因为江南被大顺军攻占,漕运堵塞,京城等于断了粮食补给。
京城存量越来越少,商家为了多赚钱自然也动起了囤积居奇的心思,因此很多粮店都关门歇业了。
买不到粮食的京城百姓自然不满,一些人开始闹事,甚至开始打砸粮店。顺天府这几天抓了不少人,大牢都快塞满了。
自从大顺军占了江南之后,京城粮价早已经是节节飞涨,现在已经到存粮耗尽的时候。
对于这件事情,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下令九城兵马司维持好街面上的秩序。要想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外地调集大批粮食入境,如此才能平抑物价,安定民心,他正想为这件事情上报摄政王府。
听到摄政王府派人来了,他急忙让人请进来王府使者,自己也出了值房去去迎接。
中军大司马李翦,大步走入内阁执房。正好遇上了迎面匆匆出来的夏俊泽。
夏俊泽看到来人竟是一员身材高大,面容冷肃的武将,心中不由得一惊,以为又是关于军中的事情,急忙上前问道。:“敢问将军高姓大名,殿下有何吩咐?”
李翦将江川的手令递给夏俊泽沉声道:“首辅大人,具体的事情,殿下的手令上说的很清楚,您一看便知。末将来此之前,殿下亲口吩咐,希望内阁能够尽快拿出执行方案,然后报殿下批复。”
夏俊泽看李翦说的如此郑重,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急忙打开手令快速的看完,看完之后,心情瞬间激动起来。
对于袁崇焕之死以及周云逸之死,夏俊哲其实也是抱着非常大的同情之心。
觉得这二人死得冤枉,尤其是袁崇焕,为大明帝国忠心耿耿,最终却遭流寇陷害,皇帝听信谗言,将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其死状之惨为大明有史以来绝无仅有。其死因之冤,实也是让人无比同情。
他没想到江川刚刚摄政,就想着为袁崇焕和周云逸平冤昭雪。
这让他既大感意外的同时,有个于江川的评价更高了一个层次。
他更加深刻的感觉到。这位摄政王殿下不光在战场上百战百胜,而且对于治国,对争取人心都很有一套。从他的身上,他感到了一股是真正的英主之风,是一个值得跟随效力的主公。
他知道此事一旦传开,必定朝野颂扬,对于摄政王个人的声望,会有着巨大的加持作用。而且对于稳定人心,更有着极大的意义。
夏俊哲躬身正色道:“请将军回报摄政王殿下。臣一定将此事办妥,定然不会让殿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