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项目汇报
大会议室外,王志伟停住了脚步,伸手整理了下特意新换的格子衬衫和休闲西服,银白色的会议室门隔音效果良好,听不到里面的任何声音,他知道,这场汇报会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研发小组接下来的工作,所以虽然胸有成竹,但临上场了难免有些紧张情绪。
在无限未来公司工作的这半年时间,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充满惊奇的梦幻历程。在他曾经设想过无数次的职业规划中,本以为国内各大研究院所才是自己回国后的去处,从没想到过在国内能遇上这样的公司。
之前他在美国的常青藤大学攻读航天类专业,跟着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航天动力学教授进行硕博连读,成绩优秀。可是越读到后面,越感觉到赤裸裸的歧视,和专业领域相关的绝大多数公司都不招收非美国籍的员工,即使是实习,也不给任何机会。
更让他难受的是,导师新接手的研发项目,同时也是他的专业方向,竟然也不让他加入。导师这样和他解释,“我感到非常遗憾,王,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可是这个项目有保密要求,不接收国际学生。”
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却有国籍。王志伟深刻地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就在他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来自无限未来公司的工作人员出现在他面前,邀请他加入公司。优厚的待遇并不是他最看中的,关键是对方拿出来的一叠技术资料,给了他一个大惊喜,在关键地方戛然而止的资料也吊起了他的胃口。经过反复思考,王志伟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之前的歧视对待让他感觉没有继续读的必要,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加入无限未来公司。
之后的一切充满了不真实感。他和另外二十多名青年学者,都是中国国籍这是公司通过千人计划在世界名校招揽中国人才的成果,共同入驻了公司位于义东的新总部,实验条件出乎所有人的预计公司招聘时保证过有的设备都有,没提到的设备同样也有,许多设备即使在美国最先进的实验室里也是核心重点设备。
公司为了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是不遗余力,当初招聘时因为总部还没完全竣工,所保证的试验装置无法实地参观,于是在陈文浩的首肯下,根据每个人的专业方向,将相应的试验装置写在合同里,并保证如期到位,否则应聘者可以立即终止合同,并无偿获得先期支付的几十万安家费和位于江海市的一套公寓。为此,陈文浩单独列支了五十亿元,用于研发设备的订购。
凭借这一点,打动了不少青年学者,对于刚开展学术生涯的青年学者来说,个人待遇并不是第一位的,一流的科研环境才是。
更大的砝码则是在这些青年学者签订了入职合同以及一大堆严格的保密协议后,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专业,向他们所提供的技术资料。这部分资料自然来自外星黑科技,陈文浩经过筛选整理后的成果,既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也为青年学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见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随后,这些青年学者依据所擅长的专业,被划分为不同类的大项目组。王志伟所在的项目组,研发方向就是电推动力技术,连他在内这个项目组共有5人。项目组的运行模式类似于中小型科学实验室或是大型实验室里的课题组,不同之处则在于,以传统实验室的标准,掌控实验室的科学家负责研究项目的大方向,以及研发资金的申请和分配,是灵魂人物。而在这,研发的大方向和阶段目标由公司指定,资金更是充裕,合理的要求也能很快得到满足。更关键的是,在指定的研究方向上,公司总能提供必要的科技资料,王志伟有的时候甚至觉得,他们的主要工作更像是学习掌握公司提供的理论后,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发挥。
类似的项目组还有好几个,飞船便是其中一个项目组的研究内容。随着飞船的正式投产、获得适航证、称为热销货,其他的项目组都有点坐不住了,原本偏向轻松的研究氛围明显加快了节奏,至少王志伟就发现同在一个楼层的其他项目组成员,下班的时间同样也越来越晚了。
大家的年龄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全世界各大名校出来的,又是差不多时间进的公司,自然也存在比较的心理。同样的起点,人家已经做出了名堂,帮助公司的产品大卖了,虽然公司没催过,但是自己手头的也得抓紧了。能凭自己的本事考进世界排名前列的名校,并打算一辈子投身科研工作的人,没有点竞争和拼搏意识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尤其是他们选择的是企业,很简单的道理他们都懂:不创造利润的企业是无法长期维持研发投入的。
而对于电推技术项目组的成员来说,最近的日子忙碌却开心,因为,他们这半年的工作已经有所收获,就要出阶段性成果了。这段时间来,王志伟因为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强,已经成为项目组公认的小组长,于是,向公司汇报和讲解阶段性成果,顺便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的工作,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王志伟做了两次深呼吸,平复了心情,和项目组其他成员互换了一下鼓励的眼神,毅然带头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陈文浩以及公司的一些高管已经等在里面了,见他们进来,陈文浩率先站起身来迎接。这种尊重让人如沐春风,对知识分子来说,有时候这比物质奖励更显得宝贵。
陈文浩看着眼前的这批科研人员,心中满是自豪,通过大手笔的投入,公司迄今已经邀请到了数百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填充了公司的各种专业岗位,而其中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可以从事高端研发工作,也就是能够消化外星科技资料的,最终也就筛选出二十多人,他能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
挑选后的外星科技资料,更多的是对地球现有理论体系的灵光一现,以及制作工艺和材料上的进步,这就决定了公司的长期研发方向,所以陈文浩并不需要学科领袖、学科领路人这样等级的科研大牛,当然这样的大牛也基本不可能选择一家私人公司就职。他需要的是有潜力的苗子,有外星科技在手,完全可以享受将苗子灌溉成大树的过程。
而电推动力技术是他非常看重的一项技术,如果能够被自己的科研团队吸收消化,接下来公司的产品线就可以增加新的成员了,在飞船的基础上,将会更加的“高大上”。
和研发人员交谈了一会,询问了下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后,陈文浩就将话题转回了正题,“接下来请王研究员介绍一下电推动力项目的最新进展,大家不用记录,今天所说的一切内容都属于公司的最高机密。”
在无限未来公司工作的这半年时间,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充满惊奇的梦幻历程。在他曾经设想过无数次的职业规划中,本以为国内各大研究院所才是自己回国后的去处,从没想到过在国内能遇上这样的公司。
之前他在美国的常青藤大学攻读航天类专业,跟着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航天动力学教授进行硕博连读,成绩优秀。可是越读到后面,越感觉到赤裸裸的歧视,和专业领域相关的绝大多数公司都不招收非美国籍的员工,即使是实习,也不给任何机会。
更让他难受的是,导师新接手的研发项目,同时也是他的专业方向,竟然也不让他加入。导师这样和他解释,“我感到非常遗憾,王,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可是这个项目有保密要求,不接收国际学生。”
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却有国籍。王志伟深刻地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就在他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来自无限未来公司的工作人员出现在他面前,邀请他加入公司。优厚的待遇并不是他最看中的,关键是对方拿出来的一叠技术资料,给了他一个大惊喜,在关键地方戛然而止的资料也吊起了他的胃口。经过反复思考,王志伟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之前的歧视对待让他感觉没有继续读的必要,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加入无限未来公司。
之后的一切充满了不真实感。他和另外二十多名青年学者,都是中国国籍这是公司通过千人计划在世界名校招揽中国人才的成果,共同入驻了公司位于义东的新总部,实验条件出乎所有人的预计公司招聘时保证过有的设备都有,没提到的设备同样也有,许多设备即使在美国最先进的实验室里也是核心重点设备。
公司为了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是不遗余力,当初招聘时因为总部还没完全竣工,所保证的试验装置无法实地参观,于是在陈文浩的首肯下,根据每个人的专业方向,将相应的试验装置写在合同里,并保证如期到位,否则应聘者可以立即终止合同,并无偿获得先期支付的几十万安家费和位于江海市的一套公寓。为此,陈文浩单独列支了五十亿元,用于研发设备的订购。
凭借这一点,打动了不少青年学者,对于刚开展学术生涯的青年学者来说,个人待遇并不是第一位的,一流的科研环境才是。
更大的砝码则是在这些青年学者签订了入职合同以及一大堆严格的保密协议后,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专业,向他们所提供的技术资料。这部分资料自然来自外星黑科技,陈文浩经过筛选整理后的成果,既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也为青年学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见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随后,这些青年学者依据所擅长的专业,被划分为不同类的大项目组。王志伟所在的项目组,研发方向就是电推动力技术,连他在内这个项目组共有5人。项目组的运行模式类似于中小型科学实验室或是大型实验室里的课题组,不同之处则在于,以传统实验室的标准,掌控实验室的科学家负责研究项目的大方向,以及研发资金的申请和分配,是灵魂人物。而在这,研发的大方向和阶段目标由公司指定,资金更是充裕,合理的要求也能很快得到满足。更关键的是,在指定的研究方向上,公司总能提供必要的科技资料,王志伟有的时候甚至觉得,他们的主要工作更像是学习掌握公司提供的理论后,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发挥。
类似的项目组还有好几个,飞船便是其中一个项目组的研究内容。随着飞船的正式投产、获得适航证、称为热销货,其他的项目组都有点坐不住了,原本偏向轻松的研究氛围明显加快了节奏,至少王志伟就发现同在一个楼层的其他项目组成员,下班的时间同样也越来越晚了。
大家的年龄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全世界各大名校出来的,又是差不多时间进的公司,自然也存在比较的心理。同样的起点,人家已经做出了名堂,帮助公司的产品大卖了,虽然公司没催过,但是自己手头的也得抓紧了。能凭自己的本事考进世界排名前列的名校,并打算一辈子投身科研工作的人,没有点竞争和拼搏意识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尤其是他们选择的是企业,很简单的道理他们都懂:不创造利润的企业是无法长期维持研发投入的。
而对于电推技术项目组的成员来说,最近的日子忙碌却开心,因为,他们这半年的工作已经有所收获,就要出阶段性成果了。这段时间来,王志伟因为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强,已经成为项目组公认的小组长,于是,向公司汇报和讲解阶段性成果,顺便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的工作,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王志伟做了两次深呼吸,平复了心情,和项目组其他成员互换了一下鼓励的眼神,毅然带头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陈文浩以及公司的一些高管已经等在里面了,见他们进来,陈文浩率先站起身来迎接。这种尊重让人如沐春风,对知识分子来说,有时候这比物质奖励更显得宝贵。
陈文浩看着眼前的这批科研人员,心中满是自豪,通过大手笔的投入,公司迄今已经邀请到了数百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填充了公司的各种专业岗位,而其中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可以从事高端研发工作,也就是能够消化外星科技资料的,最终也就筛选出二十多人,他能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
挑选后的外星科技资料,更多的是对地球现有理论体系的灵光一现,以及制作工艺和材料上的进步,这就决定了公司的长期研发方向,所以陈文浩并不需要学科领袖、学科领路人这样等级的科研大牛,当然这样的大牛也基本不可能选择一家私人公司就职。他需要的是有潜力的苗子,有外星科技在手,完全可以享受将苗子灌溉成大树的过程。
而电推动力技术是他非常看重的一项技术,如果能够被自己的科研团队吸收消化,接下来公司的产品线就可以增加新的成员了,在飞船的基础上,将会更加的“高大上”。
和研发人员交谈了一会,询问了下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后,陈文浩就将话题转回了正题,“接下来请王研究员介绍一下电推动力项目的最新进展,大家不用记录,今天所说的一切内容都属于公司的最高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