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远的弗里德里希号战列舰
当然,吕特晏斯并不是真的要驾船撞击英国军舰,虽然英舰的装甲普遍薄弱,但它们终究是主力舰,正面对撞两方都讨不了好。
吕特晏斯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让公海舰队上去同英国舰队近身肉搏而已。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吕特晏斯不让舰队转向后撤,同英国舰队拉开距离,发挥自己的口径优势和装甲优势呢。
其实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德国军舰的航速较英国舰队的战列巡洋舰来说偏慢,转向根本拉不开距离。二是四艘德舰都是前二后一的主炮布局,如果转身背向英国舰队,那将会损失三分之二的火力,而英国舰队则是船头对向德舰,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火力。
所以想了想,吕特晏斯还是决定让舰队转向向英舰冲去,用损失三分之一的火力来换取更小的受弹面积,同时还能掩护自己的优势的重巡洋舰队冲进敌阵打击对面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至于英舰在近距离对自己的威胁,吕特晏斯并不害怕,可以说早在接到最高统帅部出航寻找英国舰队进行舰队决战的命令时,包括吕特晏斯在内所有的海军官兵就都做好了一去不返的准备,他们所有人在出航前就写了遗书存放在海军总部,待他们阵亡的消息一传回国内,他们的遗书就会和一套崭新的海军军装、阵亡抚恤金以及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一起发到他们至亲的手中。
两方舰队就这样一边猛烈开火一边向对方全速冲锋,仅过了一两轮炮击,两方舰队就到了能轻松互相看清对方舰桥的距离。
在相隔9000米的距离,吕特晏斯和托维男爵几乎同时下达了转向命令,两方舰队再次进入同航战。
9000米的距离,对于训练有素的两方士兵来说,几乎可以保证每轮齐射都能命中目标最少一发炮弹,所以到了这种程度,两方军舰就是纯粹在拼谁的装甲厚炮弹好、谁的倾角大、谁的钢质量好。
而毫无疑问,在这几个方面是,拥有两艘新锐舰的德国舰队占优不少,英舰的炮弹虽然能击穿德舰的装甲带,但大都是勉强击穿,对核心舱室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而德舰的炮弹却每每都能轻松击穿英舰装甲带,并在内部造成巨大的破坏。
两方军舰自进入9000米距离后,又进行了十来轮互射,其中来自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炮弹连连命中位于英国战列线后方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终于,在接连被命中了12发406mm炮弹后,原本就受了伤的反击号彻底失去了动力,船体因多处受损而大量进水,逐渐向左侧开始倾斜。
反击号的舰长显然并不甘愿就此认输,他一边调集更多的人手加入排水作业,一边命令战舰继续向德舰开火。
但战舰现在已经彻底失去动力了,舰上的大型排水泵也因此罢工,所以损管人员只能依靠小型的排水泵往外抽水,同时舰体上的裂口实在是又多又大,负责修堵的潜水员别说堵住破口了,连他们自己都差点被疯狂涌入舰体的水流给吸死在海里。
下午四时整,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宣布损管失败,同时托维男爵直接向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下达了全体弃舰的命令,两艘附近的补给舰奉命前往搭载弃舰的1000余官兵。
四时十一分,反击号上的所有官兵撤离完毕,此时舰体倾斜角度已经达到了30度。
四时十五分,这艘排水量38200吨的战列巡洋舰彻底倾覆,然后快速消失在了海面上。
德国舰队凭借着战舰上的优势接连击沉英国舰队两艘主力舰,但作为曾经称霸世界海洋三百余年的老牌舰队,英国本土舰队也丝毫没让德国舰队好受。
在托维男爵的直接指挥下,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一直在猛击受了重伤但依然坚持战斗的弗里德里希号战列舰。
虽然英王乔治五世号的主炮口径偏小只有14英寸,但它的穿深却一点也不弱,甚至要比纳尔逊级战列舰的16英寸炮还要高。
弗里德里希号战列舰就深深领教了这一点,虽然它的装甲并不薄,但在英王乔治五世号的猛击下竟然显得如纸般脆弱,一发发356mm炮弹不断击穿弗里德里希号的右舷装甲然后在舰体内爆开,弗里德里希号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但吕特晏斯丝毫没有办法,因为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一直在纠缠着俾斯麦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让他们两舰无瑕顾及弗里德里希号。同时在这个距离上德国重巡洋舰队的203mm舰炮又无法击穿主力舰的装甲带,只能尽力攻击装甲薄弱的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保证这些装着致命的鱼雷的军舰靠近不了自家的主力舰队。
二十多分钟后,身受重伤的弗里德里希号终于撑不住来自英王乔治五世号的猛烈炮火,同反击号一样开始因舰体大量进水而快速倾斜。
不同的是弗里德里希号战列舰的动力系统在倾覆开始时依然有效,这使得弗里德里希号的大型水泵可以迅速投入排水作业中。
凭借着多台大型水泵,弗里德里希号的损管人员一度将舰体倾角控制在了12度上,同时军舰在吕特晏斯将军的命令下开始凭借自身动力转向,以8节的航速缓慢脱离战场。
然而托维男爵以及英王乔治五世号显然没有放弗里德里希号一条生路的意思,10门14英寸炮依然在以1分钟两轮齐射的速度向它倾泻着弹药。
四时四十二分,弗里德里希号再度开始向右快速倾斜,但这次损管人员没能控制住倾角。
四时四十五分,弗里德里希号舰长发出弃舰命令,但由于弗里德里希号离主舰队已经有段距离了,所以并没有大型舰艇能迅速赶来接走船员,包括舰长在内的1300余名官兵只得穿上救生衣跳进海里,并尽可能的用力游离下沉中的弗里德里希号以免被军舰下沉形成的旋涡拖进海里。
四时四十八分,第三帝国海军的第二艘战列舰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号永远离开了它的岗位。
吕特晏斯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让公海舰队上去同英国舰队近身肉搏而已。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吕特晏斯不让舰队转向后撤,同英国舰队拉开距离,发挥自己的口径优势和装甲优势呢。
其实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德国军舰的航速较英国舰队的战列巡洋舰来说偏慢,转向根本拉不开距离。二是四艘德舰都是前二后一的主炮布局,如果转身背向英国舰队,那将会损失三分之二的火力,而英国舰队则是船头对向德舰,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火力。
所以想了想,吕特晏斯还是决定让舰队转向向英舰冲去,用损失三分之一的火力来换取更小的受弹面积,同时还能掩护自己的优势的重巡洋舰队冲进敌阵打击对面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至于英舰在近距离对自己的威胁,吕特晏斯并不害怕,可以说早在接到最高统帅部出航寻找英国舰队进行舰队决战的命令时,包括吕特晏斯在内所有的海军官兵就都做好了一去不返的准备,他们所有人在出航前就写了遗书存放在海军总部,待他们阵亡的消息一传回国内,他们的遗书就会和一套崭新的海军军装、阵亡抚恤金以及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一起发到他们至亲的手中。
两方舰队就这样一边猛烈开火一边向对方全速冲锋,仅过了一两轮炮击,两方舰队就到了能轻松互相看清对方舰桥的距离。
在相隔9000米的距离,吕特晏斯和托维男爵几乎同时下达了转向命令,两方舰队再次进入同航战。
9000米的距离,对于训练有素的两方士兵来说,几乎可以保证每轮齐射都能命中目标最少一发炮弹,所以到了这种程度,两方军舰就是纯粹在拼谁的装甲厚炮弹好、谁的倾角大、谁的钢质量好。
而毫无疑问,在这几个方面是,拥有两艘新锐舰的德国舰队占优不少,英舰的炮弹虽然能击穿德舰的装甲带,但大都是勉强击穿,对核心舱室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而德舰的炮弹却每每都能轻松击穿英舰装甲带,并在内部造成巨大的破坏。
两方军舰自进入9000米距离后,又进行了十来轮互射,其中来自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炮弹连连命中位于英国战列线后方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终于,在接连被命中了12发406mm炮弹后,原本就受了伤的反击号彻底失去了动力,船体因多处受损而大量进水,逐渐向左侧开始倾斜。
反击号的舰长显然并不甘愿就此认输,他一边调集更多的人手加入排水作业,一边命令战舰继续向德舰开火。
但战舰现在已经彻底失去动力了,舰上的大型排水泵也因此罢工,所以损管人员只能依靠小型的排水泵往外抽水,同时舰体上的裂口实在是又多又大,负责修堵的潜水员别说堵住破口了,连他们自己都差点被疯狂涌入舰体的水流给吸死在海里。
下午四时整,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宣布损管失败,同时托维男爵直接向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下达了全体弃舰的命令,两艘附近的补给舰奉命前往搭载弃舰的1000余官兵。
四时十一分,反击号上的所有官兵撤离完毕,此时舰体倾斜角度已经达到了30度。
四时十五分,这艘排水量38200吨的战列巡洋舰彻底倾覆,然后快速消失在了海面上。
德国舰队凭借着战舰上的优势接连击沉英国舰队两艘主力舰,但作为曾经称霸世界海洋三百余年的老牌舰队,英国本土舰队也丝毫没让德国舰队好受。
在托维男爵的直接指挥下,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一直在猛击受了重伤但依然坚持战斗的弗里德里希号战列舰。
虽然英王乔治五世号的主炮口径偏小只有14英寸,但它的穿深却一点也不弱,甚至要比纳尔逊级战列舰的16英寸炮还要高。
弗里德里希号战列舰就深深领教了这一点,虽然它的装甲并不薄,但在英王乔治五世号的猛击下竟然显得如纸般脆弱,一发发356mm炮弹不断击穿弗里德里希号的右舷装甲然后在舰体内爆开,弗里德里希号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但吕特晏斯丝毫没有办法,因为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一直在纠缠着俾斯麦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让他们两舰无瑕顾及弗里德里希号。同时在这个距离上德国重巡洋舰队的203mm舰炮又无法击穿主力舰的装甲带,只能尽力攻击装甲薄弱的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保证这些装着致命的鱼雷的军舰靠近不了自家的主力舰队。
二十多分钟后,身受重伤的弗里德里希号终于撑不住来自英王乔治五世号的猛烈炮火,同反击号一样开始因舰体大量进水而快速倾斜。
不同的是弗里德里希号战列舰的动力系统在倾覆开始时依然有效,这使得弗里德里希号的大型水泵可以迅速投入排水作业中。
凭借着多台大型水泵,弗里德里希号的损管人员一度将舰体倾角控制在了12度上,同时军舰在吕特晏斯将军的命令下开始凭借自身动力转向,以8节的航速缓慢脱离战场。
然而托维男爵以及英王乔治五世号显然没有放弗里德里希号一条生路的意思,10门14英寸炮依然在以1分钟两轮齐射的速度向它倾泻着弹药。
四时四十二分,弗里德里希号再度开始向右快速倾斜,但这次损管人员没能控制住倾角。
四时四十五分,弗里德里希号舰长发出弃舰命令,但由于弗里德里希号离主舰队已经有段距离了,所以并没有大型舰艇能迅速赶来接走船员,包括舰长在内的1300余名官兵只得穿上救生衣跳进海里,并尽可能的用力游离下沉中的弗里德里希号以免被军舰下沉形成的旋涡拖进海里。
四时四十八分,第三帝国海军的第二艘战列舰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号永远离开了它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