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业标准
孟涛的信达塑料膜厂还没有进入生产,第一笔订单已经到了,订单来自悦湖居,订单不大,十万元,涵盖食品袋、垃圾袋以及保鲜膜,对于一家饭店来说,一年十万元也是不小的量了。
“孟涛,说句心里话,我是越来越不愿意来见你了。”在孟涛的陪同下,参观厂子的林媛媛郁闷的说道。
“怎么了林姐?”孟涛不解的问道。
“就这几个月时间,你这厂子一家接一家的开,我受不了这打击啊。”林媛媛转过来身冲着孟涛苦笑道:“说实话,在我这个年龄做到我这个位置我已经觉得非常不错了,可你这么年轻就已经成为董事长,唉,我发现我还需要努力才行。”
“林姐,您可千万别这么说,真把我放到您那个位置,我一天也干不下来。”一旁的孟涛双手插兜笑道。
“真会说话,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敞亮多了,”林媛媛笑了笑,望着孟涛说道:“我客户里有一些是大超市的老板,有时间我帮你拉拉生意。”
“那我真得谢谢林姐,您这一出手,我肯定饿不着了。”
......
送走林媛媛,孟涛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总经理李荣飞敲门走了进来。
“李总,坐。”见是李荣飞,孟涛起身指着一旁的会客区笑道。林媛媛来之前,李荣飞曾说过有事找自己,只是孟涛不知道是什么事。
专业的事必须得找专业的人去做,经营管理上无论是孟涛还是嘉东宇都是外行,而孙守旺虽然有些经验,但管理一下蔬菜基地和废品加工厂还行,若是放到信达化纤塑料膜厂,那就捉襟见肘。
自从李荣飞来后,便一头扎进了车间,在孟涛充分放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把厂子里原本臃冗的规章制度重新整理简化,招聘提拔两手抓,以最快的速度组成高中低管理层,使得化纤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并产生效益。
“董事长,您对新型环保塑料袋的未来有什么规划?”李荣飞没有客套,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
“李总,”孟涛苦笑道:“你也知道我在管理方面是门外汉,我的小目标就是让新产品得到有效推广,大目标就是让它走向世界,至于细节方面,我想这应该是你的专长。”
说到最后,孟涛把球直接踢给了李荣飞,他这一招是从一本军事书里学到的,将军只负责制定方向和目标,指向一个山头,至于怎么攻下,以什么方式攻下,那是手下的事。
“董事长想没想到制定行业标准?”李荣飞凝声问道。
“行业标准?”孟涛身子往前倾了倾,“李总说说。”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苦力,我觉得咱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制定标准的门槛。”李荣飞向孟涛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前景。
李荣飞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他之所以肯留下来,就是因为被孟涛的这种新产品所吸引,他太了解这种新型塑料袋的潜力了,说是革命性都不为过,一但投入市场,绝对能改变塑料袋行业现有的格局,至于欧美和日国的技术垄断,那将彻底成为一个笑话。
“你接着说,”孟涛有些激动,站起来走到饮水机旁给李荣飞接了一杯水,“如果已经达到行业标准的制定门槛,下一步咱们该怎么操作?”
“董事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先给您说说标准是怎么回事,然后咱们再讨论下一步。”李荣飞看得出孟涛的确不懂,遂笑着说道。
“好,我也好好学习学习。”对于涉及自己利益的未知知识,孟涛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小时候老师就谆谆教导,好好学习,能赚大钱。
在李荣飞的解说下,孟涛总算大致明白了行业标准的细节。
标准本身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企业一旦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就相当于在球场上身兼运动员和裁判两职,主作主导方,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上风,进而获取巨大的市场利益。这些利益很多,但最显要的是两条:授权使用标准的利益以及对技术发展方向的主导和把握。
在知识产权的环境下,做标准好比盖楼,如果第一层基础不是自己的,要盖第二层就很困难,如果第二层也不是自己的,那么第三层就更加困难,以此类推,越往上难度越大。
“那是不是说,拥有了标准制定权就等于主宰了市场?”孟涛问道。
“那也不一定,”李荣飞把捧着手中的纸杯说道:“第一,你的标准必须得得到市场认可,也就是说,得经过市场检验。第二,你必须得一直领先于竞争者,你的标准一出,巨大利益驱使下,势必会产生许多竞争者,你必须得打败他们,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才行,否则还没等你的标准转化为利润便已经落后了,那利益自然也就没有了。”
“那就只能等专利申请下来再说了。”
“这就是我今天过来找您汇报的事。”李荣飞把杯子放回茶几上,盯着孟涛说道:“咱们的专利出来后肯定会有许多厂家来请求授权生产,特别是国外厂家,标准授权许可价位定在多少?一个国家肯定不只一家公司申请标准授权为了避免纠纷落人口实,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无歧视许可?”
标准授权孟涛明白,就像是丰田车有广汽和上汽一样,为了节约成本和避关税,现在世界各大名牌基本上都会在各国进行标准授权,但是至于标准授权的细节条例,孟涛仍是两眼一抹黑,没办法,李荣飞只能不厌其烦的给孟涛掰烂了揉碎了讲解。
整整一天时间,李荣飞和孟涛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恶补专利和标准的制定事宜,由于事关自己赚外汇的事,孟涛再感到枯燥也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精神来学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次抽奖出来的降解酶技术进入脑子开拓了自己脑域的原因,李荣飞所讲的许多概念和规则孟涛只听过一次基本上便能融汇贯通,即便是那些最为乏味的标准条件,孟涛也只是听了两遍便能完全记住。
这场学习,足足持续到晚上六点钟嘉宝过来找孟涛才结束。
获益匪浅。这是孟涛对今天刻苦学习的总结,这一下午,李荣飞生生把孟涛的视野从荣阳市拓宽到了全球,就凭这一堂课,孟涛就觉得自己付给李荣飞的五十万年薪值了。
“孟涛,说句心里话,我是越来越不愿意来见你了。”在孟涛的陪同下,参观厂子的林媛媛郁闷的说道。
“怎么了林姐?”孟涛不解的问道。
“就这几个月时间,你这厂子一家接一家的开,我受不了这打击啊。”林媛媛转过来身冲着孟涛苦笑道:“说实话,在我这个年龄做到我这个位置我已经觉得非常不错了,可你这么年轻就已经成为董事长,唉,我发现我还需要努力才行。”
“林姐,您可千万别这么说,真把我放到您那个位置,我一天也干不下来。”一旁的孟涛双手插兜笑道。
“真会说话,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敞亮多了,”林媛媛笑了笑,望着孟涛说道:“我客户里有一些是大超市的老板,有时间我帮你拉拉生意。”
“那我真得谢谢林姐,您这一出手,我肯定饿不着了。”
......
送走林媛媛,孟涛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总经理李荣飞敲门走了进来。
“李总,坐。”见是李荣飞,孟涛起身指着一旁的会客区笑道。林媛媛来之前,李荣飞曾说过有事找自己,只是孟涛不知道是什么事。
专业的事必须得找专业的人去做,经营管理上无论是孟涛还是嘉东宇都是外行,而孙守旺虽然有些经验,但管理一下蔬菜基地和废品加工厂还行,若是放到信达化纤塑料膜厂,那就捉襟见肘。
自从李荣飞来后,便一头扎进了车间,在孟涛充分放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把厂子里原本臃冗的规章制度重新整理简化,招聘提拔两手抓,以最快的速度组成高中低管理层,使得化纤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并产生效益。
“董事长,您对新型环保塑料袋的未来有什么规划?”李荣飞没有客套,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
“李总,”孟涛苦笑道:“你也知道我在管理方面是门外汉,我的小目标就是让新产品得到有效推广,大目标就是让它走向世界,至于细节方面,我想这应该是你的专长。”
说到最后,孟涛把球直接踢给了李荣飞,他这一招是从一本军事书里学到的,将军只负责制定方向和目标,指向一个山头,至于怎么攻下,以什么方式攻下,那是手下的事。
“董事长想没想到制定行业标准?”李荣飞凝声问道。
“行业标准?”孟涛身子往前倾了倾,“李总说说。”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苦力,我觉得咱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制定标准的门槛。”李荣飞向孟涛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前景。
李荣飞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他之所以肯留下来,就是因为被孟涛的这种新产品所吸引,他太了解这种新型塑料袋的潜力了,说是革命性都不为过,一但投入市场,绝对能改变塑料袋行业现有的格局,至于欧美和日国的技术垄断,那将彻底成为一个笑话。
“你接着说,”孟涛有些激动,站起来走到饮水机旁给李荣飞接了一杯水,“如果已经达到行业标准的制定门槛,下一步咱们该怎么操作?”
“董事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先给您说说标准是怎么回事,然后咱们再讨论下一步。”李荣飞看得出孟涛的确不懂,遂笑着说道。
“好,我也好好学习学习。”对于涉及自己利益的未知知识,孟涛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小时候老师就谆谆教导,好好学习,能赚大钱。
在李荣飞的解说下,孟涛总算大致明白了行业标准的细节。
标准本身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企业一旦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就相当于在球场上身兼运动员和裁判两职,主作主导方,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上风,进而获取巨大的市场利益。这些利益很多,但最显要的是两条:授权使用标准的利益以及对技术发展方向的主导和把握。
在知识产权的环境下,做标准好比盖楼,如果第一层基础不是自己的,要盖第二层就很困难,如果第二层也不是自己的,那么第三层就更加困难,以此类推,越往上难度越大。
“那是不是说,拥有了标准制定权就等于主宰了市场?”孟涛问道。
“那也不一定,”李荣飞把捧着手中的纸杯说道:“第一,你的标准必须得得到市场认可,也就是说,得经过市场检验。第二,你必须得一直领先于竞争者,你的标准一出,巨大利益驱使下,势必会产生许多竞争者,你必须得打败他们,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才行,否则还没等你的标准转化为利润便已经落后了,那利益自然也就没有了。”
“那就只能等专利申请下来再说了。”
“这就是我今天过来找您汇报的事。”李荣飞把杯子放回茶几上,盯着孟涛说道:“咱们的专利出来后肯定会有许多厂家来请求授权生产,特别是国外厂家,标准授权许可价位定在多少?一个国家肯定不只一家公司申请标准授权为了避免纠纷落人口实,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无歧视许可?”
标准授权孟涛明白,就像是丰田车有广汽和上汽一样,为了节约成本和避关税,现在世界各大名牌基本上都会在各国进行标准授权,但是至于标准授权的细节条例,孟涛仍是两眼一抹黑,没办法,李荣飞只能不厌其烦的给孟涛掰烂了揉碎了讲解。
整整一天时间,李荣飞和孟涛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恶补专利和标准的制定事宜,由于事关自己赚外汇的事,孟涛再感到枯燥也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精神来学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次抽奖出来的降解酶技术进入脑子开拓了自己脑域的原因,李荣飞所讲的许多概念和规则孟涛只听过一次基本上便能融汇贯通,即便是那些最为乏味的标准条件,孟涛也只是听了两遍便能完全记住。
这场学习,足足持续到晚上六点钟嘉宝过来找孟涛才结束。
获益匪浅。这是孟涛对今天刻苦学习的总结,这一下午,李荣飞生生把孟涛的视野从荣阳市拓宽到了全球,就凭这一堂课,孟涛就觉得自己付给李荣飞的五十万年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