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 万人屠白起的盖世功劳
三国,水浒,红楼梦,以及西游记这四大神著,每一本,周小墨都读过数次。
尤其是三国,他更是进行过研究,对书中的人物如数家珍。单单是易中天说三国,他就看过很多遍。
初中时就常听人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这句话,当时周小墨很好奇,便求教于老师。
老师告诉他,这句话是说,老年人已经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经历,在生活中沉淀、积累了后天的智慧,如果再研究三国里的计谋,就会变成老狐狸了;少年人本来就一腔热血,做事容易冲动,又加上水浒里整天就是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是拜把子,三句话不说就是拔刀相对,极易对少年人造成不好的诱导。当然了,这些都是片面之言,多读名著可以让人明志。就如三十六计,也不见得所有读过苦肉计的人都会学黄盖和周瑜。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大唐朝目前还是奉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三国时期的历史经典。
【三国志】的取材经过精审,陈寿对于历史的真实程度都经过认真的考订后,才做出慎重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甄别,查证,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这虽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故事真实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对一些关键人物的描写不足的缺点。
这也致使民间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做出褒贬不一的、没有依据的评价。最后,把一本史书逐渐演变成了演义,把一些人神化,比如诸葛孔明,却把周瑜刻画为心胸狭窄之人,最后被孔明活活气死;把一代枭雄的曹孟德硬生生的演绎成了奸雄,连笑的声音都奸笑;刘备则更惨了,他的江山基本上就是哭来的。
史书被演义化了,刘备变成一个好哭的皇帝,于是乎,他的儿子刘禅也就在人们的潜移默化中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则变成了不思上进,没有羞耻的代名词。
中年书生侧目,微异道:“哦,你倒是说说,这位蜀后主有什么了不起的功绩。”语气之中,尽是不屑。
边桌的纨绔们肚子里大多没有几滴墨水,但对于“扶不起阿斗”这句话还是都知道的。此时又听周小墨说刘禅不是昏君,他们顿生这家伙看着很聪明,其实是个草包,比起我差远了的优越感。
“对啊,你这位大儒,到是说说这位跟你一样了不起的蜀后主有什么丰功伟绩。”
一名纨绔大声说道,引起多人起哄说是。
周小墨环视众人,这样可以让人觉得自己很自信。既然大家都对蜀后主是不是昏君感兴趣,那就正好讲一讲。将三国嘛,我还是能周旋一会的,如果是让我作诗,估计立马就现原形了。
“嗯嗯!”周小墨清了清嗓子。
众人立刻闭嘴,就等他出丑。
“世人多说蜀后主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其实我个人认为,蜀后主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是一位“守诚之君”。的确,蜀汉江山最后是断送在他手里,这让后世人对他的评论,只停留在因为他断送了蜀国江山上。但是,我还是想为汉朝最后这位皇帝说句公道话,那就是,蜀汉之亡非禅之罪也,乃气数尽矣!”
“好一句蜀汉之亡非禅之罪也,乃气数尽矣!”中年书生面色凛然,把手中茶杯往桌上一顿,道,“如果不是刘禅听信谗言,弃用忠良,使用宦官,终日为所欲为的荒淫无道,又怎会有倾覆之危。”
众纨绔纷纷叫道,
“就是就是,后主荒淫无道,终日不理朝政,这样昏君,居然被你称为明君,真是狗屁不懂!”
那名叫做刘宇先的书生,更是摇着扇子,晃着头,装作老学究的样子,以训斥的口气道:“孺子难教,孺子难教也!由此可见,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看样子,我今天是要舌战群儒了,这有点意思哈!周小墨手拿折扇,学着电视里诸葛亮的样子,冲着刘宇先轻轻虚推空气,做出你不值一提的姿势,道:
“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启贤能,是为循理循德之君。纵观整个蜀汉历史,蜀后主就任蜀汉皇帝共计四十一年,是整个三国鼎立时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孔明辅佐后主十一年,在孔明去世后,后主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要知道,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如果没有过人之处怎么可能让蜀中百姓安居四十余年。”
中年书生轻摇折扇,嘴角冷笑,但是轻视之意已完全收起。
纨绔们本就以他马首是瞻,见他不说话,也就没人站出来做出头鸟。
醉里乾坤楼请来的那两名本县大儒听了周小墨的话,则是互望一眼,既不点头,也没有说话。
“历来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说。刘禅江山尽失,留给世人评价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失去了江山,同时,这也左右了后人对其的正确评价。”
“各位,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吧!后世之人都说白起是一位杀人屠夫,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连眼都不眨一下,其残忍程度让人不寒而栗。但是世人光看到白起是一位坑杀的屠夫,却没有从另一个层面看到白起的大仁。”
白须老者看了看同伴,然后起身说道:“这位公子,你倒是说说白起的大仁,是仁在何处?”
“对啊!说的是刘禅,你怎么扯到万人屠白起的身上了......”
“简直是驴头不对马嘴,是不是穷词,所以东扯西拉胡了......”
听白须老者说话,小纨绔们立马纷纷嚷嚷。
周小墨站起,朝白须老者弯腰,然后环视众人,道:“试问,如果不是白起的盖世功劳,七国又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死于战乱?”
周小墨这句话一说,那名中年书生忽的凝眉,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尤其是三国,他更是进行过研究,对书中的人物如数家珍。单单是易中天说三国,他就看过很多遍。
初中时就常听人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这句话,当时周小墨很好奇,便求教于老师。
老师告诉他,这句话是说,老年人已经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经历,在生活中沉淀、积累了后天的智慧,如果再研究三国里的计谋,就会变成老狐狸了;少年人本来就一腔热血,做事容易冲动,又加上水浒里整天就是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是拜把子,三句话不说就是拔刀相对,极易对少年人造成不好的诱导。当然了,这些都是片面之言,多读名著可以让人明志。就如三十六计,也不见得所有读过苦肉计的人都会学黄盖和周瑜。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大唐朝目前还是奉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三国时期的历史经典。
【三国志】的取材经过精审,陈寿对于历史的真实程度都经过认真的考订后,才做出慎重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甄别,查证,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这虽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故事真实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对一些关键人物的描写不足的缺点。
这也致使民间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做出褒贬不一的、没有依据的评价。最后,把一本史书逐渐演变成了演义,把一些人神化,比如诸葛孔明,却把周瑜刻画为心胸狭窄之人,最后被孔明活活气死;把一代枭雄的曹孟德硬生生的演绎成了奸雄,连笑的声音都奸笑;刘备则更惨了,他的江山基本上就是哭来的。
史书被演义化了,刘备变成一个好哭的皇帝,于是乎,他的儿子刘禅也就在人们的潜移默化中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则变成了不思上进,没有羞耻的代名词。
中年书生侧目,微异道:“哦,你倒是说说,这位蜀后主有什么了不起的功绩。”语气之中,尽是不屑。
边桌的纨绔们肚子里大多没有几滴墨水,但对于“扶不起阿斗”这句话还是都知道的。此时又听周小墨说刘禅不是昏君,他们顿生这家伙看着很聪明,其实是个草包,比起我差远了的优越感。
“对啊,你这位大儒,到是说说这位跟你一样了不起的蜀后主有什么丰功伟绩。”
一名纨绔大声说道,引起多人起哄说是。
周小墨环视众人,这样可以让人觉得自己很自信。既然大家都对蜀后主是不是昏君感兴趣,那就正好讲一讲。将三国嘛,我还是能周旋一会的,如果是让我作诗,估计立马就现原形了。
“嗯嗯!”周小墨清了清嗓子。
众人立刻闭嘴,就等他出丑。
“世人多说蜀后主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其实我个人认为,蜀后主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是一位“守诚之君”。的确,蜀汉江山最后是断送在他手里,这让后世人对他的评论,只停留在因为他断送了蜀国江山上。但是,我还是想为汉朝最后这位皇帝说句公道话,那就是,蜀汉之亡非禅之罪也,乃气数尽矣!”
“好一句蜀汉之亡非禅之罪也,乃气数尽矣!”中年书生面色凛然,把手中茶杯往桌上一顿,道,“如果不是刘禅听信谗言,弃用忠良,使用宦官,终日为所欲为的荒淫无道,又怎会有倾覆之危。”
众纨绔纷纷叫道,
“就是就是,后主荒淫无道,终日不理朝政,这样昏君,居然被你称为明君,真是狗屁不懂!”
那名叫做刘宇先的书生,更是摇着扇子,晃着头,装作老学究的样子,以训斥的口气道:“孺子难教,孺子难教也!由此可见,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看样子,我今天是要舌战群儒了,这有点意思哈!周小墨手拿折扇,学着电视里诸葛亮的样子,冲着刘宇先轻轻虚推空气,做出你不值一提的姿势,道:
“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启贤能,是为循理循德之君。纵观整个蜀汉历史,蜀后主就任蜀汉皇帝共计四十一年,是整个三国鼎立时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孔明辅佐后主十一年,在孔明去世后,后主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要知道,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如果没有过人之处怎么可能让蜀中百姓安居四十余年。”
中年书生轻摇折扇,嘴角冷笑,但是轻视之意已完全收起。
纨绔们本就以他马首是瞻,见他不说话,也就没人站出来做出头鸟。
醉里乾坤楼请来的那两名本县大儒听了周小墨的话,则是互望一眼,既不点头,也没有说话。
“历来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说。刘禅江山尽失,留给世人评价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失去了江山,同时,这也左右了后人对其的正确评价。”
“各位,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吧!后世之人都说白起是一位杀人屠夫,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连眼都不眨一下,其残忍程度让人不寒而栗。但是世人光看到白起是一位坑杀的屠夫,却没有从另一个层面看到白起的大仁。”
白须老者看了看同伴,然后起身说道:“这位公子,你倒是说说白起的大仁,是仁在何处?”
“对啊!说的是刘禅,你怎么扯到万人屠白起的身上了......”
“简直是驴头不对马嘴,是不是穷词,所以东扯西拉胡了......”
听白须老者说话,小纨绔们立马纷纷嚷嚷。
周小墨站起,朝白须老者弯腰,然后环视众人,道:“试问,如果不是白起的盖世功劳,七国又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死于战乱?”
周小墨这句话一说,那名中年书生忽的凝眉,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