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时风
郭时风没有立刻进城去见吴王,在营地里绕了一会,拐到一座不起眼的帐篷里。
帐篷里的人正在写信,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没说话,继续伏案疾书。
郭时风也不客气,走到此人身边,默默地观看,一会点头,一会嗯嗯,一会又摇头。
“孙先生真要如此?”
孙雅鹿是王铁眉从冀州带来的谋士,写下最后几个字,放下笔,回道:“只能如此,我受郡主所托,不能眼看着湘东王遇害。”
郭时风微笑道:“我认识孙先生多年,从没见过孙先生如此忠于一人还是一个女人。”
孙雅鹿早年间云游天下的时候,曾在广陵王府中与郭时风共事过一段时间,彼此欣赏,结为朋友。
孙雅鹿正色道:“我知道郭先生在想什么,可我不是那种人,何况这把年纪,早没了那种心思。郡主识才,我愿献才,仅此而已。”
“呵呵,年纪说明不了什么,有人比孙先生年老得多,家中妻妾成群,还想着再多弄几个呢。”
“大将军?”孙雅鹿立刻猜到是谁。
郭时风笑着点头。
“生死存亡之机,他仍然本性不改?”
“不改,好像更执着了。军中寂寞,大将军尤其忍受不了。”
“嗯,这倒也好,至少咱们不必费力揣摩大将军是否值得辅佐,少了一份烦恼。”
“孙先生认准郡主了?”
墨迹已干,孙雅鹿轻折书信,点头道:“是,还在邺城的时候我就认准了。”
“不后悔?”
“有什么后悔的?”
“当初孙先生若肯劝说王铁眉守约来与晋军汇合,如今就不会有这许多纷乱。”
“不然。我去过晋阳,见过沈家父子,沈牧守过于谨慎,沈五公子过于自信,皆难善终。”
“郡主一个女流之辈,倒能善终?”
“郡主明白自己的弱势,并不强求,她会选择一位合适的夫婿,代她抛头露面。”
“楼矶?一个纨绔子弟而已,让他露面,还不如郡主亲自出马。”
“不是他。”
郭时风微微一愣,“难道是……不可能,莫说他已称王,但是一介布衣的时候,他也不肯受女子摆布。”
“更不是他。”
“那是谁?我还真有一点好奇了。”
“时机未到,我不能随意泄露,而且郡主还没做最后定论。郭先生去邺城,早晚会亲眼看到。”
郭时风笑而不语。
孙雅鹿道:“怎么?郭先生不愿去邺城了?”
“不是不想,只是……孙先生从来没考虑过吴王?”
孙雅鹿深吸一口气,思忖片刻,“吴王亦不成事。”
“吴王有何不妥?”
“吴王有智有勇,可是聪明过头,事无巨细,必要看穿、看透。”
“这不好吗?”
“他将事情全都看穿、看透,手下人怎么做事?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看吴王必毁在无人可用上,即使守住东都,也坚持不了太久。”
郭时风嗯了一声,“说吴王无人可用,似乎夸张了些。”
“郭先生有意投靠吴王?”
“我还在想,犹豫不决,所以来找孙先生商量。”
孙雅鹿笑道:“一向看人精准,能够与世沉浮的郭先生,竟然也有犹豫不决的时候。”
“哈哈,所以与世沉浮一点都不容易,难得很,难得很哪。”
“要做吴王的部下,就得将心中所思所想合盘托出,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得到吴王信任。郭先生真打算透露一切吗?”
“我就是为这件事头痛,吴王已经看出诸王当中有人暗降官兵,命我打探,我说明晚之前给他准信。”
孙雅鹿将信收入函中,“郭先生若是真心辅佐吴王,最好实话实说,否则的话,他肯定能看出你在撒谎。”
“唉,吴王也是谋士出身,真难骗啊。郡主对孙先生的要求没这么严格吗?”
“我为郡主出谋划策,郡主言听计从,比如现在,我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应对大将军,不用等她的命令。无论对错成败,我知道自己不会受到郡主的埋怨。”
“郡主不至于对每个人都如此轻信吧?”
“郡主会给你两次机会:第一次受骗,她说错在自己,做事不周,令贤士怀有二心。第二次受骗,她说错在双方。第三次,她会杀了你。”
“哈哈,两次对我来说太少了些。孙先生用过几次机会了?”
“一次也没用过。”
“上下一心,彼此信任,令人羡慕。”郭时风指着孙雅鹿手中的信,“你真的打算放弃东都,率兵回邺城?”
“东都已成鸡肋,邺城前几天若能一举夺回,尚可赖此传令天下,如今已无半点益处,夺不下来,损兵耗将,夺下来,空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归去,保留兵力,以图长久。”
“邺城的长久是什么?”
“南连淮、吴,北靠贺荣,西吞并州,然后以观天下之势。”
“淮州有盛氏,吴州有梁、兰,皆为劲敌,邺城如何与之相连?”
“梁、兰无能,不足为惧,两家必然争权,稍加离间,可兵不血刃而破其势。盛氏初起,不得已而投向江东,要不了多久就会大失所望,邺城厚加赏慰,必得其心。”
“没准盛氏也会自立称王呢。”
孙雅鹿笑道:“真若如此,再想办法不迟。”
郭时风想了一会,“贺荣与济北王联姻,因此支持邺城,郡主要‘北靠贺荣’,那就是要留下济北王喽?”
“湘东王与济北并非水火,可以共存。”孙雅鹿停顿一会,“至少现在可以共存。”
“嗯,我明白了。可是小皇子亡故,邺城打算用谁继承大统?真要找一个万物帝的私生皇子?”
“郡主早想到这个问题,已有主意,恕我不能泄露,郭先生若肯随我回邺城,可以当面询问,郡主必然如实回答。”
“再让我考虑一会。”
“郭先生想考虑多久都行,唯有一条,你的名声不太好,想投奔邺城,就得是真心,不可再有反复之举。”
“我以为我也有两次机会。”郭时风笑道。
“你的确有两次机会,可是第一次机会已经用在太多人身上,到郡主这里,只剩下一次。”
郭时风笑着点头,拱手告辞,快到门口时转身道:“大将军要弄一次哗变,先杀湘东王,再杀王铁眉,派楼矶以送丧为名兵夺取邺城。孙先生已决定退兵,本不需我来提醒,只是要尽快,以防夜长梦多。另请代我向郡主致意,说我十分在意这仅剩一次的机会,不到必要的时候不用。”
“多谢郭先生。也请代我向吴王致意,邺城攻打东都,乃是顺应时势,其中没有私仇。如今时势已变,邺城退兵,吴王可以安心了。四方扰乱,东都首当其冲,吴王今后若需要帮助,只要条件合适,邺城不会拒绝。”
“记下了。王铁眉怎么办?他愿意退兵吗?”
孙雅鹿长长地嗯了一声,“他已经用完自己的全部机会。”
郭时风再无二话,回自己的帐篷里,也写了一封书信,找一名相熟的军奴,贿以银钱,让他趁夜出营,务必亲手将信送到晋王手中。
郭时风看不清哪座山高,只好每座山都拜一下。
但是在当下,他觉得吴王稍高那么一点点,至少在东都内外,强于其他人,对这个论断,他还要再观察一下。
郭时风主意已定,摸黑出营,独自骑马前往东都,没去常走的西门,而是直奔北门。
北门原归宁王把守,如今已换成蜀王甘招。
郭时风前来叫门,声称是义军派出去的斥候,有消息要面见蜀王。
城门打开一条缝,郭时风牵马进去,他的装扮完全不像是斥候,开门的将领却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举着火把看他一眼,前头引路,带他去蜀王住处。
时间还早,甘招没有入睡,与一群将领商议军务,听到通报,他让将领继续议事,自己离开,到另一间屋子里接见使者。
“我一直在等郭先生,白天时听说你去见吴王,我还以为……”甘招笑了笑。
郭时风拱手道:“见吴王乃是公事,两边传话而已,见蜀王才是我的本意。”
“请坐。我不知湘东王是怎么想的,但事实的确如此,吴王自己猜出有伏兵,没人泄密。而且,就因为郭先生与费大人的来访,吴王才生出疑心。”
“吴王聪明过头,早晚自食其果。蜀王知足常乐,反得长久。”
“造反、称王皆非我本意,可惜朝廷无道,令忠臣循吏无处安身。喜逢邺城兴起正主,天下人谁不向往之?”
“邺城大败,蜀王也不后悔?”
甘招摇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选此时归顺邺城,正是为此。”
“嗯,湘东王十分欣赏蜀王之忠,所以要托以重负,望蜀王不辞辛苦,再立功勋。”
“郭先生请说,前日无功,深以为憾,这次必要成功。”
“是这样,大将军想背叛邺城,与吴王联合。”
“他们是父子。”甘招点点头,一点也不意外。
“我在他们父子中间传话,事情看上去十有八九会成。吴王若恢复旧姓,邺城危矣,义军诸王也都难逃一劫。”
“我明白这个道理,湘东王想让我做什么?”
“想办法让楼家父子反目。”
甘招想了想,“真巧,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眼前。吴王不知怎么想的,要逼一名将军自裁,这件事知情者极少,我也是偶然得知。”
“这与大将军有何关系?”
“这位将军原是吴人,对大将军恨之入骨,被迫自裁,想必愿意在死前做些什么。”
“他可够不着大将军。”
“但他能够着大将军的夫人。”
郭时风笑着点头,“好,那我能坦然去见吴王了,兰夫人一死,楼家父子断无和解可能。”
“大将军真的在意兰夫人吧?”
“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女人,大将军府里的女人不只一位,你若能让那位将军自裁前多杀几个,必能激怒楼温。”
帐篷里的人正在写信,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没说话,继续伏案疾书。
郭时风也不客气,走到此人身边,默默地观看,一会点头,一会嗯嗯,一会又摇头。
“孙先生真要如此?”
孙雅鹿是王铁眉从冀州带来的谋士,写下最后几个字,放下笔,回道:“只能如此,我受郡主所托,不能眼看着湘东王遇害。”
郭时风微笑道:“我认识孙先生多年,从没见过孙先生如此忠于一人还是一个女人。”
孙雅鹿早年间云游天下的时候,曾在广陵王府中与郭时风共事过一段时间,彼此欣赏,结为朋友。
孙雅鹿正色道:“我知道郭先生在想什么,可我不是那种人,何况这把年纪,早没了那种心思。郡主识才,我愿献才,仅此而已。”
“呵呵,年纪说明不了什么,有人比孙先生年老得多,家中妻妾成群,还想着再多弄几个呢。”
“大将军?”孙雅鹿立刻猜到是谁。
郭时风笑着点头。
“生死存亡之机,他仍然本性不改?”
“不改,好像更执着了。军中寂寞,大将军尤其忍受不了。”
“嗯,这倒也好,至少咱们不必费力揣摩大将军是否值得辅佐,少了一份烦恼。”
“孙先生认准郡主了?”
墨迹已干,孙雅鹿轻折书信,点头道:“是,还在邺城的时候我就认准了。”
“不后悔?”
“有什么后悔的?”
“当初孙先生若肯劝说王铁眉守约来与晋军汇合,如今就不会有这许多纷乱。”
“不然。我去过晋阳,见过沈家父子,沈牧守过于谨慎,沈五公子过于自信,皆难善终。”
“郡主一个女流之辈,倒能善终?”
“郡主明白自己的弱势,并不强求,她会选择一位合适的夫婿,代她抛头露面。”
“楼矶?一个纨绔子弟而已,让他露面,还不如郡主亲自出马。”
“不是他。”
郭时风微微一愣,“难道是……不可能,莫说他已称王,但是一介布衣的时候,他也不肯受女子摆布。”
“更不是他。”
“那是谁?我还真有一点好奇了。”
“时机未到,我不能随意泄露,而且郡主还没做最后定论。郭先生去邺城,早晚会亲眼看到。”
郭时风笑而不语。
孙雅鹿道:“怎么?郭先生不愿去邺城了?”
“不是不想,只是……孙先生从来没考虑过吴王?”
孙雅鹿深吸一口气,思忖片刻,“吴王亦不成事。”
“吴王有何不妥?”
“吴王有智有勇,可是聪明过头,事无巨细,必要看穿、看透。”
“这不好吗?”
“他将事情全都看穿、看透,手下人怎么做事?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看吴王必毁在无人可用上,即使守住东都,也坚持不了太久。”
郭时风嗯了一声,“说吴王无人可用,似乎夸张了些。”
“郭先生有意投靠吴王?”
“我还在想,犹豫不决,所以来找孙先生商量。”
孙雅鹿笑道:“一向看人精准,能够与世沉浮的郭先生,竟然也有犹豫不决的时候。”
“哈哈,所以与世沉浮一点都不容易,难得很,难得很哪。”
“要做吴王的部下,就得将心中所思所想合盘托出,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得到吴王信任。郭先生真打算透露一切吗?”
“我就是为这件事头痛,吴王已经看出诸王当中有人暗降官兵,命我打探,我说明晚之前给他准信。”
孙雅鹿将信收入函中,“郭先生若是真心辅佐吴王,最好实话实说,否则的话,他肯定能看出你在撒谎。”
“唉,吴王也是谋士出身,真难骗啊。郡主对孙先生的要求没这么严格吗?”
“我为郡主出谋划策,郡主言听计从,比如现在,我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应对大将军,不用等她的命令。无论对错成败,我知道自己不会受到郡主的埋怨。”
“郡主不至于对每个人都如此轻信吧?”
“郡主会给你两次机会:第一次受骗,她说错在自己,做事不周,令贤士怀有二心。第二次受骗,她说错在双方。第三次,她会杀了你。”
“哈哈,两次对我来说太少了些。孙先生用过几次机会了?”
“一次也没用过。”
“上下一心,彼此信任,令人羡慕。”郭时风指着孙雅鹿手中的信,“你真的打算放弃东都,率兵回邺城?”
“东都已成鸡肋,邺城前几天若能一举夺回,尚可赖此传令天下,如今已无半点益处,夺不下来,损兵耗将,夺下来,空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归去,保留兵力,以图长久。”
“邺城的长久是什么?”
“南连淮、吴,北靠贺荣,西吞并州,然后以观天下之势。”
“淮州有盛氏,吴州有梁、兰,皆为劲敌,邺城如何与之相连?”
“梁、兰无能,不足为惧,两家必然争权,稍加离间,可兵不血刃而破其势。盛氏初起,不得已而投向江东,要不了多久就会大失所望,邺城厚加赏慰,必得其心。”
“没准盛氏也会自立称王呢。”
孙雅鹿笑道:“真若如此,再想办法不迟。”
郭时风想了一会,“贺荣与济北王联姻,因此支持邺城,郡主要‘北靠贺荣’,那就是要留下济北王喽?”
“湘东王与济北并非水火,可以共存。”孙雅鹿停顿一会,“至少现在可以共存。”
“嗯,我明白了。可是小皇子亡故,邺城打算用谁继承大统?真要找一个万物帝的私生皇子?”
“郡主早想到这个问题,已有主意,恕我不能泄露,郭先生若肯随我回邺城,可以当面询问,郡主必然如实回答。”
“再让我考虑一会。”
“郭先生想考虑多久都行,唯有一条,你的名声不太好,想投奔邺城,就得是真心,不可再有反复之举。”
“我以为我也有两次机会。”郭时风笑道。
“你的确有两次机会,可是第一次机会已经用在太多人身上,到郡主这里,只剩下一次。”
郭时风笑着点头,拱手告辞,快到门口时转身道:“大将军要弄一次哗变,先杀湘东王,再杀王铁眉,派楼矶以送丧为名兵夺取邺城。孙先生已决定退兵,本不需我来提醒,只是要尽快,以防夜长梦多。另请代我向郡主致意,说我十分在意这仅剩一次的机会,不到必要的时候不用。”
“多谢郭先生。也请代我向吴王致意,邺城攻打东都,乃是顺应时势,其中没有私仇。如今时势已变,邺城退兵,吴王可以安心了。四方扰乱,东都首当其冲,吴王今后若需要帮助,只要条件合适,邺城不会拒绝。”
“记下了。王铁眉怎么办?他愿意退兵吗?”
孙雅鹿长长地嗯了一声,“他已经用完自己的全部机会。”
郭时风再无二话,回自己的帐篷里,也写了一封书信,找一名相熟的军奴,贿以银钱,让他趁夜出营,务必亲手将信送到晋王手中。
郭时风看不清哪座山高,只好每座山都拜一下。
但是在当下,他觉得吴王稍高那么一点点,至少在东都内外,强于其他人,对这个论断,他还要再观察一下。
郭时风主意已定,摸黑出营,独自骑马前往东都,没去常走的西门,而是直奔北门。
北门原归宁王把守,如今已换成蜀王甘招。
郭时风前来叫门,声称是义军派出去的斥候,有消息要面见蜀王。
城门打开一条缝,郭时风牵马进去,他的装扮完全不像是斥候,开门的将领却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举着火把看他一眼,前头引路,带他去蜀王住处。
时间还早,甘招没有入睡,与一群将领商议军务,听到通报,他让将领继续议事,自己离开,到另一间屋子里接见使者。
“我一直在等郭先生,白天时听说你去见吴王,我还以为……”甘招笑了笑。
郭时风拱手道:“见吴王乃是公事,两边传话而已,见蜀王才是我的本意。”
“请坐。我不知湘东王是怎么想的,但事实的确如此,吴王自己猜出有伏兵,没人泄密。而且,就因为郭先生与费大人的来访,吴王才生出疑心。”
“吴王聪明过头,早晚自食其果。蜀王知足常乐,反得长久。”
“造反、称王皆非我本意,可惜朝廷无道,令忠臣循吏无处安身。喜逢邺城兴起正主,天下人谁不向往之?”
“邺城大败,蜀王也不后悔?”
甘招摇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选此时归顺邺城,正是为此。”
“嗯,湘东王十分欣赏蜀王之忠,所以要托以重负,望蜀王不辞辛苦,再立功勋。”
“郭先生请说,前日无功,深以为憾,这次必要成功。”
“是这样,大将军想背叛邺城,与吴王联合。”
“他们是父子。”甘招点点头,一点也不意外。
“我在他们父子中间传话,事情看上去十有八九会成。吴王若恢复旧姓,邺城危矣,义军诸王也都难逃一劫。”
“我明白这个道理,湘东王想让我做什么?”
“想办法让楼家父子反目。”
甘招想了想,“真巧,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眼前。吴王不知怎么想的,要逼一名将军自裁,这件事知情者极少,我也是偶然得知。”
“这与大将军有何关系?”
“这位将军原是吴人,对大将军恨之入骨,被迫自裁,想必愿意在死前做些什么。”
“他可够不着大将军。”
“但他能够着大将军的夫人。”
郭时风笑着点头,“好,那我能坦然去见吴王了,兰夫人一死,楼家父子断无和解可能。”
“大将军真的在意兰夫人吧?”
“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女人,大将军府里的女人不只一位,你若能让那位将军自裁前多杀几个,必能激怒楼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