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帝王心
皇城雨花台的阁楼内,龙寒的梨花木桌上堆着厚厚的一摞各地呈送的奏折,朱笔划动,龙寒认真地阅读着然后详细的批复。
比起王朝历史上的一些不务正业的皇帝来说,龙寒也算是勤勉,毕竟龙寒想要中兴王朝,当一代明君。
但是各地官员实在是不省心,调拨赈灾的粮食还未发放到灾民的手中就已经被层层克扣掉了,当地官员派人来催促龙寒这才得知此事。
每当看到这样的奏折都让龙寒有忍不住摔笔的冲动,但是却生生地忍住了。
“将这封折子送到监察厅,告诉林川,给朕彻查。”皇帝将折子扔给内侍刘喜吩咐。
刘喜稳稳地接住折子,脸上却是犯起了难:“陛下,今日林大人已经辞去了监察总长一职。”
“哦——你看朕这记性。”龙寒将头从奏折堆里抬起来,拍着脑袋笑道:“朕真是忙晕了。”
皇帝吩咐:“那就交给新任总长柳子臣吧,这件事让他去办。”
“遵命陛下。”刘喜应了一声,转身就朝着殿外而去。
“等一下。”
刘喜刚走没两步,龙寒就开口叫住了他。
刘喜急忙退了回来:“陛下还有何吩咐?”
龙寒想了想问:“林川辞去监察总长一职,他可有不高兴?”
龙寒其实心里是忐忑的,林川是他信任的人,也是他结拜的异性大哥,但是身为皇帝,考虑事情不再像之前那么单纯了,得为皇家考虑。
林川能力超强,无论是率军打仗还是管理监察厅都是出类拔萃的,是龙寒的左膀右臂。
但是正是因为林川的能力太强,龙寒才有所忌惮,并且林川和中央军元帅蓝玉的女儿即将成婚,届时林川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
正是因为处于对林川的忌惮,所以在和林川的闲聊之中他才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想林川不要担任监察总长的职位,但是没有想到林川心思通透,明白龙寒的意思。
他没有丝毫贪恋权势的意思,主动辞去的监察总长一职,这让龙寒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林川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为了龙家的王朝,他还是同意了林川的请辞。
龙寒其实心里很矛盾,他想使用林川,但是又害怕林川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所以在林川离职后,这才想起询问林川的反应。
内侍总管刘喜微微一笑:“林大人并没有不高兴,根据咱们安排在监察厅的人回报,林大人很高兴呢。”
“哦?那就好,那就好。”龙寒终于放下心来,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让林川和他产生了隔阂,忠诚度下降反而不美了。
“那他今日都做了一些什么?”龙寒继续询问。
刘喜回答:“林大人早晨到了监察厅和新任的柳总长做了工作的交接,然后就和一帮同僚在东大街的醉仙楼摆了宴席,想必现在还在喝酒呢?”
听到林川的活动之后,龙寒是彻底的放下心来,看来林川是真的离职,否则也不会摆宴席作告别仪式。
“那监察厅其余人有何反应?”
“对于林大人的离职监察厅的人可是非常的不舍,林大人离开监察厅大门的时候很多人都哭成了泪人儿,还是林大人深明大义,告诉他们要好好为陛下办事。”
刘喜补充说:“奇怪的是这次的送别酒宴柳总长没有去,很多人监察厅的官员私下里都骂柳总长忘恩负义呢。”
听到这里龙寒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喜色,如此一来柳子臣和林川就产生了隔阂,柳子臣将来的权势都得依靠自己了,势必会对自己忠心耿耿。
“启禀陛下,监察厅柳总长有奏折送来。”正在龙寒询问刘喜时,一个年轻的内侍进来禀报。
“呈上来。”龙寒也想知道柳子臣的奏折里说什么。
“好,好哇。”当龙寒看完柳子臣的奏折之后,忍不住拍腿叫好。
其实柳子臣在担任监察总长的第一时间向皇帝龙寒写奏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奏折的内容很简单,第一就是表忠心,撇清和林川的关系,其二嘛就是按照林川的安排,请求撤销监察的执法权等权利,仅仅保留监察权。
龙寒之所以高兴,因为柳子臣不仅仅从语言上表忠心,而且从行动上表忠心,从他要求撤销这些权利就知道,他肯定没有林川的魄力,害怕压制不住那些贵族官员。
“你回去告诉柳爱卿,监察厅仅仅保持监察权怎么行,执法权必须有。”龙寒此刻很高兴,想到自己终于控制监察厅了。
“不过,”龙寒想了想,话锋一转:“监察厅的执法权保留一些,以后凡是四品以下官员和伯爵以下贵族他们可以依法处置不需禀报,其余的禀报朕后再依命行事。”
“刘喜你顺便就去传达了吧,告诉柳爱卿,朕支持监察厅,让他无须担心其他干扰,安心办差就是。”
想到柳子臣独木难支,龙寒又吩咐:“刘喜,你选派几名得力的人去监察厅,协助柳爱卿,我担心他压不住场面。”
以前林川坐镇监察厅,林川可是曾经的领兵大将,刀山血海之中走过来的狠厉人物,谁都镇得住。
现在柳子臣担任监察总长,没有林川那种魄力,况且和林川有了隔阂,想必监察厅的很多人不会听他命令,所以准备派人帮助柳子臣。
其实龙寒的这些动作早在林川的预料之中,并且早做了安排,就连柳子臣和他产生隔阂也都是假象,只不过为了柳子臣得到龙寒的信任额而已。
林川虽然支持龙寒一起努力让远东王朝变得繁荣昌盛,中兴远东王朝,但是林川并不是愚忠。
龙寒的父亲龙渊曾经屠灭他们林氏一族可都是血的教训,虽然最后和解,龙渊死掉了,龙寒也为林氏平反,追封了许多将领,但是这样的历史悲剧林川可不会让他重演。
林川之所以布置柳子臣这颗棋子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造龙寒的反,而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手段,毕竟帝王无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脸,到时候自己也不至于引颈就戮,总要活命的。
比起王朝历史上的一些不务正业的皇帝来说,龙寒也算是勤勉,毕竟龙寒想要中兴王朝,当一代明君。
但是各地官员实在是不省心,调拨赈灾的粮食还未发放到灾民的手中就已经被层层克扣掉了,当地官员派人来催促龙寒这才得知此事。
每当看到这样的奏折都让龙寒有忍不住摔笔的冲动,但是却生生地忍住了。
“将这封折子送到监察厅,告诉林川,给朕彻查。”皇帝将折子扔给内侍刘喜吩咐。
刘喜稳稳地接住折子,脸上却是犯起了难:“陛下,今日林大人已经辞去了监察总长一职。”
“哦——你看朕这记性。”龙寒将头从奏折堆里抬起来,拍着脑袋笑道:“朕真是忙晕了。”
皇帝吩咐:“那就交给新任总长柳子臣吧,这件事让他去办。”
“遵命陛下。”刘喜应了一声,转身就朝着殿外而去。
“等一下。”
刘喜刚走没两步,龙寒就开口叫住了他。
刘喜急忙退了回来:“陛下还有何吩咐?”
龙寒想了想问:“林川辞去监察总长一职,他可有不高兴?”
龙寒其实心里是忐忑的,林川是他信任的人,也是他结拜的异性大哥,但是身为皇帝,考虑事情不再像之前那么单纯了,得为皇家考虑。
林川能力超强,无论是率军打仗还是管理监察厅都是出类拔萃的,是龙寒的左膀右臂。
但是正是因为林川的能力太强,龙寒才有所忌惮,并且林川和中央军元帅蓝玉的女儿即将成婚,届时林川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
正是因为处于对林川的忌惮,所以在和林川的闲聊之中他才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想林川不要担任监察总长的职位,但是没有想到林川心思通透,明白龙寒的意思。
他没有丝毫贪恋权势的意思,主动辞去的监察总长一职,这让龙寒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林川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为了龙家的王朝,他还是同意了林川的请辞。
龙寒其实心里很矛盾,他想使用林川,但是又害怕林川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所以在林川离职后,这才想起询问林川的反应。
内侍总管刘喜微微一笑:“林大人并没有不高兴,根据咱们安排在监察厅的人回报,林大人很高兴呢。”
“哦?那就好,那就好。”龙寒终于放下心来,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让林川和他产生了隔阂,忠诚度下降反而不美了。
“那他今日都做了一些什么?”龙寒继续询问。
刘喜回答:“林大人早晨到了监察厅和新任的柳总长做了工作的交接,然后就和一帮同僚在东大街的醉仙楼摆了宴席,想必现在还在喝酒呢?”
听到林川的活动之后,龙寒是彻底的放下心来,看来林川是真的离职,否则也不会摆宴席作告别仪式。
“那监察厅其余人有何反应?”
“对于林大人的离职监察厅的人可是非常的不舍,林大人离开监察厅大门的时候很多人都哭成了泪人儿,还是林大人深明大义,告诉他们要好好为陛下办事。”
刘喜补充说:“奇怪的是这次的送别酒宴柳总长没有去,很多人监察厅的官员私下里都骂柳总长忘恩负义呢。”
听到这里龙寒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喜色,如此一来柳子臣和林川就产生了隔阂,柳子臣将来的权势都得依靠自己了,势必会对自己忠心耿耿。
“启禀陛下,监察厅柳总长有奏折送来。”正在龙寒询问刘喜时,一个年轻的内侍进来禀报。
“呈上来。”龙寒也想知道柳子臣的奏折里说什么。
“好,好哇。”当龙寒看完柳子臣的奏折之后,忍不住拍腿叫好。
其实柳子臣在担任监察总长的第一时间向皇帝龙寒写奏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奏折的内容很简单,第一就是表忠心,撇清和林川的关系,其二嘛就是按照林川的安排,请求撤销监察的执法权等权利,仅仅保留监察权。
龙寒之所以高兴,因为柳子臣不仅仅从语言上表忠心,而且从行动上表忠心,从他要求撤销这些权利就知道,他肯定没有林川的魄力,害怕压制不住那些贵族官员。
“你回去告诉柳爱卿,监察厅仅仅保持监察权怎么行,执法权必须有。”龙寒此刻很高兴,想到自己终于控制监察厅了。
“不过,”龙寒想了想,话锋一转:“监察厅的执法权保留一些,以后凡是四品以下官员和伯爵以下贵族他们可以依法处置不需禀报,其余的禀报朕后再依命行事。”
“刘喜你顺便就去传达了吧,告诉柳爱卿,朕支持监察厅,让他无须担心其他干扰,安心办差就是。”
想到柳子臣独木难支,龙寒又吩咐:“刘喜,你选派几名得力的人去监察厅,协助柳爱卿,我担心他压不住场面。”
以前林川坐镇监察厅,林川可是曾经的领兵大将,刀山血海之中走过来的狠厉人物,谁都镇得住。
现在柳子臣担任监察总长,没有林川那种魄力,况且和林川有了隔阂,想必监察厅的很多人不会听他命令,所以准备派人帮助柳子臣。
其实龙寒的这些动作早在林川的预料之中,并且早做了安排,就连柳子臣和他产生隔阂也都是假象,只不过为了柳子臣得到龙寒的信任额而已。
林川虽然支持龙寒一起努力让远东王朝变得繁荣昌盛,中兴远东王朝,但是林川并不是愚忠。
龙寒的父亲龙渊曾经屠灭他们林氏一族可都是血的教训,虽然最后和解,龙渊死掉了,龙寒也为林氏平反,追封了许多将领,但是这样的历史悲剧林川可不会让他重演。
林川之所以布置柳子臣这颗棋子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造龙寒的反,而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手段,毕竟帝王无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脸,到时候自己也不至于引颈就戮,总要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