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华清之梦(下)
说起华夏排在前三的大学,很多人都只知道华清大学和京北大学,很少有人知道紧随其后的民人大学。
即便是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的李修缘,也是被民人大学给惊到了。他以前也的确没有听人提过,华夏排在前三的大学里有一个叫民人的大学。
后来他才知道,民人大学的创办时间比华清和京北都要晚上三四十年。不过每年都会有很多学子报考民人大学,毕竟他的师资力量并不比京北和华清差到哪儿去。
坐在民人大学的门口,李修缘看到一对穿着朴素的夫妇。看穿着他们应该是从乡下来的,一尘不染的衣服已经被洗的有些发白了。
夫妇俩在门口站了很长时间,直到从学校里跑出一个小姑娘,他们脸上这才浮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女孩似乎是想让他们进去看看,顺便把他们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识。夫妇俩说什么都不肯进去,先是塞给女孩一个大包,说里面都是些女孩的衣服。然后又塞给女孩一个信封,看样子里面装的应该是钱。
执拗不过二老的脾气,女孩最终在他们的目送下回到了学校。夫妇俩看着女孩走进校园,站在门口老半天都没离开。
看到坐在一旁的李修缘,夫妇俩开口问路,希望李修缘可以告诉他们该怎么坐公交车去车站。李修缘给他们讲了一遍,夫妇俩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是没记住那么复杂的事情。
李修缘随即又讲了一遍,看似夫妇俩还是没有记住,于是他便领着夫妇俩去了公交站点。在哪儿跟他们一起等公交车,打算等他们上车以后跟公交司机说一些,让他提醒着点儿那对夫妇。
在站点等车的时候,李修缘跟这对夫妇聊了会儿天。从他们二人的口中,得知了原先他们送东西的那个女孩,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孩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再怎么着,也比不上没有爹妈的孩子。女孩跟他们是邻居,还没上小学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爹死了,娘嫁了,带着她觉得是个累赘,所以没有人愿意管她。不过她娘走的时候,好歹没有卖掉那几间房子,对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女孩一直都自己生活,家里还有几亩地,她转包给了村里的村民,钱刚好够她上学和日常开销。
小学和初中还好,到了高中必须缴纳学费了,她就趁寒暑假的时候出去打工。她需要用一个假期挣够半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
所以她跟一般做暑假工的学生不同,她必须找那种挣钱多的活儿干。工地搬砖,市场卸车,粉刷外墙,高空清洁。
但凡是挣钱多的职业,那几年女孩都干过了。她找工作只有两个要求,第一是工资高,第二是现金结算。
虽然她很少跟人打交道,但她也在电视上看到不少拖欠工资的事儿。所以她找的活儿必须是现金结算,工地搬砖一天二百,市场卸车一车三百,粉刷外墙一天四百,高空清洁一天六百。
她干的最危险的活儿,就是在八十多层的楼顶搞外墙清洁。那里没有高空升降机,只有一根绳子从楼顶垂下。一天八百现金结算,这活儿她干了两个礼拜。
住在女孩隔壁的夫妇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他们很想帮助女孩,可毕竟他们都是农民,能力有限想帮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但是从女孩上初中开始,她的衣服跟鞋子都是隔壁这个阿姨做的。她一直把这对夫妇当做家人,也曾对他们说过,以后有出息了一定好好报答他们。
女孩考上了民人大学,村子里为她举办了喜宴。夫妇俩没有参加,而是出去干了两个月的临时工。这次来找女孩,就是为了给女孩送钱来的。
现在她已经是大学生了,也已经是个大人了。他们能帮的不多,但他们希望女孩可以把心思都放到学业上。
助学金的事儿他们已经帮女孩办妥了,女孩只需要安心读书,学费什么的都不是事儿。生活费由他们出,他们不希望女孩再像以前那样。
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那就应该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就像他们跟女孩说的那样,如果真的想要报答他们,就跟应该好好学习。
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也好让他们跟着沾沾光。女孩当然不知道,信封里装的一万多块钱,是这对夫妇在工地干了两个月才换来的。
事实上,她也并不需要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比什么都强。
虽然李修缘这辈子恐怕都上不成大学了,但是他来到了大学云集的地方。既然没有机会在这些学校里面就读,那就去这些学校好好感受一些不同的氛围呗。
帝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帝都大学堂师范馆。
帝都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木铎金声师所崇,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师范,砥砺无穷。
国运昌,民智弘,育人兴邦肩任重……
每一位在帝都师范大学就读的学子,都会清楚记得这首帝都师范大学的校歌。
与其他院校不同的是,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全都会成为人民教师。不管是教大学还是教小学,他们所面对的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华夏一直在努力提升全民教育,与之并进的便是全民健身。
在帝都师范大学,每一位学生将来都会站在三尺讲台上。
有人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有人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他们是一群最不应该被忽视的人,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跟其他人一样,在这个社会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只不过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上,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
李雯的出现让李修缘有幸听了一堂课,只不过这一堂课讲的并不是什么课本知识。而是一位从事教育事业六十年的老教授,也是这所大学的特聘教授,来给大家讲一讲身为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https:///book/41074/
即便是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的李修缘,也是被民人大学给惊到了。他以前也的确没有听人提过,华夏排在前三的大学里有一个叫民人的大学。
后来他才知道,民人大学的创办时间比华清和京北都要晚上三四十年。不过每年都会有很多学子报考民人大学,毕竟他的师资力量并不比京北和华清差到哪儿去。
坐在民人大学的门口,李修缘看到一对穿着朴素的夫妇。看穿着他们应该是从乡下来的,一尘不染的衣服已经被洗的有些发白了。
夫妇俩在门口站了很长时间,直到从学校里跑出一个小姑娘,他们脸上这才浮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女孩似乎是想让他们进去看看,顺便把他们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识。夫妇俩说什么都不肯进去,先是塞给女孩一个大包,说里面都是些女孩的衣服。然后又塞给女孩一个信封,看样子里面装的应该是钱。
执拗不过二老的脾气,女孩最终在他们的目送下回到了学校。夫妇俩看着女孩走进校园,站在门口老半天都没离开。
看到坐在一旁的李修缘,夫妇俩开口问路,希望李修缘可以告诉他们该怎么坐公交车去车站。李修缘给他们讲了一遍,夫妇俩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是没记住那么复杂的事情。
李修缘随即又讲了一遍,看似夫妇俩还是没有记住,于是他便领着夫妇俩去了公交站点。在哪儿跟他们一起等公交车,打算等他们上车以后跟公交司机说一些,让他提醒着点儿那对夫妇。
在站点等车的时候,李修缘跟这对夫妇聊了会儿天。从他们二人的口中,得知了原先他们送东西的那个女孩,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孩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再怎么着,也比不上没有爹妈的孩子。女孩跟他们是邻居,还没上小学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爹死了,娘嫁了,带着她觉得是个累赘,所以没有人愿意管她。不过她娘走的时候,好歹没有卖掉那几间房子,对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女孩一直都自己生活,家里还有几亩地,她转包给了村里的村民,钱刚好够她上学和日常开销。
小学和初中还好,到了高中必须缴纳学费了,她就趁寒暑假的时候出去打工。她需要用一个假期挣够半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
所以她跟一般做暑假工的学生不同,她必须找那种挣钱多的活儿干。工地搬砖,市场卸车,粉刷外墙,高空清洁。
但凡是挣钱多的职业,那几年女孩都干过了。她找工作只有两个要求,第一是工资高,第二是现金结算。
虽然她很少跟人打交道,但她也在电视上看到不少拖欠工资的事儿。所以她找的活儿必须是现金结算,工地搬砖一天二百,市场卸车一车三百,粉刷外墙一天四百,高空清洁一天六百。
她干的最危险的活儿,就是在八十多层的楼顶搞外墙清洁。那里没有高空升降机,只有一根绳子从楼顶垂下。一天八百现金结算,这活儿她干了两个礼拜。
住在女孩隔壁的夫妇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他们很想帮助女孩,可毕竟他们都是农民,能力有限想帮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但是从女孩上初中开始,她的衣服跟鞋子都是隔壁这个阿姨做的。她一直把这对夫妇当做家人,也曾对他们说过,以后有出息了一定好好报答他们。
女孩考上了民人大学,村子里为她举办了喜宴。夫妇俩没有参加,而是出去干了两个月的临时工。这次来找女孩,就是为了给女孩送钱来的。
现在她已经是大学生了,也已经是个大人了。他们能帮的不多,但他们希望女孩可以把心思都放到学业上。
助学金的事儿他们已经帮女孩办妥了,女孩只需要安心读书,学费什么的都不是事儿。生活费由他们出,他们不希望女孩再像以前那样。
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那就应该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就像他们跟女孩说的那样,如果真的想要报答他们,就跟应该好好学习。
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也好让他们跟着沾沾光。女孩当然不知道,信封里装的一万多块钱,是这对夫妇在工地干了两个月才换来的。
事实上,她也并不需要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比什么都强。
虽然李修缘这辈子恐怕都上不成大学了,但是他来到了大学云集的地方。既然没有机会在这些学校里面就读,那就去这些学校好好感受一些不同的氛围呗。
帝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帝都大学堂师范馆。
帝都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木铎金声师所崇,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师范,砥砺无穷。
国运昌,民智弘,育人兴邦肩任重……
每一位在帝都师范大学就读的学子,都会清楚记得这首帝都师范大学的校歌。
与其他院校不同的是,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全都会成为人民教师。不管是教大学还是教小学,他们所面对的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华夏一直在努力提升全民教育,与之并进的便是全民健身。
在帝都师范大学,每一位学生将来都会站在三尺讲台上。
有人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有人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他们是一群最不应该被忽视的人,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跟其他人一样,在这个社会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只不过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上,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
李雯的出现让李修缘有幸听了一堂课,只不过这一堂课讲的并不是什么课本知识。而是一位从事教育事业六十年的老教授,也是这所大学的特聘教授,来给大家讲一讲身为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https:///book/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