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2,孙武之后(三)
邯郸被围的第二年,赵国派使臣向齐国和楚国求援。齐威王得知消息之后召集大臣商议此事,齐国庙堂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派。
一派主张出兵援助,一派主张按兵不动。
齐威王斟酌再三,最终决定出兵援助赵国。不过此次出征要把握好时机,既可以帮助赵国解围,又能够消耗赵国跟魏国国力。
齐威王封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八万齐军前去支援赵国。兵出齐国之时孙膑向田忌建议,齐军距离邯郸甚远,长途奔袭空防生变。倒不如来一个以逸待劳,只要能帮赵国解围,打哪儿不都一样么。
孙膑的主意很简单,去邯郸是为了帮他解围,那为何不直接去打大梁呢。魏国想要围着邯郸耗死赵国,可如今他魏国精锐全在邯郸,国内空虚不正是偷袭的最佳时机么。
田忌一听高兴坏了,若不是孙膑提醒他还真没想到这一点。随即调转方向直奔魏国都城大梁,事实胆敢跟孙膑预料的一样。魏国大军远在邯郸,大梁城守军均为老弱残兵。齐军精锐不出三日便已将大梁团团围住。
围住大梁当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帮赵国解围。魏王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马上命人前去召回庞涓。一次不听两次不听,庞涓只想要跟赵国速战速决。只要再给他几天时间,他一定能够攻进邯郸活禽赵王。
只可惜魏王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魏王第三次派人前去通知庞涓。如果他再不回援大梁的话,魏王就即可下令免去他的职务。
庞涓逼不得已,不得不率领主力返回大梁。但是他终未料到,孙膑早已设下埋伏。只等魏军主力回援,一举将魏军主力全歼在桂陵。
这一战不仅让孙膑名声大噪,而是给重创了魏国。围魏救赵让孙膑崭露头角,桂陵之战让所有人重新认识齐国。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一战庞涓被齐军生擒。魏军主力全部战死,就算庞涓不被齐军锁擒,回到魏国也是难逃一次。
桂陵之战让孙膑在齐军将士中奠定了基础,很多将士都以能够跟军师孙膑并肩作战为荣。当然了,孙膑也不会那么轻易放过庞涓。
齐军主力班师回朝,庞涓被人压到大殿之上。按理说敌方主将应该由国君处置,但齐威王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孙膑。
昔日的同门师兄弟,昔日意气风发的魏国大将军,昔日将孙膑折磨的生不如死的庞涓,如今却变成了阶下囚。
不过鬼谷子说的没错,学了阴谋的庞涓会不择手段,但是学了阳谋的孙膑却不会心狠手辣。他的确有过将庞涓放掉的想法,但是他这个想法第一个就被田忌给掐灭了。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遇到对自己不义之人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如果你今天放过他,明天就会有更多人敢这么对你。
况且,那时的孙膑已经是齐国军师,他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齐国士气。若是他将庞涓放了,对齐军而言不亚于打了一场大败仗。
全歼魏军主力,生擒庞涓,围魏救赵,还有被载入史册的桂陵之战。孙膑到最后还是没把庞涓怎么着,但是庞涓也没能活着走出齐国。
各位看官,有关孙膑的故事今天就给诸位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收起扇子跳下舞台,然后一溜烟没入人流。看样子他这一次是学聪明了,知道他这一走就会有人开始骂街。所以他跑的可够快的,根本没给台下的看客开始骂街的机会。
有人骂骂咧咧,有人烂醉如泥,还有不少人在讨论刚才的那个故事。而赵政此时已经带着两个女孩离开了,上了马车直奔东南。他刚才可是看得一清二楚,那位说书先生就是上了那辆马车。
饭可以吃一半不吃,但话不能说一半不说。听故事也是如此,这里是酒楼不是客栈。赵政他们仨还要去找地方歇脚呢,可没时间再等这位说书人继续说书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追上去把这个故事听完不就得了。
赵政这辆马车跑的已经够快了,可前面那辆马车跑的更快。赵政明明已经看到那辆马车在打滑了,可它竟然毫不减速。这倒是让赵政觉得蛮新鲜的,这位说书先生到底是遇到什么事儿了,竟然这么拼命赶路。
两个车夫不敢再继续加速,但是赵政还想追上那位说书先生乘坐的马车。最后一名车夫腾空而起,直接朝距离将近二十丈的马车射出一根弩箭。弩箭直接钉入车厢,继而减缓了前面那辆马车的速度。
赵政终于赶上了那位说书先生,不过他掀开车厢门帘就惊呆了。脸一下子就红了,然后把夏玉房跟李霓裳喊了过来,说是要请她俩过去帮忙。
说书先生满脸煞白的走出车厢,先是上下打量赵政,脚下一软差点儿栽到地上。车厢里传来夏玉房的声音,然后便是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
“加油,加把劲,再加把劲儿!”
车厢里又一次响起了夏玉房的声音,然后还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像是在喊着一个名字。
说书先生就站在马车旁,刺骨的寒风吹打在他的脸上,他却丝毫不觉得疼。因为他现在的心思全都在媳妇身上,如果媳妇因为难产而死,他也不活了。
其实他是那家酒楼的掌柜,因为从小喜欢听故事,所以后来干脆就在自家酒楼当起了说书先生。极少有人知道他是那家酒楼的老板,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他说书的时候瞎起哄了。
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跟媳妇成亲小二十年却一直没有动静。最近几年去了不少地方吃了不少偏方,去年好不容易怀上了。他们全家都把媳妇当成了宝贝,平日里都有人在身边陪着,大夫说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
这座小镇什么都有,唯独缺的就是产婆。如果不是媳妇有了要生的先兆,他也不会这么拼命的往郡城赶。
夏玉房跟李霓裳都是大闺女,根本就没经历过生孩子这种阵仗。但是李霓裳以前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她不敢下手,懂理论的她在一旁指挥着夏玉房,身处冰天雪地的车厢里,帮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生孩子。
赵政将自己车厢的围帘全部扯了下来,然后让说书先生全部盖到他家的马车车厢上。然后将车厢里的两个火炉全部拿了过来,目的当然是为了尽量保证车厢里的温度不会太低。
煎熬的度过了两个时辰,车厢里终于传来了婴儿的哭声。而且还不止一个,而是两个。说书先生激动的想要冲进车厢,而后被赵政拦下。如此冰天雪地,刚生完孩子的女人体质最弱,刚出生的孩子也是如此,受一丁点儿风寒就会有生命危险。
不要问赵政是怎么知道的,当初在咸阳城闲着没事,他总会去翻一些宫中藏书。除了四书五经之外,他还看过不少医书。
医者父母心,但医术高低并不在人,而在于医者的那颗心。一心救人医术平庸也可创造奇迹,一心求利医术高超也会无计可施。
一派主张出兵援助,一派主张按兵不动。
齐威王斟酌再三,最终决定出兵援助赵国。不过此次出征要把握好时机,既可以帮助赵国解围,又能够消耗赵国跟魏国国力。
齐威王封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八万齐军前去支援赵国。兵出齐国之时孙膑向田忌建议,齐军距离邯郸甚远,长途奔袭空防生变。倒不如来一个以逸待劳,只要能帮赵国解围,打哪儿不都一样么。
孙膑的主意很简单,去邯郸是为了帮他解围,那为何不直接去打大梁呢。魏国想要围着邯郸耗死赵国,可如今他魏国精锐全在邯郸,国内空虚不正是偷袭的最佳时机么。
田忌一听高兴坏了,若不是孙膑提醒他还真没想到这一点。随即调转方向直奔魏国都城大梁,事实胆敢跟孙膑预料的一样。魏国大军远在邯郸,大梁城守军均为老弱残兵。齐军精锐不出三日便已将大梁团团围住。
围住大梁当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帮赵国解围。魏王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马上命人前去召回庞涓。一次不听两次不听,庞涓只想要跟赵国速战速决。只要再给他几天时间,他一定能够攻进邯郸活禽赵王。
只可惜魏王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魏王第三次派人前去通知庞涓。如果他再不回援大梁的话,魏王就即可下令免去他的职务。
庞涓逼不得已,不得不率领主力返回大梁。但是他终未料到,孙膑早已设下埋伏。只等魏军主力回援,一举将魏军主力全歼在桂陵。
这一战不仅让孙膑名声大噪,而是给重创了魏国。围魏救赵让孙膑崭露头角,桂陵之战让所有人重新认识齐国。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一战庞涓被齐军生擒。魏军主力全部战死,就算庞涓不被齐军锁擒,回到魏国也是难逃一次。
桂陵之战让孙膑在齐军将士中奠定了基础,很多将士都以能够跟军师孙膑并肩作战为荣。当然了,孙膑也不会那么轻易放过庞涓。
齐军主力班师回朝,庞涓被人压到大殿之上。按理说敌方主将应该由国君处置,但齐威王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孙膑。
昔日的同门师兄弟,昔日意气风发的魏国大将军,昔日将孙膑折磨的生不如死的庞涓,如今却变成了阶下囚。
不过鬼谷子说的没错,学了阴谋的庞涓会不择手段,但是学了阳谋的孙膑却不会心狠手辣。他的确有过将庞涓放掉的想法,但是他这个想法第一个就被田忌给掐灭了。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遇到对自己不义之人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如果你今天放过他,明天就会有更多人敢这么对你。
况且,那时的孙膑已经是齐国军师,他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齐国士气。若是他将庞涓放了,对齐军而言不亚于打了一场大败仗。
全歼魏军主力,生擒庞涓,围魏救赵,还有被载入史册的桂陵之战。孙膑到最后还是没把庞涓怎么着,但是庞涓也没能活着走出齐国。
各位看官,有关孙膑的故事今天就给诸位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收起扇子跳下舞台,然后一溜烟没入人流。看样子他这一次是学聪明了,知道他这一走就会有人开始骂街。所以他跑的可够快的,根本没给台下的看客开始骂街的机会。
有人骂骂咧咧,有人烂醉如泥,还有不少人在讨论刚才的那个故事。而赵政此时已经带着两个女孩离开了,上了马车直奔东南。他刚才可是看得一清二楚,那位说书先生就是上了那辆马车。
饭可以吃一半不吃,但话不能说一半不说。听故事也是如此,这里是酒楼不是客栈。赵政他们仨还要去找地方歇脚呢,可没时间再等这位说书人继续说书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追上去把这个故事听完不就得了。
赵政这辆马车跑的已经够快了,可前面那辆马车跑的更快。赵政明明已经看到那辆马车在打滑了,可它竟然毫不减速。这倒是让赵政觉得蛮新鲜的,这位说书先生到底是遇到什么事儿了,竟然这么拼命赶路。
两个车夫不敢再继续加速,但是赵政还想追上那位说书先生乘坐的马车。最后一名车夫腾空而起,直接朝距离将近二十丈的马车射出一根弩箭。弩箭直接钉入车厢,继而减缓了前面那辆马车的速度。
赵政终于赶上了那位说书先生,不过他掀开车厢门帘就惊呆了。脸一下子就红了,然后把夏玉房跟李霓裳喊了过来,说是要请她俩过去帮忙。
说书先生满脸煞白的走出车厢,先是上下打量赵政,脚下一软差点儿栽到地上。车厢里传来夏玉房的声音,然后便是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
“加油,加把劲,再加把劲儿!”
车厢里又一次响起了夏玉房的声音,然后还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像是在喊着一个名字。
说书先生就站在马车旁,刺骨的寒风吹打在他的脸上,他却丝毫不觉得疼。因为他现在的心思全都在媳妇身上,如果媳妇因为难产而死,他也不活了。
其实他是那家酒楼的掌柜,因为从小喜欢听故事,所以后来干脆就在自家酒楼当起了说书先生。极少有人知道他是那家酒楼的老板,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他说书的时候瞎起哄了。
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跟媳妇成亲小二十年却一直没有动静。最近几年去了不少地方吃了不少偏方,去年好不容易怀上了。他们全家都把媳妇当成了宝贝,平日里都有人在身边陪着,大夫说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
这座小镇什么都有,唯独缺的就是产婆。如果不是媳妇有了要生的先兆,他也不会这么拼命的往郡城赶。
夏玉房跟李霓裳都是大闺女,根本就没经历过生孩子这种阵仗。但是李霓裳以前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她不敢下手,懂理论的她在一旁指挥着夏玉房,身处冰天雪地的车厢里,帮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生孩子。
赵政将自己车厢的围帘全部扯了下来,然后让说书先生全部盖到他家的马车车厢上。然后将车厢里的两个火炉全部拿了过来,目的当然是为了尽量保证车厢里的温度不会太低。
煎熬的度过了两个时辰,车厢里终于传来了婴儿的哭声。而且还不止一个,而是两个。说书先生激动的想要冲进车厢,而后被赵政拦下。如此冰天雪地,刚生完孩子的女人体质最弱,刚出生的孩子也是如此,受一丁点儿风寒就会有生命危险。
不要问赵政是怎么知道的,当初在咸阳城闲着没事,他总会去翻一些宫中藏书。除了四书五经之外,他还看过不少医书。
医者父母心,但医术高低并不在人,而在于医者的那颗心。一心救人医术平庸也可创造奇迹,一心求利医术高超也会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