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5,一将功成(上)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可以打赢每一场仗,却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把敌方斩尽杀绝。打仗死的是将士,遭殃的却是普通老百姓。所以他的那支军队有一条铁律,无论何时何地,扰民者就地正法。
何为扰民?
私闯民宅者为扰民,以征粮为由拿走百姓粮食却不给钱者为扰民。途经一处是安营扎寨,影响当地百姓正常生活即为扰民。
将军所定下的规矩多的数不过来,但是在他治下没有一人犯过此等军律。用那帮跟了他很多年的副将们的话来说,他们的将军对部下跟百姓一样,所以兄弟们都服他。
画面一转,将军走进了军帐。
前方战事吃紧,他不得不把军帐推进到最前沿。这一仗参战的不仅仅他这一支军队,还有另外两支军队。
敌方有二十万大军,而将军一支军队只有八万人,另外两支军队分别有十万人。按照初期的计划,三支军队围攻地方,由将军的八万人当作诱饵。正面跟敌方接触之后,将敌方引入早就埋伏好的地方。
只是将军没有料到,另外两支军队在他们成功吸引敌方之后失去了联系。半天之内派出去十几名斥候,最后一个也没回来。再后来将军派出了所有探子,这才发现了端倪。他们已经被敌方的二十万大军给包围了。
而让他心寒的,是原先说好一起合围的两支军队,此时已经在地方外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不过他们不会轻易出手,他们要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要让将军的八万人跟敌方的二十万死拼一场。
就算是一比一的战损,等到将军把人拼光了,地方也不过剩下十来万人而已,到时候他们两支军队收拢包围圈,用二十万人围歼已经大战过一场的十多万敌军。这样就可以用最小的战损,获得最大的胜利。
那一年,将军已经可以跻身朝堂,可以在庙堂参与朝政。但是他从不认为,那些人会把他一个草莽出身的泥腿子当自己人。
就算他再不懂官场的那套规则,至少他也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了,很多东西不用别人说他也明白。一次次让他冲锋陷阵,无非就是想用那些人的手来除掉他这个冉冉升起的新型罢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将军这个新型是土生土长的野草。从来不奢望被人呵护,一直都是靠自己生存下去。
八万人对上二十万,将军不仅要身先士卒,而且还要带着兄弟们冲出包围圈。派人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将其交给敌方的主将。然后跟敌方的主将见面,孤身一人到了敌方主将的大营。
敌方主将也是将军的老熟人,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将军跟此人打过三次。此人很清楚将军的能力,希望可以将其招入麾下。并且承诺将军,一定会把他的妻儿老小全都接出来。
将军并未答应那人,而是趁机将那人挟持。然后逼迫对方让出一条路,去的时候将军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所以他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但是他不希望兄弟们陪他一起死。若不是没有按照计划行事,这场仗他们早就赢了。
敌方主将顺从了将军的心思,放走了将军手下的那些将士。只是让将军没有想到,敌方主将竟然连他也给放了。
敌方主将只对将军说了一句话:“老子最敬重有情有义之人,今日你敢为了手下兄弟赴死,老子就该给你一堂堂正正跟老子打一场的机会。”
将军率领八万人离开战场,却被最外围的自己人故意刁难。只是他们没那么多时间刁难将军,敌方已经开始对他们发起攻击。
他们把敌方包围了,不是应该他们进攻而敌方防守的么?这两支军队的领军主将有点儿蒙了,不过好歹也是相同的兵力,他们还不至于一开战就想着逃命。
战事打了一天一夜,战场上留下的多半是将军这一方将士的尸体。而敌方损失不过己方的五分之一,打烂了包围圈后,敌方军队扬长而去。
将军受到了朝廷的斥责,当然是那两个打败仗的家伙告的状。他们把责任全都推到了将军身上,将军没有解释。不管庙堂上遭遇何种待遇,只要他走进家门,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贤惠的夫人,把将军的二老伺候到寿终正寝。在二老临终前,最想见的不是站在一旁的儿子,而是一直在忙着张罗其他事务的儿媳妇。
他们很满意这个儿媳妇,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让将军众生难忘。
他们对儿媳妇说,孩子,如果有下辈子,还做我们家的儿媳妇好吗?
夫人贤惠,从来不会发脾气。她最会讲道理,而且对谁都特别好。远的不说,就拿家里的仆人来当例子。
将军府一共有十几个仆人,除了厨子和打扫卫生之外,还有管家和护院。将军名气越来越大之后,总有人希望跟将军府搭上关系。但是据将军所知,不管是丫鬟还是护院,从来没有收过任何人的孝敬银子。
那怕是他们家真有困难,也不肯收人半分银钱。因为他们都很感激将军夫人,将军夫人一直把他们当家人一样对待。
至于两个孩子,将军想起他们脸上总会挂满笑容。他是真的很幸运,娶了那么一个贤惠的夫人,帮他教出一双那么懂事乖巧的儿女。
儿子像他们的娘亲,心地善良从不与人发生争执,却从小喜欢习武。在私塾把该学的知识学完,每天都会坚持早晚练拳。一次将军回府,见到了儿子一个人在院子里练拳。
将军先是上前跟儿子过了几招,这才发现儿子竟然有那么高的练武天赋。不过他之所以习武,只是想保护妹妹和妈妈,保护这个父亲不在时该他来保护的家。
女儿像他们的父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她的兴趣爱好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将军总怕闺女把自己累坏。
闺女不禁有她父亲的多才多艺,而且还经常给将军一些小惊喜。亲手给将军缝制的荷包,还有一件花了好几个月亲手缝制的一件袍子。
何为扰民?
私闯民宅者为扰民,以征粮为由拿走百姓粮食却不给钱者为扰民。途经一处是安营扎寨,影响当地百姓正常生活即为扰民。
将军所定下的规矩多的数不过来,但是在他治下没有一人犯过此等军律。用那帮跟了他很多年的副将们的话来说,他们的将军对部下跟百姓一样,所以兄弟们都服他。
画面一转,将军走进了军帐。
前方战事吃紧,他不得不把军帐推进到最前沿。这一仗参战的不仅仅他这一支军队,还有另外两支军队。
敌方有二十万大军,而将军一支军队只有八万人,另外两支军队分别有十万人。按照初期的计划,三支军队围攻地方,由将军的八万人当作诱饵。正面跟敌方接触之后,将敌方引入早就埋伏好的地方。
只是将军没有料到,另外两支军队在他们成功吸引敌方之后失去了联系。半天之内派出去十几名斥候,最后一个也没回来。再后来将军派出了所有探子,这才发现了端倪。他们已经被敌方的二十万大军给包围了。
而让他心寒的,是原先说好一起合围的两支军队,此时已经在地方外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不过他们不会轻易出手,他们要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要让将军的八万人跟敌方的二十万死拼一场。
就算是一比一的战损,等到将军把人拼光了,地方也不过剩下十来万人而已,到时候他们两支军队收拢包围圈,用二十万人围歼已经大战过一场的十多万敌军。这样就可以用最小的战损,获得最大的胜利。
那一年,将军已经可以跻身朝堂,可以在庙堂参与朝政。但是他从不认为,那些人会把他一个草莽出身的泥腿子当自己人。
就算他再不懂官场的那套规则,至少他也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了,很多东西不用别人说他也明白。一次次让他冲锋陷阵,无非就是想用那些人的手来除掉他这个冉冉升起的新型罢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将军这个新型是土生土长的野草。从来不奢望被人呵护,一直都是靠自己生存下去。
八万人对上二十万,将军不仅要身先士卒,而且还要带着兄弟们冲出包围圈。派人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将其交给敌方的主将。然后跟敌方的主将见面,孤身一人到了敌方主将的大营。
敌方主将也是将军的老熟人,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将军跟此人打过三次。此人很清楚将军的能力,希望可以将其招入麾下。并且承诺将军,一定会把他的妻儿老小全都接出来。
将军并未答应那人,而是趁机将那人挟持。然后逼迫对方让出一条路,去的时候将军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所以他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但是他不希望兄弟们陪他一起死。若不是没有按照计划行事,这场仗他们早就赢了。
敌方主将顺从了将军的心思,放走了将军手下的那些将士。只是让将军没有想到,敌方主将竟然连他也给放了。
敌方主将只对将军说了一句话:“老子最敬重有情有义之人,今日你敢为了手下兄弟赴死,老子就该给你一堂堂正正跟老子打一场的机会。”
将军率领八万人离开战场,却被最外围的自己人故意刁难。只是他们没那么多时间刁难将军,敌方已经开始对他们发起攻击。
他们把敌方包围了,不是应该他们进攻而敌方防守的么?这两支军队的领军主将有点儿蒙了,不过好歹也是相同的兵力,他们还不至于一开战就想着逃命。
战事打了一天一夜,战场上留下的多半是将军这一方将士的尸体。而敌方损失不过己方的五分之一,打烂了包围圈后,敌方军队扬长而去。
将军受到了朝廷的斥责,当然是那两个打败仗的家伙告的状。他们把责任全都推到了将军身上,将军没有解释。不管庙堂上遭遇何种待遇,只要他走进家门,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贤惠的夫人,把将军的二老伺候到寿终正寝。在二老临终前,最想见的不是站在一旁的儿子,而是一直在忙着张罗其他事务的儿媳妇。
他们很满意这个儿媳妇,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让将军众生难忘。
他们对儿媳妇说,孩子,如果有下辈子,还做我们家的儿媳妇好吗?
夫人贤惠,从来不会发脾气。她最会讲道理,而且对谁都特别好。远的不说,就拿家里的仆人来当例子。
将军府一共有十几个仆人,除了厨子和打扫卫生之外,还有管家和护院。将军名气越来越大之后,总有人希望跟将军府搭上关系。但是据将军所知,不管是丫鬟还是护院,从来没有收过任何人的孝敬银子。
那怕是他们家真有困难,也不肯收人半分银钱。因为他们都很感激将军夫人,将军夫人一直把他们当家人一样对待。
至于两个孩子,将军想起他们脸上总会挂满笑容。他是真的很幸运,娶了那么一个贤惠的夫人,帮他教出一双那么懂事乖巧的儿女。
儿子像他们的娘亲,心地善良从不与人发生争执,却从小喜欢习武。在私塾把该学的知识学完,每天都会坚持早晚练拳。一次将军回府,见到了儿子一个人在院子里练拳。
将军先是上前跟儿子过了几招,这才发现儿子竟然有那么高的练武天赋。不过他之所以习武,只是想保护妹妹和妈妈,保护这个父亲不在时该他来保护的家。
女儿像他们的父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她的兴趣爱好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将军总怕闺女把自己累坏。
闺女不禁有她父亲的多才多艺,而且还经常给将军一些小惊喜。亲手给将军缝制的荷包,还有一件花了好几个月亲手缝制的一件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