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回80当大佬

第614章 创新者的窘境

    重回80当大佬正文卷第614章创新者的窘境王安大致提纲挈领地说了一番,以他的身份,自然没有人反驳。

    科学家们不懂产业界的事情。管产业战略的行政人员,也没什么底气。

    毕竟人家是实打实市场经济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经验,你行你上啊!哔哔个啥?

    人家公司一年卖出去三四十亿美元销售额的电脑、在全美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比IBM还强,而且是“办公电脑”这个细分领域的绝对霸主,行业内其他品牌加起来都没王安卖得多,这个成绩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注:王安这个牌子,当时在全部“个人电脑”的总领域内,是达不到50%市场占有率的,因为光北美就有苹果的LE-II,还有modore和Spetrum,都是当年自有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欧洲还有法国人的一些牌子,曰本人的NEC在80年代也有跟其他几个公司联合研发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

    这些牌子在其他方面都比王安强,王安的优势是“文档处理最便捷专业,而且便宜,去掉了其他非办公功能”。不过当时电脑很贵,除了用来科研的,基本上都是用来办公的,几乎没人拿电脑打游戏,所以办公电脑在个人电脑里占比很高)

    王安一开始发言的时候,还力求姿态公允一些,免得让人觉得他是跟IBM同行相轻。

    此刻一看中方人员都不反驳,心态就又好了一些。

    他给儿子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儿子继续往下展开,说说“开放式系统存在的兼容性弊端”等详细技术问题。

    刚才他本人说的那些,是说给行政人员听的。他让儿子说的那些,就是说给技术人员听的了。

    刚使完眼色,他还忍不住瞥了一眼会议室一角那两个在拍照的人今天的座谈会,也是要有照片留档的,万一什么时候要上新闻呢,或者以后要编纂行业发展史呢。会议室注席台上,还挂着横幅。

    王安揣摩着,一会儿说不得要拉下老脸,问科委宣传口子的工作人员,要一点照片收藏一下。

    回去之后,也好让卡宁汉和约翰.钱伯斯看看:我儿子可是到了国外,也能跟外国的产业科技主管部门的人谈笑自若、并且受他们重视的!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服他接我的班!

    嗯,至于是参加了什么座谈会,可以含糊过去。

    八六三什么的,美国人肯定没听说过,哪怕你解释清楚了他们也会轻视。

    那就跟卡宁汉他们说,这是一次“不亚于‘尤里卡计划’也就是欧洲人对标‘星球大战计划’的计划的座谈会”!

    蹭名计划这种事情,大家都会干。

    王列被父亲鼓舞,也就洋洋洒洒说起技术细节来。他这人没什么开拓性,但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备好了功课来有的放矢,着实忽悠得人一愣一愣,以为“虎父无犬子”呢。

    大伙儿非常礼貌地花了15分钟听王列说技术细节,说完之后,刚才提问的行政人员扫视了一圈全场,似乎在询问大家有没有什么看法,尤其目光在顾骜那儿停留了一下。

    “张先生,小顾同志,我们对美国的产业界情况不太了解,不知你们二位有什么要补充的?”

    “我是做半导体的,只为电脑集成商提供最好的芯片,这些不是很了解。”张仲谋率先置身事外。

    “我觉得王先生说的技术细节,都对,非常精辟,对我也很有启发个人电脑,乃至小型机、服务器,其操作系统在从封闭式系统向开放式系统转化的过程中,所容易出现的技术风险,王先生几乎都说对了。”顾骜中肯地点评了一句。

    不过,王安和王列听了,却一点都不觉得放松。

    顾骜这语气,明显是后面马上要跟“但是”啊。

    连委里的那名行政人员都听出来了,主动追问:“但是呢?”

    顾骜轻轻一笑:“也谈不上但是,我倒是想到了一个笑话王总,这个笑话您一定不陌生,因为是发生在你的老对手IBM身上的,IBM当年要不是因为这个笑话,也不会有王安电脑了。”

    顾骜一句话就压制了王安的插话。

    毕竟他直接挑明了这是IBM的笑话,而王安电脑就是靠着IBM无视的市场崛起的。

    而其他所有听众,一下子都激起了兴趣。

    如今传媒闭塞,并没有什么行业励志故事能听,国内企业家都在拿《松下幸之助传》和《亨利福特传》作为管理学教材呢,顾骜能说出一个IBM的干货黑料,大家也好引以为戒啊。

    “40年前,IBM的老板托马斯.沃森说:世界上只需要5台计算机就够了。当时他的算法错了么?其实也没错,因为那时候的计算机,都是最尖端国家科研机构才需要的。

    他觉得,同盟国四大国每个国家的首都放一台巨型机,整个国家的科研体系都搬到这台巨型机附近,需要算力的时候就申请机时,不就行了么?这么昂贵的东西,造太多不是浪费?

    我们中国人或许对这种情景更不陌生了,因为我们穷嘛,直到两三年前,我记得清华大学刚有小型机的时候,也是那么多院系、那么多研究所按需申请机时的。

    可是后来呢?出现了大型机,小型机,服务器,个人机。现在的世界,有上千万台的个人电脑存量,电脑已经便宜到3000美元,王安电脑的纯处理文字的机型还不用3000美元,富裕国家已经用电脑开始文案办公了所以王安电脑才崛起了。

    而摩尔定律自从60年代提出后,至今没有失效,我们根据计算机保有量增长曲线简单预测一下,就能断定未来10年,20年,世界上的计算机保有量会达到1亿台、10亿台。

    等到地球上有1亿台个人电脑的时候,‘商务精英办公’还会是个人电脑的主要应用场景么?10亿台的时候呢?所以,为了‘未来数年内,商务精英办公稳定性、兼容流畅性’而牺牲其他拓展可能性的封闭设计,真的能适应未来社会么?”

    “好像有点道理,历史就是这样的……”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让所有人都觉得有些意外。

    因为,本来主持会议的工作人员,还没敢直接附和顾骜。

    毕竟顾骜的观点跟美国客人相悖了,总要给友邦人士留点面子的嘛,就算要附和,也回头私下里附和。

    然而,这个不和谐的声音,却是王列自己不由自主自言自语的。

    也就是说,美国人自己本身被顾骜说服了。

    “顾骜这么厉害?连美国人自己都服了,那应该是真的。”主持会议的工作人员们如是一想,内心顿时有了底气。

    而王安一听,好悬没气死他丫的中国人倒没开口,自己儿子先被同行说服了。

    真是窝囊啊,就没点主见吗?

    “废物!你难道不知道顾骜是外交有关部门混出来的么!他的口才能信?那是尸山血海里骗出一条血路来的大忽悠!就算道理实打实全对,那也得因为他的出身打个折扣,何况本来就是模棱两可的!”

    王安内心如是狂怒吐槽了一番儿子。

    这种情况,只能是当爹的亲自跟顾骜辩论了。

    王安平复了一下胸腹癌症患处的绞痛,咬着牙说道:“那小顾的意思,是觉得‘软件拓展性’非常重要咯?重要到靠硬件提供企业,乃至他的联盟友商,都无法满足的程度?未来必须进行充分的开放、让谁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

    我们今天讨论的,可不是侃侃而谈的定性问题,是定量分析。我没说IBM的模式未来永远不行,但我说的是5年内肯定不行,10年内不好说你凭什么有那么大把握?”

    姜还是老的辣,王安这番话看起来很中肯,关键是他自己真心这么相信的,所以颇有感染力。

    一些与会人员的观念又被他拉回去一些。

    顾骜知道这个问题不能正面回答。

    因为正面回答铁口直断下预言,是没用的。

    不过,他有的是办法。

    顾骜可是后世回来的IT人,遇到这种战略性预测,不好预言咱就谈史嘛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那可是最好的攻击素材了,里面的经典案例,个个都是要人命的。

    至于顾骜有没有对《创新者的窘境》倒背如流这个问题,没什么好担心的你连《创新者的窘境》都不知道,后世怎么可能进得了阿狸巴巴?就算你应聘的是码农你都进不去呀。

    克里斯坦森在IT圈里的知名度,那是绝对跟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一个段位的。

    “王总,你觉得,25年前老托马斯.沃森能预料到20年前小型机出现时,需要多少新应用软件吗?你觉得,15年前小托马斯.沃森能预料到10年前个人电脑出现时,需要多少新应用软件吗?

    如果你觉得能,那么你知道那两个时代,为IBM提供配套的公司,现在还有多少活下来么?我随便举个例子吧。众所周知,30年前的1956年,是您发明了‘磁芯存储器’,并且把专利卖给了IBM,让IBM造出了人类第一块硬盘IBM-350RAMAC。

    在此之后,您可能因为再也没跟硬盘行业有交集,所以没怎么关心。不过我倒是复盘过这段历史。当世界上只有大型机的时候,那些为大型机提供22英寸硬盘的企业,他们普遍活到60年代末就死了,98%都死了,只有2%转型活到了14英寸时代,为小型机提供硬盘……”

    顾骜的具体措辞,就不全部赘述一遍了,免得水字,反正他就是把22寸、14寸、8寸、英寸……每一代企业因为被其现有目标客户的需求所绑架,而最后死亡的血淋淋故事,复述了一遍。

    具体可以去看《创新者的窘境》,写出来能水几章呢。

    然后顾骜话锋一转,回到了“当王安电脑被‘白领办公精英’这个目前对个人电脑需求量最大的客户群所绑定、并且限死在不能得罪这批人的空间里,会有什么下场”的问题上。

    一点都不敢得罪这群人,你就得不到比他们更Low但更加人多势众一两个数量级的新客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