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九鼎传说
“先生教诲,学生必铭记在心!”易子轩恭敬地行了一礼。
慕知浅坦然受之,道:“男儿有志气,是好事,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倘若没有志向,终究会一事无成。然则——”
“修行之事,艰难无比,讲究财、侣、法、地!唯有四者兼具,方能勇往直前。”
“若说财,有巢村虽传承久远,历史悠久,但并无深厚底蕴,老师又身无长物,财之一道于你并无助益。”
“若说侣,你修炼家传玄功,本应由汝父指导,只是事违人愿,老师虽才疏学浅,但想来也能为你解疑答惑,望你莫要嫌弃。”
易子轩连称不敢。
慕知浅接着道:“若说法,凭你如今之修为,便可见易家玄功之精妙,可谓高深莫测,老师并非剑道中人,不敢说指教,只能与你探讨一二。”
“至于地,今日先不谈,待过上几日,必见分晓,到那时,财之一道或许亦有转机。”
易子轩虽觉得好奇,但既然先生这么说了,想必有他的道理,无需多问。
“子轩,你觉得自己如今的实力在道基境中如何?”慕知浅问道。
“这……”易子轩本来想说应该还算不错,可一想到自己所修炼的沧月星海诀,便鬼使神差地回道:“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虽不中,亦不远矣。”
慕知浅长叹一声,道:“道基境虽有小成,大成,小圆满,大圆满之分,但追根究底,不过是一身气血之力和精神意志有所差距,或者说,三鼎之力,精神化念,是突破识藏境最低的门槛,以此成为的神通者也是最弱的那种,基本上没有突破成为真人的可能。”
易子轩面露惊疑之色,道:“先生是说,村长还有雷肃他们几个都是这种最弱的神通者吗?”
“没错。”
闻言,易子轩显得有些失落,因为即便是最弱的神通者,他也不是一合之敌,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慕知浅话中的真意,“先生,那照您的意思,道基境有许多人都能突破三鼎,达至更高境界?”
“只以小成,大成,小圆满和大圆满来判定道基境的修为和战力,毕竟有所偏颇,所以,真正评判道基境战力的,是靠所能凝聚的气血之鼎的数量。气血之鼎,以气血为本,精神操控,元力为辅,最能体现一个修士的全面战力。南雨道外有许许多多资质不俗的修士,一般也只能凝聚四鼎或五鼎,此后,他们便会考虑沉淀积累,搜寻灵丹妙药,破入识藏境,成为其中不弱的存在。”
慕知浅进一步解释,道:“能够凝聚六尊气血之鼎的人已经算得上是此境中的佼佼者,至于能凝聚七鼎那必然是少见的天才,一道之地都难寻,不惧最弱的神通者,至于能出现八鼎的人自然是罕见的天赋异禀之辈,老师在外游历多年,也只是有所耳闻,可谓凤毛麟角。而凝聚九鼎之人,实为盖世天骄,一般只在古籍记载的传说当中,现实中一旦出现,必然是天纵神资,同阶无敌,足与识藏境中的强者搏杀而不落下风。”
易子轩认真听着,原来他现在就可以考虑冲关了,藉此破入更高的境界,但是,他显然不会这么选择。
道基境是修行道路中的第一境,其地位之重要,难以想象,每凝聚一尊气血之鼎,潜能就多打开一部分,战力倍增,不达到自身资质的极限,易子轩绝对不会贸然突破。
即便达到了极限,他也要坚持下去,突破极限,成为道基至强。
“先生,你觉得一位尊者在道基境时能够凝聚几尊气血之鼎?”易子轩问道。
慕知浅沉吟片刻,估测道:“九鼎不敢说,但想来八鼎是有的。”
易子轩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而慕知浅也没有问他,而是接着道:“所以,子轩,光是道基境,你要走的路还很长。”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基境所修的是十二正经与八大奇脉,倘若对身体经脉没有细致入微的了解,任何一个疏忽都会导致境界不前,唯有对每一条经脉的每一寸情况都了然于胸,才能走的更远。”
易子轩正襟危坐,认真道:“还请先生赐教。”
慕知浅踌躇片刻,好似在想如何用更为简单的方法,好让易子轩更易理解。直到略微思索之后,才抬起右掌,虚握成爪形,往前方一拉。
“哗——”
一股楚江之水骤然升起,越过苍老虬劲的古林,将片片树叶洗刷得更加郁郁葱葱。接着又穿过斑驳生香的轩窗,在慕知浅身前凝成七尺人形,四肢皆在,五官俱全。
然后慕知浅伸出一指,在水中所空之处刻画起来。
虚空如画布,他的指尖轻轻地在空气中划过。
蓝色的纤细线条流畅地在指尖下延伸,从头至尾,不断增多。渐渐,十多条纤细的淡蓝色线条出现在了易子轩眼中,随着指尖的滑动而覆盖住了整个水人。
易子轩却把目光投向慕知浅,只见老先生眼神专注地盯着这个水人,呼吸轻缓,仿佛生怕惊动了什么。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他的右手灵活得就像蛇一般,柔弱无骨。
指尖蓦地一顿,刻画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接着水人之中又出现了数条赤色线条,交错于淡蓝色线条之中。与之相比,稍稍厚了一点,赤蓝相贯,却是显得格外分明。
“子轩,听说你颇通医道,不知你对人体经脉又有何了解?”慕知浅刻画完毕,问道。
易子轩指着那些淡蓝色线条,一条接一条地缓缓说道:“十二正经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
“手之三阴,从胸部至手末;手之三阳,从手末至面部;”
“足之三阳,从面部至足末;足之三阴,从足末至腹部。”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易子轩的指尖划过十二条接连成环的线条,区区数十字,便把十二正经讲述得极为简单易懂。
接着,他又将八大奇脉叙述一遍。
冲脉者,起于气街,浮于外也,并足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胸中而散,首足皆至,贯通全身,调节十二正经气血,故称“血海”。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行腹里,入关元,至咽喉,上颐承浆,循面入目,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后至尾骶长强,沿脊柱,入风府,上至百会,下行素寥,总任一身之阳经,故称“阳脉之海”。
带脉者,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束纵行诸脉。
阴跷、阳跷者,左右成对,起于足踝,上至耳后,令身矫健,濡养眼目,司开合。
阴维、阳维者,起于足外,经胁后,从腋上肩,至前额,维络诸阴诸阳。
易子轩刚刚打开的那一条经脉,便是八大奇脉中的带脉。
“尚可。”慕知浅微微点头,又道:“你以精神意志再看一次。”
易子轩眼中游弋阴阳鱼,再次认真看向眼前的水人。
轰隆!
天地突然就变了,在易子轩的眼中,眼前的水人一瞬间变得巨大无比,充斥他的整个世界,一条条或淡蓝或赤红的线条变得越来粗,越来越清晰,纤毫毕现,如同一条条天轨,接连水人的四肢百骸,深入头顶百会。
每一条经脉中的节门都有十来丈高,看上去坚实无比,易子轩看着那水人越来越大,与他越来越近,到了最后,竟然融入了他的身躯。
下一刻,他所看到的,就是自身经脉的情况。
慕知浅坦然受之,道:“男儿有志气,是好事,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倘若没有志向,终究会一事无成。然则——”
“修行之事,艰难无比,讲究财、侣、法、地!唯有四者兼具,方能勇往直前。”
“若说财,有巢村虽传承久远,历史悠久,但并无深厚底蕴,老师又身无长物,财之一道于你并无助益。”
“若说侣,你修炼家传玄功,本应由汝父指导,只是事违人愿,老师虽才疏学浅,但想来也能为你解疑答惑,望你莫要嫌弃。”
易子轩连称不敢。
慕知浅接着道:“若说法,凭你如今之修为,便可见易家玄功之精妙,可谓高深莫测,老师并非剑道中人,不敢说指教,只能与你探讨一二。”
“至于地,今日先不谈,待过上几日,必见分晓,到那时,财之一道或许亦有转机。”
易子轩虽觉得好奇,但既然先生这么说了,想必有他的道理,无需多问。
“子轩,你觉得自己如今的实力在道基境中如何?”慕知浅问道。
“这……”易子轩本来想说应该还算不错,可一想到自己所修炼的沧月星海诀,便鬼使神差地回道:“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虽不中,亦不远矣。”
慕知浅长叹一声,道:“道基境虽有小成,大成,小圆满,大圆满之分,但追根究底,不过是一身气血之力和精神意志有所差距,或者说,三鼎之力,精神化念,是突破识藏境最低的门槛,以此成为的神通者也是最弱的那种,基本上没有突破成为真人的可能。”
易子轩面露惊疑之色,道:“先生是说,村长还有雷肃他们几个都是这种最弱的神通者吗?”
“没错。”
闻言,易子轩显得有些失落,因为即便是最弱的神通者,他也不是一合之敌,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慕知浅话中的真意,“先生,那照您的意思,道基境有许多人都能突破三鼎,达至更高境界?”
“只以小成,大成,小圆满和大圆满来判定道基境的修为和战力,毕竟有所偏颇,所以,真正评判道基境战力的,是靠所能凝聚的气血之鼎的数量。气血之鼎,以气血为本,精神操控,元力为辅,最能体现一个修士的全面战力。南雨道外有许许多多资质不俗的修士,一般也只能凝聚四鼎或五鼎,此后,他们便会考虑沉淀积累,搜寻灵丹妙药,破入识藏境,成为其中不弱的存在。”
慕知浅进一步解释,道:“能够凝聚六尊气血之鼎的人已经算得上是此境中的佼佼者,至于能凝聚七鼎那必然是少见的天才,一道之地都难寻,不惧最弱的神通者,至于能出现八鼎的人自然是罕见的天赋异禀之辈,老师在外游历多年,也只是有所耳闻,可谓凤毛麟角。而凝聚九鼎之人,实为盖世天骄,一般只在古籍记载的传说当中,现实中一旦出现,必然是天纵神资,同阶无敌,足与识藏境中的强者搏杀而不落下风。”
易子轩认真听着,原来他现在就可以考虑冲关了,藉此破入更高的境界,但是,他显然不会这么选择。
道基境是修行道路中的第一境,其地位之重要,难以想象,每凝聚一尊气血之鼎,潜能就多打开一部分,战力倍增,不达到自身资质的极限,易子轩绝对不会贸然突破。
即便达到了极限,他也要坚持下去,突破极限,成为道基至强。
“先生,你觉得一位尊者在道基境时能够凝聚几尊气血之鼎?”易子轩问道。
慕知浅沉吟片刻,估测道:“九鼎不敢说,但想来八鼎是有的。”
易子轩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而慕知浅也没有问他,而是接着道:“所以,子轩,光是道基境,你要走的路还很长。”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基境所修的是十二正经与八大奇脉,倘若对身体经脉没有细致入微的了解,任何一个疏忽都会导致境界不前,唯有对每一条经脉的每一寸情况都了然于胸,才能走的更远。”
易子轩正襟危坐,认真道:“还请先生赐教。”
慕知浅踌躇片刻,好似在想如何用更为简单的方法,好让易子轩更易理解。直到略微思索之后,才抬起右掌,虚握成爪形,往前方一拉。
“哗——”
一股楚江之水骤然升起,越过苍老虬劲的古林,将片片树叶洗刷得更加郁郁葱葱。接着又穿过斑驳生香的轩窗,在慕知浅身前凝成七尺人形,四肢皆在,五官俱全。
然后慕知浅伸出一指,在水中所空之处刻画起来。
虚空如画布,他的指尖轻轻地在空气中划过。
蓝色的纤细线条流畅地在指尖下延伸,从头至尾,不断增多。渐渐,十多条纤细的淡蓝色线条出现在了易子轩眼中,随着指尖的滑动而覆盖住了整个水人。
易子轩却把目光投向慕知浅,只见老先生眼神专注地盯着这个水人,呼吸轻缓,仿佛生怕惊动了什么。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他的右手灵活得就像蛇一般,柔弱无骨。
指尖蓦地一顿,刻画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接着水人之中又出现了数条赤色线条,交错于淡蓝色线条之中。与之相比,稍稍厚了一点,赤蓝相贯,却是显得格外分明。
“子轩,听说你颇通医道,不知你对人体经脉又有何了解?”慕知浅刻画完毕,问道。
易子轩指着那些淡蓝色线条,一条接一条地缓缓说道:“十二正经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
“手之三阴,从胸部至手末;手之三阳,从手末至面部;”
“足之三阳,从面部至足末;足之三阴,从足末至腹部。”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易子轩的指尖划过十二条接连成环的线条,区区数十字,便把十二正经讲述得极为简单易懂。
接着,他又将八大奇脉叙述一遍。
冲脉者,起于气街,浮于外也,并足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胸中而散,首足皆至,贯通全身,调节十二正经气血,故称“血海”。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行腹里,入关元,至咽喉,上颐承浆,循面入目,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后至尾骶长强,沿脊柱,入风府,上至百会,下行素寥,总任一身之阳经,故称“阳脉之海”。
带脉者,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束纵行诸脉。
阴跷、阳跷者,左右成对,起于足踝,上至耳后,令身矫健,濡养眼目,司开合。
阴维、阳维者,起于足外,经胁后,从腋上肩,至前额,维络诸阴诸阳。
易子轩刚刚打开的那一条经脉,便是八大奇脉中的带脉。
“尚可。”慕知浅微微点头,又道:“你以精神意志再看一次。”
易子轩眼中游弋阴阳鱼,再次认真看向眼前的水人。
轰隆!
天地突然就变了,在易子轩的眼中,眼前的水人一瞬间变得巨大无比,充斥他的整个世界,一条条或淡蓝或赤红的线条变得越来粗,越来越清晰,纤毫毕现,如同一条条天轨,接连水人的四肢百骸,深入头顶百会。
每一条经脉中的节门都有十来丈高,看上去坚实无比,易子轩看着那水人越来越大,与他越来越近,到了最后,竟然融入了他的身躯。
下一刻,他所看到的,就是自身经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