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进退两难
唐代国祚到了唐玄宗晚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可是唐玄宗却两耳不闻窗外事,怠政重用奸佞不理国事,一心和美人杨玉环声色犬马耳鬓厮磨长相厮守。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李隆基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天宝十三年,是唐代的极盛之世,全国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县,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乡,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口。史载:“户口之盛,极于此”。
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李隆基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多事之秋让甄乾心生寒意,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自己的梦想可是赚几亿,娇妻美妾、儿女成群做一个风流快活的富翁。
现在把甄乾扔在了乱世,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不想留在盛唐晚期,更不想招来无妄之灾,甄乾思前想后只有三条路好走。
第一条在安史之乱没有爆发之前,远离战火纷飞的北方,逃往南方和巴蜀都是不错的地方。
第二条路选择一处人迹罕见山林,从此遁隐消失灭迹。
第三条路远走他乡,离开大唐到海外寻找一座岛屿与世隔绝,从此不问世事。
第一条路只能暂时躲避战火,乱世一起天下再无安宁之所,甄乾很清楚什么叫做躲了和尚、躲不了庙,大唐境内真的有平静祥和的桃花源吗?
第二条路看似可行,其实同样危机重重,人是群居动物,一旦脱离的社会群体,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甄乾真的能忍受吗?
安史之乱之后是藩镇割据、朝纲混乱、外族入侵,天下之大哪有甄乾容身之所,连年的战火,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横征暴敛,藩镇攻伐不断,历史的洪流将裹挟着泥沙横扫一切,甄乾真的能置身事外吗?
不能!除非甄乾远离大唐,到一个没有人能找到的地方。
远遁海外一样遥不可及,孤身入海自己能活下去吗?吃穿住行那一样不要专业工匠,自己能过天为被、地为床的野人生活吗?
甄乾想的很多,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可是怎么走、到什么地方,这可把甄乾难住了。
天宝十一年发生了很多事,甄乾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二月,玄宗命有司出粟帛及库钱数十万缗于两京换买恶钱。先是江淮地区多恶钱,贵戚大商常常以良钱一换恶钱五,运入长安,市场上恶钱泛滥,李林甫奏请禁之。官为换取,期限一个月,不送入官者,以罪论处。于是商贾嚣然,认为不便,共遮杨国忠马而诉之。国忠言于玄宗,改命凡非铅锡所铸及穿孔者,继续使用。
三月,安禄山发蕃、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要雪天宝十年败于契丹之耻。先是突厥阿布思来降,唐玄宗以厚礼待之,赐名李献忠,赐爵为奉信王,并命为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有才略,不肯屈为禄山之下,所以安禄山怀恨在心,至是,乃奏请李献忠帅同罗兵数万来助击契丹。李献忠害怕被安禄山害死,就对留后张玮说,请奏唐玄宗留而不去,张玮不答应。于是李献忠帅所部大掠仓库,叛归漠北,安禄山遂顿兵不前。九月,阿布思入寇,围永清栅,被栅使张元轨击退。
四月,以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
五月,加京兆尹杨国忠御史大夫、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凡王鉷所领使职,都归国忠。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李林甫死,杨国忠拜相,一人凡领四十余使。
六月,杨国忠奏吐蕃兵六十万救南诏,剑南兵破之于云南,拔其隰州等三城,俘虏六千三百人,因为道路遥远,只挑选壮者千余人及酋长降者献俘。
十一月,杨国忠为相后,以司勋员外郎崔圆为剑南留后,征魏郡太守吉温为御史中丞,充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吉温至范阳辞别安禄山,安禄山令其子安庆绪送吉温出境,并为吉温牵马至驿外数十步。吉温至长安后,朝廷发生一切事情,都向安禄山报告。
十二月,以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兼北平太守,充卢龙军使。史思明是突厥种,初名卒干,唐玄宗赐名为史思明,与安禄山同乡里,为人狡诈,通六蕃语,安禄山器重之。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不睦,唐玄宗为其和解,使为兄弟。天宝十一年冬,三人同入朝,唐玄宗使高力士宴之于城东。席间,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你父亲是突厥,母亲是胡人,族类相同,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亲呢?”哥舒翰说:“古人云,狐向窟嗥叫最不吉祥,原因是其忘本。如果你能够与我相亲,我岂敢不尽心!”安禄山以为哥舒翰用“狐”字讥讽其胡人,顿时大怒,骂哥舒翰说:“你突厥种竟敢如此!”哥舒翰想要回骂,高力士以目阻之,哥舒翰遂止,假装醉酒而散,从此积怨愈深。
转眼就要到了天宝十二年,甄乾越发感到战争的脚步临近,也不知道这时的唐玄宗是怎么想的,难道天下真的太平了吗?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吗?
安禄山番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难道就没有让唐玄宗产生一丝的警觉,二十万军队啊!就是二十万头猪也不能交到一个胡人的手上,这已经不是政治觉悟的问题,是在自掘坟墓!
唐玄宗奉行外重内轻的御敌政策,边军的总数量大约在五十万左右,在盛唐全部军队的七成以上,当时京城的御林军人数还不到八万,其中还大多勋贵子弟兵,如此悬殊的军力对比,却让唐玄宗对安禄山丝毫的没有疑心是极不正常的事情。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李隆基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天宝十三年,是唐代的极盛之世,全国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县,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乡,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口。史载:“户口之盛,极于此”。
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李隆基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多事之秋让甄乾心生寒意,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自己的梦想可是赚几亿,娇妻美妾、儿女成群做一个风流快活的富翁。
现在把甄乾扔在了乱世,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不想留在盛唐晚期,更不想招来无妄之灾,甄乾思前想后只有三条路好走。
第一条在安史之乱没有爆发之前,远离战火纷飞的北方,逃往南方和巴蜀都是不错的地方。
第二条路选择一处人迹罕见山林,从此遁隐消失灭迹。
第三条路远走他乡,离开大唐到海外寻找一座岛屿与世隔绝,从此不问世事。
第一条路只能暂时躲避战火,乱世一起天下再无安宁之所,甄乾很清楚什么叫做躲了和尚、躲不了庙,大唐境内真的有平静祥和的桃花源吗?
第二条路看似可行,其实同样危机重重,人是群居动物,一旦脱离的社会群体,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甄乾真的能忍受吗?
安史之乱之后是藩镇割据、朝纲混乱、外族入侵,天下之大哪有甄乾容身之所,连年的战火,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横征暴敛,藩镇攻伐不断,历史的洪流将裹挟着泥沙横扫一切,甄乾真的能置身事外吗?
不能!除非甄乾远离大唐,到一个没有人能找到的地方。
远遁海外一样遥不可及,孤身入海自己能活下去吗?吃穿住行那一样不要专业工匠,自己能过天为被、地为床的野人生活吗?
甄乾想的很多,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可是怎么走、到什么地方,这可把甄乾难住了。
天宝十一年发生了很多事,甄乾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二月,玄宗命有司出粟帛及库钱数十万缗于两京换买恶钱。先是江淮地区多恶钱,贵戚大商常常以良钱一换恶钱五,运入长安,市场上恶钱泛滥,李林甫奏请禁之。官为换取,期限一个月,不送入官者,以罪论处。于是商贾嚣然,认为不便,共遮杨国忠马而诉之。国忠言于玄宗,改命凡非铅锡所铸及穿孔者,继续使用。
三月,安禄山发蕃、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要雪天宝十年败于契丹之耻。先是突厥阿布思来降,唐玄宗以厚礼待之,赐名李献忠,赐爵为奉信王,并命为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有才略,不肯屈为禄山之下,所以安禄山怀恨在心,至是,乃奏请李献忠帅同罗兵数万来助击契丹。李献忠害怕被安禄山害死,就对留后张玮说,请奏唐玄宗留而不去,张玮不答应。于是李献忠帅所部大掠仓库,叛归漠北,安禄山遂顿兵不前。九月,阿布思入寇,围永清栅,被栅使张元轨击退。
四月,以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
五月,加京兆尹杨国忠御史大夫、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凡王鉷所领使职,都归国忠。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李林甫死,杨国忠拜相,一人凡领四十余使。
六月,杨国忠奏吐蕃兵六十万救南诏,剑南兵破之于云南,拔其隰州等三城,俘虏六千三百人,因为道路遥远,只挑选壮者千余人及酋长降者献俘。
十一月,杨国忠为相后,以司勋员外郎崔圆为剑南留后,征魏郡太守吉温为御史中丞,充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吉温至范阳辞别安禄山,安禄山令其子安庆绪送吉温出境,并为吉温牵马至驿外数十步。吉温至长安后,朝廷发生一切事情,都向安禄山报告。
十二月,以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兼北平太守,充卢龙军使。史思明是突厥种,初名卒干,唐玄宗赐名为史思明,与安禄山同乡里,为人狡诈,通六蕃语,安禄山器重之。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不睦,唐玄宗为其和解,使为兄弟。天宝十一年冬,三人同入朝,唐玄宗使高力士宴之于城东。席间,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你父亲是突厥,母亲是胡人,族类相同,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亲呢?”哥舒翰说:“古人云,狐向窟嗥叫最不吉祥,原因是其忘本。如果你能够与我相亲,我岂敢不尽心!”安禄山以为哥舒翰用“狐”字讥讽其胡人,顿时大怒,骂哥舒翰说:“你突厥种竟敢如此!”哥舒翰想要回骂,高力士以目阻之,哥舒翰遂止,假装醉酒而散,从此积怨愈深。
转眼就要到了天宝十二年,甄乾越发感到战争的脚步临近,也不知道这时的唐玄宗是怎么想的,难道天下真的太平了吗?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吗?
安禄山番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难道就没有让唐玄宗产生一丝的警觉,二十万军队啊!就是二十万头猪也不能交到一个胡人的手上,这已经不是政治觉悟的问题,是在自掘坟墓!
唐玄宗奉行外重内轻的御敌政策,边军的总数量大约在五十万左右,在盛唐全部军队的七成以上,当时京城的御林军人数还不到八万,其中还大多勋贵子弟兵,如此悬殊的军力对比,却让唐玄宗对安禄山丝毫的没有疑心是极不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