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
进入腊月,登莱之地特别热闹。
两年时间过去,还算是风调雨顺,免去田赋的百姓,家中都有了存粮,吃饭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而且随着商贸的发展,不少农户家中的青壮,农闲时节会选择进入到城池之中找事情做,商贾也需要大量的劳力,有些青壮索性留在了城池里面,专门为商贾做事情,赚取到银两,一方面可以增加家中的收入,一方面也能够学到不少的技术。
不管是登州府城、莱州府城,还是其他的州县城池,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购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大家脸上都有着舒心的笑容,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劫后余生之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祥和。
登莱巡抚吴宗睿的名声,在登莱之地可谓是如日中天,登莱之地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皇上是谁,但绝对知道登莱巡抚吴宗睿。
腊月初,曾永忠已经为吴宗睿找好了府邸,打算让吴宗睿搬家,巡抚衙门的后院还是略微的小了一些,显得拥挤,随着小孩子的增多,后院怎么看都不大合适了。
吴宗睿本来是不想搬家的,他知道自己在登州也不大可能呆上很长的时间了,可能不要多长的时间,就会再次搬家,不过在曾永忠等人的坚持之下,在陈灵雁等人的默许之下,吴宗睿还是搬家了。
府邸位于登州府城的南门外不远处,距离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很近。
登州府城的南门外,早就成为了富庶繁华的地方,不少的商贾选择在这里购买土地,修建府邸,南门外纵横的几条街道早就成型了,而且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南门距离不远,给了所有人安全感,登州知府史可法本打算向京城学习,设立专门的登州外城,可惜因为军营无法搬迁而作罢。
搬家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吴宗睿操心,陈灵雁等人完全可以筹划下来。
腊月初二搬家的时候,廖文儒调集了一千军士,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搬家完毕。
按照朝廷的规矩,以及地方上形成的习惯,腊月十五之后,府州县衙门基本上休沐了,一直到来年的正月二十左右,府州县衙门才会正式上班,官吏休沐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这样的假期,对于登州知府史可法、莱州知府卢发轩、蓬莱知县崔云辉等府州县衙门主官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也不大可能趁着假期回家去看看,毕竟路途遥远,再说了,登州和莱州,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商贸特别的发达,越是到春节,交易量越大,商贾不会歇息,市舶司同样不会放假,还是要征收商贸赋税。
商贸赋税以及成为各级官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就压过了朝廷拨付的银两。
登州与莱州还有一个奇怪的情形,官吏的福利收入远远超过了俸禄,而所有的福利收入,全部都是来自于商贸赋税。
市舶司的官吏,腊月是无法歇息的,腊月十五之后,这些照常上班的官吏,能够拿到额外的补助,补助的标准很高,所以继续上班的市舶司官吏,没有丝毫的意见。
登州和莱州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超过了山东其他府州县人口的总和,史可法与卢发轩等人曾经担心,登莱之地的人口太多了,可能容纳不下,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来养活,不过随着商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商贸消化,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人口增多,意味着消耗也要大量增加,消耗的大量增加,意味着登莱之地需要更多的商品货物,这必然促进商贸的发展,商贸发展了,市舶司就能够收取到更多的赋税。
登州货运码头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扩展了三倍,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交易市场则扩大了近十倍的规模,随之而来的,市舶司的规模也不短的扩大,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商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协调商贾之间的纠纷,帮助收取商贸赋税,确定商贾应该缴纳的商贸赋税的额度等等,很大程度上面,做了本应该官府做的事情。
登莱之地发生的这一切,其他的地方是不可能出现的,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商贸赋税。
以南直隶为例子,南直隶的商贸同样很发达,可是商贸赋税寥寥无几,因为南直隶的商贸与士大夫早就联合到一起了,南直隶在京城为官之人,在朝中拼命的呼吁,要求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这个所谓的民,指的就是南直隶的商贾,一旦皇上和朝廷决定增加商贸赋税,则在朝中为官的所有南方人,都要跳起来反对。
朝廷需要赋税来维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连年的征伐,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无奈的情况之下,皇上和朝廷只好增加田赋,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应该说,大明一朝的田赋也不是很高,如果按照正常的额度征收,农户还是能够承受的,可惜土地兼并破坏了这一切,士大夫家族不需要缴纳田赋,他们拼命的购买和兼并土地,被他们兼并的土地,其田赋转移到其他没有被兼并的土地上面,让寻常的农户不堪重负。
偏偏明末遭遇到小冰川时期的极端气候,灾荒连连,活不下去的百姓,只好造反了。
南方的情况稍微好一些,气候没有那么极端,百姓勉强能够活下去,北方就不行了,粮食产量本来就低于南方,连续数年遭遇到灾荒,有时候甚至是颗粒无收,不要说缴纳赋税,就连活命的粮食都没有,根本无法维持。
皇上和朝廷也数次免去灾荒地方的田赋,但免去田赋没有丝毫的作用,因为绝大部分的百姓和农户已经没有粮食吃了,要么等着饿死,要么就是铤而走险,或者造反,或者成为土匪,才有可能活下去。
收不到田赋,朝廷没有银子赈济灾民,眼睁睁看着大量的流民出现。
按说这个时候,朝廷应该调集南方的粮食,救济北方,可惜的是,一旦皇上和朝廷有了这样的打算,身为南方人的朝中官吏又蹦出来了,大声疾呼不能够与民争利,坚决反对征调南方的钱粮,因为征调南方的钱粮,必然会侵犯他们的切身利益。
风雨飘渺之中的大明王朝,就是在朝中这一帮大臣的疾呼声中,完全走向了覆灭。
而叫得最欢的朝中官员,就是一东林党人和复社成员为主的官吏。
东林党人本就是商贾与落魄的读书人相互结合的产物,一旦掌控了权力,他们就要拼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吴宗睿对东林党人和复社极其的不感冒。
登莱之地不一样,吴宗睿身为登莱巡抚,从发展商贸的那一天开始,就明确了征收商贸赋税的制度,赋税的额度是十抽一,从海外来的某些商品货物赋税,甚至可能达到五抽一,这样的赋税额度是不可动摇的,如果某些商贾无法承受,那就不要想着在登莱之地做生意了。
增加商贸赋税的同时,也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努力增加百姓的收入,增强购买力,这样商贸才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商贾也才能够支撑下去。
登莱之地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
不管是军队的消费,还是百姓的消费,都是不断增加的,商贾在缴纳了商贸赋税之后,能够将所有的货物卖出去,如此也能够赚钱,只是不可能出现一夜暴富的情形。
商会从中协调,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让商贾也能够真正的安心。
。。。
腊月十五。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曾永忠的手中拿着市舶司的赋税账簿,脸色颇为严肃。
“大人,市舶司今年征收到的商贸赋税,总计超过了两百万两白银,若是算是春节期间的赋税,预计能够达到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先生,商贸赋税的收入很高啊,你怎么这么严肃。”
“大人,我听到了一些传闻,朝中有人说到了登莱巡抚衙门和商会,说市舶司征收的商贸赋税太高了,甚至有人说到了府州县衙门与百姓争利,我很担心,大人若是离开了登州,到其他的地方去了,登莱之地的商贸是不是能够持续下去。。。”
吴宗睿点点头。
“先生说到关键的地方了,至于说朝中某些人,肯定是要呱噪的,市舶司征收的商贸赋税,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要发声了,登莱之地的商贸形势,是我们辛辛苦苦创建出来的,当然要拼命的维护,绝不能让其他人搅乱和插手。”
“先生放心,我已经有考虑了,若是我离开了登州,一定会让卢发轩继任登莱巡抚,维持这里的一切,到时候先生怕也是要留在登州,维护登莱之地的商贸秩序。。。”
曾永忠看着吴宗睿,脸上的忧虑神情依旧在。
“大人,只怕这一点很难做到。”
“先生,不会太难,我们在京城的关系,关键时刻还是要发挥作用的,今年户部不是讨要二十万白银的赋税吗,给他们,去年十万两白银,今年二十万两白银,有了这些白银,我们的底气就硬了很多。”
两年时间过去,还算是风调雨顺,免去田赋的百姓,家中都有了存粮,吃饭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而且随着商贸的发展,不少农户家中的青壮,农闲时节会选择进入到城池之中找事情做,商贾也需要大量的劳力,有些青壮索性留在了城池里面,专门为商贾做事情,赚取到银两,一方面可以增加家中的收入,一方面也能够学到不少的技术。
不管是登州府城、莱州府城,还是其他的州县城池,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购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大家脸上都有着舒心的笑容,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劫后余生之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祥和。
登莱巡抚吴宗睿的名声,在登莱之地可谓是如日中天,登莱之地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皇上是谁,但绝对知道登莱巡抚吴宗睿。
腊月初,曾永忠已经为吴宗睿找好了府邸,打算让吴宗睿搬家,巡抚衙门的后院还是略微的小了一些,显得拥挤,随着小孩子的增多,后院怎么看都不大合适了。
吴宗睿本来是不想搬家的,他知道自己在登州也不大可能呆上很长的时间了,可能不要多长的时间,就会再次搬家,不过在曾永忠等人的坚持之下,在陈灵雁等人的默许之下,吴宗睿还是搬家了。
府邸位于登州府城的南门外不远处,距离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很近。
登州府城的南门外,早就成为了富庶繁华的地方,不少的商贾选择在这里购买土地,修建府邸,南门外纵横的几条街道早就成型了,而且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南门距离不远,给了所有人安全感,登州知府史可法本打算向京城学习,设立专门的登州外城,可惜因为军营无法搬迁而作罢。
搬家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吴宗睿操心,陈灵雁等人完全可以筹划下来。
腊月初二搬家的时候,廖文儒调集了一千军士,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搬家完毕。
按照朝廷的规矩,以及地方上形成的习惯,腊月十五之后,府州县衙门基本上休沐了,一直到来年的正月二十左右,府州县衙门才会正式上班,官吏休沐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这样的假期,对于登州知府史可法、莱州知府卢发轩、蓬莱知县崔云辉等府州县衙门主官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也不大可能趁着假期回家去看看,毕竟路途遥远,再说了,登州和莱州,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商贸特别的发达,越是到春节,交易量越大,商贾不会歇息,市舶司同样不会放假,还是要征收商贸赋税。
商贸赋税以及成为各级官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就压过了朝廷拨付的银两。
登州与莱州还有一个奇怪的情形,官吏的福利收入远远超过了俸禄,而所有的福利收入,全部都是来自于商贸赋税。
市舶司的官吏,腊月是无法歇息的,腊月十五之后,这些照常上班的官吏,能够拿到额外的补助,补助的标准很高,所以继续上班的市舶司官吏,没有丝毫的意见。
登州和莱州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超过了山东其他府州县人口的总和,史可法与卢发轩等人曾经担心,登莱之地的人口太多了,可能容纳不下,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来养活,不过随着商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商贸消化,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人口增多,意味着消耗也要大量增加,消耗的大量增加,意味着登莱之地需要更多的商品货物,这必然促进商贸的发展,商贸发展了,市舶司就能够收取到更多的赋税。
登州货运码头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扩展了三倍,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交易市场则扩大了近十倍的规模,随之而来的,市舶司的规模也不短的扩大,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商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协调商贾之间的纠纷,帮助收取商贸赋税,确定商贾应该缴纳的商贸赋税的额度等等,很大程度上面,做了本应该官府做的事情。
登莱之地发生的这一切,其他的地方是不可能出现的,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商贸赋税。
以南直隶为例子,南直隶的商贸同样很发达,可是商贸赋税寥寥无几,因为南直隶的商贸与士大夫早就联合到一起了,南直隶在京城为官之人,在朝中拼命的呼吁,要求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这个所谓的民,指的就是南直隶的商贾,一旦皇上和朝廷决定增加商贸赋税,则在朝中为官的所有南方人,都要跳起来反对。
朝廷需要赋税来维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连年的征伐,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无奈的情况之下,皇上和朝廷只好增加田赋,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应该说,大明一朝的田赋也不是很高,如果按照正常的额度征收,农户还是能够承受的,可惜土地兼并破坏了这一切,士大夫家族不需要缴纳田赋,他们拼命的购买和兼并土地,被他们兼并的土地,其田赋转移到其他没有被兼并的土地上面,让寻常的农户不堪重负。
偏偏明末遭遇到小冰川时期的极端气候,灾荒连连,活不下去的百姓,只好造反了。
南方的情况稍微好一些,气候没有那么极端,百姓勉强能够活下去,北方就不行了,粮食产量本来就低于南方,连续数年遭遇到灾荒,有时候甚至是颗粒无收,不要说缴纳赋税,就连活命的粮食都没有,根本无法维持。
皇上和朝廷也数次免去灾荒地方的田赋,但免去田赋没有丝毫的作用,因为绝大部分的百姓和农户已经没有粮食吃了,要么等着饿死,要么就是铤而走险,或者造反,或者成为土匪,才有可能活下去。
收不到田赋,朝廷没有银子赈济灾民,眼睁睁看着大量的流民出现。
按说这个时候,朝廷应该调集南方的粮食,救济北方,可惜的是,一旦皇上和朝廷有了这样的打算,身为南方人的朝中官吏又蹦出来了,大声疾呼不能够与民争利,坚决反对征调南方的钱粮,因为征调南方的钱粮,必然会侵犯他们的切身利益。
风雨飘渺之中的大明王朝,就是在朝中这一帮大臣的疾呼声中,完全走向了覆灭。
而叫得最欢的朝中官员,就是一东林党人和复社成员为主的官吏。
东林党人本就是商贾与落魄的读书人相互结合的产物,一旦掌控了权力,他们就要拼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吴宗睿对东林党人和复社极其的不感冒。
登莱之地不一样,吴宗睿身为登莱巡抚,从发展商贸的那一天开始,就明确了征收商贸赋税的制度,赋税的额度是十抽一,从海外来的某些商品货物赋税,甚至可能达到五抽一,这样的赋税额度是不可动摇的,如果某些商贾无法承受,那就不要想着在登莱之地做生意了。
增加商贸赋税的同时,也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努力增加百姓的收入,增强购买力,这样商贸才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商贾也才能够支撑下去。
登莱之地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
不管是军队的消费,还是百姓的消费,都是不断增加的,商贾在缴纳了商贸赋税之后,能够将所有的货物卖出去,如此也能够赚钱,只是不可能出现一夜暴富的情形。
商会从中协调,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让商贾也能够真正的安心。
。。。
腊月十五。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曾永忠的手中拿着市舶司的赋税账簿,脸色颇为严肃。
“大人,市舶司今年征收到的商贸赋税,总计超过了两百万两白银,若是算是春节期间的赋税,预计能够达到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先生,商贸赋税的收入很高啊,你怎么这么严肃。”
“大人,我听到了一些传闻,朝中有人说到了登莱巡抚衙门和商会,说市舶司征收的商贸赋税太高了,甚至有人说到了府州县衙门与百姓争利,我很担心,大人若是离开了登州,到其他的地方去了,登莱之地的商贸是不是能够持续下去。。。”
吴宗睿点点头。
“先生说到关键的地方了,至于说朝中某些人,肯定是要呱噪的,市舶司征收的商贸赋税,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要发声了,登莱之地的商贸形势,是我们辛辛苦苦创建出来的,当然要拼命的维护,绝不能让其他人搅乱和插手。”
“先生放心,我已经有考虑了,若是我离开了登州,一定会让卢发轩继任登莱巡抚,维持这里的一切,到时候先生怕也是要留在登州,维护登莱之地的商贸秩序。。。”
曾永忠看着吴宗睿,脸上的忧虑神情依旧在。
“大人,只怕这一点很难做到。”
“先生,不会太难,我们在京城的关系,关键时刻还是要发挥作用的,今年户部不是讨要二十万白银的赋税吗,给他们,去年十万两白银,今年二十万两白银,有了这些白银,我们的底气就硬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