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回档1990

第15章:三叔的婚事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中春节就要到了,小年的鞭炮声让考试中的学生坐立不安。如果不是因为考试,一颗心早已不在教室。

    李去病的心也早已不在教室,后天三叔就要结婚了,不知道这个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的——毕竟已经二十多年了,上辈子这时代的事情忘记的也差不多了。

    李去病不由得想起来闲聊的时候三叔的话“结婚嘛,就是个形式,只要以后过的好,其他的不重要!你爷娶你奶奶的时候,不就是自己拉着架子车(一种两轮人力板车)把你奶拉回来的?不也几十年过去了么?”

    李去病当时听到这话时回了一句:“三叔,要不你也自己拉着架子车去娶三婶吧!”

    李去病记得很清楚,三叔的脸一下子就绿了“去一边去吧,你这个死孩子!”

    这个年底的期末考试由于教室不够,是掺着考的——一列二年级的学生面朝东,一列一年级的学生面朝西,科目也不一样。如果低年级的运气比较好,和自己同桌的刚好是个自己熟悉的高年级学生,遇到不会的选择题什么的还可以偷偷地问一下。

    无聊的试卷、无聊的考试、无聊的学习——学校的一切对李去病来说都是无聊的。

    农历二十五下午李去病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十分热闹了。

    李去病渠道三叔家里看到三叔准备的结婚家当后是失望的:一套高低柜、一套新桌子、一个大收音机——这就是全部的家当了。

    唯一能让李去病和上被子这个时代的婚礼记忆联系到一起的只有那已经宰杀好做成了半成品的鸡子和鱼。

    李去病在三叔家混了个饱,吃了一肚子家里平时不舍得买的各种东西。

    婚礼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不仅是婚礼,而且是亲戚朋友联系感情、增进感情的一个重要纽带,去帮帮忙、出出主意,都可以拉进感情。特别是一些相隔比较远走动没那么多的亲戚。

    李家就有不少这种亲戚,比如北乡几个姑奶家,由于平时走动的比较少,基本上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有比较多的走动。或者是有什么活需要帮忙了,找人帮忙时才会有走动——比如盘砖窑的时候,李家就请了不少北乡的亲戚来帮忙。

    亲戚是需要联系感情的,长时间不联系,感情淡了、联系断了,久而久之亲戚也就断了联系。远亲不如近邻,这个词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关系。

    三叔的婚事充分地起到了这个作用,从李去病到三叔家一直到到晚上十点他离开,家里的人就没断过,离得比较近的亲戚朋友基本上都来了,有的甚至只是来问一问。

    5台拖拉机,25个人,这是第二天去迎亲的准备。

    大冬天,天寒地冻,六点多起床出去迎亲,这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勇气。

    李去病在拖拉机上感觉自己已经要冻木了。

    为了不走回头路,拖拉机没有直接走东面可以直接到三婶娘家哪条路,而是向南绕一个圈,最后从最近的路回来。

    每过一个路后就要放一挂鞭炮——李去病很想探究一下这个风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他个人估计这个所谓的风俗应该不会很久。因为在过去的时候人那么穷,谁买的起那么多鞭炮?

    就像后世河南酒桌上喝酒的习俗,来晚了要罚酒三杯——乖乖,那可是一次性杯子,要是喝那三杯白酒,小半斤下肚了!别人还说这是风俗。

    重生之后李去病才发现这个风俗的确有,但是后世被扭曲了——现在也罚酒3杯,但是这是什么杯子呢?酒盅,一杯子也就2-3毫升!和一次性杯子不可同日而语。

    想到上辈子喝酒那个惨状,李去病决定了,绝对不能像上辈子那样烟酒不离手,这辈子绝对不开烟酒这个头儿。

    农村的土路是坑坑洼洼的、拖拉机的减震几乎是没有的、椅子也是没有的,只有拖拉机车斗那粗重铁条的坚硬和冰冷。

    遇到一个大点的坑,身子就会被颠起来。幸亏现在是冬天,穿了秋裤、毛裤、棉裤好几层,否则李去病觉得自己的屁股已经开花了。

    三叔是兴奋的、高兴的,一路上脸都笑开了花。

    在经过半个小时不停的颠簸之后,终于到了三婶家。

    这个年代的农村的婚礼仪式是简单的,没有无穷的开门红包、没有为了留作影响纪念而特意增加的各种仪式和环节,只有几个简单的环节,把新娘子背出来放到车上,然后对着围观的人群撒上几把喜糖。等到娘家把陪嫁的喜被等装上车之后,娘家这边的婚礼流程也就结束了。放上一挂鞭炮,车队开始出发往回走。

    来的时候25人,回去的时候26人,真的是好事成双。

    回程是迅速的,不再需要绕路,短短十分钟就到家了。

    看花媳妇的、抢喜糖的、纯粹为了凑热闹的把李家那个小院围了个水泄不通。

    几袋子水果糖撒出去之后,人群也就更热闹了!

    结婚嘛,就图个人多、喜庆!

    一连串简单的仪式之后,婚礼结束了,围观的人群也散了,酒席开始了。

    李去病没有上桌,在院子里的灶台前喝了一晚热汤后就回家了——实在是太困了,昨晚睡得晚今早四点不到就被叫醒了,对于他这种特困生来说实在是太煎熬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大中午了,吃酒席的已经散了。

    终于,李去病见到了传说中长的很是周正的三婶——身高165左右,身材比较苗条,瓜子脸相当耐看。

    再看看虽然长的也很帅气但身高不是很高的三叔,真是一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好吧,不能说三叔是牛粪。

    看着三叔虽然不厌其烦,但依然乐在其中,每天都喝的微醺但依然笑呵呵的样子,李去病由衷地替三叔高兴。

    到了晚上,李家兄弟一算账,收的礼钱还没花出去的烟酒钱多,亏了一二百块!

    农村结婚之后的酒席是不断了,随时随地都有人过来喝酒,一波接着一波。特别是李家兄弟挣钱了,来给礼钱的、来探望的、来唠嗑的、来拉关系的、来蹭吃蹭喝的一连几天就没断过。

    看着接连几天都醉醺醺的三叔,李去病不由得提醒道:“三叔,虽然高兴归高兴,你也不能老是醉醺醺的呀!三婶会不高兴的。”

    “那咋办?人家都上门了,咱不能躲着吧。”

    看着实在的三叔,李去病不禁气结:“你可以让四叔、三哥他们陪着呀?你在旁边看着就行了,不用每个人都陪着喝。”

    三叔用毛巾擦了一把那由于喝酒而发红脸庞:“这是个办法!”

    “对了,去病,这几天一直忙,我还没问你呢,你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呀?”

    “考得很好呀,肯定全校前几名。不过分数要等过完年开学才知道。”

    “好好学,你脑子活,咱家全靠你了!”

    “三叔,你就放心吧。你也要加紧努力,给我添个弟弟妹妹,我教他们念书,将来都考大学。”

    “行,给你添个弟弟。哈哈哈...”三叔说着说着就乐开了。

    明天是大年二十九,三婶三天回门的日子。

    大年二十八中午,团圆饭提前来到了,全家人包括马上要过门的四婶也来了。

    三叔结婚后紧挨着春节,这个团圆饭很丰盛,不像往年的团圆饭、往年的春节——全是豆腐!

    以往,一过小年就开始磨豆腐,然后用豆腐做各种吃的:嫩豆腐、老豆腐、豆腐皮、腐竹、炸豆腐片、豆腐丸子......一个春节一半的菜都和豆腐有关。

    今年的春节由于三叔结婚、砖窑也赚了钱,终于可以摆脱豆腐席的囧地,可以吃上鸡鱼肉了——就是没有鸭,没办法,豫中南的黄淮平原不是鸭子的产地。

    菜很丰盛,9个人12个菜,在上辈子19岁之前除了吃酒席之外家里从来没有这么多菜过,19岁吃的这么好是因为自己考上了大学。不过那已经是97年了!

    农村的团圆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酒菜一上齐就开始吃。

    吃了一会儿,李父停下筷子,端起酒杯:“要过年了,咱们一大家子吃这个团圆饭,我呢现在也算家里的老大了,先说几句。去年呢,咱们说今年要盖房子,结果呢房子也没盖盘起了砖窑,辛辛苦苦干了半年,到现在的情况是:咱们手里没有落什么钱,咱们借的钱除了借小花四妹的万把块没有还之外,其他的钱咱们都还上了。但是呢?咱们落了个砖窑、打胚机和拖拉机。这说明砖窑是能赚钱的,而且是能赚大钱的。明年咱们好好干,先把钱都还完,再房子都盖了,明年底赚的钱就能落手里了。啥也不说了,明年好好干!老三、老四、小花、两个弟妹,把酒都端起来,咱们干了这一杯!”

    三叔、四叔都端起酒杯和李父的酒杯一碰后,都将酒一饮而尽!

    不知不觉中,酒喝的差不多了,菜也吃的差不多拉。
Back to Top